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286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CD和DVD等光记录盘片的重放等的光头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对光头装置中从光源的出射光中通过物镜的有效孔径之外射向光记录盘片的无用光的遮光结构。
背景技术
在CD和DVD等光记录盘片的重放等用的光头装置中,历来使用孔径较大的透镜作为物镜,但近年来为了适应小型化和访问高速化的要求,趋向于使透镜保持器的可动范围(物镜可动范围)维持原样,而使物镜和透镜保持器小型化、薄型化。
然而,当试图使物镜和透镜保持器小型化、薄型化并轻量化时,虽然可提高伺服性能,但在使物镜沿循迹方向移动时,激光通过物镜的有效孔径的外侧到达记录媒体,由光记录媒体反射后入射到受光元件上。这种无用光即使是被受光元件接收到,也由于没有受到记录坑点的调制,故也不含重放信息,对信息重放不起作用,还使重放信号发生大的偏移,成为信息重放时电平变动等误差的原因。此外,无用光也使循迹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发生偏移。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对策,如图4所示,提出了下述构成,即通过在保持物镜101的透镜保持器102上安装环形遮光板103,使物镜101沿循迹方向T作最大移动时,无用光也不会通过物镜101有效孔径的外侧达到光记录媒体上(参考例如特许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6260号公报(第3-5页,图1))。
而且,这里揭示的光头装置中,配置遮光板103使其与物镜101的光轴L相垂直,在遮光板103的遮光面105上,或涂布遮光性涂料,或施加使其表面粗糙化从而能够使光散射的粗面化处理。因此,无用光由遮光面105反射,不射向受光元件,故能防止因无用光引起的信息重放时的误差等。
然而,已有的光头装置用的遮光板103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所述遮光板由于是等宽地包围物镜101那样的部件,妨碍光头装置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而且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已有的光头装置中所用的遮光板103中,有必要或用遮光性涂料涂布于遮光面105,或作粗面化处理,因此相应地提高了制造成本。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备不妨碍小型化和薄型化,可确实防止无用光到达受光元件的遮光构造的光头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不提高制造成本地实施对无用光的对策的光头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光头装置具有光源;支持使从该光源出射的出射光聚焦于光记录媒体上的物镜的透镜保持器;至少在循迹方向上驱动该透镜保持器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的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或所述透镜保持器具备向循迹方向的两侧伸出,能对从光源通过所述物镜的有效孔径的外侧要射向所述光记录媒体的无用光进行遮光的遮光部。
本发明针对通过物镜的有效孔径外侧到达光记录媒体的无用光是在物镜和透镜保持器在循迹方向上移动时发生这一现象,只在循迹方向上设遮光部,或者即使在物镜的整个一周上设置环形遮光部,也是在与寻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将宽度做得小些,而在循迹方向上将宽度做得大些。因此,利用必要的最小限度尺寸的遮光部能确实防止无用光的发生。因此不妨碍光头装置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本发明中,最较好是形成使经准直透镜平行化后的光束能够入射到所述物镜的结构,所述遮光部的位于所述光源侧的遮光面,相对于与所述物镜的光轴垂直的面倾斜1°以上角度。这里,遮光面可以是用一个面构成或用多个面构成的,但最好遮光面的任一部分都相对于与物镜光轴正交的面倾斜1°以上。采用这样的构成时,即使入射到物镜上的是平行光,无用光由遮光面反射后也不射向受光元件。因此,不需要以用遮光面反射无用光以防止其射向受光元件作为目的在遮光面上涂布光性涂料或进行粗面化处理,所以能不提高制造成本地实施对无用光的对策。
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遮光部的循迹方向上的两端的尺寸是所述透镜保持器在向循迹方向上移动的整个范围内能够对所述无用光进行遮光的尺寸。即遮光部的在循迹方向的两端尺寸最好为考虑到物镜和透镜保持器在循迹方向上移动的尺寸。
例如,在经准直透镜平行光化的光束能够入射到所述物镜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设所述遮光部的循迹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准直透镜的有效孔径、以及所述物镜在循迹方向上的最大可移动量分别记为W、C、K时,则最好设定W、C、K值使其满足下式,即W>C+2K。
本发明中,所述遮光部可以采用与所述透镜保持器成一体构成的部分或对所述透镜保持器后安装的部分中的任一种,但在采用与所述透镜保持器成一体地构成的遮光部分的情况下,能不增高制造成本地实施对无用光的对策。与之相对,在采用在透镜保持器上后安装的遮光部分的情况下,透镜保持器可原封不动采用已有的构造实施对无用光的对策。


图1是以使用本发明的光头装置的光学系统为中心的概略结构图。
图2(A)、(B)、(C)是图1所示的光头装置的物镜驱动机构的平面图、纵剖面图、横剖面图。
图3(A)、(B)、(C)、(D)是图2所示的物镜驱动机构用的透镜保持器的平面图、左侧面图、底面图、及正面图。
图4(A)、(B)是已有的光头装置中的物镜的遮光板的断面图和平面图。
符号说明1…光头装置2…激光光源3…半透射半反射镜4…准直透镜5…物镜6…光记录盘片(光记录媒体)7…受光元件9…遮光部 50…物镜驱动机构51…透镜保持器 52…保持器支持部件53…磁驱动机构 91…遮光面 514…透镜安装部L…光轴F…聚焦方向T…循迹方向R…循迹方向的垂直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使用本发明的光头装置之一例。
总体构成图1是以本例的光头装置的光学系统为中心的概略构成图。该图所示的光头装置1是进行对CD或DVD等光记录盘片6(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信息的重放的装置,从激光光源2出射的激光,由半透射半反射镜反射后,用准直透镜4变成平行光。然后,从准直透镜4出射的平行光,由物镜5聚焦,并在光记录盘片6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焦点。物镜5由物镜驱动机构50伺服控制循迹方向和聚焦方向的位置。而且,光记录盘片6反射的返回光,通过物镜5、准直透镜4以及半透射半反射镜3入射到受光元件7。驱动控制装置8根据受光元件7的受光量进行信息重放处理的同时,驱动控制物镜驱动机构50并伺服控制物镜5的循迹方向和聚焦方向的位置。此外,还进行激光光源2的驱动控制。
在这样构成的光头装置1中,在循迹方向上移动物镜5时,准直透镜4出射的平行光束LA从物镜5的有效孔径溢出。一旦出现这种状态,激光通过物镜5的有效孔径的外侧到达光记录盘片6,经光记录盘片6反射,入射到受光元件7。因此,本形态的光装置1中,配置了以通过物镜5的有效孔径的外侧的光作为无用光LB对其进行遮光用的遮光部9,这样的遮光部9如以下说明的具体例所述,相对于物镜5或支持物镜的透镜保持器构成。
物镜的驱动机构图2(A)、(B)、(C)是本实施形态的光头装置的物镜驱动机构50的平面图、纵剖面图、和横剖面图。图3(A)、(B)、(C)、(D)是图2所示的物镜驱动机构50用的透镜保持器的平面图、左侧面图、底面图和正面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物镜驱动机构50具有保持物镜5的合成树脂制的透镜保持器51,支持透镜保持器51的保持器支持部件52,在箭头T所示的循迹方向和箭头F所示的聚焦方向上驱动透镜保持器51用的磁驱动机构53。
透镜保持器51具备筒状且方形的筒体部511,配置于该筒体部511的内侧的圆筒形的轴承部512。筒体部511与轴承部512用4条肋513相连。环形的物镜安装部514从筒体部511的上端向侧方伸出,物镜5用粘接剂55固定于该透镜安装部514上。此外,轴承部512的内周面为轴孔515。
保持器支持部件52具备方形的底壁521、从该底壁521的外周边升起的左右成一对的外轭522、523。支轴524从底壁521的中央直立起,通过将该支轴524插入透镜保持器51的轴孔515,保持器支持部件52以可以绕支轴(循迹方向T)旋转并且可以在其轴线方向(聚焦方向F)上滑动的状态支持透镜保持器51。在支轴524支持的透镜保持器51的筒体部511与轴承部512之间设置内轭525、526。从用2点划线示出透镜保持器51的图2(c)可见,内轭525、526从底板527的两端边升起,通过将底板527重叠安装于保持器支持部件52的底壁521上,分别竖立设置于外轭522、523与支轴524之间。而且,支轴524成为将底板527重叠于底壁521之上的重叠部分上安装的另一部件。
磁驱动机构53具备卷绕在透镜保持器51的筒体部511上的聚焦用驱动线圈531、贴在聚焦用驱动线圈531上的循迹用驱动线圈532、533、534、535、以及在保持器支持部件52的外轭522、523的内侧使相同磁极朝着透镜保持器51地安装的驱动磁铁536、537。又,聚焦用驱动线圈531和循迹用驱动线圈532、533、534、535连接到安装在透镜保持器51的筒体部511中与透镜安装部514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可挠性基板54上,比其能够得到供电。
在如此构成的物镜驱动机构50中,通过使电流流过聚焦用驱动线圈531,就能在聚焦方向F上驱动透镜保持器51。又,通过使电流流过循迹线圈532、533、534、535,就能在循迹方向T上驱动透镜保持器51。
透镜保持器51的透光部9的构成本形态中,在透镜保持器51中将物镜在几处用粘接剂55固定于环形的透镜安装部514的上表面,另一方面,参照图1说明过的遮光部9与透镜保持器51成一体地形成于透镜安装部514的下侧。
这里,从底面看透镜保持器51便可知道,遮光部9具备在循迹方向T上有宽度WT并伸出较多的形状,位于与循迹方向T垂直的方向R上的是宽度WR狭窄的部分。
还有,在记准直透镜4的有效孔径(光记录媒体侧的孔径)记为C、物镜5的循迹方向的最大移动量(从循迹方向中的中立位置至一侧的最大移动量)记为K时,设定遮光部9的循迹方向T的两端的尺寸W,使其满足下式,即W>C+2K。
例如,在准直透镜4的有效孔径C为5.65mm、循迹方向的物镜5的最大移动量K为0.75mm时,由于C+2K=5.65+0.75×2=7.15,故在本形态中设定遮光部9的循迹方向的尺寸W为比7.15mm大的7.2mm。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的光头装置1中,即使物镜5在循迹方向T的任一方向上移动时,准直透镜4出射的平行光束中从物镜5的有效孔径溢出的部分的光也被遮光部9所遮住。也就是说,遮光部9由于在物镜5的循迹方向上移动的全部范围内遮住了无用光,故无用光不能够到达光记录盘片6。
又,本实施形态中,遮光部9以遮光面91相对于与物镜5的光轴L成正交的面以1°以上的角度θ倾斜于前方。本形态中,角度θ为25度。因此,遮光部9用遮光面91遮住通过物镜5的有效孔径外侧的无用光时,由于将该无用光反射到离开光轴L的方向,故即使被遮光部9遮住的无用光由遮光面所反射,也不能够到达受光元件7。
本实施形态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形态的光头装置1在使物镜5在循迹方向驱动时,将对准直透镜出射的平行光束中从物镜5的有效孔径溢出部分的光作为无用光遮住的遮光部9形成于透镜保持器51上。因此,由于通过物镜5的有效孔径的外侧的光不能够射到光记录盘片6,故光记录盘片6反射的无用光不能够射到受光元件7。而且,遮光部9做成在循迹方向T上伸出得多,在物镜5的周围,仅在与循迹方向T正交的方向上是宽度窄的框部。因此,由于遮光部9形成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尺寸,故不妨碍光头装置1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能高效率地遮住无用光。
又,在遮光部9位于光源侧的遮光面91由于相对于与物镜5的光轴正交的面倾斜1°以上,所以在入射到物镜5的光为平行光的情况下,由遮光部9遮住的无用光也不能够到达受光元件7。故此遮光部9的反射光成为无用光,不妨碍受光元件7的信号检测。而且,仅通过规定遮光面91的角度就能防止遮光部9遮住的光到达受光元件7,所以不必进行对遮光面91涂布遮光性涂料或实施粗面化处理等费事的工序。因此,能在不增高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实施对无用光的对策。
又,本实施形态中,在利用树脂成形形成透镜保持器51时,也同时形成遮光部9,因此,能在不增高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实施对无用光的对策。
其他实施形态上述的实施形态中,将遮光部9与透镜保持器51一体形成,但遮光部9也可作为后装到透镜保持器51的遮光板来形成。在采用这样的无用光对策时,具有能在不变更透镜保持器51的设计的情况下实施对无用光的对策的优点。
又,对于遮光部9,除了安装于透镜保持器51外,也可以在物镜5的边缘部分上利用成一体形成的方法或后安装的方法设置。
又,遮光面91有时用多个面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各面相对于与物镜5的光轴正交的面倾斜1°以上即可。又,对于倾斜的方向,只要能避免无用光射向受光元件7即行,并不限于前方,也可以是后方或侧方。
此外,上述实施形态以轴滑动转动型作为例子对物镜驱动装置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具备透镜保持器由金属丝悬挂支持的类型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头装置。
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头装置在循迹方向上驱动物镜时,由于形成用来遮住从物镜的有效孔径溢出部分的无用光的遮光部,因此通过物镜有效孔径外侧的光不能够到达光记录媒体。而且,由于形成必要的最小限度大小的遮光部仅伸出在循迹方向上,因此能不妨碍光头装置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能够更有效地遮挡无用光。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头装置,具有光源;支持使从该光源出射的出射光聚焦于光记录媒体上的物镜的透镜保持器;至少在循迹方向上驱动该透镜保持器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的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或所述透镜保持器具备向循迹方向的两侧伸出,能对从光源通过所述物镜的有效孔径的外侧要射向所述光记录媒体的无用光进行遮光的遮光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使经准直透镜平行化后的光束能够入射到所述物镜的结构,所述遮光部的位于所述光源侧的遮光面,相对于与所述物镜的光轴垂直的面倾斜1°以上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循迹方向上的两端的尺寸是所述透镜保持器在向循迹方向上移动的整个范围内能够对所述无用光进行遮光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光部的循迹方向的两端的尺寸、所述准直透镜的有效孔径、以及所述物镜的循迹方向的最大移动量分别记为W、C、K时,设定W、C、K值使其满足下式,即W>C+2K。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是与所述透镜保持器成一体构成的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的光头装置,具备不妨碍小型化和薄型化,又不增加制造成本,能可靠防止无用光到达受光元件的遮光构造。光头装置1中,透镜保持器51上形成对通过物镜5的有效孔径之外的无用光进行遮光的遮光部9。该遮光部9形成只向物镜5的循迹方向伸出的结构。此外,遮光部9的遮光面91相对于与光轴L相垂直的面以1°以上的角度倾斜,因此,能够将无用光反射到与受光元件方向不同的方向上。
文档编号G11B7/09GK1573983SQ200410045638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2日
发明者柴和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