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456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技术的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
2、背景技术现有技术的防盗报警装置种类繁多,应用领域也很广泛,在房屋院落的防护、牲畜及机动车的防盗这一应用领域,目前普遍采用断线报警或连线报警方式,即报警器外接导线,导线环绕在防护对象上,当窃贼行窃时,需将导线切断或短接,报警器工作从而起到防盗的作用。由于报警器自身结构存在的缺陷,窃贼常常能将报警电路破解,导致报警失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报警电路结构简单、报警准确率高、灵敏度可调、既可断线报警又可连线报警且不易被破解的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包括报警器、外设导线和外设电阻三部分,外设导线为双线结构,其一端与报警器相连,另一端串接外设电阻,报警器由壳体、电池组、扬声器、控制开关和信号处理电路构成,电池组、扬声器和信号处理电路之间通过导线相连且都位于报警器的壳体内,控制开关设置在报警器的壳体外侧并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与外设电阻相连的外设导线一端,其中一根导线往复折绕数次后与另一根导线接于外设电阻的两端并加设一保护层,信号处理电路有两种连接结构,分别是比较器电路和触发器电路。将外设导线和外设电阻置于需要防护的院落周围、牲畜或机动车辆上,当窃贼偷窃时,需将导线切断,导线一旦切断,整个电路中的电阻阻值便发生变化,反映在信号处理电路上就是比较器或触发器两端的电压差值发生变化,在三极管和扬声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报警,即便外设导线被切断后再接上,报警声也不会终止,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报警效果。


附图1为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的信号处理电路结构示意附图3为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的第二种连接结构的信号处理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的与外设电阻相连的外设导线的缠绕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1中的外设电阻1即为附图2、3中的电阻R1,附图1中的电池组5即为附图2、3中的电池组E,附图1中的扬声器6即为附图2、3中的扬声器SR,附图1中的控制开关7即为附图2、3中的控制开关K。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其结构是由报警器1、外设导线2和外设电阻3构成,外设导线2为双线结构,其一端与报警器1相连,另一端串接外设电阻3,报警器1是由壳体4、电池组5、扬声器6、控制开关7和信号处理电路8构成,电池组5、扬声器6和信号处理电路8之间通过导线相连且都位于报警器1的壳体4内,控制开关7设置在报警器1的壳体4外侧并与信号处理电路8相连,与外设电阻3相连的外设导线2一端,其中一根导线往复折绕数次后与另一根导线接于外设电阻3的两端并加设一保护层9,信号处理电路8有两种连接结构,分别是a、第一种连接结构的信号处理电路是由电阻R2-R5、电容C1-C3、二极管D1-D2、三极管T1和集成电路IC1-IC2构成,电阻R2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2脚和集成电路IC2的1脚之间,电阻R3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1脚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4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1脚和3脚之间,电阻R5串接在集成电路IC2的1脚和3脚之间,集成电路IC1的1脚与集成电路IC2的2脚相连,电容C1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2脚和地线之间,电容C2串接在集成电路IC2的3脚和地线之间,二极管D1的正极接集成电路IC1的3脚,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集成电路IC2的3脚相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接,电容C3串接在二极管D2的负极和地线之间,扬声器SR串接在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电池组E的负极之间,控制开关K串接在电池组E的正极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之间,外设电阻R1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2脚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之间。
b、第二种连接结构的信号处理电路是由电阻R6-R7、电容C4-C6、二极管D3、三极管T2和集成电路IC3--IC4构成,电阻R6串接在集成电路IC3的1脚和集成电路IC4的1脚之间,电阻R7串接在集成电路IC4的1脚和电池组E的负极之间,电容C4串接在集成电路IC3的1脚和地线之间,电容C5的一端分别与集成电路IC4的1脚、二极管D3的正极相并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池组E的负极相接,集成电路IC4的2脚与集成电路IC3的2脚相接,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集成电路IC3的3脚、三极管T2的基极相并接,电容C6串接在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池组E的负极之间,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串接扬声器SR后与电池组的负极相接,控制开关K串接在电池组E的正极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外设电阻R串接在集成电路IC3的1脚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
往复折绕的导线为一根或两根,折绕成的导线束其导线数量为奇数。
本实用新型的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R1为外设电阻,R3、R4、R5、R7为普通电阻,R2和R6为可调电阻,C1-C6为电容,D1--D3为二极管,T1和T2为三极管,IC1和IC2为比较器,选取LM324中的任意两个比较器,IC3为触发器,其型号为CD4093,IC4为反向器,其型号也为CD4093。
本实用新型的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静态耗电少、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可调、既可断线报警又可连线报警且不易被破解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包括报警器、外设导线和外设电阻,外设导线为双线结构,其一端与报警器相连,另一端串接外设电阻,报警器是由壳体、电池组、扬声器、控制开关和信号处理电路构成,电池组、扬声器和信号处理电路之间通过导线相连且都位于报警器的壳体内,控制开关设置在报警器的壳体外侧并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其特征在于与外设电阻相连的外设导线一端,其中一根导线往复折绕数次后与另一根导线接于外设电阻的两端并加设一保护层,信号处理电路有两种连接结构,分别是a、第一种连接结构的信号处理电路是由电阻R2-R5、电容C1-C3、二极管D1-D2、三极管T1和集成电路IC1-IC2构成,电阻R2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2脚和集成电路IC2的1脚之间,电阻R3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1脚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4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1脚和3脚之间,电阻R5串接在集成电路IC2的1脚和3脚之间,集成电路IC1的1脚与集成电路IC2的2脚相连,电容C1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2脚和地线之间,电容C2串接在集成电路IC2的3脚和地线之间,二极管D1的正极接集成电路IC1的3脚,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集成电路IC2的3脚相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接,电容C3串接在二极管D2的负极和地线之间,扬声器SR串接在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电池组E的负极之间,控制开关K串接在电池组E的正极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之间,外设电阻R1串接在集成电路IC1的2脚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之间。b、第二种连接结构的信号处理电路是由电阻R6-R7、电容C4-C6、二极管D3、三极管T2和集成电路IC3-IC4构成,电阻R6串接在集成电路IC3的1脚和集成电路IC4的1脚之间,电阻R7串接在集成电路IC4的1脚和电池组E的负极之间,电容C4串接在集成电路IC3的1脚和地线之间,电容C5的一端分别与集成电路IC4的1脚、二极管D3的正极相并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池组E的负极相接,集成电路IC4的2脚与集成电路IC3的2脚相接,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集成电路IC3的3脚、三极管T2的基极相并接,电容C6串接在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池组E的负极之间,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串接扬声器SR后与电池组的负极相接,控制开关K串接在电池组E的正极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外设电阻R串接在集成电路IC3的1脚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往复折绕的导线为一根或两根,折绕成的导线束其导线数量为奇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其结构是由报警器、外设导线和外设电阻构成,外设导线为双线结构,其一端与报警器相连,另一端串接外设电阻,其中一根导线往复折绕数次后与另一根导线接于外设电阻的两端并加设一保护层,报警器由壳体、电池组、扬声器、控制开关和信号处理电路构成,电池组、扬声器和信号处理电路之间通过导线相连且都位于报警器的壳体内,控制开关设置在报警器的壳体外侧并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信号处理电路有两种连接结构,分别是比较器电路和触发器电路。本实用新型的防破坏触发报警装置具有使用方便、抗干扰能力强、防破解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房屋院落的护卫和牲畜、车辆的防盗。
文档编号G08B13/00GK2676310SQ20042003786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9日
发明者杨光宏 申请人:杨光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