一种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664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鼠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鼠标,既可以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感测光标移动,又可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感测光标移动,在壳体后半部内侧设有一缺口,用于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因拇指握持于壳体底部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或者,从壳体纵向长度的由后端向前端的1/3处之前的某处开始至壳体后端末端,壳体内侧呈直线形倾斜状或者呈凹弧形倾斜状或者呈包括有一凹弧段的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使得壳体后端末端偏在过滚轮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的壳体外侧一侧。因为本发明的有益设置,手腕及手掌可以方便的在两种操作状态变换操作姿势,避免了不良的调整动作,不用停下按键及滚轮的操作,不会出现光标停顿及光标飘忽。
【专利说明】
一种鼠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鼠标。
【背景技术】
[0002]现今许多人需要长时间操作电脑,鼠标是电脑最主要的输入设备之一,对鼠标长时间操作带来的手掌、手腕、手臂的劳损疼痛正困扰着人们。
[0003]经研究可发现,劳损疼痛甚至产生“鼠标手”的根源是长时间的单一僵化的手部姿势。
[0004]为了舒缓单一僵化的手部姿势带来的疲劳疼痛,有的人不得不训练交替使用左右手操作鼠标,或者交替使用大小、形状不同的两个鼠标操作,但这样很不方便,不是有效益的解决方案。
[0005]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425989公开了一种可以变换手腕及手掌的操作姿势,同时放松和舒缓最容易疲劳的食指和中指的鼠标。该申请所公开的鼠标,虽然其希望是在变换姿势时操作无需间断停下,但实际上其变换操作姿势时按键以及滚轮的操作会有停顿,光标操作会有停顿,并且容易产生光标飘忽。因而在变换操作姿势时并不是很方便。

【发明内容】

[0006]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的变换手腕及手掌的操作姿势,在两种操作姿势之间变换时不用停下按键以及滚轮的操作,不会出现光标停顿,可避免出现光标飘忽的鼠标。
[0007]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鼠标,包括有壳体、影像感测元件、透镜;
[0008]壳体包括有底部、前端、后端、内侧、外侧,在壳体前端上面部设有左键、右键以及位于左键与右键之间的滚轮;且还包括:
[0009]设有一第一光源,提供一第一光束,在鼠标以壳体底部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第一光束经由壳体底部投射至工作面,且设一透镜或透镜组聚焦该第一光束在工作面的反射光传递给影像感测元件;
[0010]设有一第二光源,提供一第二光束,或者设有一分光元件将该第一光源分光出该第一光束之外的一第二光束,在鼠标呈壳体内侧在上外侧在下且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第二光束经由壳体外侧投射至工作面,且设一透镜或透镜组聚焦该第二光束在工作面的反射光传递给影像感测元件;并且,
[0011]在壳体的后半部内侧设有一缺口,用于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因拇指握持于壳体底部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该缺口使得壳体后端内外侧呈明显的不对称,壳体后端末端偏在壳体外侧一侧;
[0012]或者,从壳体纵向长度的由后端向前端的1/3处之前的某处开始,至壳体后端末端,壳体内侧呈直线形倾斜状或者呈凹弧形倾斜状或者呈包括有一凹弧段的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且使得壳体后端末端偏在过滚轮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的壳体外侧一侧。
[0013]进一步的,设有所述的缺口的鼠标,其壳体后端末端偏在过滚轮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的壳体外侧一侧。
[0014]进一步的,在壳体底部设有由壳体底面向壳体上面部凹陷的凹陷,用于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操作的手的拇指,以便于拇指在壳体底部与手掌掌部合力握持鼠标。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凹陷是从壳体内侧一开口朝下的凹口开始向壳体前端且偏向壳体外侧延伸。在本发明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凹陷是从壳体内侧的一开口朝下的凹口开始向壳体外侧且偏向壳体前端延伸。
[0015]进一步的,在鼠标呈壳体内侧在上外侧在下且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壳体底部各脚垫的底面所在的平面或者壳体底部在该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与工作面接触的各最低点或最低面所在的平面,与工作面呈50°?85°夹角。
[0016]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缺口呈由壳体内侧凹向壳体外侧的凹弧形凹陷,该凹陷不是中间底两端高,而是从该凹陷至壳体后端末端的壳体后端越来越窄。
[0017]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缺口包括一呈凹弧形凹陷向壳体外侧的壳体内侧段。在本发明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缺口包括有一呈直线形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的壳体内侧段。在本发明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缺口,包括有一段由壳体后端至壳体后端末端、由壳体内侧偏向壳体外侧且向壳体外侧凹陷的、各点曲率相等或者接近相等的凹弧形壳体后端内侧段,使得壳体后端末端偏在过滚轮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的壳体外侧一侧。
[0018]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缺口设在壳体后端内侧。
[0019]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壳体外侧设有脚垫,在以壳体外侧放置在工作面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由该脚垫接触工作面在工作面上滑移。
[0020]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壳体外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凸台,在以壳体外侧放置在工作面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由该等凸台接触工作面在工作面上滑移。
[0021]本发明其它的进一步的设置,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说明。
[0022]由上述方案提供的鼠标,既可以在以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感测光标移动,又可以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感测光标移动,因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益设置,手腕及手掌可以方便的在这两种操作状态之间变换操作姿势,避免了在两种操作姿势之间变换时产生不良影响的调整动作,因而在两种操作姿势之间变换时不用停下按键以及滚轮的操作,不会出现光标停顿,且可避免出现光标飘忽。
【附图说明】
[0023]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鼠标的立体图;
[0024]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鼠标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操作的手的示意图;
[0025]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鼠标一俯视角度的立体图;
[0026]图1D为图1B中A—A#!]面不意图;
[0027]图1E为图1B中B—B剖面示意图;
[0028]图2A示出的鼠标002不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示出一鼠标002以壳体底部放置于工作面的状态,操作的手指以及壳体前部一横截面示意图;
[0029]图2B是图2A中的鼠标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的状态,操作的手指以及壳体前部一横截面示意图;
[0030]图3示出的鼠标003不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示出该鼠标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的状态,操作的手的拇指与手掌掌部以及壳体中后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鼠标004—俯视角度的立体图,以及操作的手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鼠标一俯视角度的立体图;
[0033]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鼠标一俯视角度的立体图;
[0034]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鼠标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操作的手的示意图;
[0035]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鼠标的立体图;
[0036]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鼠标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37]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鼠标一俯视角度的立体图;
[0038]图7D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鼠标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操作的手的示意图;
[0039]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鼠标008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操作的手的示意图;
[0040]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鼠标009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操作的手的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鼠标010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操作的手的示意图;
[0042]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鼠标011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操作的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实施例一:请同时参考图1A至图1D,以及图1E,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包括有壳体102,以及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影像感测元件和透镜。壳体包括有底部104、前端108、后端109、后端末端1091、内侧105、外侧103。外侧具有外侧壁1031。在壳体前端上面部设有作为主按键的左键、右键,以及设在左键与右键之间的滚轮。该鼠标001还包括:设有一第一光源,用以提供一第一光束,在鼠标以壳体底部104放置在工作面6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第一光束经由壳体底部104的一透光区域106投射至工作面6;以及配置有一第一透镜聚焦该第一光束在工作面6的反射光传递给一第一影像感测元件。并且,该鼠标001还设有一第二光源,提供一第二光束,在鼠标呈壳体内侧105在上而壳体外侧103在下,且以壳体外侧103放置在工作面6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第二光束经由壳体外侧103的一透光区域107投射至工作面6,该透光区域可以是设在壳体外侧一外侧壁1031上的一透光孔107或者一透光板;且设有一第二透镜聚焦该第二光束在工作面6的反射光传递给一第二影像感测元件。在壳体外侧壁1031上设有脚垫112,在以壳体外侧103放置在工作面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由该脚垫112接触工作面而在工作面上滑移。所述的影像感测元件可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影像感测元件或者电荷藕合元件,其在鼠标OOl的电路中可以是如下两种情形,其一是该第一影像感测元件与一 DSP单元电连接在同一封装的一 1C,该第二影像感测元件与另一 DSP单元电连接在同一封装的另一 1C,然后两者的数据给与同一接口控制芯片1C。其二是该第一影像感测元件与一 DSP单元以及一接口控制单元电连接在同一封装的一 IC,该第二影像感测元件与另一 DSP单元以及另一接口控制单元电连接在同一封装的另一 IC。
[0044]至此的鼠标001,既可以以壳体底部104放置在工作面上滑移而感测到光标移动,这一状态的该鼠标有如现今人们普遍使用的手掌呈俯卧式放于壳体上握持其操作的鼠标;又可以以壳体外侧103置于工作面滑移而感测到光标移动,如图1B、图1D所示。然而,当鼠标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时,需要经过下文将要说明的具有有益效果的进一步的设置,操作的手才可以在两种状态之间方便的变换操作姿势,且在变换操作姿势时不用停下按键以及滚轮的操作,不会出现光标停顿,且可避免出现光标飘忽。
[0045]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图1C,鼠标001在壳体的后半部内侧设有一缺口 110,用于在以壳体外侧103放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因拇指握持于壳体底部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9。该缺口使得壳体后端内侧与外侧呈明显的不对称,壳体内侧相对于壳体外侧呈缺掉了一块,壳体后端末端1091偏在壳体外侧一侧。在本实施例的鼠标001中,该缺口 110呈由壳体内侧凹向壳体外侧的凹弧形凹陷,该凹陷不是中间底两端高,而是从该凹陷至壳体后端末端1091的壳体后端109越来越窄。即在鼠标001中,该缺口 110包括一呈凹弧形凹陷向壳体外侧的壳体内侧段111。
[0046]请参考图1B、图1D,拇指I移位到了壳体底部,依靠拇指I与手掌掌部7的合力握持鼠标抬起及左右移动,起到了能轻松方便的握持鼠标抬起以及左右移动的效果。
[0047]请参考图2A和图2B,其中示出的鼠标002不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图2A示出一鼠标002以壳体底部021放置于工作面6的状态,操作的手指以及壳体前部一横截面示意图,这时拇指1、食指2、中指3、无名指4、小指5分别位于壳体的内侧、上面部及外侧。图2B为鼠标002以壳体外侧022放置于工作面的状态,拇指I位于壳体内侧,由于小指或者无名指以及小指已经不在壳体外侧,这时凭拇指和其它四指的合力将鼠标002抬起离开工作面很困难。图3示出的另一鼠标003也不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其壳体内侧033设有凹陷位034供拇指I位于其间以方便向壳体外侧施力,且将与手掌掌部7对应的壳体中部及中后部的上面部设为其横截面的中间隆起较高而两侧低。且设置在该壳体外侧032放置于工作面的状态其壳体底面031与工作面仅呈50°?60°之间某一夹角角度,亦即壳体底面031从工作面向外侧侧翻起来的角度在50°?60°之间,在该情况下,小指从壳体外侧收上来与无名指、中指、食指呈大致的并排而不是向外错开,小指指根可以向壳体内侧施力,并且在该50°?60°之间的向外侧侧翻的角度范围内,掌部也无需在壳体中后部做出向壳体内侧移位的调节。那么,依靠拇指I在壳体内侧向壳体外侧施力,小指指根部肌群8则抵靠在壳体中后部的中间隆起较高部位的外侧一侧并向壳体内侧施力,则可以抬起及左右移动鼠标。这样的状况,无需拇指移位到壳体底部,但是握持费力不轻松,且由于需要小指指根向壳体内侧施力而使得无名指的按键操作不方便。
[0048]因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鼠标001中,该缺口110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如前面所述的,当鼠标由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变换成由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将拇指移位到壳体底部,与在壳体上面部的掌部配合呈夹持壳体状握持鼠标,是一种施力效率高且轻松方便的握持方式,可轻松方便的握持鼠标抬起或者左右移动。然而,手掌的大鱼际部随拇指的移位而向壳体内侧移位,且随着拇指的向下曲而大鱼际肌群向下隆起,如图1B所示,为此,在壳体的后端内侧设置一缺口 110用于放置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9,可避免手掌掌部的后部以及腕部被抬高悬离于工作面,因此避免了手掌掌部以及操作按键滚轮的手指需要做出向后退的调整动作而产生操作停顿。没有该缺口,要么手掌掌部的后部以及腕部会被抬起高于工作面,且操作按键及滚轮的手指会产生相对于按健及滚轮的倾斜,不方便操作;要么,需要手掌整体后移,让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不被埂住,但操作按键滚轮的手指也被后移了,对应不了原来按键及操作滚轮的位置,产生操作不便和操作停顿。
[0049]其次,有该缺口,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位于该缺口,大鱼际肌未被壳体后端内侧埂住,方便大鱼际内部的肌群及拇指肌腱施力,才可轻松高效的配合掌部握持鼠标,仅由拇指以及掌部即可轻便的将鼠标抬起以及移动;进而才能使得在由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变换成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时,不影响到操作按键以及滚轮的食指、中指等手指,使得按键及滚轮的操作不停顿。
[0050]再者,有该缺口,在鼠标向外侧侧翻时,拇指可以从该缺口移位去壳体底部,因而在操作姿势变换时方便拇指移位到壳体底部且便于安置拇指。
[0051]由前述的内容以及后面的实施例四可知,这不是唯一的具有有益效果的方案。况且,在前面所述的图3所示的鼠标003,无需拇指移位到壳体底部,也能抬起及左右移动鼠标,也就无需在壳体后端内侧或者后半部内侧设置该缺口。
[0052 ]在本实施例一的鼠标001中该缺口 110设在壳体的后端内侧,但是请参考图4,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鼠标004,与鼠标001不同的是,用于在以壳体外侧042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向下隆起的手掌大鱼际肌部位的缺口 043,是设在从壳体纵向长度的一半处至壳体最后端的壳体内侧,也就是说,该缺口 043占具了壳体的整个后半部内侧的长度范围,该缺口的设置同样也具有前述的有益效果。但是请看图4中的拇指在壳体内侧041上握持的位置,假设该缺口 043缺掉的范围更向前移,超过了壳体纵向长度的一半,在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则拇指需要放在壳体更前端的内侧握持鼠标,掌部跟随往前移,当变换成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则产生了按键及滚轮操作时的不方便。人们的手掌虽然有大小不同,但是手掌各部位的相对比例是大致相同的。因而为了姿势变换前后皆握持方便且操作按键滚轮方便,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调整动作,该缺口应设置在壳体的后半部内侧,包括例如本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该缺口110设置在壳体的后端内侧。图4中还示出,鼠标004的壳体后端末端0441偏在过滚轮046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045的壳体外侧一侧。
[0053]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图1D,鼠标001在壳体底部104设有由壳体底面1041向壳体上面部凹陷的凹陷115,用于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操作的手的拇指,以便于拇指在壳体底部与手掌掌部合力握持鼠标。在本实施例一的鼠标001,该凹陷115是从壳体内侧的缺口 110处一开口朝下的凹口 116开始向壳体前端且稍偏向壳体外侧延伸。且该开口朝下的凹口 116相应的是设在壳体内侧105对应于在壳体底部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的状态的拇指的第二节所在的部位,这也便于当壳体向外侧侧翻时拇指从所述的缺口 110移位下去到壳体底部。
[0054]在鼠标001以壳体底部104置于工作面6上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它以壳体底部的各脚垫113的底面接触工作面6。在以壳体外侧103放置于工作面6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鼠标001该壳体底部104各脚垫113的底面所在的平面114与工作面的夹角为75°,如图1E所示。在本发明其它的实施例中,有的壳体底部没有脚垫,比如说,在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与工作面接触的是壳体前后端的两个最低面或者多个最低点;在本发明其它的实施例中,在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壳体底部各脚垫的底面所在的平面或者壳体底部在该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与工作面接触的各最低点或最低面所在的平面,与工作面呈50°?85°的夹角。这样的设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0055]其一:当所述的夹角大于90°时,壳体呈向外侧倾倒,当由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转换成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操作按键及滚轮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手掌掌部需要在壳体上面部作出往壳体内侧移位的动作,使得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手掌掌部偏离原来的位置较多,会产生操作停顿以及不方便操作。
[0056]其二:当所述的夹角等于90°,或者接近90°,比如在85°至90°之间时,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操作按键时壳体前端容易产生晃动,而产生光标飘忽。因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触发按键,在按键之前,手指是在键位旁虚悬的,按键的动作通常是手指的快速击键的动作,当所述的夹角等于90°或者接近90°时,手指呈平行于工作面的横向击键,工作面未能承受到按键时的分解力,因而容易使得壳体前端产生晃动。
[0057]其三,当所述的夹角小于50°,也是一种不良的设置。一方面,这时鼠标重心已经偏离支撑其在工作面的壳体外侧,同时,依靠拇指与掌部的合力握持鼠标的施力中心也已经偏离支撑在工作面的壳体外侧,不能自然轻松的施一份力给壳体外侧以使其平稳的在工作面上滑移,使得鼠标内侧太容易向下跌,因而壳体外侧在工作面上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时容易上下晃动,产生光标停顿、飘忽。再一方面,是没有达到将手腕向外侧侧翻起来而释放手腕内侧面的压迫紧张的效果,没有达到使得前臂的桡骨扭转到非扭曲的自然状态而放松一下的效果。
[0058]综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一的鼠标001,因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益设置,手腕及手掌可以方便的在两种操作状态间变换操作姿势,避免了在两种操作姿势之间变换时产生不良影响的调整动作,所以在两种操作姿势之间变换时不用停下按键以及滚轮的操作,不会出现光标停顿,且避免了出现光标飘忽。
[0059]实施例二:
[0060]请参考图5,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鼠标005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鼠标005在壳体的后半部内侧所设的,用于在以壳体外侧052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的缺口 053,包括有一呈直线形倾斜偏向壳体外侧的壳体内侧段054。鼠标005的壳体后端末端055偏在过滚轮056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057的壳体外侧一侧。相比较于鼠标001的缺口 110包括一呈凹弧形凹陷向壳体外侧的壳体内侧段111,鼠标005因而与鼠标001有不同的缺口形状。
[0061 ]鼠标005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还在于:在鼠标005以壳体底部放置在工作面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其第一光源提供的第一光束在工作面的反射光经由一透镜或一透镜组聚焦后传递给一第一影像感测元件;并且,在鼠标005以壳体外侧052放置在工作面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其第二光源提供的第二光束在工作面的反射光经由一透镜或一透镜组聚焦后也传递给该第一影像感测元件;即传递给同一影像感测元件。
[0062]鼠标005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还在于:在以壳体底部放置在工作面6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鼠标005以其壳体底部前端和后端的最低面接触工作面而在工作面上滑移,在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壳体底部前后端的最低面所在的平面与工作面呈65°的夹角。
[0063]鼠标005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还在于:鼠标005在壳体外侧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凸台,在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鼠标005以其壳体外侧前端及后端所设的该等凸台接触工作面,而在工作面上滑移。
[0064]实施例三:
[0065]请参考图6A、图6B,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鼠标006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鼠标006在壳体的后半部内侧所设的,用于在以壳体外侧062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的缺口 063,包括有一段由壳体后端至壳体后端末端、由壳体内侧061偏向壳体外侧且向壳体外侧凹陷的、各点曲率相等或者接近相等的凹弧形壳体后端内侧段064,使得壳体后端末端065偏在过滚轮066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067的壳体外侧一侧;且偏过该纵截面067较多,壳体后端末端065缩小到呈一个尖角形。相比较于鼠标001的缺口 110所包括的凹弧形壳体内侧段111的凹弧具有曲率明显变大的拐弯处,鼠标006因而与鼠标001有不同的缺口形状。
[0066]鼠标006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还在于: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所述的第二光束,是经由壳体外侧062的一透光材料制成的外侧壁投射至工作面,该透光材料制成的外侧壁可以是与聚焦该第二光束在工作面的反射光传递给影像感测元件的透镜一体成型。
[0067]鼠标006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还在于:在以壳体底部放置在工作面6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鼠标006以其壳体底部前端以及后端的最低点接触工作面6而在工作面上滑移,在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壳体底部前端和后端的各最低点所在的平面与工作面呈85°的夹角。
[0068]实施例四:
[0069 ]请同时参考图7A、图7B、图7C、图7D,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鼠标00 7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0070]鼠标007还包括一分光元件,可以是棱镜或者光栅,配置在一第一光源提供的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该光束分成一第一光束与一第二光束。在鼠标以壳体底部204放置在工作面6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第一光束经由壳体底部204的一透光区域210投射至工作面6。以及配置有一第一透镜聚焦该第一光束在工作面6的反射光传递给一第一影像感测元件。在鼠标呈壳体内侧205在上,壳体外侧206在下,且以壳体外侧206放置在工作面6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第二光束是经由设置在壳体外侧的一上外侧缘207与一下外侧缘208之间的一透光体209投射至工作面6。且设有一第二透镜设置在该透光体209内侧或者与该透光体一体成型,聚焦该第二光束在工作面6的反射光,并经一反射元件改变传递路径后也传递给第一影像感测元件。在以壳体外侧206放置在工作面6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鼠标007是以该壳体外侧的上外侧缘207以及下外侧缘208接触工作面而在工作面上滑移。
[0071]鼠标007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还在于:鼠标007的壳体后端内侧没有一个明显的由壳体内侧向壳体外侧凹陷形成的缺口,但是相同的是壳体后端内外侧呈明显的不对称,壳体后端末端偏置在壳体外侧一侧。请同时参考图7A、图7B、图7C、图7D,根据人们通常的对现今普遍使用的手掌呈俯卧式放于壳体上握持其操作的鼠标的选择,设置鼠标007前端上面部较宽的部位,比如说滚轮的轴线部位的宽度稍宽于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排的宽度,但稍窄于手掌掌部的宽度,滚轮203设置在左键与右键之间并且设置在壳体前端上面部的横向中间部位。虽然该鼠标007的壳体后端内侧没有一个明显的缺口,但是从壳体纵向长度的由后端向前端的1/3处之前某处开始至壳体后端末端2021,壳体内侧205呈直线形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206,且使得壳体后端末端2021偏在过滚轮203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211的壳体外侧一侧。该过滚轮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211相当于壳体前端上面部的一个对称中心线截面。在以壳体外侧206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拇指移位到壳体底部配合掌部握持鼠标而向下曲,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9的较低处在掌部后端末,且其通常低过掌部宽的1/2,相应的,如图可见,由上述设置,这里的壳体后端末端2021的宽度呈小于壳体前端上面部在滚轮轴线部位的宽度的1/2。上述设置,其有益效果在于:使得鼠标007的壳体内侧相对于外侧呈壳体内侧后部缺了一大块角,该壳体内侧后部的缺角使得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壳体后端相对于壳体前端呈在壳体后端内侧上方空出了一空缺,而可用于放置因拇指移位到壳体底部,拇指向下曲而向下隆起的手掌大鱼际肌部位9。避免了手掌掌部后端以及腕部被抬高;且方便手掌大鱼际内部的肌群及拇指肌腱施力,以便拇指轻松高效的配合掌部握持鼠标;并在操作姿势变换时方便拇指变换到壳体底部或从壳体底部变换到壳体内侧。这与实施例一所述的在壳体后半部内侧设有一缺口用于放置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有相似的有益效果。
[0072]这里结合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来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考图8,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鼠标008与鼠标007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从壳体纵向长度的由后端向前端的1/3处开始至壳体后端末端085,壳体内侧081呈直线形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082,且使得壳体后端末端085偏在过滚轮086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087的壳体外侧一侧。这里可见在已经将该鼠标008的壳体后端末端085尽量偏置到壳体外侧一侧的情形下,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的壳体后端内侧段084与壳体后端最后的端面之间形成的空缺刚刚好的可以放置下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9,这如图8所示。可见,如果是从壳体纵向长度的由后端向前端的1/3处之后某处开始至壳体后端末端,壳体内侧呈直线形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且使得壳体后端末端偏在过滚轮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的壳体外侧一侧,则前述的向壳体外侧倾斜的壳体后端内侧段与壳体后端最后的端面之间形成的空缺将不能够放置下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这时只能整个手掌往后移以使得大鱼际肌不被埂住,这将产生包括按键和操作滚轮的手指在内的整个手掌的调整动作,造成操作停顿及光标飘忽,影响操作的连贯性;且壳体留在掌部的纵向长度变短,不方便握持鼠标以及导致拇指与掌部的配合夹持泛力。
[0073]请参考图9,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鼠标009与鼠标008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壳体内侧091是呈凹弧形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092,而使得壳体后端末端095偏在过滚轮096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097的壳体外侧一侧。虽然该凹弧形是接近直线的微凹的凹弧形,以使得保持倾斜状,但相比较于鼠标008,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凹弧形倾斜状的壳体后端内侧段094的凹弧形凹陷还是增加了该壳体后端内侧段094与壳体后端最后的端面之间形成的空缺空间,可更好的放置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9。再请参考图6B,如果前述的凹弧形倾斜状的壳体后端内侧段094的凹陷更深点而呈更明显的凹陷,例如图6B所示,则属于前述的实施例三的鼠标006的情况,凹弧形壳体后端内侧段064使得壳体后端内侧形成为一缺口 063,而用于在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
[0074]请参考图1O,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鼠标O1,与本实施例四的鼠标007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内侧0101呈包括有一凹弧段的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0102,且使得壳体后端末端0105偏在过滚轮0106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0107的壳体外侧一侧;该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的壳体内侧段0103中包括有一段凹弧段0104。虽然该凹弧段0104是呈接近直线的微凹的凹弧形,其使得该壳体内侧段0103仍保持呈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但相比较于鼠标007的直线形倾斜段212,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凹弧段0104使得壳体内侧的该倾斜段0103与壳体后端最后的端面之间形成的空缺空间增加了,可更好的放置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9。同理,如果鼠标010的壳体内侧所包括的凹弧段的凹陷更深点而呈更明显的凹陷,则请参考图11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鼠标011,其中呈明显凹陷的凹弧段0114结合呈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0112的壳体内侧段,在壳体内侧0111的后半部形成为缺口状,则属于实施例一所述的在壳体后半部内侧设有缺口的情形,也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
[0075]鼠标007与实施例一的鼠标001的主要不同之处还在于:在以壳体底部204放置在工作面6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鼠标007以其壳体底部平行于工作面的壳体底面2041接触工作面且在工作面上滑移,在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壳体底面2041与工作面呈80°的夹角。
[0076]请参考图7C、图7D,鼠标007在壳体底部204设有由壳体底面2041向壳体上面部凹陷的凹陷213,用于在壳体外侧206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操作的手的拇指,以便于拇指与手掌掌部合力握持鼠标。所述的凹陷213是从设于壳体内侧的一开口朝下的凹口 214开始向壳体外侧且偏向壳体前端延伸。
【主权项】
1.一种鼠标,包括有壳体、影像感测元件、透镜;壳体包括有底部、前端、后端、内侧、外侧,在壳体前端上面部设有左键、右键以及位于左键与右键之间的滚轮;且还包括: 设有一第一光源,提供一第一光束,在鼠标以壳体底部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第一光束经由壳体底部投射至工作面,且设一透镜或透镜组聚焦该第一光束在工作面的反射光传递给影像感测元件; 设有一第二光源,提供一第二光束,或者设有一分光元件将该第一光源分光出该第一光束之外的一第二光束,在鼠标呈壳体内侧在上外侧在下且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该第二光束经由壳体外侧投射至工作面,且设一透镜或透镜组聚焦该第二光束在工作面的反射光传递给影像感测元件;并且, 在壳体的后半部内侧设有一缺口,用于在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因拇指握持于壳体底部手掌向下隆起的大鱼际肌部位;该缺口使得壳体后端内外侧呈明显的不对称,壳体后端末端偏在壳体外侧一侧; 或者,从壳体纵向长度的由后端向前端的I/3处之前的某处开始,至壳体后端末端,壳体内侧呈直线形倾斜状或者呈凹弧形倾斜状或者呈包括有一凹弧段的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且使得壳体后端末端偏在过滚轮的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的壳体外侧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口使得壳体后端末端偏在过滚轮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的壳体外侧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底部设有由壳体底面向壳体上面部凹陷的凹陷,用于在以壳体外侧置于工作面滑移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放置操作的手的拇指,以便于拇指在壳体底部与手掌掌部合力握持鼠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在鼠标呈壳体内侧在上外侧在下且以壳体外侧放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壳体底部各脚垫的底面所在的平面或者壳体底部在该壳体底部置于工作面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与工作面接触的各最低点或最低面所在的平面,与工作面呈50°?85°夹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口呈由壳体内侧凹向壳体外侧的凹弧形凹陷,该凹陷不是中间底两端高,而是从该凹陷至壳体后端末端的壳体后端越来越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口包括一向壳体外侧凹陷的凹弧形壳体内侧段;或者,所述的缺口包括有一呈直线形倾斜状偏向壳体外侧的壳体内侧段;或者所述的缺口,包括有一段由壳体后端至壳体后端末端、由壳体内侧偏向壳体外侧且向壳体外侧凹陷的、各点曲率相等或者接近相等的凹弧形壳体后端内侧段,使得壳体后端末端偏在过滚轮厚度中心线且垂直滚轮轴向的纵截面的壳体外侧一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外侧设有脚垫,在以壳体外侧放置在工作面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由该脚垫接触工作面在工作面上滑移。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外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凸台,在以壳体外侧放置在工作面上滑移用以感测光标移动的状态,由该等凸台接触工作面在工作面上滑移。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光束是经由设置在壳体外侧一上外侧缘与一下外侧缘之间的一透光体投射至工作面,该透光体可以是与聚焦该第二光束在工作面的反射光传递给影像感测元件的透镜一体成型; 或者,所述的第二光束是经由壳体外侧的一透光材料制成的外侧壁投射至工作面,该透光材料制成的外侧壁可以是与聚焦该第二光束在工作面的反射光传递给影像感测元件的透镜一体成型。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是从壳体内侧一开口朝下的凹口开始向壳体前端且稍偏向壳体外侧延伸,或者是从壳体内侧的一开口朝下的凹口开始向壳体外侧且偏向壳体前端延伸。
【文档编号】G06F3/0354GK106055132SQ201610628435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8月3日
【发明人】蒋新东, 许芳
【申请人】蒋新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