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匙报警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1717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匙报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匙报警装置,用于在锁匙忘拔时报警以提醒用户,所述锁匙报警装置包括盒体(3)和设于所述盒体(3)内的报警电路,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还包括连接线(2),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穿过所述盒体(3)上的通孔与所述报警电路的开关单元(32)相连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锁匙插入锁匙孔后,利用盒体的重力作用使常用开关闭合,从而实现报警触发,同时伴有指示灯指示,以避免遗忘取下锁匙,减少财产损失。
【专利说明】一种锁匙报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与报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在锁匙忘拔时报警以提醒用户的锁匙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可能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开门或锁门后,或汽车熄火后等忘了把锁匙及时取出,特别是对于一些记性不好的人及长者,往往会忘拔锁匙,令贼匪有机可乘,这对家庭等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目前忘拔锁匙而造成的家庭财产、汽车、摩托车遭窃等现象广泛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锁匙报
I=I目.0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锁匙报警装置,用于在锁匙忘拔时报警以提醒用户,所述锁匙报警装置包括盒体和设于所述盒体内的报警电路,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还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盒体上的通孔与所述报警电路的开关单元相连接。
[0005]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供电单元、开关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报警单元;当所述连接线施加于开关单元的拉力大于一预设值时所述开关单元闭合;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闭合后控制所述报警单元报警;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闭合后给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0006]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锁匙的末端相连接。
[0007]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锁匙报警装置还包括扣环,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扣环相连接。
[0008]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锁匙报警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闭合后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以进行指示的指示单元。
[0009]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是NE555 ;
[0010]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常开开关,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常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常开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连接。
[0011]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控制芯片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0012]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常开开关和所述控制芯片之间的延时调节电路,所述延时调节电路用于调节延迟时间,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闭合且延迟时间到时控制所述报警单元报警,并同时控制所述指示单元进行指/Jn ο
[0013]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延时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可调节电阻以及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常开开关和所述控制芯片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可调节电阻的动触点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连接,所述可调节电阻的固定触点经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
[0014]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蜂鸣器,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蜂鸣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
[0015]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指示单元包括第三电阻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0016]在上述锁匙报警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控制芯片的第“ 5 ”引脚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的第二电容;
[0017]所述控制芯片的第“I”引脚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
[0018]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锁匙报警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锁匙插入锁匙孔后,通过利用盒体的重力作用使常用开关闭合,随即报警触发,同时伴有指示灯指示,因此通过指示灯发光和蜂鸣器报警以告知用户锁匙已插入锁匙孔,并只有在拔出锁匙后指示灯才会因失电而不工作,蜂鸣器因失电而不发出报警声,以提醒用户及时拔出锁匙,减小财产损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锁匙报警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盒体内部的模块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盒体内部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0023]图4是图1中盒体内部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锁匙报警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锁匙报警装置挂接在锁匙的末端,可以为汽车锁匙、门锁匙、柜门锁匙等。在本实施例中,锁匙报警装置包括连接线2 (可以是一般的细绳)以及与连接线2的一端连接的盒体3,连接线2的另一端与锁匙连接(可以直接通过锁匙孔系在锁匙的末端)。优选地,该锁匙报警装置还包括挂有锁匙的扣环1,连接线2的上端与扣环I相连接。该盒体3内部包括报警电路,该报警电路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供电单元31、开关单元32、控制单元33以及报警单元34,如图2所示。
[0026]上述连接线穿过盒体3上的通孔与开关单元32连接,当挂在锁匙报警装置上的锁匙插入锁匙孔内后,由于盒体的重力作用,开关单元32通过连接线2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该拉力值大于一预设值,其预设值一般为2N左右,此时开关单元32闭合。
[0027]在本实施例中,当开关单元32闭合后,供电单元31与控制单元33的供电通路导通,控制单元33控制报警单元34发出报警,以提醒用户锁匙已插入锁匙孔内从而及时拔出锁匙,在拔出锁匙后控制单元33失电报警单元34不发出报警。
[0028]该锁匙报警装置还可包括一与控制单元33连接的指示单元35,在开关单元32闭合,控制单元33控制指示单元35工作,与控制报警单元34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9]上述控制单元33包括一控制芯片(图未示),控制芯片用于在开关单元32闭合时直接控制报警单元34发出报警声以及控制指示单元35工作。特别地,上述供电单元31、开关单元32、控制单元33、报警单元34以及指示单元35均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安装在盒体内。
[0030]因此在锁匙插入锁匙孔后,控制单元33会立即控制报警单元34报警,并同时通过指示单元35进行指示,以提醒用户锁匙已插入锁匙孔内,若忘拔锁匙,报警单元34和指示单元35会一直工作,从而提醒用户及时拔出锁匙,只有在锁匙拔出后,报警单元34和指示单元35因失电而不工作。
[0031]如图3所示,为图1中盒体内部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开关单元32为常开开关K1,具体地,该常开开关Kl包括一个活动触点和两个固定触点,分为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其中:第一固定触点可以理解为相当于常开开关Ki的一端,第二固定触点为常开开头Kl的另一端。特别地,常开开关Kl的活动触点与连接线2连接,该常开开关Kl在受到连接线施加的拉力大于一预设值时,常开开关Kl便会处于闭合状态。
[0032]在本实施例中,供电单元31优选为12V的直流电源Vdc,可以由若干节电池提供,控制芯片的型号优选为时基集成电路NE555。报警单元34包括电阻R2和蜂鸣器BI ;指示单元35包括电阻R3和发光二极管D1,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Dl优选为红色发光二极管,但并不限于此。
[0033]具体地,直流电源Vdc的正极与常开开关Kl的一端(第一固定触点)连接,常开开关Kl的另一端(第二固定触点)分别与控制芯片NE555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连接,第“4”引脚为该控制芯片的复位引脚,第“8”引脚为该控制芯片电源引脚,由直流电源提供所需工作电压。
[0034]电阻R2的一端与控制芯片NE555的第“3”引脚即输出引脚连接,蜂鸣器BI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dc的负极之间。电阻R3的一端也与控制芯片NE555的第“3”引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l的阴极与直流电源Vdc的负极连接。此外,该控制芯片NE555的第“5”引脚经电容C2连接至直流电源Vdc的负极,控制芯片NE555的第“I”引脚直接与直流电源Vdc的负极连接。
[0035]当挂接在锁匙报警装置上的锁匙插入锁匙孔后,盒体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常开开关Kl的活动触点受到连接线2的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从而使常开开关Kl闭合,当拉力消失后,常开开关Kl会回到常开状态,其相当于一种特殊的“拉线开关”。常开开关Kl闭合后,直流电源Vdc通过控制芯片NE555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提供电源电压,此时控制芯片NE555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因与直流电源Vdc的负极连接即接地,为低电平,则控制芯片NE555的第“3”引脚即输出引脚输出高电平,此时发光二极管Dl导通,被点亮,同时蜂鸣器BI接通直流电源,发出报警声。
[0036]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只要锁匙插入锁匙孔,常开开关Kl便闭合,控制芯片NE555的第“3”引脚便输出高电平,报警单元因得电而发出报警声,同是指示单元因得电而发光,以提醒用户锁匙已插入锁匙孔内,且只有在拔出锁匙后报警单元才会停止报警,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及时拔出锁匙,避免财产损失。
[0037]特别地,上述控制单元33还包括连接在常开开关Kl与控制芯片之间的延时调节电路(图未示),延时调节电路用于调节延迟时间,控制芯片用于在常开开关Kl闭合且延迟时间到时控制报警单元34发出报警声,并同时控制指示单元35进行指示。
[0038]如图4所示,为图1中盒体内部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与图3不同的是,增加了一延时调节电路,在本实施例中,延时调节电路包括电容Cl、可调节电阻Rp以及电阻Rl。
[0039]具体地,电容Cl的一端与常开开关Kl的另一端(第二固定触点)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分别与可调节电阻Rp的动触点和控制芯片NE555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连接,第“2”引脚为该控制芯片的触发引脚,第“6”引脚为该控制芯片的阈值引脚,可调节电阻Rp的固定触点经电阻Rl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特别地,电容Cl为电解电容,其具有正负极,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路中不可接反。
[0040]当挂接在锁匙报警装置上的锁匙插入锁匙孔后,盒体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常开开关Kl的活动触点受到连接线2的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从而使常开开关Kl闭合,其相当于一种特殊的“拉线开关”。常开开关Kl闭合后,直流电源Vdc通过控制芯片NE555的第“4”引脚和第“8 ”引脚提供电源电压,此时控制芯片NE555的第“ 2 ”引脚和第“6 ”引脚为高电平,则控制芯片NE555的第“3”引脚即输出引脚输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Dl不导通,蜂鸣器BI也不工作。之后因直流电源的正极通过电解电容Cl、可调节电阻即滑动电阻Rp以及第电阻Rl连接至负极(即接地),直流电源Vdc对电解电容Cl进行充电,随着电容Cl的升高,控制芯片NE555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的电压会随着下降,当电压下降至一阈值时,NE555的第“3”引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时发光二极管Dl导通,被点亮,同时蜂鸣器BI接通直流电源,发出报警声。
[0041]因此在锁匙插入锁匙孔后,常开开关Kl立即闭合,直流电源与控制芯片之间的供电通路导通,并在延迟一段时间后如果还未拔出锁匙,则在控制芯片的作用下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同时发光二极管被点亮,从而提醒用户锁匙还插在锁匙孔内以及时拔出锁匙,以避免安全隐患,减少财产损失。
[0042]以各元器件的取值分别为Vdc = 12V,Cl = 47 μ F,滑动电阻Rp的最大阻值为470k Ω,Rl = 1kQ , C2 = 0.1 μ F,R2 = 470Ω , R3 = IkQ 为例,参见图 4,现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一种锁匙报警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图下:
[0043]在锁匙报警装置正常放置时(没有插入锁匙孔),连接线没有施加拉力给常开开关K1,常开开关Kl 一直处于常开状态,控制芯片NE555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没有接通直流电源Vdc,此时该控制芯片NE555的第“3”引脚始终输出低电平,蜂鸣器BI因失电不会发出报警声,发光二极管Dl也不会被点亮。
[0044]在锁匙插入锁匙孔后,盒体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连接线(细绳)产生一定的向上的拉力,而由于常开开关Kl的活动触点与连接线连接,从而使得常开开关Kl此时处于闭合状态(盒体自身的重力足以让常开开关Kl闭合),控制芯片NE555由直流电源Vdc供电,这时控制芯片NE555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处于高电平状态,NE555的第“3”引脚输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Dl和蜂鸣器BI仍不工作。
[0045]随着直流电源Vdc对电容Cl的充电,电容Cl的电压也会随着升高,使得控制芯片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的电压随着降低,当电压下降到一阈值时,以2/3Vdc即8V为例,但并不限于此,该阈值由控制芯片NE555的第“5”引脚即控制电压引脚决定。此时控制芯片NE555的第“3”引脚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Dl因得电而被点亮,同时蜂鸣器BI因得电而发出报警声。即在常开开关Kl闭合,并延迟一段时间后,控制芯片NE555控制发光二极管Dl点亮及控制蜂鸣器BI发出报警声,特别地,延迟时间由电容Cl及滑动电阻Rp和电阻Rl的阻值来决定,延迟时间T = 1.l*Cl*(Rp+Rl),若电容Cl和电阻Rl的值固定,则该延迟时间可直接通过滑动电阻Rp来进行调节,当常开开关Kl闭合且延迟时间到时,蜂鸣器BI就会响起,发出报警声,同时伴有指示灯指示(发光二极管被点亮)。因此若用户在延迟时间T内未拔锁匙,蜂鸣器就会发出报警声以提示用户及时拔出锁匙。
[0046]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锁匙报警装置,在锁匙插入锁匙孔后,通过利用盒体的重力作用使常用开关闭合,随即报警触发,同时伴有指示灯指示,因此通过指示灯发光和蜂鸣器报警以告知用户锁匙已插入锁匙孔,并只有在拔出锁匙后指示灯才会因失电而不工作,蜂鸣器因失电而不发出报警声,以提醒用户及时拔出锁匙。此外,通过增加延时调节电路,使得在锁匙插入锁匙孔后,并延迟一段时间后才实现报警触发,同时伴有指示灯指示,其延迟时间可调,因此可以实现锁匙插入锁匙孔一段时间后,再通过指示灯发光和蜂鸣器发出报警声以提示用户锁匙还留在锁匙孔内,避免遗忘取下锁匙,减少财产损失,电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且通过利用盒体的重力作用使常用开关闭合,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004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锁匙报警装置,用于在锁匙忘拔时报警以提醒用户,所述锁匙报警装置包括盒体(3)和设于所述盒体(3)内的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还包括连接线(2),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穿过所述盒体(3)上的通孔与所述报警电路的开关单元(32)相连接; 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供电单元(31)、开关单元(32)、控制单元(33)以及报警单元(34);当所述连接线(2)施加于开关单元(32)的拉力大于一预设值时所述开关单元(32)闭合;所述控制单元(33)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32)闭合后控制所述报警单元(34)报警;所述供电单元(31)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32)闭合后给所述控制单元(33)供电; 所述连接线(2)的另一端与锁匙的末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匙报警装置还包括扣环(I),所述连接线(2)的另一端与所述扣环(I)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匙报警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33)连接的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32)闭合后由所述控制单元(33)控制以进行指示的指示单元(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3)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是NE555 ; 所述开关单元(32)包括常开开关(Kl),所述供电单元(31)包括直流电源(Vdc),所述直流电源(Vdc)的正极与所述常开开关(Kl)的一端连接,所述常开开关(Kl)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与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3)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常开开关(Kl)和所述控制芯片之间的延时调节电路,所述延时调节电路用于调节延迟时间,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32)闭合且延迟时间到时控制所述报警单元(34)报警,并同时控制所述指示单元(35)进行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l)、可调节电阻(Rp)以及第一电阻(Rl),所述第一电容(Cl)的一端与所述常开开关(Kl)和所述控制芯片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可调节电阻(Rp)的动触点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连接,所述可调节电阻(Rp)的固定触点经所述第一电阻(Rl)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锁匙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单元(34)包括第二电阻(R2)和蜂鸣器(BI),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蜂鸣器(BI)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之间; 所述指示单元(35)包括第三电阻(R3)和发光二极管(Dl),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l)的阴极与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33)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控制芯片的第“5”引脚与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之间的第二电容(C2); 所述控制芯片的第“I”引脚与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连接,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接地。
【文档编号】G08B21/24GK203931119SQ20142022474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4日
【发明者】姚心怡 申请人:姚心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