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色彩信息于生物监测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597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用色彩信息于生物监测的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色彩信息于生物监测的系统,属于生物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垂直应用的产品越来越多,物联网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养老服务、居家系统中;如现有专利号为:201620411367.7,专利公开了一种运用色彩信息于生物监测的系统,此设备在使用时不能实现自检,而且在检测数据时,其主芯片的温度过高,导致处理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用色彩信息于生物监测的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运用色彩信息于生物监测的系统,它包含检测端与远程端;所述检测端与远程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检测端包含主机、检测传感器、检测移动设备;所述主机包含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无线通信接收模块、主控制芯片、散热器、UPS不间断电源、报警器、第一通讯模块、继电器;所述检测传感器与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检测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无线通信接收模块无线连接,所述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无线通信接收模块均通过导线与主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机的内部安装有散热器,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一通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UPS不间断电源通过导线分别与主控芯片的电源端、继电器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报警器电性连接,所述远程端包含第二通讯模块、解析模块、相应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第一通信模块无线连接,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解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解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响应模块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器为带有蜂窝式散热片的涡轮散热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或无线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实现快速数据检测与设备的实时自检,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机;2-检测传感器;3-检测移动设备;4-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5-无线通信接收模块;6-主控制芯片;7-散热器;8-UPS不间断电源;9-报警器;10-第一通讯模块;11-第二通讯模块;12-解析模块;13-相应模块;KM1-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检测端与远程端;所述检测端与远程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检测端包含主机1、检测传感器2、检测移动设备3;所述主机1包含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4、无线通信接收模块5、主控制芯片6、散热器7、UPS不间断电源8、报警器9、第一通讯模块10、继电器KM1;所述检测传感器2与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4电性连接,所述检测移动设备3通过无线网络与无线通信接收模块5无线连接,所述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4、无线通信接收模块5均通过导线与主控制芯片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机1的内部安装有散热器7,所述主控芯片6的输出端与继电器KM1线圈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M1线圈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一通讯模块10电性连接,所述UPS不间断电源8通过导线分别与主控芯片6的电源端、继电器KM1常闭触点KM1-1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M1常闭触点KM1-1的另一端与报警器9电性连接,所述远程端包含第二通讯模块11、解析模块12、相应模块13;所述第二通讯模块11通过无线网络与第一通信模块10无线连接,所述第二通讯模块1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解析模块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解析模块1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响应模块13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7为带有蜂窝式散热片的涡轮散热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9为声光报警器或无线报警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其散热器7为主机1实现散热,使得主控制芯片6在工作时温度低,不易产生高温,而且在使用时,主控制芯片6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KM1线圈实现实时检测,当继电器KM1线圈失电时,继电器KM1常闭触点KM1-1闭合,报警器9实现报警,能实现故障报警,通过检测传感器2、检测移动设备3实现数据的检测,检测的数据通过主控制芯片6实现数据的处理,处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程端,由远程端的第二通讯模块11实现数据的接收,且解析模块12控制颜色代码的解析,且能通过响应模块13生成不同的颜色。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