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片支承板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68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片支承板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持盘片的盘片支承板和一种包括这种盘片支承板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在车辆上用于纪录声音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一种是盘片播放机。盘片播放机的结构是这样的,多个盘形记录介质例如小型盘(CD)储存在盒中,每次需要更换存储在盒中所有的盘片。这就增加了盘片播放机的尺寸,所以,将盘片播放机主体放在后备箱内,而仅仅将操作所需的那部分放置在驾驶室内。然而,在汽车行驶期间就不能更换盘片,要求停车,打开后备箱取出新的盘片,这样很麻烦。
由于这个原因,容纳在驾驶室内的车装盘片播放机在这些年来得到很大发展。这些要求能够储藏多个盘片的车装盘片播放机容纳在驾驶室内的仪表板内的预定空间中。因此,对车装盘片播放机的基本要求是减少体积。
参照图42,例如车装盘片播放机包括大致是矩形棱柱的外壳201,其既定尺寸是1 DIN尺寸或类似尺寸,其中例如用于在其上支持6个盘片202的6个盘片支承板或托盘203,彼此重叠构成盘室204。通过形成在外壳201上的盘片装入开口205,6个盘片202分别装入进各自的托盘203上。
通过导向支柱206,6个托盘203可以垂直移动地重叠地放置。在再现时,支持所选盘片202的所选托盘203和所有其他的位于其上的托盘203向上移动,在所选托盘203下方形成空间,用于支持和转动盘片202的转台和光头插入,用于再现盘片202。
为了确保在装入盘片202时,托盘203不划伤盘片,每个托盘203包括树脂层,它是用一种外部方式,涂布金属基片整个表面或部分表面,也就是与盘片202接触的部分,或用粘贴方式设置一层保护层。
然而,上述传统的托盘和盘片播放机具有下列问题1)通过涂布金属基片的整个表面而形成具一层树脂层的托盘,在涂布期间容易混入别的物质,容易损伤盘片。此外,通过涂布而形成树脂层,基片的端面需要特殊处理,以避免基片的端面损伤盘片;2)通过用一种外部方式涂布金属基片的部分表面而形成具一层树脂层的托盘,由于外部成型的特性,难以获得0.1至0.2mm小厚度的树脂层。此外,需要使用一些装置阻止树脂层从基片上脱落,增加了生产成本;以及3)通过粘贴使托盘具有一保护层,例如粘贴在金属基片部分表面上的树脂层,由于保护层的粘贴特性,具有很差的工作能力,在粘贴期间,容易产生位置移动。保护层的厚度需要大约为0.45mm,使托盘太厚。此外,从保护层下挤出的粘结剂将凝固,导致对托盘的损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托盘,其具有通过粘结层设置在如由金属制成的基片上的絮状体层,由此可确保在托盘上安装盘片时可以通过絮状体层保护盘片。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盘片支承板,其包括基片,包括在装入盘片一侧的边缘;设置在基片上的粘结层;以及通过粘结层而设置在基片上的絮状体层(a flocked layer)。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记录和/或再现盘片的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支承盘片的板,板包括基片,包括在装入盘片一侧的边缘;设置在基片上的粘结层;以及通过粘结层而设置在基片上的絮状体层。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所作的描述,本发明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清楚。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盘片再现装置或盘片播放机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盘片播放机的分解透视图;图3A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示出了盘片播放机的盘室;图3B是示出了盘片播放机的托盘部分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托盘的局部剖开的平面图;图5是沿图4中V-V线所作的剖面图;图6A、6B是放大的局部剖面图,示出了絮状体层,其中图6A所示的絮状体层垂直于基片表面;图6B所示的絮状体层相对于基片表面倾斜;图7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示出了托盘的第一种变型;图8是类似于图5的沿图7中线VIII-VIII所作的视图;图9是示出了托盘的第二种变型的平面图;图10是类似于图9的视图,示出了托盘的第三种变型;图11A是类似于图10的视图,示出了盘室;图11B是示出了盘室的前视图;图12是类似于图1的后视图,示出了外壳的内部;图13是类似于图3A的视图,示出了输送装置和扭矩提供装置等;图14是类似于图12的视图,示出了再现装置;图15是类似于图10的视图,示出了支持装置的一部分;图16是类似于图11A的视图,示出了拾取单元;图17A是示出了定位装置的后视图,其中,支持装置定位在备用位置;图17B是类似于图17A的视图,示出了定位装置,其中,支持装置定位在再现位置;图18A是类似于图11B的视图,示出了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stage)和操作装置的托盘升高/降低架(stage);图18B是类似于图18A的视图,示出了操作装置的内滑轨;图18C是类似于图18B的视图,示出了操作装置的外滑轨;图19示意性地说明了操作装置在盘片装入/取出模式的转换位置模式的操作;图20A是类似于图19的视图,用于说明操作装置在备用位置下的操作,此时选择第二个盘片;图20B是类似于图20A的视图,用于说明操作装置的操作,此时挡板敞开,第二个盘片装入和取出;
图21是类似于图20B的视图,用于说明操作装置的操作,此时推杆转动,第二个盘片取出;图22A是类似于图21的视图,用于说明操作装置在盘片再现模式下的操作,此时再现第六个盘片;图22B是类似于图22A的视图,用于说明操作装置在盘片再现模式下的操作,此时再现第一个盘片;图23A是类似于图22B的视图,用于说明操作装置在销处于D位置或备用位置时的操作,此时再现第二个盘片;图23B是类似于图23A的视图,用于说明操作装置在销处于I位置或再现位置时的操作,此时再现第二个盘片;图24A是类似于图16的视图,示出了正在装盘片时的盘片播放机;图24B是类似于图18C的视图,示出了正在装盘片时的盘片播放机;图25是一纵向断面图,示出了正在装盘片时的盘片播放机;图26A是类似于图24A的视图,示出了正在取出盘片时的推进装置;图26B是类似于图24B的视图,示出了正在取出盘片时的推进装置;图27是类似于图25的视图,示出了正在取出盘片时的推进装置;图28A是类似于图23B的视图,说明了分离凸轮相对于托盘移动的操作;图28B是类似于图28A的视图,说明了分离凸轮相对于销的操作;图29是示出了由分离凸轮分开之前的托盘的侧视图;图30是类似于图29的视图,示出了由分离凸轮分成两组的托盘;图31是类似于图30的视图,示出了由分离凸轮分成三组的托盘;图32是类似于图31的视图,示出了在托盘降低之后,设置在转台上并由支持装置所支持的再现盘片;图33是类似于图32的视图,示出了在托盘降低之后,与托盘分离的再现盘片;图34是类似于图28B的视图,示出了在再现时由向上推动的托盘板簧释放的再现盘片;图35A是类似于图34的视图,示出了不提供扭矩时的扭矩提供装置;图35B是类似于图35A的视图,示出了提供扭矩时的扭矩提供装置;图36是类似于图35B的视图,示出了接收扭矩时的支持装置;
图37是类似于图36的视图,示出了处于备用位置时的支持装置;图38是类似于图37的视图,示出了处于再现位置时的支持装置;图39A是类似于图38的视图,示出了处于备用位置时的支持装置的限制装置;图39B是类似于图15的视图,示出了处于备用位置时的支持装置的限制装置;图40A是类似于图39B的视图,示出了处于再现位置时的支持装置的限制装置,此时,阻挡保持;图40B是类似于图40A的视图,示出了处于再现位置时的支持装置的限制装置,此时,阻挡释放;图41是类似于图40B的视图,示出了支持装置,由于限制装置释放了阻挡,支持装置支持盘片;图42是类似于图14的视图,示出了传统的盘片播放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下文将说明本发明的托盘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再现声音的盘片播放机。应该指出的是,在下文的描述中,包括小型盘(CD)的盘片称为CD。
A)盘片播放机的总体构造参照图1至18C,盘片播放机通常包括用于确定盘片播放机外形的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前部的盘室3,用于储存CD;设置在外壳1前板1a上的装入/取出开口4内的输送装置5,用于从盘室3装入和取出CD;设置在输送装置5前部内的打开/关闭装置6,用于打开和关闭前板1a的装入/取出开口4;设置在外壳1内位于其后部的再现装置7,用于再现盘室3内的任何一个CD;设置在盘室3内并在其后部两侧的推动装置8,将要取出的CD推向输送装置5;以及主要设置在外壳1的左侧板1b、右外侧板1c外面上的操作装置9,用于操作盘室3、再现装置7等等。
再现装置7包括空间确定装置11,设置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或拾取单元升高/降低装置10的两侧上,并垂直地移动,用于确定盘室3内的所选一个CD上方和下方空间;支持装置14,包括第一或下臂13和第二或上臂12,它们可转动地设置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上,并进入用于支持所选CD的空间内;盘片驱动装置15,安装在下臂13上,用于驱动所支持的CD;拾取单元16,安装在下臂13上,用于读取转动的CD上的信息;扭矩提供装置17,仅仅在再现模式下即CD再现时向支持装置14传输扭矩,在装入/取出模式即CD装入和取出时,并不传输扭矩;限制装置18,用于设定支持装置14支持CD的时间。
B)外壳外壳1包括前板1a、侧板1b和1c、顶板1d和底板1e。外壳1的后部有一开口。侧板1b、1c和底板1e制成一个整体。
C)盘室和托盘参照图3A、3B,在所述实施例中,盘室或盘片支持装置3包括6个托盘2和用于在其上支持6个托盘2的盘片升高/降低架22,并由4个垂直延伸并且两端连接到底板1e和顶板1d上的导向支柱或支承装置23所支承。
参照图4,通过使用粘结层2b将絮状体层2c设置在基片2a上,形成每个托盘2。参照图5,基片2a由金属例如铝和不锈钢制成,厚度T1大约为0.3mm。代替金属材料,基片2a可以是与金属粉末混合模塑而成的一薄层树脂。
通过使用环氧树脂或丙烯酸热塑树脂,利用金属掩膜印刷、丝网印刷、刷镀印刷(tampo printing)等方法,将溶剂状的粘结剂设置在基片2a的表面上、端面上和下表面上而形成粘结层2b,厚度T2大约为0.01至0.05mm。
利用静电植绒装置,将无数0.5旦尼尔左右短纤维聚集在粘结层2b上,获得絮状体层2c,其厚度大约为0.05至0.5mm,优选的厚度是0.1至0.2mm。絮状体层2c覆盖基片2a的表面、底面、端面以及表面和底面之间的边缘部分2d。参照图6A、6B,如图6A所示,絮状体层2c垂直于基片2a的表面、底面等,或者如图6B所示,相对于基片2a的表面、底面倾斜预定的角度,当CD装入托盘和从托盘取出时,能够更有效地清洁CD表面。
图7至8示出了托盘2的第一种变型。在这种变型中,用于对装入CD进行导向的凸起2e设置在基片2a装栽CD一侧的端头中心。凸起2e包括倾斜的上、下表面,在趋向端头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厚度。絮状体层2c设置在包括凸起2e的基片2a的表面和底面上。
图9示出了托盘2的第二种变型。在这种变型中,絮状体层2c包括沿CD装入侧的边缘设置的第一絮状体层部分2f和沿CD取出侧的边缘设置的第二絮状体层部分2g,以防治在装入和取出CD时损伤CD。
图10示出了托盘2的第三种变型。在这种变型中,絮状体层2c包括沿CD装入侧的边缘设置的第一絮状体层部分2f;沿CD取出侧的边缘设置的第二絮状体层部分2g;以及设置在第一絮状体层部分2f和第二絮状体层部分2g之间中心部分的第三絮状体层部分2h,其中第三絮状体层部分2h用于在横截面方向上支承CD的中心部分,以阻止在装入和取出CD时损伤CD。可选的是,絮状体层可以仅仅形成在CD装入侧的边缘上或CD取出侧的边缘上。此外,如图10所示,即使当絮状体层2c包括在CD装入侧的边缘设置的第一絮状体层部分2f、在CD取出侧的边缘设置的第二絮状体层部分2g以及设置在第一絮状体层部分2f和第二絮状体层部分2g之间中心部分的第三絮状体层部分2h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絮状体层部分2f、2g、2h之一可以不连续地形成。此外,第三絮状体层部分2h可以大致对称于基片的中心而形成。
参照图11A、11B,树脂元件2i设置在托盘2的两个表面和两个侧面上。一对销2j、2k设置在每个树脂元件2i的中部和后部,并横向突出。中部销2j比后部销2k长。树脂元件2i的厚度与CD的厚度大致相同。一对板簧或弹簧装置2m的前部固定在树脂元件2i的上表面上,用于将CD支持在弹簧和基片2a之间。在每个板簧2m的后部内侧形成加压件2n用于向CD施压,其中接收件2p、2q设置在板簧后部外侧。利用将在下文描述的分离凸轮82的下表面,接收件2p向下被压,如下文所述,接收件2q经受来自上接合部位82j下表面的向上力。在各自树脂元件2i的前和后部分,导向孔2r形成,其穿过树脂元件2i和基片2a,以容纳导向支柱23。圆柱形弹簧承载座2s与最上端托盘2两侧上的树脂元件2i是一体的,以便容纳设置在顶板1d和最上端托盘2之间的螺旋弹簧或偏压装置24。如图3B所示,每个弹簧承载座2s的下端稍微向内突出,形成接收件2t,用于接收螺旋弹簧24的下端。接收件2t设置成,阻止压缩所需的载荷过大,即使使用长弹簧时压缩长度更大。
盘片升高/降低架22的两端均向上弯曲。导向孔22a形成在架的水平部分,用于接收导向支柱23,一对销22b固定在架的垂直部分的各外表面上,水平地突出。通过形成在外壳1的侧板1c、1b中的两个垂直的窄槽25,销22b向外伸出外壳。
通过使导向支柱23穿过导向孔22a、2r,盘片升高/降低架22和6个托盘2可垂直移动地支承。将四个弹簧导杆26的每个上、下端固定在外壳1的顶板1d和底板1e上,并穿过各自的弹簧接收件2s。设置的围绕弹簧导杆26的每个螺旋弹簧或偏压装置24的下端邻接弹簧接收件2s的下端。
D)输送装置参照图2,输送装置5与外壳1的前板1a设置在一起。装入/取出开口4形成在前板1a上。主动轴30和从动轴31转动地支承在装入/取出开口4内。主动轴30的两端转动地安装在前板1a上,从动轴31的两端设置成通过垂直延伸的窄槽32,窄槽32形成在前板1a的侧面上。参照图12,为了支承主动轴30和从动轴31的中部,主动轴30中部的小直径部分与形成在树脂承载座33后面的凹槽33a转动地配合,限制向下的移动。通过一对导向凸起和一对导向凹槽(未示出),从动轴31中部的小直径部分与形成在可垂直移动的树脂承载座34后面的凹槽34a转动地结合。一对橡胶辊35安装在从动轴31上,一对橡胶辊36安装在主动轴30上,其中每个辊子的轴向滑动受到挡圈(未示出)的限制,在主动轴30的两端形成了圆形凹槽。用于将从动轴31偏压向主动轴30的弹簧38的两端均与弹簧销37和圆形凹槽内结合,弹簧销37固定在前板1a的侧面上。
下文将描述用于驱动主动轴30的装置。参照图13,齿轮39固定在主动轴30的右端,齿轮40、41和彼此为一个整体的齿轮42、43受到右侧板1c内侧的转动地支承。与齿轮43和45啮合的蜗杆44一体可转动地支承在底板1e上,蜗杆47与齿轮45啮合并固定在传动电机46的输出轴上,电机46安装在底板1e上。
参照图2和图12,利用辊子35、36,装入CD之后,施压装置48自动确保进一步压CD几毫米。三对水平延伸的导向槽49、50、51形成在前板1a的位于装入/取出开口4的上方和下方。一对片夹(slide mounts)52设置在前板1a的两侧和后面,三对导销53、54、55固定在片夹52上,并不可移动地通过导向槽49、50、51。通过垂直轴56,垂直的树脂辊57转动地支承在对应的片夹52的后部部分。为了在彼此接近方向上偏压片夹52,推力弹簧60设置在与前板1a为一体的弹簧约束件58和与片夹52为一体的弹簧约束件59之间。
位于与垂直辊57的高度一致的高度上的CD由垂直辊57水平地定位,其中,位于垂直辊57上方和下方的CD由一对垂直安装在底板1e上的定位杆61、62(如图12所示)和一对垂直安装在顶板1d上的定位杆(未示出)所定位。未示出的定位杆设置在定位杆61、62的延长部分上。定位杆61和62和未示出的定位杆所确定的空间允许要装入和取出的CD通过。
E)开启/关闭装置下文将描述用于开启和关闭前板1a的装入/取出开口4的开启/关闭装置6。如图2所示,挡板64可垂直移动地安装在前板1a的前表面上。挡板64上形成开口64a,以允许CD通过,其中,当挡板64升高时,开口64a的中心高度与辊35、36之间边界的高度一致,使开口64a敞开;当挡板64降低时,开口关闭。
具体地说,一对上和下导销65安装在前板1a的两侧,一对垂直延伸的导向槽64b形成在挡板64上。挡圈与通过导向槽64b的每个导销65的头部配合。为了使片夹52之间的距离仅当挡板64升高时更大以开启,中心附近的导销54设置的比其它导销53、55长,一对L型的导向孔64c形成在挡板64中,用于容纳各自的导销54。导轨64d形成在每个导向孔64c的上面,所以当由于某种原因在扩大垂直辊57之间的距离强迫取出CD时,挡板64被迫升高开启。
一种用于开启和关闭挡板64的连接机构将在下文描述。横向延伸的导向槽66a形成在具有大致L型断面的横向滑板66的前表面和下表面上,导销67穿过导向槽66a并固定在前板1a和底板1e上。凸轮孔64e形成在挡板64两侧以及下部分中,滑销66b固定在横向滑板66的两侧和前表面上,并穿过各自的凸轮孔64e。参照图24B,弹簧接合部位66c、68形成,使得横向滑板66和底板1e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复位弹簧69设置在两者之间。纵向滑板70可纵向滑动地安装在底板1e的左下表面上。具体地说,一对导向槽70a形成在纵向滑板70上,一对有头销(未示出)穿过导向槽70a并固定在底板1e上。如图12所示,通过固定轴73,大致L型杠杆72的弯头转动地安装在底板1e的下表面上,其端部分别形成有窄槽72a。销66d、70b分别固定在横向滑板66和纵向滑板70上,并与窄槽72a松散地配合。将下文所述的由外滑块140加压的受压部分70c形成在纵向滑板70上。
F)再现装置再现装置7靠近盘室3的后部,以使盘片播放机的高度最小。由于再现装置7内的支持装置14安装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上,下文将首先描述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
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包括水平板和设置在水平板两侧并与水平板成一体的垂直板。圆形凹陷10a形成在水平板的前部,以便允许CD插入。一对水平凸起销77固定在每个垂直板上,以便垂直移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两个销77位于同一个高度,比盘片升高/降低架22的销22b短。这对销77穿过一对形成在外壳1的侧板1b、1c中的直立槽78,向外突出。
空间确定装置或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由树脂制成的分离凸轮82可纵向滑动地设置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直立板的内侧,用做插在两个直立相邻托盘2之间的空间确定装置或控制装置11,用于确定所选CD的上、下方的空间。具体地说,导向槽10a形成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的直立板的上方前部,有头导销82a穿过导向槽10a并固定在每个分离凸轮82上。如图3A所示,导向槽82b形成在分离凸轮82的下部,有头导销10b(见图2)穿过导向槽82b并固定在垂直板的纵向中部。
分离凸轮82插在托盘2之间,用于升高四个设置在托盘2两侧的销2j、2k,因此,稳定地支承托盘2并确定托盘2上、下方空间,托盘2上支持要再现的CD。通过设置两个不同纵向长度的具有窄缝的板而获得分离凸轮82,分离凸轮82滑入托盘2的两侧,向上移动托盘2的长销2j通过前部,而短销2k通过后部。
具体地说,分离凸轮82这样构成。一对第一分离控制部分82c1形成使支持所选CD的托盘2和其上的托盘2向上移动,而一对第二分离控制部分82c2形成在第一分离控制部分82c1的上方,仅用于向上移动托盘2至所选托盘2的上方。第三分离控制部分82d分别设置在第一分离控制部分82c1和第二分离控制部分82c2之间,仅用于支持所选的托盘2。沿移动方向与分离凸轮82形成在一起的是顶表面82f,用于支持托盘2的销2j、2k的位置在所选托盘2的上方;下表面或位置控制装置82h,用于支持托盘2的销2j、2k的位置在所选托盘2的下方,并保持板簧2m的接收件2p。
所选托盘2的销2j、2k和其上的托盘2由第一分离控制部分82c1和第二分离控制部分82c2的向上移动而升高,所以分离凸轮82的升角θ大致设定为预定值,如45°。然而,在此,托盘2在压缩螺旋弹簧24时升高,所以,随着托盘2位置升得越高,螺旋弹簧24的压缩量越大,增加了作用于托盘2升高的载荷。也就是,在螺旋弹簧24初始压缩阶段的载荷较小。结果,参照图28A,第一分离控制部分82c1和第二分离控制部分82c2的上部升角θ1设定为如45°,下部升角θ2设定为如60°,两者的中间部分构成圆弧面。
接着,将描述第三分离控制部分82d。每个第三分离控制部分82d包括上接合部位82j、中间接合部位82k和下接合部位82m。上接合部位82j、用于确定所选托盘2上、下方的空间,中接合部位82k用于降低所选托盘2和CD,将所选CD安放在下臂13的转台97上,下接合部位82m仅用于再次降低所选托盘2,使其与所选CD分离。
支持装置支持装置14由空间确定装置11朝向所选CD上、下方形成的空间转动,用于支持所选CD。下臂13和上臂12的基端转动地安装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的左侧。具体地说,参照图15,中空轴86的邻近下端固定在下臂13上,而下端可转动地穿过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扁平的垫圈93和挡圈94配合,防止脱离。铜合金套筒87与上臂12的基端固定配合,中空轴86穿过该套筒设置,所以,上臂12平行于下臂13而降低,用于支持所选CD。扁平的垫圈88和挡圈与中空轴86的上端配合。支持弹簧89设置在扁平的垫圈88和套筒87之间,向下偏压上臂12。参照图14,为了获得下臂13和上臂12围绕中空轴86同步整体转动而无相对转动,在下臂13上设置滑销90,滑销90可滑动地穿过形成在上臂12中的孔91。此外,如下所述,为了改善在下臂13转动时相对于CD的下臂13上的转台或盘片转动装置97的位置精度,在底板1e上设置支柱92,支柱92穿过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上的中空轴86。
盘片驱动装置盘片驱动装置15设置在下臂13头部的上表面上。具体地说,参照图14,盘片驱动装置15包括具有输出轴的主轴电机96,转台97安装在其上,与CD的中心孔接合。参照图41,支承板98的一端固定在上臂12的头部附近,而另一端形成了圆孔。夹紧板或盘片夹持装置99是由树脂制成的,并具有形成在盘片下表面圆周上的肋状凸起,凸起与上述孔可转动地接合。弹簧板的一端确保了防止夹紧板99脱开,其另一端固定在上臂12的下表面。
拾取单元参照图16,拾取单元16也安装在下臂13的上表面上。下文将描述拾取单元16的结构。光头162设置成可以通过与下臂13为一体的导轨161沿下臂13的纵向移动。还设置了用于使光头162沿导轨161往复移动的装置。通过一对支承元件163,带螺纹的轴164可转动地支承在下臂13的上表面上,并且与光头162的凹螺纹部分(未示出)啮合。设置在套筒87附近的扫描电机165的输出轴与带螺纹的轴164连接。具体地说,具有蜗轮166的齿轮168和彼此为一体的交叉螺旋齿轮(a crossed helical gear)167转动地支承,其中,蜗轮166与电机165输出轴的蜗杆部分啮合,交叉螺旋齿轮167与安装在带螺纹的轴164上的交叉螺旋齿轮170啮合。
扭矩提供装置通过来自传输电机46的扭矩,扭矩提供装置170使支持装置14转动。参照图13,齿轮系103设置在外壳1的左侧板1b内侧。具体地说,齿轮系103包括齿轮103a至103h。齿轮104也固定在主动轴30的左端。板105可垂直移动地设置在左侧板1b内。具体地说,垂直延伸的导向槽105a形成在板105的上部中,通过导向槽。设置导销106,如图35A和35B所示。导销106固定在左侧板1b上,在其上安置挡圈。弹簧接合部位105b、107形成在板105的下部和外壳1的底板1e上,复位弹簧108设置在两者之间,用于向下偏压板105。脱离孔(an escape hole)105c形成在板105中,用于接收齿轮103h的轴109。轴109固定到侧板1b上,杠杆110的基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其上。变速轴111通过杠杆110设置并固定在轴109的头部。齿轮112可转动地安装在变速轴111上并与齿轮103h啮合。凸轮孔105d形成在板105上,位于脱离孔105c的上方,变速轴111的一端设置成通过该孔。具体地说,当向上移动板105时,凸轮孔105d向上移动,通过凸轮孔105d的变速轴111向前移动,因此,使安装在变速轴111上的齿轮112与主动轴30的齿轮104啮合。为了向上移动板105,杠杆113的中部通过销114可转动地受到左侧板1b内部的支撑,并且杠杆113的一端与板105的下部通过销115结合。杠杆113的另一端面对左侧板1b前一个导向窄缝25的下部,通过它,设置了盘片升高/降低架22的销22b。也就是,当盘片升高/降低架22处于最低位置以进入再现模式时,销22b向下推杠杆113的另一端,使齿轮112与齿轮104啮合。
齿轮系103最上端的齿轮103a与支持装置14的下臂13这样接合。如图2所示,设置滑杆116,其包括纵向加长的直立部分和与直立部分的后部为一体的水平部分。一时导向槽116a形成在滑杆116上,在直立部分两侧的附近,参照图12,一对导销111穿过成对的导向槽116a并固定在左侧板1b内侧,在每个导销上安装挡圈。齿条116b形成在纵向滑动的滑杆116的前下部分与齿轮103a啮合。向下突出的接合销116c的上端固定在水平部分的头部。如图14所示,接合销116c与下臂13的基端是一体的,并与形成在水平部分上且延伸到上臂12高度的窄槽13a松散接合。参照图16,窄槽13a形成,沿通过套筒87轴线的径向直线延伸,并垂直于套筒87。
盘片播放机具有两种模式,即,装入/取出模式中,CD装入盘室3中或从盘室3中取出;再现模式中,CD再现。在前一种模式下,支持装置14处于图37所示的位置B,在后一种模式下,支持装置处于图38所示的位置A。利用上述的扭矩提供装置17,支持装置14在位置B和A之间进行转动。此外,由于所选CD相对于下臂13上的转台97必须精确地定位,如图17A和17B所示,设置了定位装置118。
下文将描述定位装置118的构造。如图16至17B所示,在中空轴86附近,向下突出的定位销119的上端固定在下臂13上。圆形孔10c形成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的一部分中,该部分对应于定位销119根据下臂13的转动而进行移动的范围。定位销119与圆形孔10c松散配合。弹簧接合部位10d形成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上并向下突出。肘节弹簧(a toggle spring)120的两端与定位销119和弹簧接合部位10d结合。假定当支持装置14在位置B、A时,定位销119在位置b、a,位置b和位置a之间的中点位置c对应于变形点,即定位销119的移动方向变化的点,所以,弹簧接合部位10d设置在对应于位置c的位置。
限制装置支持装置14的上臂12由支持弹簧89向下偏压,并且包括用于设定时间的限制装置18,用于通过支持弹簧89的偏压力降低上臂12,如图14所示。具体地说,圆柱形板124设置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的上表面和支持装置14和分离凸轮82之间。圆柱形板124形成局部圆柱体,包括中心在套筒87的圆柱体部分,并具有L型导向槽125,导向槽125包括圆周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125a和轴向延伸的垂直部分125b,如图39A和40A-40B所示。导销12a固定在上臂12的基端,在套筒87的径向上向外突出。导销12a穿过导向槽125。因此,参照图14,当支持装置14处于位置B或备用位置时并且当支持装置从位置B移动到位置A或再现位置之前,导销12a定位在导向槽125的水平部分125a内。因此,即使施加支持弹簧89的偏压力,上臂12也不降低,以允许支持装置14开启。另一方面,当支持装置14位于位置A时,导销12a定位在垂直部分125b,所以,在支持弹簧89的偏压力的作用下,上臂12降低,使导销12a降低到垂直部分125b的下端。
如图14所示,为了使支持装置14一转动到位置A时支持装置14不能开始支持操作,使导销12a转动到导向槽125的垂直部分125b,而是仅仅当接收到指令之后可以开始支持操作,设置了第一限制装置,用于临时限制导销12a向下移动,并且设置了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当临时限制导致所选CD和托盘2降低并放置在转台97上之后分离凸轮82向前移动时,释放临时约束以支持所选CD。具体地说,承载板26设置在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的上表面和圆柱形板124和分离凸轮82之间,平行于分离凸轮82,如图14和37所示。如图14所示,限制杠杆127的中间部分由承载板126的内侧通过转动轴129转动支承,销127a固定在限制杠杆127的前部并向外突出。限制杠杆127的后部向内弯曲,面向导向槽125的垂直部分125b。如图37所示,弹簧128设置成向下偏压限制杠杆127的后部。限制杠杆127前部的销127a与形成在分离凸轮82下内侧的凸轮沟槽82r松散地配合,如图39A所示。在凸轮沟槽82r的后上部形成脱离部(escape)。当分离凸轮82向前移动,使所选托盘2的销2j、2k与中间接合部位82k啮合,销127a可以进入凸轮沟槽82r的脱离部内。因此,限制杠杆127由弹簧128转动,在支持弹簧89的偏压力的作用下,上臂12降低。
G)推进装置推进装置8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两侧。由于两个推进装置8的结构大致相同,故仅仅描述其中的一个。如图1和26A所示,用于推动CD的推杆132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轴133上,其从外壳1的顶板1d向下突出。推杆132的高度与辊子35、36之间边界的高度相同。复位弹簧134围绕固定轴133,其两端与推杆132的弹簧接合部位132a和顶板1d的弹簧接合部位结合。通过上述的分离凸轮82向后移动,推杆132转动,其方向与向前移动形成空间的方向相反。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板135设置在承载板126的外侧并可纵向滑动预定量。也就是,一对导向槽126a形成在承载板126上,一对导销135a穿过成对导向槽126a并固定在板135上。板135的前侧端向内弯曲,以和与推杆132为一体的受压部分132b配合,而其后侧端向外弯曲,以突出到分离凸轮82的外侧。
H)操作装置最后,描述操作装置9。在装入/取出模式下,该操作装置9升高和降低盘片升高/降低架22,允许在托盘2上装入和取出CD,同时操作开启/关闭装置6和推进装置8。在再现模式下,操作装置9升高和降低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使所选CD和盘片升高/降低架22保持在最低位置,同时操作空间确定装置11和限制装置18。
如图2和18B-18C所示,一对内滑板139和外滑板140纵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外壳1的右侧板1c和左侧板1b的外部。导向槽139a、140a形成在滑板139、14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导销158、159穿过导向槽139a、140a并固定在侧板上,挡圈安装在其上。一对阶梯状切口(stepped slits)141形成在内滑板139的后部,以六阶方式升高和降低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的从垂直切口78中突出的销22b。在每个阶梯状切口142下,连续形成底部切口143,以仅在再现模式下,升高和降低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同时盘片升高/降低架22保持在最低位置。另一方面,仅仅一对用于接收盘片升高/降低架22的一对长销22b的切口形成在外滑板140上。具体地说,每个切口包括正方形的装入/取出模式切口部分144,用于向上和向下移动容纳在阶梯状切口142内的销22b;水平延伸的再现模式切口部分145,用于保持容纳在底部切口143内的销22b在最低位置;以及45°倾斜的转换切口部分146,通过外滑板140在任何方向的滑动操作,向上或向下移动销22b穿过倾斜表面146a、146b,用于转换在阶梯状切口142和底部切口143之间的销22b的位置。如果再现模式切口部分145形成在相同的直立位置,它们彼此重叠。因此,再现模式切口部分145、装入/取出模式切口部分144、底部切口143,阶梯状切口142和插在其内的销22b处于不同的高度。
外滑板140的上部向内垂直弯曲,形成凸起140b。为了允许凸起140b和外滑板140一起移动,脱离凹槽(an escape recess)139b和脱离切口(an escapeslit)147分别形成在内滑板139和侧板1b的后部。为了使分离凸轮82可以与外滑板140一起滑动,无论与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一起升高和降低的分离凸轮82的高度是多少,垂直接合凹槽82s形成在分离凸轮82的后外侧,如图2所示,凸起140b滑动地与其配合。结合部位140c形成,使得左外滑板140的部分延伸到外壳1的底板1e的下面。当外滑板140向后滑动时,接合部位140c向后压受压部分70c,逆着复位弹簧69的偏压力,打开挡板64。
下文描述一种驱动机构,其用于使内滑板139和外滑板140同时同步滑动。如图2和13所示,两个连接轴148、149转动地支承在外壳1的底板1e下方的后部,穿过两对支承。小齿轮150、151固定在连接轴148、149的两端,并与形成在内滑板139和外滑板140的后下表面上的齿条139c、140c啮合。齿轮152、153固定在连接轴148、149上,并单独地与工作电机154、155连接。也就是,工作电机154、155安装在承载板126的上、下内部,承载板126设置在外壳1的后部,通过设置在承载板126内部的减速装置156、157,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152、153连接。
下文将描述盘片播放机的操作。
1)操作综述盘片播放机的操作包括三个功能将CD装入进盘室3、将CD从盘室3中取出、对从储存在盘室3内的CD中选出的CD进行再现。
2)装入CD当将CD装入进盘室3时,数字1至6从上到下指定给托盘2,如,在推动装入按钮(未示出)之前选择第2号,而推动响应的数字按钮。操作电机154输出轴的转动传送给减速装置156和连接轴148,使内滑板139滑动。操作电机155输出轴的转动独立地传送到减速装置157和连接轴149,使外滑板140滑动。当用进入外滑板140的装入/取出切口部分144的销22b推动按钮时,如图19所示,例如,在装入/取出模式内的模式转换位置,内滑板139的向后移动使销22b从图20A所示的低位置升高到阶梯状切口142的第二阶,使盘片升高/降低架22升高,使第二托盘2上的CD到达推杆132的高度。此时,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同时升高,形成不必要的移动。此外,内滑板139的进一步向后移动使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和销22b一起升高,第三至第六托盘2连续地处于推杆132的高度。
当外滑板140从图20A所示的备用位置向后移动时,使销22b在装入/取出模式切口部分144的纵向中间位置,外滑板140的接合部位140c向后压受压部分70c(见图2)到底板1e的下方。因此,纵向滑板70的移动通过杠杆72传送到横向侧板66,横向侧板66逆着复位弹簧69的偏压力向左移动,升高挡板64打开装入/取出开口4,如图24B所示。
挡板64打开,第二托盘2的高度与推杆132的高度相同,所以,当将CD171插在辊子35、36之间时,如图24A所示,设置在挡板64前面的传感器(未示出)探测CD171,以转动传送电机46。由于来自传送电机46的扭矩通过齿轮传送到辊子36上,CD171咬合在辊子36和由弹簧38向其偏压的辊子35之间,并通过辊子35、36的转动装入到第二托盘2上。由于没有被辊子35、36完全插入,通过推力弹簧60偏压垂直辊57,使CD171在中心方向上推动最后几毫米。通过板簧2m的施压件2n,CD171支持在托盘2上。当CD171离开辊子35、35时,限位开关(未示出)操作,停止传送电机46的转动,导致外滑板140同时向前移动并返回备用位置(图20A所示)。因此,已经向后压的受压部分70c松开,通过复位弹簧69的作用,关闭挡板64。
当销22b处于任何别的位置时,也就是从下数,阶梯状切口142的第一和第三至第六阶之一时,可以用相同方式将CD装入盘室3。
3)取出CD当从盘室3取出CD时,数字按钮也就是第2个按钮与取出按钮一起按动。因此,用与装入CD时相同的方式,销22b从图19所示的装入/取出模式中的模式转换位置移动到图20A所示的备用位置,以便将第二个托盘2上的CD设置的与推杆132一样高。当外滑板140用上述相同方式向后移动到图20B所示位置时,挡板64开启。到目前为止,与装入CD时的操作颇为相同。
如图21所示,当外滑板140继续向后移动直到销22b变换到装入/取出模式切口部分144的前面时为止,通过外滑板140的凸起140b与外滑板140一起操作的分离凸轮82向后移动,如图26A至26B所示,所以分离凸轮82的后表面压用于向后移动的板135的后表面。因此,板135的前表面向后压推杆132的受压部分132b,使推杆132转动,所以推动第二托盘2上的CD171两侧。由于当推动取出按钮时,传送电机46被驱动,辊子35、36恒速转动,如图27所示,被推的CD171从辊子35、36之间的支持位置中取出。为了阻止在取出CD171时,CD171落在地上,当CD171的后部被局部地支持在辊子35、36之间时,限位开关(未示出)检测CD171,停止传送电机46的转动。此后,CD171人工从辊子35、36之间取出。当传感器(未示出)探测到CD171离开后,外滑板140向前移动,使销22b从图21所示位置返回到图20A所示的备用位置。
因此,由于消除了分离凸轮82施加在板135上的向后的力,在复位弹簧134的偏压力作用下,推杆132转动,返回到图26A中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因此,在CD装入后,挡板64用相同的方式关闭。
当销22b处于任何别的位置时,也就是从下数,阶梯状切口142的第一和第三至第六阶之一时,可以用相同方式将CD从盘室3中取出。
4)再现CD当再现CD时,数字按钮也就是所选第2个CD与再现按钮一起按动。因此,内滑板130从图20A所示的位置向前移动,通过图19所示的装入/取出模式切口部分144的最低位置,在外滑板140进一步向前移动之前,将销22b降低到模式变化位置。转换切口146的上倾斜表面146b(见图18C)受压,使销22b降低。一旦销22b移动到底部切口143,它们移动到外滑板140的再现模式切口部分145,转换到图22A所示的再现模式。在转换时,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的销77保持在阶梯状切口141的最低位置内。此时,销22b定位在从再现模式到装入/取出模式的转换位置。在该状态下,当向后移动外滑板140时,转换切口146的下倾斜表面146a受压,使销22b升高,销22b可由此返回到图19所示的装入/取出模式中的模式变换位置。
如图22A所示,销22b相对于外滑板140的位置不仅对应于模式转换位置,也对应于CD选择位置,其中仅仅通过改变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的高度来选择要再现的CD。具体地说,如果仅仅内滑板139从图22A所示的位置向后移动,销22b明显地沿底部切口143向前移动,但是实际保持在垂直切口25的最低位置内,盘片升高/降低架22不从最低再现位置移动。另一方面,由于外滑板140的存在,图22A中未示出的销77明显沿阶梯状切口141相对地升高,但是实际上沿垂直切口78逐步升高。也就是,通过使内滑板139向后移动,当销22定位在指定给底部切口143的数字1至6中任一个表示的位置时,销77升高或降低到与对应的用数字1至6其中一个表示的阶梯状切口142内位置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如图19所示,允许再现对应数字的CD。在图22A示出第6个CD可以再现,图22B示出第1个CD可以再现。
这里,第2个CD如上选择,所以销77升高到从上数第二个位置,如图23A所示。上述操作允许CD再现。选择任何一个盘片的操作都是相同的,并通过外滑板140的移动和传送电机46的驱动而确保。
下文将描述装置在如图23A所示的备用状态的操作,其中选择再现第2个盘片。备用状态指的是每个销22b处于图23A所示的外滑板140上位置D的状态,其中分离凸轮82的位置如图29所示。当外滑板140向前移动将销22b带到作为第一阶的位置E时,分离凸轮82向前移动使后下头部进入第二和第三托盘2的销2k之间,如图28A所示。同样,与销2k的操作相同,下前头部进入销2j之间。所以,第二托盘2的销2k沿第一分离控制部分82c1滑动,位于上接合部位82j上,并且分离凸轮82的上头部送入第一和第二托盘2的销2k之间,成为如图30所示的状态。当销22b位于第三阶的位置G时,第一托盘2的销2k沿第二分离控制部分82c2滑动,位于分离凸轮82的上表面82f上。因此,当销22b位于第三阶的位置G时,如图31所示,确定了所选托盘2的上方和下方的空间。
当传感器(未示出)探测到销22b到达图23B所示的位置G时,传送电机46开始转动。如上所述,当转换到再现模式时,销22b进入底部切口143,向下推动扭矩提供装置17的杠杆113。因此,杠杆113围绕销114逆时针转动,如图35A所示,所以,板105升高,使杠杆110围绕轴109顺时针转动,使齿轮112与齿轮103h啮合,也与齿轮104啮合,如图35B所示。因此,通过主动轴30和齿轮系103,传送电机46的转动传送给具有齿条116b的滑杆116,如图36所示,使滑杆116向后移动。因此,由于处于低位置的滑杆116的接合销116c与窄槽13松散接合,则支持装置14向前转动。如图17A所示,当定位销119超过作为变形点的位置c时,肘节弹簧120的偏压力在反方向上操作,使定位销119转动到图17A所示的位置a,如图31所示,将与上臂12和下臂13在一起的夹持板99和转台97引入所选CD的上方和下方。当从平面视图看时,从图37所示状态变化到图38所示状态。限位开关(未示出)检测支持装置14的转动,停止传送电机46的转动。
当外滑板140向前移动,使销22b处于图23B所示的第四阶的位置H时,所选托盘2的销2k降低到中间接合部位82k,所以,所选托盘2和CD降低,将所选CD放置在转台97上,如图32所示。基本上是同时的,分离凸轮82与外滑板140一起向前移动,操纵限制装置18,其通过操纵支持弹簧89,降低支持装置14的上臂12,支持转台97和夹持板99之间所选CD。下文将详细描述支持操作。当销22b处于位置G并且支持装置14处于备用位置B时,如图39A所示,导销12a定位在导向槽125的水平部分125a内。当支持装置14处于再现位置A时,导销12a移动到导向槽125的垂直部分125b内,如图40A所示。然而,由于销127a不能离开进入分离凸轮82的凸轮沟槽82r的出口,如图28B所示,导销12a受到限制杠杆127的后表面阻挡,因此不能降低。所以,当销22b移动到位置H时,分离凸轮82也向前移动,所以销127a可以离开进入凸轮沟槽82r的出口,如图28B和40B所示。由弹簧128偏压的限制杠杆127的销127a向上移动到凸轮82的凸轮沟槽82r的出口,降低限制杠杆128的后部。因此,由支持弹簧89偏压的上臂12如图41所示那样降低,如上所述那样支持所选CD。
通过将支柱92设置在底板1e上,穿过作为支持装置14的转动中心的中空轴86,支持装置14的转动中心准确地定位在底板1e上,并且通过肘节弹簧120,定位销119压向拾取单元升高/降低架10,用于支持、获得转台97和夹持板99精确定位在圆周轨迹上。此外,与支柱92的方式相同,用于对支持CD171的托盘2进行导向的导向支柱23也设置在底板1e上,使CD171在底板1e上精确定位。因此,要再现CD的中心、转台97、夹持板99彼此同心,能够可靠地支持CD171。
当外滑板140向前移动,使销22b在第五阶的位置I时,如图23B所示,所选托盘2的销2k降低到下接合部位82m,如图28A所示。因此,接触所选CD171的所选托盘2一旦如图33所示降低以与其分开,如图34所示,保持所选CD171的板簧2m的接收部位2q由分离凸轮2后部的上接合部位82j的下表面向上推,松开所选CD171。此时,所选托盘2下方的托盘2由分离凸轮82下表面82h所保持,并且所选托盘2上方的托盘2由螺旋弹簧24向下偏压,阻止托盘2受车辆振动的影响而震动。
当支持装置14如上所述支持所选CD之后,如图38所示,支持装置14所支持的CD再现。随着主轴电机96的转动,CD通过转台97而转动,因此,拾取单元装置16的扫描电机165转动,转动传递给带螺纹的轴164,用于将光头162从CD径向上的内侧移动到外侧,进行再现CD。
CD再现之后,带螺纹的轴164反向转动,使光头162返回初始位置。因此,扫描电机165的转动停止,而且主轴电机96的转动也停止了。随后,通过相反的步骤,外滑板140向后移动,而且分离凸轮82也向后移动。当销127a从位置H返回位置G时,如图40A所示,已经如图40B所示定位的限制杠杆127的销127a与分离凸轮82的出口脱离接合,如图40A所示,并向下移动,降低了限制杠杆127的后部。因此,从支持装置14向外突出的导销12a沿着导向槽125的垂直部分125b向上推,使支持装置14处于可转动状态。随后,传感器(未示出)探测导向销12a的向上移动,使传送电机46沿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支持装置14向后转动。当已经处于位置b的定位销119如图17B所示越过作为变形点的位置c时,肘节弹簧120的偏压力在反方向上操作,使定位销119转动到图17A所示的位置b,使支持装置14返回到位置B或备用位置。限位开关(未示出)检测支持装置14的转动,以停止传送电机46的转动。即使在备用位置B,支持装置14也被肘节弹簧120向后偏压,避免受车辆振动的影响。因此,当外滑板140向后移动,使销22b如图23B所示返回到备用位置D时,分离凸轮82也向后移动,降低第一至第三托盘2中的全部,使托盘2返回图29所示状态,即6个托盘没有分开。
当再现其它CD而不是再现第二个CD时,内滑板139向前或向后移动,如图23A所示,以相对移动销22b到指定给内滑板139的位置1和3至6中的任一个位置。因此,外滑板140滑动,使外滑板140上的位置D至I连续地对准销22b,重复和上述相同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是用于再现声音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应用。另一种方案是,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可以用于记录声音或记录/再现装置或图象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托盘是垂直设置的,然而托盘也可以水平设置。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盘片尺寸是12厘米,然而也可以是8厘米。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盘片支承板采用托盘形式,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形式。盘片支承板可以包括用于临时性支承盘片通道的元件,通道是指在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片装入/取出开口装入盘片和将盘片放置在托盘上之间的通道。
本发明的盘片支承板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具有如下效果1)本发明的盘片支承板这样形成,使用粘结层,将絮状体层设置在基片的表面上,因此,能够通过絮状体层保护盘片;2)静电植绒装置的使用允许容易地以所期望的形状和位置形成絮状体层。通过示例,絮状体层可以在装入盘片侧沿基片边缘成型,或在基片边缘部分等等成型,结果是,可靠地保护了盘片的边缘部分等。此外,可以形成具有期望厚度的絮状体层。通过示例,使用短植绒纤维,可以获得厚度为0.05至0.5mm的絮状体层,鉴于获得更薄的盘片支承板,这是有利的。由于盘片支承板尺寸的累积减少,包括多个盘片支承板的结构也产生巨大效果;3)当将盘片装入盘片支承板或从盘片支承板上取出时,絮状体层可以清洁盘片,清除掉盘片表面上的灰尘等;4)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使用通过粘结层而将絮状体层设置在基片上的盘片支承板,导致整个装置厚度和尺寸的减少。
此外,当由于伺服机构的误差,盘片失控时,絮状体层可以阻止由于转动的盘片与盘片支承板的接触而造成的盘片损伤。此外,絮状体层可以限制备用位置下的盘片的振动,减少对再现系统的影响,有可能改善读取性能并减少噪音。
以上已针对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
日本专利申请第2000-230337号的全部教导内容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盘片支承板,包括基片,包括在盘片装入侧的边缘;设置在基片上的粘结层;以及通过粘结层而设置在基片上的絮状体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包括金属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在边缘的中心部分具有凸起,用于对装入盘片进行导向,所述凸起包括朝向顶端具有较小厚度的倾斜面,并且絮状体层设置在倾斜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的厚度大约是0.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厚度大约是0.01至0.0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基本上设置在包括边缘的基片的整个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设置在基片的表面和底面的其中一个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包括沿所述基片边缘设置的第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还包括沿基片盘片取出侧的另一个边缘设置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的至少其中一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不连续地形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的第三部分设置在基片的中心,基本上平行于盘片装入和取出的方向。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的第三部分包括两个基本上对称于基片中心设置的部分。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的厚度大约为0.05至0.5mm。
14.一种用于记录和/或再现盘片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承盘片的板,所述板包括基片,包括在装入盘片侧的边缘;设置在基片上的粘结层;以及通过粘结层而设置在基片上的絮状体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板是可动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包括金属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在边缘的中心部分具有凸起,用于对装入盘片进行导向,所述凸起包括朝向顶端具有较小厚度的倾斜面,并且絮状体层设置在倾斜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的厚度大约是0.3mm。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厚度大约是0.01至0.05mm。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基本上设置在所述包括边缘的基片的整个表面上。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设置在基片的表面和底面的其中一个上。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包括沿所述基片边缘设置的第一部分。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还包括沿基片盘片取出侧的另一个边缘设置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的至少其中一个。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盘片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不连续地形成。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的第三部分设置在基片的中心,基本上平行于盘片装入和取出的方向。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的第三部分包括两个基本上对称于基片中心设置的部分。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体层的厚度大约为0.05至0.5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片支承板,其包括基片、设置在基片上的粘结层和通过粘结层而设置在基片上的絮状体层。
文档编号G11B23/023GK1350293SQ01132838
公开日2002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31日
发明者滝泽和幸, 渡辺智弘, 滨透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