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自动限流/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4148发布日期:2018-12-25 19:37阅读:1329来源:国知局
景区自动限流/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流监测及管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景区自动限流/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近三十年是我国旅游景区蓬勃发展的三十年,游客出游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伴随景区经营收入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景区每到黄金周、暑假等旅游高峰时节,人满为患,动辄发生安全事故,反映出现阶段我国景区存在的软硬件建设管控与旺盛的游客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做好景区游客的限流与分流工作,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摄像头和闸口机对游客进行限流或者分流的景区自动限流/分流系统。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景区自动限流/分流系统,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设备、多个闸口机、多个通信模块和中央处理器;其中,景区各人口密集区域设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设备、至少一个进口闸口机、至少一个出口闸口机和至少一个通信模块,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和闸口机分别和中央处理器连接,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待监测点的人口密度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将图像信息传输至远程监控服务器,后台的监控人员根据各监测点的人口密度,控制对应区域的闸口机挡件的启闭。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包括摄像头、视频解码器和图像采集arm模块,所述摄像头的图像信号输出端与视频解码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视频解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图像采集arm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图像采集arm模块与通讯模的的对应路由节点相连。所述摄像头为热力摄像头。

系统还包括多个用于采集景区环境信息的传感器,通过通信模块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后台的中央处理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粉尘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通过自动控制闸口机的启闭限制游客进出,解决了景区人口拥挤问题,其次,除对人流进行监控和分流外,还可用于对进入景区的车流量进行监测,针对具体情况对车流进行合理的分流处置,以减少景区停车场的压力,确保正常的游客接待秩序;通过传感器实现景区的灾害预警。一旦景区内发生了火险、火灾,系统就能通过物联传感将险情发送到安全监管人员,数字化平台的监控也能及时查看,可迅速采取措施组织人员进行抢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景区自动限流/分流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景区自动限流/分流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1、闸口机2、多个通信模块3和中央处理器5,景区各人口密集区域设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设备1、至少一个进口闸口机、至少一个出口闸口机和至少一个通信模块3,图像采集设备1采集待监测点的人口密度信息,通过通信模块3将图像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器5,后台监控系统通过显示屏实时监测景区各监测点的人口密度,控制对应区域闸口机2开启或者关闭。中央处理器5为监控计算机或工控机,其主要功能是负责控制图像采集设备1拍摄图像、连接相机,取图,识别图象以及控制闸口机2档件的开启或者关闭。

系统还包括多个用于采集景区环境信息的传感器4,通过通信模块3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后台的中央处理器5;所述传感器4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粉尘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传感器4实现景区的灾害预警。一旦景区内发生了火险、火灾,系统就能通过物联传感将险情发送到安全监管人员,数字化平台的监控也能及时查看,可迅速采取措施组织人员进行抢险。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具有拍摄、录像及图像传输功能,包括热力摄像头、视频解码器和图像采集arm模块,热力摄像头的图像信号输出端与视频解码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视频解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图像采集arm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图像采集arm模块与通讯模的的对应路由节点相连;拍摄图像的同时将图像保存于图像采集卡。

闸口机2包括机体、扇形门、电机模块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3与中央处理器5建立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电机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在人口密集区,关闭进口闸口机,仅开启出口闸口机,以限制人口进入,缓解密集区人口压力,同时还可以开启人口稀疏区的出口闸口机,使密集区的人口向稀疏区分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区自动限流/分流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闸口机、通信模块和中央处理器;其中,景区各人口密集区域设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设备、至少一个进口闸口机、至少一个出口闸口机和至少一个通信模块,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和闸口机分别通过通信模块和中央处理器连接;本发明通过自动控制闸口机的启闭限制游客进出,解决了景区人口拥挤问题,其次,除对人流进行监控和分流外,还可用于对进入景区的车流量进行监测,以减少景区停车场的压力,确保正常的游客接待秩序;通过传感器实现景区的灾害预警。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明轮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4
技术公布日:2018.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