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识别装置及人行通道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143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身份识别装置及人行通道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及一种人行通道闸。



背景技术:

人行通道闸是一种通道控制类装置,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人员出入,目前已在地铁、火车站、写字楼、高档小区、政府机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人行通道闸智能化程度低,只能通过识别能够证明人员身份的某些标志物(如身份证、一卡通、火车票等)里面的ID号来判别该人员有无权限通过,无法直接对该人员的身份进行准确识别。而在安全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仅对标志物进行识别,难以保证标志物与持有者是同一人,存在着识别不准确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识别准确度高的身份识别装置以及一种应用所述身份识别装置的人行通道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包括:

身高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使用者的身高;

虹膜识别模块,包括第一虹膜采集镜头、第二虹膜采集镜头以及虹膜识别单元,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下方,所述虹膜识别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以及所述身高检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使用者的身高选择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或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采集所述使用者的虹膜图像、并依据所述虹膜图像识别所述使用者的身份;以及

补光组件,包括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以及补光单元,所述第二补光灯设置在所述第一补光灯的下方,所述补光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二补光灯以及所述身高检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使用者的身高选择所述第一补光灯或所述第二补光灯进行补光。

其中,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朝所述使用者发出近红外光线,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和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采集被所述使用者反射回的近红外光线。

其中,所述补光组件还包括光强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预定区域的光强;

所述补光单元电连接所述光强检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预定区域的光强调节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的亮度。

其中,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电连接的摄像头和人脸识别单元,所述摄像头采集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所述人脸识别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所述使用者的身份。

其中,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与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之间。

其中,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基架,所述基架具有识别面,所述身高检测模块、所述虹膜识别模块以及所述补光组件均被收容于所述基架且朝向所述识别面设置。

其中,所述补光组件位于所述虹膜识别模块的下方,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虹膜识别模块与所述补光组件之间。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人行通道闸,包括电连接的闸机和所述身份识别装置,所述闸机包括闸门,所述闸门依据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对所述使用者的身份的识别结果开启或不开启。

其中,所述闸机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和所述闸门,用于依据所述识别结果开启或不开启所述闸门。

其中,所述闸机包括间隔设置的左通道墙和右通道墙,所述身份识别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左通道墙上和所述右通道墙上且检测方向相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能够依据所述身高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选择对应的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或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进行采集动作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补光灯或所述第二补光灯进行补光动作,因此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能够顺利地采集到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所述虹膜图像,从而准确地识别所述使用者的身份。由于所述身份识别装置采用虹膜识别方式识别各种身高的所述使用者,因此所述人行通道闸具备了准确的身份识别功能,并且身份识别精度高、速度快、防伪能力强。而所述使用者也无需再携带证明身份的某些标志物,只需看一眼所述虹膜识别模块,即可快速、顺利地通过所述人行通道闸。由于所述人行通道闸可以对待通行的所述使用者的身份作出准确的判断,故而可减轻车站、高档小区、写字楼等场所的安检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行通道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行通道闸的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行通道闸的部分组件的连接示意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人行通道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本说明书中出现“工序”的用语,其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与其它工序无法明确区别时,只要能实现该工序所预期的作用则也包括在本用语中。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内的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单元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行通道闸100,包括电连接的闸机1和身份识别装置2。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可用于识别待通过所述人行通道闸100的使用者的身份。所述闸机1包括闸门10,所述闸门10依据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对所述使用者的身份的识别结果开启或不开启。

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包括身高检测模块21、虹膜识别模块22以及补光组件23。所述身高检测模块21用于检测使用者的身高。所述虹膜识别模块22包括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以及虹膜识别单元223。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下方,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能够采集预定区域的较高位置的图像,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能够采集预定区域的较低位置的图像。所述虹膜识别单元223电连接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以及所述身高检测模块21,用于依据所述使用者的身高选择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或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采集所述使用者的虹膜图像、并依据所述虹膜图像识别所述使用者的身份。所述补光组件23包括第一补光灯231、第二补光灯232以及补光单元233。所述第二补光灯232设置在所述第一补光灯231的下方,所述第一补光灯231能够对所述预定区域的较高位置进行补光,所述第二补光灯232能够对所述预定区域的较低位置进行补光。所述补光单元233电连接所述第一补光灯231、所述第二补光灯232以及所述身高检测模块21,用于依据所述使用者的身高选择所述第一补光灯231或所述第二补光灯232进行补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能够依据所述身高检测模块21的检测结果选择对应的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或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进行采集动作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补光灯231或所述第二补光灯232进行补光动作,因此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能够顺利地采集到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所述虹膜图像,从而准确地识别所述使用者的身份。由于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采用虹膜识别方式识别各种身高的所述使用者,因此所述人行通道闸100具备了准确的身份识别功能,并且身份识别精度高、速度快、防伪能力强。而所述使用者也无需再携带证明身份的某些标志物,只需看一眼所述虹膜识别模块22,即可快速、顺利地通过所述人行通道闸100。由于所述人行通道闸100可以对待通行的所述使用者的身份作出准确的判断,故而可减轻车站、高档小区、写字楼等场所的安检压力。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所述预定区域可以依据所述人行通道闸100的具体结构和使用者的需求进行灵活设计,例如可设置在距离所述闸门10预定范围的位置(例如0.5m至1.5m之间),以方便在识别使用者的身份后允许使用者快速通过所述闸门10。因此,所述人行通道闸100能够实现远距离采集所述虹膜图像、以识别所述使用者的身份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还包括距离检测模块28,所述距离检测模块28位于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与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之间,用于检测所述使用者距离身份识别装置2的距离。所述距离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虹膜识别模块22。

其中,所述距离检测模块28包括一一对应的两个发射器和两个接收器,所述发射器用于发出光线,所述接收器接收被所述使用者反射回的光线,用于检测所述使用者与所述距离检测模块28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所述使用者的虹膜与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或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当所述距离检测模块28检测到所述使用者的虹膜与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或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之间的距离为1.2m时,判断所述使用者进入所述预定区域,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开始识别所述使用者的身份。

可选的,所述虹膜识别单元223获取所述身高检测模块21所检测出的所述使用者的身高,当所述使用者的身高处于100cm~150cm范围内时,启动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当所述使用者的身高处于150cm~200cm范围时,启动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

可选的,所述补光单元233获取所述身高检测模块21所检测出的所述使用者的身高,当所述使用者的身高处于100cm~150cm范围内时,启动所述第二补光灯232;当所述使用者的身高处于150cm~200cm范围时,启动所述第一补光灯231。

优选的,所述第一补光灯231和所述第二补光灯232朝使用者发出近红外光线,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和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采集被所述使用者反射回的近红外光线。

所述近红外光的波长优选780nm~1100nm。

优选的,所述补光组件23还包括光强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预定区域的光强。所述补光单元233电连接所述光强检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预定区域的光强调节所述第一补光灯231和所述第二补光灯232的亮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能够采集到更高质量的所述虹膜图像,提高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的识别准确度。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24,所述人脸识别模块24包括电连接的摄像头241和人脸识别单元242,所述摄像头241采集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所述人脸识别单元242用于依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所述使用者的身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可以同时采用人脸识别方式识别所述使用者的身份,提高了身份识别准确度。

优选的,所述闸门10电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单元242,使得所述人行通道闸100可依据所述人脸识别单元242对所述使用者的身份的识别结果开启或不开启所述闸门10。

其中,所述身高检测模块21、所述虹膜识别模块22以及所述人脸识别模块24可集成在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的识别面板20上。

优选的,所述摄像头241位于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与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之间。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身高检测模块21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红外光进行身高检测。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包括基架25,所述基架25具有识别面26,所述身高检测模块21、所述虹膜识别模块22以及所述补光组件23均被收容于所述基架25且朝向所述识别面26设置。

优选的,所述补光组件23位于所述虹膜识别模块22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还包括显示屏27,所述显示屏27位于所述虹膜识别模块22与所述补光组件23之间。所述显示屏27可用于显示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的识别过程及识别结果。

此时,所述第一虹膜采集镜头221、所述摄像头241、所述第二虹膜采集镜头222、所述显示屏27、所述第一补光灯231以及所述第二补光灯232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机1包括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电连接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和所述闸门10,用于依据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对所述使用者的身份的识别结果开启或不开启所述闸门10。

举例而言,所述闸门10保持常闭状态。当所述识别结果为允许通过时,所述控制器11开启所述闸门10,允许所述使用者通过;当所述识别结果为不允许通过时,所述控制器11不开启所述闸门10,所述闸门10仍保持关闭状态,不允许使用者通过。

其中,所述控制器11电连接所述虹膜识别模块22的所述虹膜识别单元223(及所述人脸识别模块24的所述人脸识别单元232)。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闸机1包括间隔设置的左通道墙12和右通道墙13,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左通道墙12上和所述右通道墙13上且检测方向相反。

举例而言,所述左通道墙12和所述右通道墙13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闸门10位于所述左通道墙12和所述右通道墙13之间,也即形成在所述通道内。两个所述身份识别装置2用于分别检测所述通道的两侧的待通行人员,使得所述人行通道闸100可实现双向通行。

其中,所述身份识别装置100的所述识别面26可以垂直于所述通道的通行方向,也可以与所述通道的通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当所述预定区域距离所述闸门10较远时,所述识别面垂直于所述通行方向(如图1所示);当所述预定区域距离所述闸门10较近时,所述识别面与所述通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如图,4所示)。所述夹角在0°~75°范围之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