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810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该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包括:壳体,该壳体与智能终端配套;围绕壳体的第一区域设置的固定部件,该第一区域为与智能终端的第一近场感应区对应的壳体上的区域。
【专利说明】
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中的近场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国家机关对于互联网、移动通信、金融领域的身份实名认证需求的不断加强。智能终端(智能手机)通过使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1n)标准协议读取居民身份证内的加密信息,并通过通信网络将该加密信息透传到公安部后台进行解密读取,以便进行身份实名认证工作,这样,就实现智能终端读取并透传居民身份证内的加密信息的过程,将有力保障互联网、移动通信、金融领域的身份实名认证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0003]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将自己的居民身份证放在智能终端的NFC感应区域内进行感应,以实现智能终端与居民身份证之间的信息读取。
[0004]然而,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方案,一方面由于智能终端中的NFC感应区中设置的NFC天线面积的限制,在通过智能终端验证居民身份证时需严格将身份证对准NFC的感应区域的位置才可读取成功;另一方面居民身份证在与智能终端通过NFC进行数据透传的过程中(目前软件实现约2-5秒),需保持居民身份证与智能终端保持相对位置以防止数据透传中断而失败。因此,现有的智能终端无法保证居民身份证进行相对位置保持,在实际手持应用场景中,极易引起智能终端与居民身份证读取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置偏移,导致读取居民身份证的信息失败。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能够辅助智能终端进行身份认证类卡的认证,从而提高智能终端读取身份认证类卡信息的成功率。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包括:
[0008]壳体,所述壳体与智能终端配套;
[0009]围绕所述壳体的第一区域设置的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区域为与所述智能终端的第一近场感应区对应的所述壳体上的区域。
[0010]在上述智能终端的保护壳中,所述固定部件与身份认证类卡卡合。
[0011]在上述智能终端的保护壳中,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智能终端相背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区域。
[0012]在上述智能终端的保护壳中,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智能终端相向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区域。
[0013]在上述智能终端的保护壳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
[0014]在上述智能终端的保护壳中,所述固定部件为卡槽。
[0015]在上述智能终端的保护壳中,所述卡槽为U型卡槽。
[0016]在上述智能终端的保护壳中,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部件为绝缘材料。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该智能终端保护壳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与智能终端配套;围绕壳体的第一区域设置的固定部件,该第一区域为与智能终端的第一近场感应区对应的壳体上的区域。采用上述智能终端的保护壳与智能终端配套使用时,由于智能终端保护壳上设置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可以固定身份认证类卡,保证了身份认证类卡与智能终端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以使得智能终端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固定身份认证类卡,进而与该身份认证类卡进行信息的交互,实现了智能终端的保护壳的固定部件辅助智能终端进行身份认证类卡的认证,从而提高智能终端读取身份认证类卡信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实施例
[00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该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可以包括:
[0023]壳体100,壳体100与智能终端配套。
[0024]围绕壳体100的第一区域设置的固定部件101,该第一区域为与智能终端的第一近场感应区对应的壳体100上的区域。
[0025]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为可以与身份认证类卡进行近场通信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等。
[0026]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身份认证类卡可以为居民身份证、用户的银行卡等需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类卡,具体的卡的种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制。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的智能终端中可设置有可以识别身份认证类卡的模块,例如,NFC感应器等。于是,在智能终端上就形成了可以与身份认证类卡进行近场通信的第一近场感应区。当用户将身份认证类卡贴合在第一近场感应区时,智能终端就可以通过近场通信获取到身份认证类卡的认证信息。
[0028]特别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制智能终端与身份认证类卡进行近场通信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终端上可以配套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该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与智能终端是完全契合的,因此,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上就可以找到与智能终端的第一近场感应区对应的第一区域。
[0030]这样,在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上的第一区域围绕设置固定部件101,该固定部件101用来固定身份认证类卡的。
[0031]可选的,固定部件101与身份认证类卡卡合。
[0032]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件101要与身份认证类卡进行卡合,用于固定该身份认证类卡,因此,固定部件101的尺寸要与身份认证类卡的尺寸相符,且由于身份认证类卡要与智能终端的第一近场感应区进行感应,于是,通过固定部件101固定身份认证类卡的时候,该固定部件101的设置要保证身份认证类卡能够正好与第一近场感应区域相对应才可以。
[0033]可选的,固定部件101设置在壳体100与智能终端相背的一侧的第一区域。
[0034]可选的,固定部件101设置在壳体100与智能终端相向的一侧的第一区域。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与智能终端配套时,该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与智能终端接触的一侧即为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与智能终端相向的一侧;而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与智能终端非接触的一侧即为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与智能终端相背的一侧。
[00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固定部件101是用于固定身份认证卡类的,而身份认证卡类都比较薄,因此,若是将固定部件101的厚度也设置的比较薄的情况下,是可以将该固定部件101设置在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与智能终端的接触的一侧的,即固定部件101可以设置在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的壳体100与智能终端相向的一侧的第一区域,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0与智能终端相背的一侧的第一区域。
[0037]可选的,固定部件101为卡槽。
[0038]可选的,卡槽为U型卡槽。
[0039]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部件101要固定身份认证类卡,因此,可以将固定部件101设置成卡槽型的,这样方便身份认证类卡可以通过卡槽的卡口插入到卡槽中,实现了卡槽与身份认证类卡的卡合。
[004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身份认证类卡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卡,因此,优选的,可以将卡槽设置成U型卡槽与身份认证类卡进行卡合。
[0041]可选的,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101包括第一部件1010、第二部件1011和第三部件1012,第一部件1010与第二部件1011相对设置在壳体100上,第三部件1012与第一部件1010和第二部件1011垂直设置在壳体100上,第一部件1010、第二部件1011和第三部件1012围绕第一区域设置。
[004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身份认证类卡的大小、尺寸不一定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件101可以有分散的部件组成,即第一部件1010、第二部件1011和第三部件1012,上述三个分散的部件还是与身份认证类卡的形状相符,因此,第一部件1010与第二部件1011相对设置在壳体100上,第三部件1012与第一部件1010和第二部件1011垂直设置在壳体100上,第一部件1010、第二部件1011和第三部件1012围绕第一区域设置。
[0043]特别的,上述第一部件1010、第二部件1011和第三部件1012之间可以是连接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但是若是分离的状态时,上述三个部件之间的间隙不宜过大,要保证身份认证类卡在该三个部件的作用下能够固定住。
[0044]进一步地,第一部件1010、第二部件1011和第三部件1012都可以按照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0上,这样,固定部件101就可以通过滑动上述分散的部件来对不同的长、宽的身份认证类卡进行调整,以实现固定部件101与身份认证类卡的卡合。
[004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件101可以为可拆卸的,这样在用户不进行身份认证类卡的认证过程时,就可以通过对固定部件101进行拆卸,以方便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保持外表面平整,而在需要进行对身份认证类卡的认证时,再通过将固定部件101安装在壳体100的正确的位置即可。具体的固定部件101与壳体100的安装工艺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
[004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件101的安装位置处可以设置标记进行标注(即将第一区域进行标注),若固定部件101可拆卸,当再次安装该固定部件101在壳体100上时,就可以根据标记进行安装了。
[0047]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标记可以为线条、标注点、图形等多种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制。
[0048]可选的,壳体100和固定部件101为绝缘材料。
[0049]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智能终端可以与身份认证类卡进行近场感应的场景时,提出的与该智能终端配套的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因此,为了保证智能终端不被电磁干扰或屏蔽的现象发生,该智能终端的保护壳10中的壳体100和固定部件101应为绝缘材料。
[0050]可选的,绝缘材料可以为橡胶、塑料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制。
[0051]示例性的,根据居民身份证与智能手机的感应位置(第一近场感应区),在智能手机的保护壳的相应位置(第一区域)上设置了固定身份证的卡槽。这样的智能手机的保护壳实现了能够在该智能手机的保护壳上正确放置身份证,且该身份证位置固定,当用户通过把身份证置入卡槽中,可实现快速高效的读取身份证信息,提高与智能手机的近场通信的成功率。
[0052]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终端的保护壳是可以拆卸,这样就使得智能终端实现了从身份认证类卡读取专用终端设备到普通移动通信设备的转换。
[00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该智能终端保护壳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与智能终端配套;围绕壳体的第一区域设置的固定部件,该第一区域为与智能终端的第一近场感应区对应的壳体上的区域。采用上述智能终端的保护壳与智能终端配套使用时,由于智能终端保护壳上设置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可以固定身份认证类卡,保证了身份认证类卡与智能终端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以使得智能终端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固定身份认证类卡,进而与该身份认证类卡进行信息的交互,实现了智能终端的保护壳的固定部件辅助智能终端进行身份认证类卡的认证,从而提高智能终端读取身份认证类卡ig息的成功率。
[00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与智能终端配套; 围绕所述壳体的第一区域设置的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区域为与所述智能终端的第一近场感应区对应的所述壳体上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与身份认证类卡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智能终端相背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智能终端相向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为卡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为U型卡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部件为绝缘材料。
【文档编号】G06F21/35GK205563580SQ20162014046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4日
【发明人】国辰, 刘钧毅, 张垚, 张庆伟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