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位锁和智能车位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133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车位锁和智能车位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位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车位锁和智能车位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比较适合互联网运营的智能停车场车位锁产品中,大都是通过WiFi,Zigbee(紫蜂),蓝牙的方法把车位锁的控制和状态信息传送给远端的服务器。这些方案要实现远程控制门锁,必须一个网关或者路由器,才能真正的远程通信。

但是,对于一个空旷的停车场要接入宽带或者无线路由器,现场部署其实是有难度的。如果是用2G/3G/4G网络,这样的产品必须保证网络一直连接,功耗是满足不了一般车位锁使用独立电池的要求而不是去布电源线。这种2G/3G/4G方案几乎没有实际商用的。因此,智能车位锁系统需要得到广泛的应用,期待一种新的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方式的出现,从而使得车位管理系统实现共享车位和智能引导停车等新的商业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车位锁和智能车位管理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车位锁,包括:用于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NB-IOT”)通信模块、用于监测车位上停放车辆的车辆监控传感器、用于锁住车位的车位锁本体、用于驱动所述车位锁本体锁住车位的电机、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所述车位锁本体设置在车位处且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NB-IOT通信模块、所述车辆监控传感器、所述电机、以及所述电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位锁中,所述车位锁本体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中且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的传动蜗轮、两端贯穿所述底座设置且与所述传动蜗轮啮合的传动蜗杆、以及与所述传动蜗杆两端固定连接的挡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位锁中,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源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位锁中,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位锁中,所述电源包括锂电池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位锁中,所述底座为地埋式底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位锁中,所述车辆监控传感器包括:地磁传感器或者红外探测器,所述地磁传感器和所述红外探测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位锁中,所述红外探测器设置在所述挡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位锁中,所述地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座表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车位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以及多个如上所述的智能车位锁,所述服务器分别与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智能车位锁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智能车位锁中采用NB-IOT通信模块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使得该智能车位锁可直接接入公网,而不需要额外的网关或路由器,降低了智能车位锁的使用限制;同时有效降低了智能车位锁的联网功耗,进而有效提高了其独立电源的续航能力,免除了对智能车位锁的电源布线,安装使用方便。此外,当用户需要停车时,可以通过携带的智能移动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来选取或被分配车位,车位选定后,服务器向智能车位锁发送控制信息,控制电机驱动车位锁本体,解锁车位,供用户使用;当用户驶离车位后,智能车位锁通过车辆监控传感器监测到车位空出,则一边控制电机驱动车位锁本体重新锁住车位,一边将车位空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供新用户选择使用,这样采用智能车位锁对车位的管理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智能车位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位锁本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位锁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车位锁本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智能车位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车位锁,参见图1,该智能车位锁可以包括:用于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NB-IOT通信模块1、用于监测车位上停放车辆的车辆监控传感器2、用于锁住车位的车位锁本体3、用于驱动车位锁本体3锁住车位的电机4、控制模块5、以及电源6,铁架3设置在车位处且与电机4的驱动轴连接,控制模块5分别与NB-IOT通信模块1、车辆监控传感器2、电机4、以及电源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NB-IOT(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聚焦于低功耗广覆盖物联网市场,其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低、成本低、功耗低、架构优等特点。该智能车位锁选用的是窄带物联网(NB-IOT)协议标准的通信模块(即NB-IOT通信模块1),这种通信方式是3GPP最新基于物联网的需求定义出来的新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的产品主要是低功耗、低延时,并需要接入互联网的智能硬件。该智能车位锁引入窄带物联网通信协议,不但能使该智能车位锁方便地接入公网(不需要额外的网关或者路由器),而且完全满足低功耗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该智能车位锁完全可以满足对于共享停车或者车位引导。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车位锁可以通过NB-IOT通信模块1与服务器进行低功耗无线通信连接,用户需要停车时,可以通过携带的智能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来选取或被分配车位,车位选定后,服务器向智能车位锁发送控制信息,控制电机4驱动车位锁本体3,解锁车位,供用户使用。当用户驶离车位后,智能车位锁通过车辆监控传感器2监测到车位空出,则一边控制电机4驱动车位锁本体3重新锁住车位,一边将车位空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供新用户选择使用。

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3,车位锁本体3可以包括:底座31(例如图3所示的地埋式底座,即底座31埋于车位处的坑洞中并与地面固定)、设置在底座31中且与电机4的驱动轴连接的传动蜗轮32、两端贯穿底座31设置且与传动蜗轮32啮合的传动蜗杆33、以及与传动蜗杆33两端固定连接的挡杆34。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蜗轮32和传动蜗杆33构成蜗轮蜗杆机构,将电机4的驱动力传递出来,带动挡杆34绕传动蜗杆33旋转,使得挡杆34可以升起或收拢,进而实现对车位的封锁和解锁。在实际应用中,挡杆34不仅仅可以为U型,还可以为V型、︹型、冂型等,这里不做限制。此外,挡杆34升起时的高度要求超过一般车辆的底盘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3、图4中车位锁本体3的外形均有所不同,但其部件结构是一样的,外形可根据需求设定,这里不做限制。

可选地,参见图3,电机4和电源6均设置在底座31中,这样可以将智能车位锁的结构设计紧凑小巧,便于安装使用。在实际应用中,电机4可以为直流电机,电源6可以包括锂电池组。

可选地,参见图4,车辆监控传感器2可以包括:地磁传感器21或者红外探测器22,地磁传感器21和红外探测器22均与控制模块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可以在挡杆34上设置红外探测器22,当挡杆34旋转收拢于地面上时,红外探测器22可以用来监测智能车位锁上面是否停放有车辆;还可以在底座31表面设置有地磁传感器21,当智能车位锁解锁车位时,地磁传感器21可以用来监测智能车位锁上面是否停放有车辆。当然,车辆监控传感器2的安装位置不固定,以上仅为举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智能车位锁中采用NB-IOT通信模块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使得该智能车位锁可直接接入公网,而不需要额外的网关或路由器,降低了智能车位锁的使用限制;同时有效降低了智能车位锁的联网功耗,进而有效提高了其独立电源的续航能力,免除了对智能车位锁的电源布线,安装使用方便。此外,当用户需要停车时,可以通过携带的智能移动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来选取或被分配车位,车位选定后,服务器向智能车位锁发送控制信息,控制电机驱动车位锁本体,解锁车位,供用户使用;当用户驶离车位后,智能车位锁通过车辆监控传感器监测到车位空出,则一边控制电机驱动车位锁本体重新锁住车位,一边将车位空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供新用户选择使用,这样采用智能车位锁对车位的管理使用非常方便。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车位管理系统,参见图5,该一种智能车位管理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100、服务器200、以及多个如实施例一所示的智能车位锁300,服务器200分别与客户端100和智能车位锁300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智能车位锁中采用NB-IOT通信模块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使得该智能车位锁可直接接入公网,而不需要额外的网关或路由器,降低了智能车位锁的使用限制;同时有效降低了智能车位锁的联网功耗,进而有效提高了其独立电源的续航能力,免除了对智能车位锁的电源布线,安装使用方便。此外,当用户需要停车时,可以通过携带的智能移动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来选取或被分配车位,车位选定后,服务器向智能车位锁发送控制信息,控制电机驱动车位锁本体,解锁车位,供用户使用;当用户驶离车位后,智能车位锁通过车辆监控传感器监测到车位空出,则一边控制电机驱动车位锁本体重新锁住车位,一边将车位空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供新用户选择使用,这样采用智能车位锁对车位的管理使用非常方便。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