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895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序状态下的实体资料,尤其是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媒体单位中都保存着大量光盘,对这些光盘的管理分为两种方式分 类化管理和设定位置管理。分类化管理方式比较类似于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方式,即对光 盘进行大致分类,然后将光盘进行摆放,同属一类的放在一起;分类化管理方式使光盘的管 理在整体情况下有据可循,可是其中的某一分类下还是混乱局面。光盘不同于图书,光盘的 外形基本相同,只能依靠外部文字标识来辨别。对于很大数量的光盘管理,分类管理方式会 消耗很大的人力,而且在光盘提取时无法准确地实现定位。设定位置的管理方式,目前一些 媒体单位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光盘架的每一个光盘的位置进行编号,使用和摆放都依照固定
的方式,管理员根据光盘编号即可取出光盘。但这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光盘被确定位置后 无法更改,即光盘摆放时,需管理人员确定位摆放,效率很低,消耗很多的人力。
可看出对光盘资料高效性的管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现所需光盘出库时的 准确定位和入库时的高效摆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规模光盘管理时,摆放提取困难的问题,提供一
种大规模光盘夹在无序摆放的情况下仍可准确的定位,实现快捷检索资源,能灵活组网并
系统可靠性好的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该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它采用多主从结构,包括数据库服务器、与多台管理计算 机、Web服务器、光盘架,其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服务器和各管理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连接, 即以数据库服务器为上位主机,多台管理计算机和Web服务器为下位从机;系统还设置了 中继器集群和检索单元集群,其中继器集群为多层,结构为树状;中继器集群的各首层第1 至第N1中继器与对应的管理计算机连接,其下层第1至第N2中继器与对应的中继器连接, 各尾层第1至第N3中继器中各中继器与对应的第1至第N4检索单元连接,各中继器上下 层连接关系为主从关系;所说的各检索单元置于光盘架中,置于光盘架中的各光盘夹外均 设有唯一对应的非接触式IC卡,该卡置于对应的检索单元的射频器感应区内。 所说的光盘架材质为绝缘材料;非接触式IC卡外部设有绝缘保护膜;与各中继器 连接的管理计算机采用多串口扩展卡。 所说的中继器主要由微控制器模块、第1通信接口模块、第2通信接口模块组成, 检索单元通过第1通信接口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微控制器模块另一端通过第2通信接 口模块和电平转换器与管理计算机连接。 在中继器中的微控制器模块的两侧可带有光耦隔离;所说中继器中的微控制器模 块采用双串口单片机或两片单串口的单片机。[0010] 与各管理计算机连接的首层中继器数量N1控制在小于或等于128范围内;其下层 各中继器连接的中继器数量N2和尾层连接各中继器数量N3控制在小于或等于64范围内; 尾层各中继器所连接的检索单元数量N4控制在小于或等于64范围内。 各检索单元主要由天线、射频器和通信接口模块组成,与非接触式IC卡连通的天 线与射频器通过导线连接,射频器通过通信接口模块与中继器连接。 检索单元集群可由各单独检索单元构成或各检索单元集成构成或各中继器与对
应的检索单元集成构成。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系统采用多主从结构,实现了灵活组网。该系统采用多主从结构,通过设计的微 机软件,可人机交互。即以1台数据库服务器为上位主机与多台管理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 连接,系统还设置了中继器集群和检索单元集群,其各中继器上下连接为主从关系,各中继 器与对应得检索单元也为主从关系,实现了大规模测点的配置要求。这样既能较好地实现 测控及显示,又能实现数据采集和管理。可将对应层的卡号信息进行采集,并上传到数据库 服务器,实现了对光盘夹群的监控及光盘的无序化管理。 2、可根据实际规模配置中继器的数量,即扩充规模方便。为实现大规模光盘群控 制系统的构建,系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层中继器,随即可扩充检索单元的数量,从而扩大服 务范围。 3、光盘检索快速方便。为实现准确定位提取光盘,在光盘夹外均设置了非接触式 IC卡,该IC卡号与数据库服务器中储存的光盘编号一一对应,检索时系统通过射频器对所 有IC卡进行高速循环扫描,迅速响应定位找出所需光盘的光盘夹位置,实现了无序摆放光 盘夹的检索,既简化了系统,又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4、使用多串口卡,实现多机操作。各管理计算机通过采用了多串口扩展卡实现了 与中继器集群的联接,实现了多机操作,大大扩展系统检索光盘夹的规模及数据传输效率。

图1是本新型系统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2是图1中继器结构原理方框图; 图3是图1检索单元结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 参见图l,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主从结构,实现了对光盘夹群的测控。它主要有数据 库服务器、管理计算机、光盘架,其中以1台数据库服务器作为上位机,以多台管理计算机 为下位从机集群,该上位数据库服务器与下位管理计算机从机集群通过局域网连接;系统 还设置了中继器集群和检索单元集群,其中继器集群为多层,结构为树状;首层的第1至第 Nl中继器与对应的管理计算机连接,其下层第1至第N2中继器通过串口连接所对应的中 继器,尾层的第1至第N3中继器各中继器与对应的第1至第N4检索单元通过串口连接,各 中继器上下层连接关系为主从关系,以各中继器既作为管理计算机从机,又作为检索单元 主机;为实现大规模各光盘夹无序状态下的管理,在各光盘夹外底部设置有非接触式IC卡号,使系统能通过该号迅速定位找出所需光盘的光盘夹位置,从而实现光盘夹无序摆放的 检索。 其中,各中继器主要由微控制器模块、第1通信接口模块、第2通信接口模块组成, 其微控制器模块为增强型单片机,可采用双串口单片机或两片单串口的单片机,该增强型 单片机可采用W77E58单片机芯片。第1通信接口模块和第2通信接口模块均采用RS485 接口芯片,该模块采用了 MAX487芯片,其第1通信接口模块通过RS485接口芯片与该微控 制器模块串行口0进行通信。同时,微控制器模块串行口 l通过第2通信接口模块传输的 数据,经过一个RS485到RS232的电平转换器后与管理计算机进行通信。为防止信号相互 的干扰,在微控制器两侧可设光耦隔离。首层的中继器数量N1控制在小于或等于128范围 内;与上层各中继器连接的下层中继器数量N2和N3控制在小于或等于64范围内;与尾层 各中继器连接的检索单元数量N4控制在小于或等于64范围内;第1至第N管理计算机采 用多串口扩展卡与中继器集群对应连接,可实现多机操作。 当中继器接收到上位机的指令后,通过射频器接口传递给IC卡,而射频器接口返 回的IC卡片信息也由微控制器模块通过RS485接口传送给微控制器模块,再返回给上位 机。 各检索单元主要由天线、射频器、通信接口模块组成,其射频器由射频芯片、微处 理器、显示模块和看门狗芯片组成。其微处理器可采用51系列单片机,该系列芯片具有低 功耗、高性能和可在线编程等特性,而且成本较为低廉。为增加系统的可靠性,看门狗芯片 选用X5045芯片,该芯片带有内部FLASH存储器,能存储检索单元的配置信息;射频芯片是 实现读写IC卡功能的接口芯片;该检索单元与传统的IC卡读卡器不同,该检索单元实现了 定点读卡,只有接受到上位机命令后才向外发出一组固定频率为13. 56MHz的电磁波,通讯 完毕后,整个系统即进入休眠状态,这样做可以增加检索单元操作的自由性,并降低了组网 后整个系统的功耗。 检索单元集群可采用各单独检索单元构成或各检索单元集成构成或中继器与对
应的检索单元集一体构成,可减少布线,增强底层抗干扰能力及系统硬件集成性。 光盘架的设计光盘架采用材质为绝缘材料,使用时各中继器与检索单元放置在
各光盘架中,其之间放置位置要有一定的间隔,以防止信号干扰;各光盘架内的各光盘夹的
非接触式IC卡置于检索单元射频器对应的范围内,其外部可设有有绝缘保护膜。
系统软件的实现系统软件包含系统对中继器集群、检索单元集群及数据库控制
的软件。其对中继器控制的软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中断方式接受上位机发送的命令
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解析;另一部分采用查询方式与下位机进行通行。检索单元通信软件设
计采用了内部通讯协议handshaking,以保证通信的可靠和有效性。数据库管理软件采用了
微软公司开发的ADO(ActiveX Data Objects)组件,基于该组件又设计了能依据数据库信
息控制光盘夹的检索功能,可以迅速有效地检索到所需的光盘。 系统工作流程 入库时,当有新光盘需要放光盘架时,首先将光盘放入管理计算机中读取光盘信 息。判断光盘架中是否有重复光盘存在,如果存在重复光盘,管理计算机会提示管理员是否 继续入库;如果没有重复光盘或者管理员要求重复光盘入库,管理计算机开始采集光盘的 基本信息,并提示管理员输入相应的文本类说明信息,管理计算机将这些信息传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为光盘分配系统内唯一的编号,管理计算机提示管理员将光盘放入
带有IC卡的光盘夹内,然后在管理计算机配置的读卡器上扫描一下带有IC卡的光盘夹,管
理计算机将IC卡编号传入数据库服务器。另外还可以将多个光盘信息写入数据库。然后
管理员可将这些光盘随意放入光盘架空缺位置内即可。这时管理计算机将对新盘的位置进
行扫描,把新盘的位置对应的检索单元和中继器的地址传输给数据库服务器。 取光盘时,当用户向Web服务器提出使用光盘要求后,数据库服务器向管理计算
机发送提取相应光盘的指令,管理计算机从数据库服务器读取相应光盘的相关数据,然后
管理计算机通过串口发送中继器地址找寻相应的中继器所在位置,发送成功后再对中继器
尾层的检索单元发送地址,成功后该检索单元的LED指示灯亮,管理员可依照LED指示灯提
示找到用户所需光盘。 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以对光盘管理之外,还可广泛地应用于媒体单位的各种实体资 料管理,如磁带、录影带、MD,只需配置适合于实体资料外形的外壳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它采用多主从结构,包括数据库服务器、与多台管理计算机、Web服务器、光盘架,其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服务器和各管理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连接,即以数据库服务器为上位主机,多台管理计算机和Web服务器为下位从机;其特征是系统还设置了中继器集群和检索单元集群,其中继器集群为多层,结构为树状;中继器集群的各首层第1至第N1中继器与对应的管理计算机连接,其下层第1至第N2中继器与对应的中继器连接,各尾层第1至第N3中继器中各中继器与对应的第1至第N4检索单元连接,各中继器上下层连接关系为主从关系;所说的各检索单元置于光盘架中,置于光盘架中的各光盘夹外均设有唯一对应的非接触式IC卡,该卡置于对应的检索单元的射频器感应区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说的光盘架材质为 绝缘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非接触式IC卡外 部设有绝缘保护膜。
4. 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一种光盘管理自动化系统,其特征是与各中继器连接的 管理计算机采用多串口扩展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说的中继器主要由 微控制器模块、第1通信接口模块、第2通信接口模块组成,检索单元通过第1通信接口模 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微控制器模块另一端通过第2通信接口模块和电平转换器与管理计 算机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在中继器中的微控制 器模块的两侧可带有光耦隔离。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说中继器中的微控制器模块采用双串口单片机或两片单串口的单片机。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与各管理计算机连接的首层中继器数量N1控制在小于或等于128范围内;其下层各中继器连接的中继器数量 N2和尾层连接各中继器数量N3控制在小于或等于64范围内;尾层各中继器所连接的检索 单元数量N4控制在小于或等于64范围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2、4、5、6、7、8任其一所述的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 各检索单元主要由天线、射频器和通信接口模块组成,与非接触式IC卡连通的天线与射频 器通过导线连接,射频器通过通信接口模块与中继器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检索单元集群可由各 单独检索单元构成或各检索单元集成构成或各中继器与对应的检索单元集成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盘自动化管理系统,采用多主从控制结构,包括为上位主机的数据库服务器、为下位从机的多台管理计算机和Web服务器,其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服务器和各管理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连接,系统还设置了中继器集群和检索单元集群,其中继器集群为多层,结构为树形,其首层各中继器与对应的管理计算机连接,其下层各中继器与对应的中继器通过串口连接,其尾层的各中继器与对应的各检索单元通过串口连接,所设的各检索单元置于装载光盘夹的光盘架中,各光盘夹外下均设有唯一对应的非接触式IC卡,该卡置于对应的检索单元的射频感应区内,可实现对光盘夹群位置的监控及光盘的无序化管理与快速的检索。
文档编号G07G1/12GK201532579SQ200920247908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周波, 张柯 申请人:周波;张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