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定位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89180发布日期:2021-09-10 20:1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事故定位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事故定位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2.

背景技术:

3.道路交通安全中对于交通事故的检测和预警尤为重要。目前,确认道路发生事故的方式主要是依靠遇见事故的司机主动报警或者在重点监控地段布置视频监控系统,依靠在监控中心的人员去从监控画面去识别判断事故的发生,然后通过交通广播等方式发布交通事故信息,以提醒相关人员提前规划出行路线。
4.然而,发明人发现,上述事故通知方法覆盖范围较大,不具有针对性,往往不能做到有效提醒。
5.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故定位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提高事故定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事故定位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路侧单元在其预设监控范围内监控的事故信息;根据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下发事故状态信息。
8.可选地,所述事故信息包括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所述根据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包括: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以及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及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将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及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作为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
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以及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包括:
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和所述路侧单元标识,以及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路侧设备与道路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根据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车道;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以及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车道,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车道。
10.可选地,所述路口包括入口,所述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包括: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确定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中的上游入口;根据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上游入口对应的关联道路;根据所述上游入口对应的关联道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
11.可选地,所述路口包括出口,所述根据匹配结果确定事故车辆的影响范围包括: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确定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中的下游出口;根据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游出口对应的关联道路;根据所述下游出口对应的关联道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
12.可选地,所述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下发事故状态信息包括: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道路显示屏、车主终端以及车载导航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发事故状态信息。
1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事故定位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上报预设监控范围内的事故信息;接收云端服务器基于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的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以及所述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在道路中的路段的影响范围。
1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事故定位装置,其中,所述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之任一所述方法。
15.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之任一所述方法。
16.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前述之任一所述方法。
17.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
例的事故定位方法,先接收路侧单元在其预设监控范围内监控的事故信息;根据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根据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确定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向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下发事故状态信息。本技术实施例的事故定位方法能够根据预设道路匹配集合快速、准确地确定出事故车辆的影响范围,从而对影响范围内的相关人员发送提醒消息,提高了发送事故通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8.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事故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的树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道路、车道及路口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事故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事故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事故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故定位方法,如图1所示,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事故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10至步骤s140:步骤s110,接收路侧单元在其预设监控范围内监控的事故信息。
24.本技术实施例的事故定位方法可以由部署在云端的服务器来执行,在进行事故定位时,可以先接收路侧单元发送过来其所监控的范围内的事故信息,实际应用场景下,事故信息可以通过道路两旁布置的路侧设备(road side unit,简称rsu)采集得到,路侧设备可以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定位设备等,每一个路侧设备都有对应监控的道路区域,通过实时采集道路区域的图像并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可以识别到其所监控的道路区域是否有事故发生及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
25.步骤s120,根据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
26.本技术实施例事先构建了预设道路匹配集合,该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存储有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为了便于理解,如图2所示,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的树状结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路侧设备rsu1来说,其所监控的道路有道路a和道路b,因此路侧设备rsu1与道路a和道路b分别存在关联关系,对于道路a来说,其所包含的车道有车道a1、车道a2和车道a3,其所包含的路口有路口a1,因此道路a与车道a1、车道a2、车道a3及路口a1分别存在关联关系,以此类推,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将所有路侧设备与每个路侧设备所监控的道路,以及道路所包含的车道和路口建立起关联关系,从而得到本技术实施例的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作为后续确定事故影响范围的依据。
27.基于上述构建好的预设道路匹配集合,可以将路侧设备发送过来的事故车辆信息在该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进行检索匹配,具体地,可以与上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的树状结构的各级节点依次进行匹配,从而得到匹配结果。
28.步骤s130,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
29.在到匹配结果后,就可以根据匹配结果进一步确定事故车辆所造成的影响范围了,这里的影响范围可以包括所有可能影响车辆出行或者车辆行驶速度等的区域范围。
30.步骤s140,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下发事故状态信息。
31.在确定了事故车辆的影响范围后,可以根据一定通知策略向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发送事故状态信息,例如事故的具体位置以及事故发生时间等等,以便于相关人员能够提前做好准备,调整出行规划等。
32.本技术实施例的事故定位方法能够根据预设道路匹配集合快速、准确地确定出事故车辆的影响范围,从而对影响范围内的相关人员发送提醒消息,提高了发送事故通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事故信息包括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所述根据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包括: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以及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及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将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及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作为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
34.本技术实施例的事故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在将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与预设道路匹配集合进行匹配时,可以将事故车辆信息和路侧单元标识与图2所示的预设道路匹配集合所形成的树状结构的各级节点如路侧设备节点、道路节点、车道节点、路口节点等,逐级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出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以及目标道路上的路口设置情况等等。
35.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接收到的事故车辆的位置可以是指事故车辆位置的经纬度坐标,对于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存储的每个道路节点、车道节点等,相应地会存储每个道路节点对应的经纬度范围,以及每个车道节点的经纬度范围,因此通过将事故车辆位置的经纬度坐标与各道路节点、各车道节点的经纬度范围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确定出事故车辆具体位于哪条道路的哪条车道上,以及这条道路上的路口设置情况等等。
3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以及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包括: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和所述路侧单元标识,以及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路侧设备与道路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根据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车道;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以及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车道,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车道。
37.对于上述实施例的预设道路匹配集合所形成的树状结构,可以将路侧设备看作是一级节点,将路侧设备所监控的道路看作是二级节点,将道路所包含的车道、路口看作是三级节点等等。
38.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接收到的事故车辆信息是由路侧设备采集上报的,因此在进行逐级匹配时,可以先进行一级节点的匹配,即可以先根据接收到的路侧单元标识确定出事故信息是由哪一个路侧设备上报的。之后,进一步进行二级节点的匹配,即可以根据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存储的路侧设备与道路的关联关系,确定该路侧设备所监控的所有道路及这些道路的经纬度范围,同时结合事故车辆的经纬度坐标,可以确定出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
39.在确定出目标道路后,进一步进行三级节点的匹配,即可以根据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存储的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确定出目标道路所包含的所有车道及这些车道的经纬度范围,同时结合事故车辆的经纬度坐标,可以确定出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车道。
40.由于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存储的数据量很大,因此通过上述逐级匹配的方式,可大大降低搜索匹配的次数,提高匹配效率,进而提高了事故通知的效率。
4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口包括入口,所述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包括: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确定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中的上游入口;根据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上游入口对应的关联道路;根据所述上游入口对应的关联道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
42.本技术实施例的路口可以包括入口,在根据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以及该目标道路所包含的路口确定事故车辆的影响范围时,可以先根据事故车辆的位置,在目标道路所对应的路口中确定出上游入口,本技术实施例对于“上游入口”的界定可以理解为是:如果车辆从目标道路所对应的某一入口进入,很有可能会经过事故车辆所在的位置,那么这个入口就可以看作是上游入口。与此相对应地,如果车辆从目标道路所对应的某一入口进入,不可能会经过事故车辆所在的位置,那么这个入口就可以看作是下游入口。
43.对于目标道路上的上游入口来说,如果车辆从上游入口进入,很有可能会经过事故车辆的位置,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甚至无法通行,因此对于要从上游入口进入到目标道路上的车辆来说,都可能受到事故车辆的影响,那么这里就可以在确定出上游入口后,进一步根据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存储的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该上游入口所连接的道路即目标道路的关联道路有哪些,即这些关联道路上的车辆如果要从上游入口进入到目标道路上行驶,都有可能受到事故车辆的影响。
44.需要说明的是,目标道路上的车道通常有多条,而事故车辆的位置可能仅占用了
某一条车道,例如,以双车道(车道a1、车道a2)为例,如果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车道为车道a1,那么虽然车辆从目标道路的上游入口进入后,还可以行驶到车道a2,但是由于此种情况下相当于由原来的两条车道可用变为一条车道可用,在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拥堵,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将其作为受影响的对象。为了便于理解,如图3所示,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道路、车道及路口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4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口包括出口,所述根据匹配结果确定事故车辆的影响范围包括: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确定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中的下游出口;根据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游出口对应的关联道路;根据所述下游出口对应的关联道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
4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的路口还可以包括出口,在确定事故车辆的影响范围时,可以先根据事故车辆的位置,在目标道路所对应的路口中确定出下游出口,本技术实施例对于“下游出口”的界定可以理解为是:如果车辆从目标道路所对应的某一出口驶出,很有可能会经过事故车辆所在的位置,那么这个出口就可以看作是下游出口。与此相对应地,如果车辆从目标道路所对应的某一出口驶出,不可能会经过事故车辆所在的位置,那么这个出口就可以看作是下游出口。
47.对于目标道路上的下游出口来说,如果车辆从下游出口驶出,很有可能会经过事故车辆的位置,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甚至无法通行,因此对于要从下游出口驶出目标道路的车辆来说,都可能受到事故车辆的影响,那么这里就可以在确定出下游出口后,进一步根据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存储的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该下游出口所连接的道路即目标道路的关联道路有哪些,即这些关联道路上的车辆如果要从下游出口驶出目标道路,都有可能受到事故车辆的影响。
48.当然,实际道路场景下的很多道路结构都是网状的,因此上述实施例基于上游入口和下游出口确定出的关联道路可能有很多,覆盖范围也很广,因此为了使后续对于事故信息的通知更具有针对性,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针对与事故车辆的距离预先设定一个阈值范围,如果关联道路上的车辆与事故车辆的位置的距离在阈值范围内,则可以作为受影响的对象,如果关联道路上的车辆与事故车辆的位置的距离不在阈值范围内,则可以不作为受影响的对象。例如,可以以事故车辆的位置为圆心,方圆5公里以内的关联道路上的车辆可以作为受影响的对象,方圆5公里以外的关联道路上的车辆虽然也有可能经过事故车辆的位置,但由于距离较远,因此受到影响的可能性也较小。
4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下发事故状态信息包括: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道路显示屏、车主终端以及车载导航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发事故状态信息。
50.在确定出事故车辆的影响范围后,针对影响范围内的车辆都可以发出事故状态信息的通知,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通知方法:1)由于现有的道路两侧一般会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道路公用的显示屏,因此可以将事故状态信息发送给影响范围内的道路显示屏进行展示或者播报,以便于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道路前方的事故情况;2)在能够获取到车主终端的相关信息如车主的手机号的前提下,还可以将事故状
态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影响范围内的车主终端;3)在车主开启了车载导航设备的地图导航功能的前提下,还可以将事故状态信息发送给车载导航设备,一方面可以便于车载导航设备将事故状态信息如事故位置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进行显示,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事故车辆的位置重新为车主规划出行路线,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
51.当然,上述几种通知方式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性描述,实际应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其他通知方式,在此不一一例举。
5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和所述路侧单元标识与预设道路匹配集合进行匹配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接收到两次以上的事故车辆信息;若是,则对接收到的事故车辆信息进行去重处理,以将去重处理后的事故车辆信息与预设道路匹配集合进行匹配。
53.如前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事故车辆信息主要来源于路侧设备,为了提高路侧设备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实际部署路侧设备时,可能会针对同一个道路区域部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路侧设备,也就是说这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路侧设备所监控的道路区域可能会存在重叠的区域,那么如果事故发生在该重叠区域内,这多个路侧设备都可能会采集到事故车辆信息进行上报,这样就可能会出现针对同一次事故多次接收到事故车辆信息的问题。
54.基于此,为了避免对同一次事故的事故车辆信息进行多次处理,本技术实施例就可以在接收事故车辆信息时预先判断是否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了多个相同的事故车辆信息,这里的相同的事故车辆信息主要是指事故车辆的位置相同,路侧单元标识由于一般是由不同的路侧设备上报的,因此是不同的。例如如果在1分钟内接收到了两个路侧设备上报的事故车辆信息,通过对事故车辆的位置进行比对,发现二者相同,那么说明两个路侧设备上报的事故车辆信息是针对同一次事故的,因此进行一次处理即可,避免了多次处理浪费资源,同时也避免了频繁通知对相关人员造成困扰。
5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事故定位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410至步骤s430:步骤s410,上报预设监控范围内的事故信息;步骤s420,接收云端服务器基于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的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步骤s430,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以及所述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在道路中的路段的影响范围。
56.本技术实施例的事故定位方法可以由路侧设备来执行,路侧设备可以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定位设备等,每一个路侧设备都有对应监控的道路区域,通过实时采集道路区域的图像并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可以识别到其所监控的道路区域是否有事故发生及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
57.当路侧设备识别到有事故发生时,会将识别到的事故信息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使得云端服务器可以根据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出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
58.路侧设备的本地可以存储有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在接收到接收云端返回的事
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后,可以进一步确定出事故车辆在道路中的路段的影响范围,即影响了哪一条道路的哪一个路段,从而向该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发送提醒消息。
59.基于上述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事故定位方法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步骤如事故信息的监测由路侧设备完成,一部分步骤如事故信息的处理和事故状态信息的下发由云端服务器完成,当然也可以由路侧设备单独完成,具体如何部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
6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故定位装置500,如图5所示,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事故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50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510、第一确定单元520、第二确定单元530及下发单元540,其中:第一接收单元510,用于接收路侧单元在其预设监控范围内监控的事故信息;第一确定单元520,用于根据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第二确定单元530,用于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下发单元540,用于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下发事故状态信息。
6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事故信息包括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所述第一确定单元5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和路侧单元标识,以及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及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将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目标车道及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作为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
6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5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和所述路侧单元标识,以及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路侧设备与道路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根据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车道;根据所述事故车辆的位置以及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车道,确定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车道。
6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口包括入口,所述第二确定单元5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确定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中的上游入口;根据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上游入口对应的关联道路;根据所述上游入口对应的关联道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
6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口包括出口,所述第二确定单元5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目标道路,确定所述目标道路对应的路口中的下游出口;根据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中预存的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游出口对应的关联道路;根据所述下游出口对应的关联道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
6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发单元540具体用于: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道路显示屏、车主终端以及车载导航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发事故状态信息。
6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事故定位装置600,如图6所示,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事故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600包括:上报单元610、第二接收单元620
及第三确定单元630,其中:上报单元610,用于上报预设监控范围内的事故信息;第二接收单元620,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基于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的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第三确定单元630,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以及所述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在道路中的路段的影响范围。
67.能够理解,上述事故定位装置,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由清算服务器执行的事故定位方法的各个步骤,关于事故定位方法的相关阐释均适用于事故定位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68.图7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7,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

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1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电子设备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
69.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70.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内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71.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事故定位装置。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接收路侧单元在其预设监控范围内监控的事故信息;根据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下发事故状态信息。
72.或者,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上报预设监控范围内的事故信息;接收云端服务器基于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的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以及所述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在道路中的路段的影响范围。
73.上述如本技术图1或图4所示实施例揭示的事故定位装置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74.该电子设备还可执行图1或图4中事故定位装置执行的方法,并实现事故定位装置在图1或图4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7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图1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事故定位装置执行的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接收路侧单元在其预设监控范围内监控的事故信息;根据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确定所述事故车辆造成的影响范围;向所述影响范围内的目标车辆下发事故状态信息。
76.或者,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上报预设监控范围内的事故信息;接收云端服务器基于所述事故信息和预设道路匹配集合确定的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其中所述预设道路匹配集合预存路侧单元与道路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车道的关联关系、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事故车辆所在的道路中的车道信息以及所述道路与路口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事故车辆在道路中的路段的影响范围。
77.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

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78.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79.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80.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81.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82.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 (rom) 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83.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

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84.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

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8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
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