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6157发布日期:2018-06-12 21:3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的外壳。



背景技术:

电气火灾探测器通过将传感器设置在输电线路的上,实现对输电线路的电流及温度的实时监测,同时电气火灾探测器需要进行220伏供电,传感器接入端和总线接出端均带电,上述连接端均通过接线柱进行电连接,如果上述接线柱直接裸露会造成触电的隐患。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接线柱裸露问题,需要在接线柱外侧加装保护盖,以此将接线柱与外界隔绝,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但是该种方式接线柱所接入的市电存在电流不稳的情况,当电流过大产生热量会使得保护盖变形起火,导致不能有效保证用电安全,同时盖板长时间使用产生松动不能有效对接线柱进行隔离,容易发生触电现象。

因此,提供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的外壳,以期结构简单、便于接线,有效保证使用安全,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的外壳,以期结构简单、便于接线,有效保证使用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的外壳,包括有组合形成安装腔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的一个侧壁上间隔开设有总线接线孔和电源线安装孔,所述第一半壳的另一侧壁开设有分线接线孔,所述第一半壳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端面间隔开设有总线操作孔、分线操作孔和电源线操作孔,所述总线操作孔的轴线与所述总线接线孔轴线垂直相交,所述分线操作孔的轴线与所述分线接线孔的轴线相交,所述电源线操作孔与所述电源线安装孔贯通,所述电源线操作孔转动设置有盖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壳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端面上分被设置有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的一侧壁与所述分线接线孔的开设端面贯通,所述分线操作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槽的一侧壁与所述总线接线孔的开设端面贯通,所述总线操作孔和所述电源线操作孔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二槽的槽底。

优选地,所述总线操作孔朝向所述第二半壳的端口两侧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总线操作孔滑动设置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槽的槽底沿所述第二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长孔,所述第一长孔内设置有第一扳手,所述第一扳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固接,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槽的槽底,所述第一扳手沿所述第一长孔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板相对所述总线操作孔打开或者关闭。

优选地,所述总线接线孔为多个,各所述总线接线孔沿所述第二槽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总线操作孔的数量与所述总线接线孔的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一密封板上沿所述第二槽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所述总线操作孔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密封板相对所述总线接线孔打开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总线接线孔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分线操作孔朝向所述第二半壳的端口两侧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所述分线操作孔滑动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沿所述第一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长孔,所述第二长孔内设置有第二扳手,所述第二扳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板固接,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扳手沿所述第二长孔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密封板相对所述分线操作孔打开或者关闭。

优选地,所述分线接线孔为多个,各所述分线接线孔沿所述第一槽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分线操作孔的数量与所述分线接线孔的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二密封板上沿所述第二槽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分线操作孔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密封板相对所述总线接线孔打开时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总线接线孔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壳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端面上还间隔设置有显示窗、按键操作孔和指示灯孔,所述按键操作孔为多个,各所述按键操作孔等间隔设置于所述显示窗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指示灯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指示灯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显示窗宽度方向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半壳远离所述第一半壳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安装组件固定以便外壳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壳,包括有组合形成安装腔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的一个侧壁上间隔开设有总线接线孔和电源线安装孔,所述第一半壳的另一侧壁开设有分线接线孔,所述第一半壳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端面间隔开设有总线操作孔、分线操作孔和电源线操作孔,所述总线操作孔的轴线与所述总线接线孔轴线垂直相交,所述分线操作孔的轴线与所述分线接线孔的轴线相交,所述电源线操作孔与所述电源线安装孔贯通,所述电源线操作孔转动设置有盖板。上述外壳包括两个半壳,两个半壳组合形成内部安装腔,在安装腔内安装有电器组件,电器组件上的分线接线端与第一半壳上的分线接线孔对应设置,电器组件上的总线接线端与第一半壳上的总线接线孔对应设置,电器组件上的电源接线端与第一半壳上的电源线安装孔对应设置,总线操作孔与总线接线柱的操作端的位置对应设置,分线操作孔与分线接线柱的操作端的位置对应设置,电源线操作孔与电源接线柱的操作端的位置对应设置,由于电气组件上的接线柱一般为压接式结构,接线端设置在一侧,导线插入接线端,通过顶部接线柱旋转使得压片压住导线,从而实现导线的连接和固定,此时接线柱的操作端与接线端的轴向方向为垂直设置,而第一半壳上开设的接线孔和操作孔同样为轴向垂直设置,在实际连接时将导线通过接线孔插入接线端,利用螺丝刀插入操作孔旋转接线柱从而使得压片将导线连接和固定,在连接过程中所有带电部件均设置在外壳内,将导线固定后所有带电端均被隐藏在第一半壳的内部,此时有效避免了接线柱裸露的现象,一方面面便于连接,能够有效提高连接的效率,另一方面避免触电,保证用电安全。同时上述电源线操作孔和电源线安装孔为贯通结构,在电源线操作孔转动设置有盖板,盖板为L型结构,其开合端设置在电源线安装孔一侧,当盖板打开时,电源线安装孔和电源线操作孔贯通,此时整个电源接线柱暴露在外侧,由于电源线较粗,此种结构便于进行接线操作,保证接线的固定强度,避免虚接,有效保证用电的安全,通过操作电源接线柱将电源线进行连接固定完成后将盖板旋转关闭,此时电源线操作孔封闭,电源线安装孔被盖板部分遮挡,从而实现电源线与外界的隔离,保证用电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壳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外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第一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第二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第一半壳,2为第二半壳,3为第二槽,4为指示灯孔,5为第一槽,6为按键操作孔,7为显示窗,8为总线操作孔,9为盖板,10为电源线安装孔,11为第一长孔,12为总线接线孔,13为第一扳手,14为分线接线孔,15为第二长孔,16为第二扳手,17为分线操作孔,18为安装槽,19为第二密封板,20为第二通孔,21为第一密封板,22为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壳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外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第一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第二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壳,包括有组合形成安装腔的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所述第一半壳1的一个侧壁上间隔开设有总线接线孔12和电源线安装孔10,所述第一半壳1的另一侧壁开设有分线接线孔14,所述第一半壳1远离所述第二半壳2的端面间隔开设有总线操作孔8、分线操作孔17和电源线操作孔,所述总线操作孔8的轴线与所述总线接线孔12轴线垂直相交,所述分线操作孔17的轴线与所述分线接线孔14的轴线相交,所述电源线操作孔与所述电源线安装孔10贯通,所述电源线操作孔转动设置有盖板9。上述外壳包括两个半壳,两个半壳组合形成内部安装腔,在安装腔内安装有电器组件,电器组件上的分线接线端与第一半壳1上的分线接线孔14对应设置,电器组件上的总线接线端与第一半壳1上的总线接线孔12对应设置,电器组件上的电源接线端与第一半壳1上的电源线安装孔10对应设置,总线操作孔8与总线接线柱的操作端的位置对应设置,分线操作孔17与分线接线柱的操作端的位置对应设置,电源线操作孔与电源接线柱的操作端的位置对应设置,由于电气组件上的接线柱一般为压接式结构,接线端设置在一侧,导线插入接线端,通过顶部接线柱旋转使得压片压住导线,从而实现导线的连接和固定,此时接线柱的操作端与接线端的轴向方向为垂直设置,而第一半壳1上开设的接线孔和操作孔同样为轴向垂直设置,在实际连接时将导线通过接线孔插入接线端,利用螺丝刀插入操作孔旋转接线柱从而使得压片将导线连接和固定,在连接过程中所有带电部件均设置在外壳内,将导线固定后所有带电端均被隐藏在第一半壳1的内部,此时有效避免了接线柱裸露的现象,一方面面便于连接,能够有效提高连接的效率,另一方面避免触电,保证用电安全。同时上述电源线操作孔和电源线安装孔10为贯通结构,在电源线操作孔转动设置有盖板9,盖板9为L型结构,其开合端设置在电源线安装孔10一侧,当盖板9打开时,电源线安装孔10和电源线操作孔贯通,此时整个电源接线柱暴露在外侧,由于电源线较粗,此种结构便于进行接线操作,保证接线的固定强度,避免虚接,有效保证用电的安全,通过操作电源接线柱将电源线进行连接固定完成后将盖板9旋转关闭,此时电源线操作孔封闭,电源线安装孔10被盖板9部分遮挡,从而实现电源线与外界的隔离,保证用电的安全。

上述外壳结构简单,通过使用上述外壳能够实现接线位置的隐藏处理,避免暴露在空气当中,有效保证用电的安全。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各接线孔与电器组件上的接线端同轴设置,使得被接导线能够有效进入接线端内部实现接线,上述各操作孔与电器组件上的接线柱之操作端同轴设置,使得操作过程中工具能够有效接触接线柱的操作端,从而保证接线的效果,避免出现虚接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用电的安全,同时各操作孔的直径大于接线柱操作螺钉的直径,从而能够使得操作螺钉能够有效进出操作孔,一方面能够使得接线孔能够有效容纳大直径导线,提高接线端的通用性,另一方面当操作螺钉需要更换时能够有效旋进或者旋出操作孔,从而能够有效实现操作螺钉的更换,有效提高装置维修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固定,在第一半壳1具有空腔,该空腔内部设置与电器组件相匹配的限位和固定位置,使得电器组件能够有效实现安装,电器组件设置在该空腔内部后,第二半壳2再与第一半壳1配合,从而实现整体的安装,该种结构能够实现结构的快速组装,从而有效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制造的成本。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半壳1远离所述第二半壳2的端面上分被设置有第一槽5和第二槽3,所述第一槽5的一侧壁与所述分线接线孔14的开设端面贯通,所述分线操作孔17开设在所述第一槽5的槽底;所述第二槽3的一侧壁与所述总线接线孔12的开设端面贯通,所述总线操作孔8和所述电源线操作孔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二槽3的槽底。上述第一半壳1远离第二半壳2的端面为阶梯端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槽5和第二槽3,第一槽5和第二槽3平行,第一槽5和第二槽3分别与靠近的两侧侧壁贯通,第一槽5和第二槽3的长度方向的纵向截面为L型,总线操作孔8设置与第二槽3的槽底,分线操作孔17和电源操作孔均设置在第一槽5的槽底,通过该结构第一槽5和第二槽3对应第一半壳1内部形成两个台肩,通过两个台肩能够为内部安装的电器组件的安装板提供两个限位部分,从而能够实现内部电器组件的有效固定,保证其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总线操作孔8朝向所述第二半壳2的端口两侧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总线操作孔8滑动设置有第一密封板21,所述第一密封板21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上述总线操作孔8的两侧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第一密封板21为矩形板,两个平行边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内和第二滑道内,当需要进行总线接线是将第一密封板21相对总线接线孔12划开,此时总线操作孔8为打开状态,使用工具插入总线操作孔8实现对总线接线柱的操作从而完成总线的连接和固定,当总线接线完毕后,将第一密封板21的两侧分别沿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滑动,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板21将总线操作孔8封闭,使得外壳内外隔离,避免出现误触内部操作位置造成触电,保证使用的安全,同时第一密封板21使得外壳内外隔离,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环境(灰尘等因素)对外壳内部电器组件的影响,使得内部电器组件的使用寿命有效增强,降低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槽3的槽底沿所述第二槽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长孔11,所述第一长孔11内设置有第一扳手13,所述第一扳手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板21固接,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槽3的槽底,所述第一扳手13沿所述第一长孔11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板21相对所述总线操作孔8打开或者关闭。上述通过在第二槽3的槽底平面开设第一长孔11使得与第一密封板21固接的第一扳手13能够滑动设置在第一长孔11内,当需要将总线操作孔8打开时,操作第一扳手13,第一扳手13相对第一长孔11移动,使得第一密封板21相对总线操作孔8打开,当需要总线操作孔8关闭时,操作第一扳手13,第一扳手13相对第一长孔11反方向(相对于总线操作孔8打开的方向)移动,实现总线操作孔8的关闭,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第一密封板21相对总线操作孔8的打开和关闭,从而提高总线接线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总线接线孔12为多个,各所述总线接线孔12沿所述第二槽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总线操作孔8的数量与所述总线接线孔12的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一密封板21上沿所述第二槽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2的直径与所述总线操作孔8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密封板21相对所述总线接线孔12打开时所述第一通孔22与所述总线接线孔12同轴设置。上述设置多个总线接线孔12能够实现对多根总线实现有效连接,从而实现装置的集成化生产,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设置与总线接线孔12数量相匹配的纵向操作孔能够实现对单根总线接线的独立操作,从而避免相邻总线之间出现的干扰,进而保证电信号输出的精度,同时第一密封板21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2,第一通孔22的直径和总线操作孔8的直径相等,当第一密封板21相对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滑动时,能够同时实现多个总线操作孔8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该种结构简单,通过一次操作能够实现所有总线操作孔8的同时打开和关闭,便于总线的接线操作,有效提高了接线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相邻第一通孔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相邻总线操作孔8之间的距离相等,同时相邻第一通孔2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通孔22的直径,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得第一密封板21相对总线接线孔12打开时能够使得第一通孔22与总线操作孔8同轴设置,当第一密封板21相对总线接线孔12关闭时能够利用相邻两个第一通孔22之间的板体将总线接线孔12进行遮挡,从而实现第一密封板21相对总线接线孔12的完全打开或者完全关闭,保证总线接线的便捷性和接线的质量。

具体地,所述分线操作孔17朝向所述第二半壳2的端口两侧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所述分线操作孔17滑动设置有第二密封板19,所述第二密封板19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内。上述分线操作孔17的两侧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第二密封板19为矩形板,两个平行边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三滑道内和第四滑道内,当需要进行总线接线是将第二密封板19相对总线接线孔12划开,此时分线操作孔17为打开状态,使用工具插入分线操作孔17实现对分线接线柱的操作从而完成分线的连接和固定,当分线接线完毕后,将第二密封板19的两侧分别沿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滑动,从而使得第二密封板19将总线操作孔8封闭,使得外壳内外隔离,避免出现误触内部操作位置造成触电,保证使用的安全,同时第二密封板19使得外壳内外隔离,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环境(灰尘等因素)对外壳内部电器组件的影响,使得内部电器组件的使用寿命有效增强,降低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具体地,所述第一槽5的槽底沿所述第一槽5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长孔15,所述第二长孔15内设置有第二扳手16,所述第二扳手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板19固接,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槽5的槽底,所述第二扳手16沿所述第二长孔15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密封板19相对所述分线操作孔17打开或者关闭。上述通过在第一槽5的槽底平面开设第二长孔15使得与第二密封板19固接的第二扳手16能够滑动设置在第二长孔15内,当需要将分线操作孔17打开时,操作第二扳手16,第二扳手16相对第二长孔15移动,使得第二密封板19相对分线操作孔17打开,当需要分线操作孔17关闭时,操作第二扳手16,第二扳手16相对第二长孔15反方向(相对于分线操作孔17打开的方向)移动,实现分线操作孔17的关闭,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第二密封板19相对分线操作孔17的打开和关闭,从而提高分线接线的效率。

具体地,所述分线接线孔14为多个,各所述分线接线孔14沿所述第一槽5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分线操作孔17的数量与所述分线接线孔14的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二密封板19上沿所述第二槽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0,所述第二通孔20的直径与所述分线操作孔17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密封板19相对所述总线接线孔12打开时所述第二通孔20与所述总线接线孔12同轴设置。上述设置多个分线接线孔14能够实现对多根分线实现有效连接,从而实现装置的集成化生产,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设置与分线接线孔14数量相匹配的分线操作孔17能够实现对单根分线接线的独立操作,从而避免相邻分线之间出现的干扰,进而保证电信号输人的精度,同时第二密封板19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0,第二通孔20的直径和分线操作孔17的直径相等,当第二密封板19相对第三滑道和第塞滑道滑动时,能够同时实现多个分线操作孔17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该种结构简单,通过一次操作能够实现所有分线操作孔17的同时打开和关闭,便于分线的接线操作,有效提高了接线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相邻第二通孔20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相邻分线操作孔17之间的距离相等,同时相邻第二通孔2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20的直径,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得第二密封板19相对总线接线孔12打开时能够使得第二通孔20与分线操作孔17同轴设置,当第二密封板19相对分线接线孔14关闭时能够利用相邻两个第二通孔20之间的板体将分线接线孔14进行遮挡,从而实现第二密封板19相对分线接线孔14的完全打开或者完全关闭,保证分线接线的便捷性和接线的质量。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半壳1远离所述第二半壳2的端面上还间隔设置有显示窗7、按键操作孔6和指示灯孔4,所述按键操作孔6为多个,各所述按键操作孔6等间隔设置于所述显示窗7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指示灯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指示灯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显示窗7宽度方向的一侧。上述在第一半壳1上还设置有显示窗7,在显示窗7的底侧等间隔设置多个按键操作孔6,在显示窗7右侧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指示灯孔4,显示窗7孔对应电器组件中的实现屏设置,按键操作孔6对应电器组件的案件对应设置,指示灯孔4对应电器组件上的指示灯对应设置,通过设置上述操作孔的设置能够使得电器组件上的操作、显示和指示元件均能够向外界显示,从而便于操作,能够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内部各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而执行相关的操作。

具体地,所述第二半壳2远离所述第一半壳1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槽18,所述安装槽18与安装组件固定以便外壳固定。通过使用上述安装槽18能够有效实现将探测器与固定位置的固定,同时保证固定强度,进而保证使用的安全。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