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0686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信息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电子产品已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人们对大屏幕触控的偏爱,智能手机的屏幕越做越大,逐渐由3寸发展到6寸、7寸甚至更大。虽然大尺寸的手机和平板电脑虽然在清晰度,分辨率及其它视觉功能上给人带来无尽的享受,但逐渐增大的尺寸却给时时观看屏幕的用户带来不便。例如对于手掌较小的女性或儿童用户而言,单手握住屏幕为6、7寸的手机并非易事,何况是屏幕为10寸以上的平板电脑。对于这样的用户若想单手操作,只能采用一只手托住产品的底部,靠产品的重量和手掌与产品背部摩擦的方式来保证电子产品的稳定,若握力不足,电子设备很容易从手中跌落,造成损坏。另外,对于卧床的病人或喜欢仰卧观看手机的用户而言,由于手机和平板的重力朝向人面,必须用手给其一个向上的力,往往需要双手支撑设备才能保持稳定,单手玩游戏成为奢望。
[0003]为了解决上述用户手持电子设备不方便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即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增加了手持单元,例如指环、手带等能将手指或手掌放置于其中,以使用户更方便、平稳的手持电子设备。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上的手持部单元功能单一。因此,发明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能够调节亮度或者音量的手持单元的电子设备,以使得该手持单元更加智能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电子设备存在的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手持以及更加智能化的电子设备。
[0005]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连接在本体上的、用于手持的手持单元,所述手持单元与本体内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06]优选的是,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控制单元;所述手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外的用于手持的拉环,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其中,
[0007]在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第二盘体的相对侧设有第一触点和至少3个与第一触点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点,各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间连线的指向和长度均不同;
[0008]在所述第二盘体与所述第一盘体的相对侧设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第一探针和至少3个第二探针,第一探针与第一触点电连接且相对设置;当第一盘体绕第一触点转动时,各第二探针用于分别接触各第二触点;
[0009]所述拉环连接在第一盘体上与第一触点的相对侧,用于带动第一盘体绕第一触点转动,所述第二盘体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0010]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触点与第二探针的个数均为3个。
[0011]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拉环为用于容纳手指的指环,所述手持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轴,
[0012]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拉环的相对侧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座靠近拉环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个侧壁设有第一过孔;
[0013]所述指环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并具有第二过孔的第一凸起;
[0014]所述第一连接轴贯穿所述凹槽的两个侧壁的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二过孔,用于将所述指环与所述连接支座连接,且所述指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至与壳体接触。
[0015]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凹槽的两个侧壁的端部为弧形。
[0016]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凸起的端面为半圆曲面。
[0017]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拉环为用于容纳手掌的手带,所述手持单元还包括第二连接轴和连接凹槽,
[0018]在所述第一盘体相对所述手带的一侧设有具有第三过孔的第二凸起;
[0019]所述连接凹槽的开口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凸起,且在其两个侧壁上设有第四过孔;
[0020]所述第二连接轴贯穿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用于将连接凹槽与所述第一盘体连接;
[0021]所述手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凹槽上,另一端穿过连接凹槽与第二连接轴形成的通孔,并通过连接部件将手带形成闭环。
[0022]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件为设于分别手带两面上的魔术贴或子母扣。
[0023]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壳体内的音量调节电路连接。
[0024]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壳体内亮度调节电路连接。
[0025]优选的是,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00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7]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具有手持单元,故可以方便用户更好的手持电子设备进行观看,同时由于该手持单元可以调节音量或亮度,使得该电子设备更加智能化。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第一盘体的侧视图;
[0030]图3为图1中指环的凸起的侧视图;
[0031]图4为将手指套入指环中对图1的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图5中手带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5中第一盘体的侧视图;
[0035]图8为将手掌套入手带中对图5的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示意图;
[0036]图9为第一盘体上具有触点的一面的不意图;
[0037]图10为第二盘体上具有探针的一面的示意图。
[0038]其中附图标记为:10、指环;11、第一凸起;111、第二过孔;20、第一盘体;21、连接支座;211、连接支座凹槽的侧壁;212、第一过孔;30、第二盘体;40、第一连接轴;50、控制单元;60、壳体;70、连接凹槽;701、连接凹槽的侧壁;702、第四过孔;10’、手带;21’、第二凸起;211’、第三过孔;80、连接部件;40’、第二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连接在本体上的、用于手持的手持单元,所述手持单元与本体内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41]实施例1:
[004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本体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控制单元;手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外的用于手持的拉环,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其中,在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的相对侧设有第一触点和多个与第一触点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点,各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间连线的指向和长度均不同;在第二盘体与所述第一盘体的相对侧设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第一探针和多个第二探针,第一探针与第一触点电连接且相对设置;当第一盘体绕第一触点转动时,各第二探针用于分别接触各第二触点;拉环连接在第一盘体上与第一触点的相对侧,用于带动第一盘体绕第一触点转动,第二盘体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0043]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施例各部分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结合图9和10进行说明:
[0044]具体的,在第一盘体20上设置有4个触点,其中,第一触点设于圆心处,其余3个第二触点分设于半径不同的同心圆的圆周上,且该3个第二触点通过铜线(不局限于铜线,其他能够导电的连接线也是可以的)与第一触点连接。3个第二触点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且与第一触点的连线均没有任何交集。其中用于连接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铜线可以暴露在空气中,也可以隐藏在盘体的绝缘层中。
[0045]相应的,在第二盘的上设置有4个探针,其中,第一探针设于圆心处,且始终与第一触点接触,其余3个第二探针在第一盘体20绕第一触点转动时,分别与3个第二触点接触。4个探针还与控制单元50连接,控制单元50为3个第二探针提供3个不同的电压值,为第一探针提供的电压值为O。
[0046]以控制单元50包括为4个探针提供电压的引脚为例,引脚4为第一探针提供的电压为0V,引脚I为第一个第二探针(以下简称第二探针I)提供的电压为1.2V,引脚2为第二个第二探针(以下简称第二探针2)提供的电压为0.8V,引脚3为第三个第二探针(以下简称第二探针3)提供的电压值为0.4V。
[0047]当第一盘体20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到一定角度,第二探针I与第一圆盘上的上第一个触第二点接触(以下简称第二触点I’),此时,第二探针1、第二触点I’、第一探针与控制单元50形成一个回路,控制单元50的引脚4可以探测到1.2V的电压值,从而控制单元50可判断出第二探针I与第二触点I’接触;同理,当第一盘体20继续旋转时,第二探针I与第二触点I’分离,第二探针2相继与第一盘体20上的第二个第二触点(以下简称第二触点2’)接触,第二探针2、第二触点2’、第一探针与控制单元50形成一个回路,控制单元50引脚4可以探测到0.8V电压值,控制单元50可以判断出第二探针2与第一盘体20上的铜线第二触点2’接触。依次类推,第一盘体20继续旋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