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1722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属工安全消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镍产品的工艺中产生的镍废水量较多,镍的污染属于重金属的污染,难以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为无害物,若该废水直接排放,不但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镍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镍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收,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现在的线路板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水洗来清洁板面。由于板过镍缸时会带出一小部分的镍,这样就会造成镍资源流失,为避免镍资源流失,普遍做法是用镍回用树脂来回收,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每次树脂饱和时都要用盐酸去再生,树脂如果再生次数过多会失效比较快,因此需更换,所以这种回收方式具有成本高,可操作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及使用方法及其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所述消防门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手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自动开闭系统、温度检测系统、图像收集模块、烟雾报警器、消防喷头和警报系统;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宽带或gprs和物联网连接;所述监控室通过宽带或gprs和物联网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系统为温度感应器,且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消防门的内外两侧上。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收集模块为红外线摄像头,且红外线摄像头安装在消防门的内外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烟雾报警器设置在离消防门50-100m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消防喷头设置在消防门2-5m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警报系统通过联网连通消防部门。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的使用方法,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及使用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消防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将控制系统和手动控制系统安装完全;

第二步,调试温度检测系统、图像收集模块、烟雾报警器、消防喷头和警报系统,使之能正常的工作,同时通过监控室调整图像收集模块、烟雾报警器和消防喷头的位置,使之能在适合的范围。

本发明构成结构简单,能有效的对消防门及周围形成保护,在火灾发生时不仅能及时的发现而且能及时的通知消防部门,防止了因为发现不及时,来不及通知消防部门而产生的大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所述消防门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手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自动开闭系统、温度检测系统、图像收集模块、烟雾报警器、消防喷头和警报系统;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宽带或gprs和物联网连接;所述监控室通过宽带或gprs和物联网模块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系统为温度感应器,且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消防门的内外两侧上。

所述图像收集模块为红外线摄像头,且红外线摄像头安装在消防门的内外两侧。

所述烟雾报警器设置在离消防门50-100m距离。

所述消防喷头设置在消防门2-5m距离。

所述警报系统通过联网连通消防部门。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的使用方法,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及使用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消防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将控制系统和手动控制系统安装完全;

第二步,调试温度检测系统、图像收集模块、烟雾报警器、消防喷头和警报系统,使之能正常的工作,同时通过监控室调整图像收集模块、烟雾报警器和消防喷头的位置,使之能在适合的范围。

本发明构成结构简单,能有效的对消防门及周围形成保护,在火灾发生时不仅能及时的发现而且能及时的通知消防部门,防止了因为发现不及时,来不及通知消防部门而产生的大量损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消防门,所述消防门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手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宽带或GPRS和物联网连接;所述监控室通过宽带或GPRS和物联网模块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系统为温度感应器,且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消防门的内外两侧上,所述图像收集模块为红外线摄像头,且红外线摄像头安装在消防门的内外两侧,所述烟雾报警器设置在离消防门50‑100m距离,所述消防喷头设置在消防门2‑5m距离,所述警报系统通过联网连通消防部门,本发明构成结构简单,能有效的对消防门及周围形成保护,在火灾发生时不仅能及时的发现而且能及时的通知消防部门,防止了因为发现不及时,来不及通知消防部门而产生的大量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苏通人防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6
技术公布日:2017.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