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用ngff转usb的转接装置及其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4417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固态硬盘用ngff转usb的转接装置及其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硬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固态硬盘用NGFF转USB的转接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闪存移动存储设备有U盘、固态硬盘等,随着存储技术的不断革新,U盘、固态硬盘的容量和传输速度也得到提升,如朗科公司的U盘,采用闪存的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读写和传输,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方便。然而,该U盘的体积是固定的,局限性较大,读写速度与硬盘相比,相对较慢。
[0003]传统的机械硬盘由于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读写受马达限制,满足不了实际的读写与传输速度快的、灵活性高的使用需求,因此迫切需求一种新的转接方式,以改善移动硬盘的性能,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生产制造成本低的、体积小的,使得固态硬盘方便携带同时提高了读写与传输速度的装置,即固态硬盘用NGFF转USB的转接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0005]固态硬盘用NGFF转USB的转接装置,包括USB接口、PCB电路板和转接头,所述USB接口焊接在PCB电路板的边缘处,所述转接头焊接在PCB电路板的中部,所述转接头通过PCB电路板上的线路与USB接口实现转接;
[0006]所述转接头为NGFF转接头。本实用新型采用NGFF转接头,即实现了 NGFF转接头与USB接口的转接,不仅缩小了整体的体积,使得制成的固态硬盘体积小、方便携带,而且提升了读写与传输速度,稳定性和兼容性较高,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0007]固态硬盘用NGFF转USB的转接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控制电路、USB接口、NGFF接口、大电流输出电源控制电路、升级固件和保存固件控制电路,所述USB接口、NGFF接口、大电流输出电源控制电路、升级固件和保存固件控制电路通过与主控芯片控制电路连接以实现NGFF转USB。本实用新型采用大电流输出电源控制电路为固态硬盘供电,以保证固态硬盘能够正常运行;采用升级固件和保存固件控制电路,以实现内部升级保证兼容性,从而弥补了传统的固态硬盘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小体积且精密的电子元器件,从而使得整体的稳定性较高;利用主控芯片控制电路,能够辅助实现自动休眠的功能,这样在使用时具备了省电节能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NGFF与USB的双向转换桥接,完成了主端即主机与设备端即固态硬盘的沟通,主端根据人为操作,下指令给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则进一步将命令下达给设备端,设备端接到通知后,会反馈讯息给本实用新型,再经过本实用新型将讯息上传到主端;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使用需求,随时更换固态硬盘的容量,灵活性高。
[0008]所述主控芯片控制电路包括芯片、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第六模块、第七模块、第八模块、第九模块、第十模块、第十一模块和第十二模块。其中,第一模块主要起到了滤波的作用,以避免电路中的谐波干扰,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0009]所述芯片的I脚连接有+3.3V电源接口,所述芯片的2脚、3脚、5脚、6脚分别与升级固件和保存固件控制电路相连,所述芯片的4脚与+3.3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芯片的7脚连接有+1.2V电源接口,所述芯片的9脚分别与第四模块、第九模块相连,所述芯片的10脚与第十二模块相连,所述芯片的11脚连接有+5V电源接口,所述芯片的12脚与+3.3V电源接口相连,且所述芯片的12脚串接有第二十四电容后接地,所述芯片的21脚接地,所述芯片的13脚、24脚并接后与+1.2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芯片的14脚、18脚并接后与+3.3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芯片的15脚、16脚、22脚、23脚分别与USB接口的3脚、2脚、8脚、9脚相连,所述芯片的17脚与第七模块相连,所述芯片的19脚、20脚与第十模块连接后分别接入到USB接口的5脚、6脚上,所述芯片的25脚、26脚与第六模块相连,所述芯片的27脚、34脚并接后与+3.3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芯片的28脚、36脚并接后与+1.2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芯片的29脚、30脚、32脚、33脚与第八模块相连,所述芯片的31脚接地,所述芯片的37脚、42脚与第九模块相连,所述芯片的38脚与第五模块相连,所述芯片的38脚与+3.3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芯片的46脚与+1.2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芯片的47脚、49脚接地,所述芯片的48脚与第三模块连接后接入到+1.2V电源接口上。
[0010]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2脚连接有电源一接口,且所述第三电容的2脚与+1.2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I脚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2脚连接有电源二接口,且所述第四电容的2脚与+3.3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第四电容的I脚接地。经过第一模块4的滤波处理后,从而为其它电子元器件提供无干扰电压,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0011]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第五电容、第七电容、第九电容、第^^一电容、第二 i^一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六电容、第八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八电容和第二十二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I脚、第七电容的I脚、第九电容的I脚、第i^一电容的I脚、第二i^一电容的I脚、第十六电容的I脚并接后与+1.2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第五电容的2脚、第七电容的2脚、第九电容的2脚、第^^一电容的2脚、第二i^一电容的2脚、第十六电容的2脚均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的I脚、第八电容的I脚、第十电容的I脚、第十二电容的I脚、第十三电容的I脚、第十八电容的I脚、第二十二电容的I脚并接后与+3.3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第六电容的2脚、第八电容的2脚、第十电容的2脚、第十二电容的2脚、第十三电容的2脚、第十八电容的2脚、第二十二电容的2脚均接地。
[0012]所述第三模块包括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和电感一,所述第十四电容的2脚、第十五电容的I脚并接后与电感一的I脚相连,所述第十四电容的2脚、第十五电容的I脚并接后与+1.2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第十四电容的I脚、第十五电容的2脚均接地,所述电感一的2脚与芯片的48脚相连。
[0013]所述第四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I脚与芯片的9脚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2脚与发光二极管的2脚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的I脚与+3.3V电源接口相连;
[0014]所述第五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I脚与第二电容的2脚连接后接入到芯片的38脚上,所述第一电阻的2脚与+3.3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I脚接地。
[0015]所述第六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晶振,所述第一电容的I脚与晶振的3脚并接后接入到芯片的26脚上,所述第一电容的2脚与晶振的I脚并接后接入到芯片的25脚上,所述晶振的外壳接地。
[0016]所述第七模块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I脚与芯片的17脚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2脚接地。
[0017]所述第八模块包括第十九电容、第二十电容、第十七电容、第二十三电容,所述第十九电容的I脚、第二十电容的I脚、第十七电容的I脚、第二十三电容的I脚分别对应与芯片的33脚、32脚、30脚、29脚相连,所述第十九电容的2脚、第二十电容的2脚、第十七电容的2脚、第二十三电容的2脚分别对应与NGFF接□的49脚、47脚、43脚、41脚相连。
[0018]所述第九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I脚、第五电阻的I脚、第六电阻的I脚分别对应与芯片的9脚、37脚、42脚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2脚、第五电阻的2脚、第六电阻的2脚均接地。
[0019]所述第十模块包括第二十五电容和第二十六电容,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2脚、第二十六电容的2脚分别与芯片的20脚、19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I脚、第二十六电容的I脚分别与USB接口的6脚、5脚相连。
[0020]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第二十七电容和第二十八电容,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2脚、第二十八电容的I脚并接后与USB接口的I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I脚、第二十八电容的2脚并接后接地。
[0021]所述第十二模块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I脚与芯片的10脚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2脚与USB接口的I脚相连。
[0022]所述USB接口的I脚与+5V电源接口相连,所述USB接口的4脚、7脚、10脚和11脚接地。
[0023]所述NGFF接口的I脚、3脚、5脚、27脚、33脚、39脚、45脚、51脚、57脚、71脚、73脚和75脚均接地,所述NGFF接口的38脚串接第十二电阻后接地,所述NGFF接口的69脚串接第十三电阻后接地,所述NGFF接口的2脚、4脚、70脚、72脚、74脚均连接有电源三接
□ O
[0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