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8024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力触控元件;所述模组包括金属背框;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和所述金属背框之间形成有可变间隙。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力触控元件设置在显示装置内部,将金属背框复用为第一力触控元件,将力触控元件完全和显示装置整合在一起,使的整个显示终端轻薄化。
【专利说明】
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部集成有力触控元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集成触控显示装置是将位置触控检测结构集成在显示装置的内部,因其具备了显示和位置触控检测功能、使用方便、人机交流体验好等优点,并且终端设备轻薄集成度高,
因此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一种较为新型的触控技术------
力触控技术,正在慢慢的受到关注;力触控结构因其受到外界压力时,可以根据压力的大小不同而反馈不同的信息,进而可提供更多变的使用体验。但现有技术中,力触控结构都为独立于显示装置的外置结构,制程复杂并且终端设备厚重。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力触控检测结构一般部分做在显示装置一侧,如图1中,显示模组01下方贴付有第一力触控元件02;另一部分力触控检测结构做在手机等显示终端内或者复用显示终端的结构,如图1所示,第二触控元件03为手机的中框。因为面板制造商和手机生产商为不同厂家,在现有技术中,将第一力触控元件02和显示模组01组装后,面板制造商不能检测其力触控效果,无法控制良率,并且上述的生产、组装工序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力触控元件;所述模组包括金属背框;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和所述金属背框之间形成有可变间隙。
[0005]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向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下基板靠近所述模组一侧,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设置在所述下基板和所述模组之间。
[0006]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的之间设置有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的周边相互粘贴在一起。
[0007]可选地,所述遮光胶带内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遮光胶带间隔成非封闭的形状。
[0008]可选地,所述开口为Z形。
[0009]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之间设置有弹性贴合胶,所述弹性贴合胶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的相向两面贴合在一起。
[0010]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包括多个矩阵排列的探测单元及多条引线,每个所述探测单元通过对应的引线电性连接至驱动模块;所述金属背框也电性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向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的各个探测单元分别提供力触控驱动检测信号,向所述金属背框提供基准信号。
[0011]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向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下基板靠近所述模组一侧;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为设置在所述下基板靠近所述模组一侧的导电层。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的多个矩阵排列的探测单元分别为块状电极。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的多个矩阵排列的探测单元分别为网格状电极。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者为金属。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通过光学胶层和显示面板贴付在一起。
[0016]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延伸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电性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金属背框延伸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金属背框电性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还包括一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电性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还包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金属背框电性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还包括一背光柔性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延伸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电性连接。
[0021]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还包括一背光柔性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金属背框延伸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金属背框电性连接。
[0022]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还包括一背光柔性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还包括一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电性连接。
[0023]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还包括一背光柔性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还包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金属背框电性连接。
[0024]可选地,所述力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位置检测结构,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内部;或者,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部;或者,部分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部分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
[0025]可选地,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为自电容型触控检测结构,或者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为互电容触控检测结构。
[0026]可选地,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设置在显示面板外侧的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并且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主柔性电路板。
[0027]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线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设置在显示面板外侧的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延伸的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和所述设置在显示面板外侧的触控位置检测结构电性连接。
[0028]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0029]可选地,所述基准信号为接地信号;或者,所述基准信号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信号。
[0030]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0031 ]可选地,所述基准信号为接地信号;或者,所述基准信号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阴极电极信号。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实施例一的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34]图3为图2中Af截面的示意图;
[0035]图4为第一力触控元件的示意图;
[0036]图5为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力触控元件的示意图;
[0037]图6为第一力触控元件和第二力触控元件未受到外力作用的示意图;
[0038]图7为第一力触控元件和第二力触控元件受到外力作用的示意图;
[0039]图8为实施例一中遮光胶带的俯视图;
[0040]图9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41 ]图10为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42]图11为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43]图12为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44]图13为实施例三提供的再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45]图14为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46]图15为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力触控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48]实施例一
[004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请参考图2至图6,图2为实施例一的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示意图;图4为第一力触控元件的示意图;图5为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力触控元件的示意图;图6为第一力触控元件和金属背框未受到外力作用的示意图;图7为第一力触控元件和金属背框受到外力作用的示意图。
[0050]实施例一提供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模组20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模组200为背光模组;模组2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下方并为显不面板100提供光源。显不面板100包括相向设置的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在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03。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及第二力触控元件。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形成下基板102和模组200之间。模组200包括多个膜层,比如从靠近显示面板100—侧到远离显示面板100—侧依次设置的增光片201、扩散片202、导光板203、反射片204、金属背框205等,第二力触控兀件和金属背框205复用,也就是说金属背框205作为第二力触控元件使用,任何导电金属均可用作金属背框205(第二力触控元件)的材料,如招合金、铜合金等。
[0051 ] 在第一力触控元件104、金属背框205之间形成有可变间隙106,通过可变间隙106的形变量来检测受外力的大小。请参考图2、图3,在显示面板100和模组200之间的边缘处设置有遮光胶带206,该遮光胶带206可以将显示面板100和模组200两者的周边粘合在一起并且防止两者的周边处漏光。遮光胶带206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显示面板100、模组200、遮光胶带206可以形成一个间隙,该间隙即为第一力触控元件104、金属背框205之间形成的可变间隙106。
[0052]请参考图3和图4,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包括多个独立的并呈矩阵排列的探测单元1041和多条引线1042,该多个探测单元1041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引线1042,通过多根引线1042,该多个探测单元1041可以电性连接至驱动模块300,由驱动模块300向多个探测单元1041分别提供力触控驱动检测信号;同时,驱动模块300还向金属背框205提供基准信号。该基准信号可以是接地信号,也可以和显示面板中的某个信号相同,比如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那么可以设置该基准信号为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信号,将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信号提供至金属背框,金属背框还进一步起到屏蔽手机端的信号影响的作用,使显示面板的工作免受手机端影响。
[0053]如图4,在实施例一中,多个探测单元1041分别为块状电极,并且是形成在下基板102靠近背光模组200的一侧,其材料可以是透明导电材料,比如氧化铟锡。
[0054]请参考图5,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力触控元件的示意图。第一力触控元件的多个矩阵排列的探测单元分别为网格状电极104V,网格状电极104V的材料为不透光的金属。网格状电极1041'中的透光部分和显示装置的像素单元重叠,以使得背光模组的光线可以透过网格状电极1041'传输至像素单元;网格状电极1041'中不透光部分即各条横竖交错的金属线,其和像素单元之间的不透光部分重叠,不会影响像素点单元的开口率。每个网格状电极104V都通过对应的引线1042,电性连接至驱动模块。
[0055]在其他实施例方式中,第一力触控元件还可以是独立于显示面板的膜层,通过光学胶层和显示面板进行贴付。
[0056]请参考图6,当探测单元1041和金属背框205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可变间隙106维持初始状态,探测单元1041、金属背框205、可变间隙106形成电容Cl。图7中,当受到外力按压时,探测单元1041和金属背框205之间的可变间隙106被压缩,探测单元1041、金属背框205、可变间隙106形成电容C2,根据电容C2相较于电容Cl的变化量,可计算出所受到外力的大小,并且多个探测单元1041都是相互独立的,可单独计算出各个探测单元1041所受到的外力,这样就可以确定受力的位置及大小。
[0057]请接着参考图2和图3,为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和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的一种实现方式。力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209,主柔性电路板209和驱动模块300电性连接,具体地,驱动模块300设置在下基板102上,一般是未被上基板101覆盖的区域,该驱动模块300用于显示驱动;主柔性电路板209粘附在下基板102上,并且通过设置在下基板102上的引脚和驱动模块300电性连接。主柔性电路板209包括一向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延伸的第一连接端2091,该第一连接端2091和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电性连接,具体地,可以是和多条引线1042的引脚连接,第一连接端2091再通过主柔性电路板209电性连接至驱动模块300,也就是驱动模块300设置有第一力触控元件104传输信号的引脚,通过主柔性电路板209和第一连接端2091,信号可以被传输至第一力触控元件104;主柔性电路板209还包括一向金属背框205延伸的第二连接端2092,第二连接端2092和金属背框205电性连接;同样,驱动模块300也设置有金属背框205传输信号的引脚,通过主柔性电路板209和第二连接端2092,信号可以被传输至金属背框205。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实现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和驱动模块的电性连接,使用一个驱动模块即可实现显示驱动和力触控检测驱动。
[005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力触控元件或者金属背框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和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比如通过独立的柔性电路板和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或者,第一力触控元件和金属背框中的一者通过独立的柔性电路板和驱动模块电性连接,另一者通过主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端和驱动模块电性连接。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只要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都连接至驱动模块,即驱动模块既驱动显示,又驱动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9]接着请参考图8,为本实施例中遮光胶带的俯视图。遮光胶带206内设置有开口2061,开口 2061将遮光胶带206间隔成非封闭的形状。在现有技术中,遮光胶带一般都是封闭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开口 2061将遮光胶带206间隔成非封闭的形状,当受到外力按压时,可变间隙106内的空气可迅速通过开口 2061排出,保证可变间隙106的形变和按压、检测的准确性。可选地,开口 2061为Z形,不但可以排出可变间隙106内的空气,还可以防止水汽及杂质的进入。
[006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和模组还可以通过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弹性贴合胶连接,弹性贴合胶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模组的相向两面贴合在一起,可变间隙就是弹性贴合胶。因为具有弹性,在外力作用时,弹性贴合胶可改变厚度,从而确定力触控发生的位置及大小。
[00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具备如下优点:第一、将第一力触控元件设置在显示装置内部,将金属背框复用为第二力触控元件,将力触控元件完全和显示装置整合在一起,使的整个显示终端轻薄化;第二、通过同一驱动模块,即驱动显示装置,又驱动第一力触控元件及金属背框完成力按压的检测,可以减小驱动及装置的复杂性;第三、在显示装置完后,就可以测试力触控元件是否工作正常,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力触控元件的测试滞后至手机等终端制造商处,可以避免不良广品向下游流动、提尚效率、节省成本。
[0062]实施例二
[0063]请参考图9,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和实施例一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100和模组200之间通过弹性贴合胶906连接,弹性贴合胶906将显示面板100和模组200的相向两面贴合在一起,可变间隙就是弹性贴合胶906。因为具有弹性,在外力作用时,弹性贴合胶906可改变厚度,从而确定力触控发生的位置及大小。
[0064]实施例二中,力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背光柔性电路板208,背光柔性电路板208上设置有多颗LED灯207,为显示面板100提供光源。背光柔性电路板208和主柔性电路板209电性连接。背光柔性电路板208包括一向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延伸的第一连接端2081,第一连接端2081和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2081和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的电性连接,可以为,第一连接端2081的金属端子和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的引线1042的引脚电性连接。背光柔性电路板208还包括一向金属背框205延伸的第二连接端2082,第二连接端2082和金属背框205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2082和金属背框205的电性连接,可以为,在第二连接端2082朝向金属背框205—侧设置金属端子,在金属端子和金属背框205之间设置导电胶。
[0065]图9中所示结构中,在主柔性电路板209、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第一连接端2081上都设置有第一力触控驱动检测信号的传输电路,通过驱动模块300、主柔性电路板209、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第一连接端2081、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的电性连接,力触控驱动检测信号可以从驱动模块300提供至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实现驱动模块300对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的驱动。在主柔性电路板209、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第二连接端2082上都设置有基准信号的传输电路,通过驱动模块300、主柔性电路板209、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第二连接端2082、金属背框205的电性连接,基准信号可以从驱动模块300提供至金属背框205,实现驱动模块300对金属背框205的驱动。
[0066]请参考图10,为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和图9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图10所示结构和图9不同之处在于,背光柔性电路板208不包括连接端。图10中,力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柔性电路板210,第一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和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电性连接,另一端和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电性连接;还包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211,第二柔性电路板211的一端和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电性连接,另一端和金属背框205电性连接。在图10所示结构中,使用单独的第一柔性电路板210电性连接背光柔性电路板208和第一力触控元件104,而不是通过如图9所示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的第一连接端,但是基本电学原理都是相同的。在主柔性电路板209、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上都设置有第一力触控驱动检测信号的传输电路,通过驱动模块300、主柔性电路板209、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第一柔性电路板210、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的电性连接,力触控驱动检测信号可以从驱动模块300提供至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实现驱动模块300对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的驱动。在主柔性电路板209、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第二柔性电路板211上都设置有基准信号的传输电路,通过驱动模块300、主柔性电路板209、背光柔性电路板208、第二柔性电路板211、金属背框205的电性连接,基准信号可以从驱动模块300提供至金属背框205,实现驱动模块300对金属背框205的驱动。
[0067]图9、图10所示结构只是实现驱动模块向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分别提供力触控驱动检测信号和提供基准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一力触控元件和金属背框中的一者通过独立的柔性电路板和驱动模块电性连接,另一者通过背光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端和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或者,第一力触控元件和金属背框中的一者通过独立的柔性电路板和背光柔性电路板连接,另一者通过背光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端和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或者,第一力触控元件和金属背框中的一者通过独立的柔性电路板和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者通过背光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端和驱动模块电性连接。只要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都连接至驱动模块,即驱动模块既驱动显示,又驱动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68]实施例三
[006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再包括触摸位置检测结构,该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内部;或者,该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部;或者,部分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内侧,部分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部。同时,该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可以为自电容型触控检测结构,或者,该触控位置检测结构为互电容触控检测结构。并且该触控位置检测结构的驱动模块和驱动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的驱动模块为同一驱动模块。
[0070]请参考图11,为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1提供的结构中包括一内置在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之间的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该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可以是自电容型触控检测结构,还可以是互电容触控检测结构。并且该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是通过驱动模块300驱动的,具体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设置在显示面板内,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可以通过同样设置在显示面板内的引线连接至驱动模块300,进而由驱动模块300提供驱动检测信号。可选地,在显示面板上方还设置有盖板401,盖板401和显示面板的上基板101通过光学胶402贴合。
[0071]请参考图12,为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在图12所示结构中,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上基板101的外侧,同样,该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可以是自电容型触控检测结构,还可以是互电容触控检测结构。并且该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是通过驱动模块300驱动的,具体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设置在上基板101外侧,可以通过导电胶403将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和下基板102上的信号引脚导通,然后信号引脚再电连接至驱动模块300,从而实现驱动模块300对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的驱动。
[007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部分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部分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侧。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的部分触控位置检测结构通过同样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的引线连接至驱动模块;设置在显示面板外部的部分触控位置检测结构通过导电胶和下基板上的信号引脚导通,然后信号引脚再电连接至驱动模块。
[0073]请参考图13,为实施例三提供的再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力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该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部,具体地,外置有一触控位置检测面板401,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是设置在该触控位置检测面板401朝向显示面板一侧的,触控位置检测面板401通过光学胶402和显示面板的上基板101贴合。主柔性电路板209还包括一向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构延伸的第三连接端2093,第三连接端2093和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电性连接。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通过第三连接端2093、主柔性电路板209连接至驱动模块300,由驱动模块300向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提供驱动检测信号。可选地,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为一独立的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其可独立的对触控位置进行检测。可选地,还包括一第二触控位置检测结构,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和第二触控位置检测结构相互配合,共同对触控位置进行检测确定;可选地,该第二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可以设置在上基板101朝向触控位置检测面板401的一侧,或者是设置在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之间。
[0074]请参考图14,为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力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该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部,具体地,外置有一触控位置检测面板401,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是设置在该触控位置检测面板401朝向显示面板一侧的,触控位置检测面板401通过光学胶402和显示面板的上基板101贴合。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500,该第三柔性电路板500的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该第三柔性电路板50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主柔性电路板209,进而通过第三柔性电路板500、主柔性电路板209连接至驱动模块300,由驱动模块300向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提供驱动检测信号。可选地,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为一独立的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其可独立的对触控位置进行检测。可选地,还包括一第二触控位置检测结构,第一触控位置检测结构400和第二触控位置检测结构相互配合,共同对触控位置进行检测确定;可选地,该第二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可以设置在上基板101朝向触控位置检测面板401的一侧,或者是设置在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之间。
[0075]实施例四
[0076]请参考图15,为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5所示结构中,力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模组,其中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101、下基板102、设置在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之间的有机发光层103,另外在上基板101和有机发光层103之间设置有有机发光元件的阴极109。在显示面板和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力触控元件104,模组包括金属背框205。在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和金属背框205之间有可变间隙106,在外力作用下,可变间隙106会改变,进而可以检测电容的变化得知外力的大小,其工作原理和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77]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设置有驱动模块300,该驱动模块300驱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一主柔性电路板209绑定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并且和驱动模块300电性连接。
[0078]主柔性电路板209包括一向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延伸的第一连接端2091,该第一连接端2091和第一力触控元件104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2091再通过主柔性电路板209电性连接至驱动模块300,也就是驱动模块300设置有第一力触控元件104传输信号的引脚,通过主柔性电路板209和第一连接端2091,信号可以被传输至第一力触控元件104;主柔性电路板209还包括一向金属背框205延伸的第二连接端2092,第二连接端2092和金属背框205电性连接;同样,驱动模块300也设置有金属背框205传输信号的引脚,通过主柔性电路板209和第二连接端2092,信号可以被传输至金属背框205。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实现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和驱动模块的电性连接,使用一个驱动模块即可实现显示驱动和力触控检测驱动。
[0079]第一力触控元件104包括多个独立的并呈矩阵排列的探测单元和多条引线,该多个探测单元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引线,通过多根引线,该多个探测单元可以电性连接至驱动模块300,由驱动模块300向多个探测单元分别提供力触控驱动检测信号;同时,驱动模块300还向金属背框205提供基准信号。该基准信号可以是接地信号,也可以和显示面板中的某个信号相同,比如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阴极信号,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阴极信号提供至金属背框,金属背框还进一步起到屏蔽手机端的信号影响的作用,使显示面板的工作免受手机端影响。
[0080]第一力触控元件、金属背框和驱动模块的电性连接有多种方式,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此处不再赘述。
[0081]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形。
【主权项】
1.一种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力触控元件;所述模组包括金属背框;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和所述金属背框之间形成有可变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向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下基板靠近所述模组一侧,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设置在所述下基板和所述模组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的之间设置有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的周边相互粘贴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内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遮光胶带间隔成非封闭的形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Z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之间设置有弹性贴合胶,所述弹性贴合胶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的相向两面贴合在一起。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包括多个矩阵排列的探测单元及多条引线,每个所述探测单元通过对应的引线电性连接至驱动模块;所述金属背框也电性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向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的各个探测单元分别提供力触控驱动检测信号,向所述金属背框提供基准信号。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向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下基板靠近所述模组一侧;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为设置在所述下基板靠近所述模组一侧的导电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的多个矩阵排列的探测单元分别为块状电极。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的多个矩阵排列的探测单元分别为网格状电极。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者为金属。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通过光学胶层和显示面板贴付在一起。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延伸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电性连接。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金属背框延伸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金属背框电性连接。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还包括一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电性连接。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还包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金属背框电性连接。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还包括一背光柔性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 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延伸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电性连接。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还包括一背光柔性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 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金属背框延伸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金属背框电性连接。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还包括一背光柔性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 还包括一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力触控元件电性连接。2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还包括一背光柔性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和所述主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 还包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金属背框电性连接。2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位置检测结构,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内部;或者,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部;或者,部分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部分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为自电容型触控检测结构,或者所述触控位置检测结构为互电容触控检测结构。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设置在显示面板外侧的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并且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主柔性电路板。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柔性电路板,所述主柔性线路板和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柔性电路板包括一向所述设置在显示面板外侧的触控位置检测结构延伸的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和所述设置在显示面板外侧的触控位置检测结构电性连接。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信号为接地信号;或者,所述基准信号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信号;或者,所述基准信号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阴极电极信号。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5563502SQ201620039114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5日
【发明人】林少庭, 马郁平, 潘朝煌, 沈柏平, 陈仲怀, 柯思超, 许育民, 张志坚, 周婷, 康佳琪, 邱英彰
【申请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