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0687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可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可通过触碰方式报警的智能饰品。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比起旧社会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鉴于男女性天生的身体力量差别,全球上每天都会发生女性遭受暴力侵犯和财产损失的事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大概有35%的女性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暴力侵犯和财产损失,无论是来自伴侣、家人还是陌生人。女性走在街上或进入汽车的时候,经常会面临危险。而通常来说这些女性主要的防身手段无非就是防狼喷雾剂和一些自卫措施,但是在强壮的男性侵犯者面前,通常来说奏效的几率并不大,因此用户需要进行快速报警,让警务中心安排附近的警务人员迅速到达现场保护求救者。
[0003]针对此类状况,市场上也推出了不少便携式、可穿戴的报警设备,虽然给用户提供了报警的功能,但是用户体验和实用性并不好。例如,悬挂式的一键报警器需要挂在书包边上或皮带扣上等位置,而且外观结构就像传统的按键报警器,欠缺隐秘性,易被侵犯者发现并提高警惕,同时用户很难自然地、不为人知地进行报警;部分可穿戴智能设备一一智能手表,也具有报警功能,可以佩戴在用户身上,但是并没有配备专门的报警按钮,欠缺报警的时效性,在真正的危急关头用户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冷静地在菜单中找出手表的报警功能进行报警。上述提及的悬挂式一键报警器和智能手表都有一个共同的不便之处一一执行报警操作时需要通过蓝牙等无线连接方式与手机互联,如果出现手机没电,或者手机事先被侵犯者有意窃去并将其关机等情况,那么这些设备的报警功能便荡然无存了,所以,在危急的情况下,女性能够便捷快速地发出报警信号对于保护她们的人身安全来说相当重要,急需能够有效进行报警的可穿戴式设备。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便携式、可穿戴的报警设备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该设备操作简便,采用手指触碰设备表面触发报警信号的报警方式,而且独立性强,能够脱离手机实现报警功能。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由饰品外壳⑴、压力传感系统(2)、集成控制系统(3)、弹力垫片(4)、锂电池(5)组成。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饰品外壳⑴是可根据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的不同具体应用类型,设计成耳环、胸针、项坠的外壳形状。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压力传感系统(2)主要由微压力传感器和电压放大电路组成,供电电压为3V,当手指触碰装饰外壳(I),压力传感器受到指尖压力作用便会输出几十毫伏的电信号,经电压放大电路,最后输出3-5V的驱动电信号。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成控制系统(3)主要由微控制器、GPS模块、GSM模块组成,供电电压为3V,其中微控制器与GPS模块、GSM模块之间采用串口的通讯方式。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成控制系统(3)中GPS模块和GSM模块的尺寸根据饰品外壳(I)的具体应用类型而不一样,针对具体应用为耳环的装饰外壳(I),则GPS模块和GSM模块尺寸分别小于1mmX 12mmX2mm、16mmX 18mmX2.5mm,若装饰外壳⑴设计为尺寸比耳环略大的胸针和项坠,则其中GPS模块和GSM模块尺寸分别小于12mmX 15mmX 2mm、18mmX20mmX2.5mm0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弹力垫片(4)采用的是圆环形状的高回弹海绵垫片,具有超强的回弹性,较高的压缩负荷比值。当指尖触碰耳环表面时,该垫片便可为耳环内部空间提供内部结构的移动余量,以便让压力传感器更加灵敏地接收到指尖传达的压力信号,从而更好地实现指尖触碰耳环表面时触发报警信号的目的。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锂电池(5)采用的是额定电压为3V,额定容量为165mAh的CR2020纽扣锂电池,属于锂-二氧化锰结构。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饰品外壳(I)采用的是带有电池座的金属底座,底部可拆卸以便更换电池,耐压,且经加工后不变形。
[0013]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0014](I)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类型可设计为耳环、胸针、项坠的外壳形状,可佩戴在人的身上,操作方便且不易丢失;
[0015](2)不需要与手机等设备互联,可单独实现报警功能,与现有的便携式、可穿戴式报警设备相比,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实际应用性;
[0016](3)报警方式为触碰式报警,利用指尖压力便可触发报警信号,具有隐秘性,就像人们平时不经意触摸耳垂、抚摸胸口等日常动作,犯罪者会对此不在意而放松警惕,这样能够让求救者顺利而自然地进行报警,也有利于求救者利用侵犯者放松下来的警惕心拖延时间等待救援。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整体结构的拆分立体剖视图
[0018]图2是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的整体平面剖视图
[0019]图3是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的结构框图
[0020]图4是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下面举一个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耳环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
[0023]该实施例中制作的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耳环,由饰品外壳⑴、压力传感系统(2)、集成控制系统(3)、弹力垫片(4)、锂电池(5)组成,图1、2分别为该实施例的拆分立体剖视图和整体平面剖视图。其中,装饰外壳(I)设计为耳环的形状。压力传感系统(2)中的压力传感器采用敏芯微压力传感器。集成控制系统(3)中微控制器采用可穿戴无线系统级芯片——MT2502A,尺寸仅为5.4mmX 6.2mmX Imm ;GPS模块采用主芯片为MT3339AU的GPS模块,尺寸为9.7mmX 10.7mmX 1.8mm,自主定位2.5m ;GSM模块采用低功耗四频段GSM/GPRS无线模块,尺寸为15.9_X 17.6_X 2.35_。弹力垫片(4)采用圆环形状的高回弹海绵垫片,以便于利用指尖压力正确触发报警信号。锂电池(5)采用额定电压为3V的CR2020锂电池。
[0024]在图3中,微控制器与GPS模块、GSM模块采用串口通信方式,即微控制器的串口RX端、GND端分别接GPS模块的TX端、GND端,微控制器的串口 TX端、GND端分别接GSM模块的RX端、GND端;微控制器的GP1端接压力传感系统中电压放大电路的OUT端;锂电池为压力传感系统(2)和集成控制系统(3)供电。
[0025]基于GSM/GPS技术智能报警耳环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0026](I)通电初始化,微控制器自检与GPS模块、GSM模块的正常通讯;
[0027](2)当女性佩戴者遇到危急情况时,可以用手很自然地触碰耳环表面,指尖压力让耳环外壳产生轻微形变,让耳环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通过电压放大电路把压力模拟信号转化为触发电信号触发微控制器进入工作状态;
[0028](3)微控制器通过串口对GPS模块所接收数据进行储存和解析,从中提取经度、玮度、时间等有效定位信息,并和相应的报警类型数据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数据格式;
[0029](4)微控制器对GSM模块发送AT指令并向其传输所需的位置等有效信息,该AT指令为AT+CMGS =电话号码+有效信息,其中电话号码为预先设定的警务中心的电话号码,这样GSM模块便把该有效信息打包成短信形式,发送到预先设定的警务中心处;
[0030](5警务中心收到报警信息后,便可根据收到的位置等有效信息马上安排附近的警务人员前往事发地点帮助求救者。
【主权项】
1.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其特征在于,由饰品外壳(1)、压力传感系统(2)、集成控制系统(3)、弹力垫片(4)、锂电池(5)组成,其中,饰品外壳⑴可设计成耳环、胸针、项坠的外壳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报警饰品,其特征在于,压力传感系统(2)和弹力垫片(4)实现设备的触碰式报警方式,其中,压力传感系统(2)主要由微压力传感器和电压放大电路组成,供电电压为3V,输出3-5V的驱动电信号;弹力垫片(4)采用的是圆环形状的高回弹海绵垫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报警饰品,其特征在于,集成控制系统(3)主要由微控制器、GPS模块、GSM模块组成,供电电压为3V,其中微控制器与GPS模块、GSM模块之间采用串口的通讯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报警饰品,其特征在于,针对具体应用为耳环的饰品外壳(1),则GPS模块和GSM模块的尺寸分别小于10_X 12_X 2mm、16mmX 18mmX 2.5mm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报警饰品,其特征在于,针对具体应用为胸针和项坠的饰品外壳(1),则其中GPS模块和GSM模块的尺寸分别小于12mmX15mmX2mm、18mmX20mmX2.5mm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可穿戴设备领域,提供了基于GSM/GPS技术的智能报警饰品,为解决现有的便携式、可穿戴式报警设备报警方式欠缺隐秘性和独立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饰品外壳(1)、压力传感系统(2)、集成控制系统(3)、弹力垫片(4)、锂电池(5)组成。本实用新型可设计为耳环、胸针、链坠的饰品外形,可佩带在使用者身上,采用触碰式报警方式。报警时,利用指尖压力触发报警信号,具有隐秘性,就像人们平时不经意触摸耳垂、抚摸胸口等日常动作,且报警信号触发后,基于GSM/GPS技术的工作原理独立发出包含位置等有效信息的短信到设定的警务中心,警务中心便可根据收到的信息马上安排附近的警务人员前往事发地点帮助求救者。
【IPC分类】G08B21/02
【公开号】CN204990609
【申请号】CN201520442574
【发明人】庄志贤, 武红磊, 郑瑞生, 梁逸, 徐百胜
【申请人】深圳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