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致变色材料的多叠层荧光信息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514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电致变色材料的多叠层荧光信息载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叠层荧光性光信息载体。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扫描多叠层荧光性光信息载体的扫描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从多叠层荧光性光信息载体读取的方法、一种在多叠层荧光性光信息载体上记录的方法以及一种擦除多叠层荧光性光信息载体的方法。
本发明更具体而言关于从和/或在多叠层荧光性光盘上读取和/或记录数据的光学数据存储和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记录领域中,逐渐增加信息载体的容量是一种趋势。一种已经验证过的增加数据容量的方法包括在信息载体中使用多个信息层。例如,DVD(数字视频盘)可以包括两个信息层。利用局部折射率变化或者表面凹凸结构的存在,借助于光束将信息记录在信息层上或者从该信息层读取信息。
然而,这种信息载体中的信息层的数量受到了限制。首先,光束的光强度随着每一个附加的被寻址层而减少。事实上,当光束必须穿过许多层用于寻址一个层时,交互作用在未被寻址层中发生,从而减少了光束的强度。此外,未被寻址层中的已写入信息图案的局部折射率的变化引起穿越光束的折射和散射,导致恶化的写入和读取。
为了增加信息载体的层数,已经提出了荧光多层信息载体。这种荧光多层信息载体和用于从这种载体读取的光盘装置在1999年12月28日获得专利权的美国专利6,009,065中进行了描述。
当与光束发生交互作用时,信息作为荧光和非荧光单元序列被转储或者记录在每一个信息层,荧光单元由能够产生荧光性辐射的荧光材料制造。所述载体的层由间隔层分离,所述间隔层对于光束波长和荧光辐射是透明的。
光束由物镜聚焦在载体的一个层上。当被寻址层的荧光单元吸收所述光束能量时,产生荧光信号。由于所谓的思托克司(Stokes)-频移,这种荧光信号具有不同于激励光束的波长。因此,荧光信号和未被寻址层之间的交互作用相对较小,因为未被寻址层在荧光信号的波长下的吸收率相对较小。
荧光信号然后由检测器单元检测。所述检测器单元包括用于将来自于被寻址层的荧光信号与来自于未被寻址层的荧光信号分离开的装置。例如,将共焦针孔布置在光电二极管的前面以便空间阻挡来自于未被寻址层的荧光信号。
然而,为了产生荧光信号,荧光单元必须从所述光束吸收能量。因此,荧光单元的吸收率必须相对高,例如20%。这将导致穿过多个层的光束强度的减少以及所述光束的折射和散射,其恶化了读出。这种多层荧光信息载体的层数因此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载体,其可以包括增加的层数。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扫描信息的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其中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电解质层和信息层,所述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
根据本发明,所述信息层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它的光学属性通过施加电势差可被转换。因此,通过给叠层施加合适的电势差,可扫描具有适合于允许从光束吸收能量的光学属性的一个层,并且因此发射荧光信号,反之选定其它层的光学属性以减少这些未被寻址层和光束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可以增加层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益实施例中,信息层用作另一个信息层的反电极。这将减少叠层的层数。因此,所述信息载体的体积减小了,并且所述信息载体的制造处理得以简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信息载体包括坑和脊,并且所述坑由荧光材料填充。这种信息载体可以根据传统技术制造。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信息在制造处理期间写入。如同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那样,在读取信息载体期间层的切换使得可以获得仅仅一个层与光束发生交互作用。因此,在这种信息载体中的信息层数可以相对的较高。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用同一种材料作为荧光和电致变色材料。这限制了使用的材料的数量,其简化了制造处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益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所述能力可借助于光束被局部还原以便在信息层上写入信息。根据本实施例,信息可以由用户写在信息载体上。
又在本发明还有的另一个有益实施例中,荧光材料具有通过其荧光性发射光的能力,所述能力可借助于光束被局部还原以便在信息层上写入信息。根据本实施例,信息同样可以由用户写在信息载体上。
在本发明再有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电解质层具有与温度相关的迁移率阈值。根据本实施例,信息可以由用户写入,然后可以擦除和重写入信息载体。
有利地,信息层另外包括具有在光束的波长下与温度相关的光学属性的热致变色材料。当电解质层具有允许在信息载体上重写信息的与温度相关的迁移率阈值时,在信息载体的读出期间信息载体的所有层具有相同的光学属性。因此,未被寻址层与光束发生交互作用,其减少了可能的层数。热致变色材料的使用允许减少所述光束和所述层之间的交互作用,因为热致变色材料改进了光束和被寻址层之间的交互作用。
优选地,信息叠层另外包括用于当受到光束的波长照射时允许信息层中的电子迁移的光电导层。当电解质层具有允许在信息载体上写入标记的与温度相关的迁移率阈值时,在信息的写入期间电解质层中的热扩散将使得所述标记相对较大。光电导层的使用减少了写入标记的大小,因此增加了信息载体的数据容量。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用于扫描信息载体的光扫描装置,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其中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电解质层和信息层,所述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施加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光扫描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光束的装置,用于将所述光束聚焦在信息层上的装置,用于在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的装置,以及用于检测荧光信号的装置。
有利地,光学装置包括用于接收信息载体的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包括用于在一个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的触点。因此可以使用传统的光学装置来扫描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载体,其通过在所述传统的光学装置的夹持器中触点附加物,和用于在这些触点之间施加电势差的装置来实施。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从信息载体读取信息的方法,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其中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电解质层和信息层,所述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施加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在要从其中读出信息的信息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的步骤,以及将光束聚焦在所述叠层的信息层上的步骤。
本发明另外涉及一种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在信息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方法,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其中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电解质层和信息层,所述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施加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将光束聚焦在要在其上记录信息的信息叠层的信息层上以便局部还原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和/或荧光材料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的能力的步骤。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在信息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方法,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其中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具有与温度相关的迁移率阈值的电解质层和包括荧光材料与电致变色材料的信息层,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施加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所述方法包括将光束聚焦在要在其上记录信息的信息叠层的信息层上以便局部加热所述叠层的电解质层使之高于迁移率阈值的步骤,以及包括在所述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的步骤。
本发明另外涉及一种从信息层擦除信息的方法,其中信息根据上述方法已经被记录,所述擦除的方法包括借助于光束加热所述叠层的电解质层使之高于所述迁移率阈值的步骤,以及在所述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相反的电势差的步骤。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通过之后所述的实施例将变得很明显,并且将参照这些实施例对其进行阐述。


现在参考附图借助于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其中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ROM信息载体;图2a、2b和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ROM信息载体;图3a和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和第六ROM信息载体;图4a、4b和4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有益实施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ROM信息载体。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WORM信息载体;图6a和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RW信息载体;和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a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ROM信息载体。这种信息载体包括第一信息层11、第一电解质层12、第一反电极13、间隔层14、第二信息层15、第二电解质层16和第二反电极17。第一信息层11、第一电解质层12和第一反电极13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二信息层15、第二电解质层16和第二反电极17形成第二信息叠层。所述两个信息叠层由间隔层14分离。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载体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信息叠层。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载体可以包括10个、20个或者直到100个或者更多的信息叠层。例如,如图1b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载体包括6个信息叠层。
信息层包括坑和脊,坑由荧光材料填充,脊包括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第一信息层11包括脊110和坑111,脊110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坑111包括荧光材料。
这种信息载体是ROM(只读存储器)信息载体,其意味着用户不能在这种载体上记录信息。信息在制造处理期间被记录并且不能被擦除。这种信息载体借助于传统的技术制造,诸如在专利WO98/50914中描述的这些技术。
例如,给包括电致变色材料的层施加包括多个凸起的压模。这将在该层的表面产生图案,所述图案类似于压模的凸起。然后,将包括荧光材料的层沉积在图案化的层的表面上。包括荧光材料的该层被选定为对于图案化的层具有良好的粘结特性。该层的一部分渗透进图案化的层的坑,并且另一部分保留在图案化的层的脊的表面上。然后借助于合适的溶剂去除该另一部分。因此获得第二信息层15,其包括脊和坑,所述脊包括电致变色材料,所述坑由荧光材料填充。这些由荧光材料填充的坑是荧光单元,其包括记录在第二信息层15上的信息。然后,第二信息层15由间隔层14、第一反电极13、第一电解质层12和包括电致变色材料的层覆盖。然后给包括电致变色材料的层施加包括多个凸起的压模,并且重复上述操作以便获得第一信息层11,所述第一信息层11包括具有电致变色材料的脊110和由荧光材料填充的坑111。然后可以重复这些操作以便获得包括多个信息叠层的信息载体。这种信息载体可以借助于如WO98/50914所描述的注模技术制造。
所述信息载体意欲由具有一个波长11的光束扫描。选择第一和第二电解质层12和16,第一和第二反电极13和17,间隔层14,以及荧光材料以便使其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或者至少在所述波长11下具有非常小的吸收率,以便不与光束发生交互作用。
第一和第二信息层11和15包括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是具有光学属性的材料,其能随着吸收电子或者失去电子的结果而变化。电致变色材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例如,由Paul M.S.Monk等人于1995年公开的文献“ElectrochromismFundamentals andApplications”描述了电致变色材料的属性。优选的,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载体上使用的电致变色材料是噻吩衍生物,例如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也称作PEDT或PEDOT,和例如由L.Bert Goenendaal等人在2000年12月出版的《新式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第7期上发表的“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及其衍生物过去、现在和将来(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and Its DerivativesPast,Present andFurther)”中所述。
在图1的例子中,第一和第二信息层11和15的电致变色材料是相同的,并且具有还原状态和氧化状态。当电致变色材料处于还原状态时,选择电致变色材料使其在波长11下具有高吸收率和反射率,而当电致变色材料处于氧化状态时,选择电致变色材料使其在波长11下具有低吸收率和反射率。当然,可以使用可选的电致变色材料,其当电致变色材料处于氧化状态时在波长11下具有高吸收率和反射率,而当电致变色材料处于还原状态时在波长11下具有低吸收率和反射率。
当扫描第一信息层11以从该第一信息层11读取信息时,在第一信息层11和第一反电极13之间施加电势差V1,第一信息层11处的电势比第一反电极13处的高。电流从第一信息层11流到第一反电极13,而电子从第一反电极13传送到第一信息层11。电子由第一信息层11的电致变色材料吸收,其被还原。因为电中性,来自第一电解质层12的阳离子被第一信息层11吸收,或者阴离子被第一信息层11排斥,而来自第一电解质层12的阴离子被第一反电极13吸收,或者阳离子被第一反电极13排斥。因此,第一反电极是离子接收和给予电极。选定电势差V1以便当它被施加时,第一信息层11的电致变色材料在波长11下的吸收率和反射率变得相对较高。所需的电势差V1取决于波长11、电致变色材料、电解液、反电极和信息叠层中的可选附加电极。
然后,一旦第一信息层11的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率和反射率是高的,电势差就可以被切断。事实上,使用电致变色材料展示了双稳态,其意味着当没有施加电势差时它们的光学属性保持不变。
当第一信息层11的吸收率和反射率是高的时,所述第一信息层11从聚焦在所述信息层上的光束吸收能量。当光束聚焦在第一信息层11的坑上时,已吸收的能量被包括在所述坑的荧光材料转换成荧光信号。然后借助于传统技术检测所述荧光信号。因此信息被从第一信息层11读出。这种荧光材料的例子是喹啉、吖啶、吲哚、香豆素衍生物,例如2,3,5,6-1H,4H-四氢-9-乙酰喹啉-[9,9a,1-gh]-香豆素(2,3,5,6-1H,4H-tetrahydro-9-acetylquinolizino-[9,9a,1-gh]-coumarin)和3-(2’-N-甲基苯并咪唑基)-7-N,N-二乙基胺基香豆素(3-(2’-N-methylbenzimidazolyl)-7-N,N-diethylaminocoumarin)和吡咯亚甲基(pyrromethene)衍生物。可选择的借助于对粘合剂的配位作用和吸附作用,这些荧光材料可如此施加,或者被散布在例如聚合性质的支撑基体材料中。
信息叠层的电解质层包括电解质,其应该能够给所述信息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提供离子。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载体中可使用固态或者弹性聚合物电解质。这些电解质由包括离子不稳定基的聚合物组成,或由具有易溶解盐的聚合物组成。具有易溶解盐的聚合物的例子是用类似氯酸锂的盐、三氟甲黄酸(triflic acid)或磷酸交联聚醚、聚环氧乙烷、聚乙烯醇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一旦已经读取了第一信息层11的信息,就扫描第二信息层。首先,通过在第一信息层11和第一反电极13之间施加电势差-V1使得第一信息层11变为透明的,所述电势差-V1与电势差V1相比较是一个相反的电势差。结果,第一信息层11的电致变色材料变成了氧化状态,在所述氧化状态中第一信息层11在波长11下具有低吸收率。因为第一信息层11的电致变色材料的双稳态,然后可切断电势差-V1。然后,通过在第二信息层15和第二反电极17之间施加电势差V2,使得第二信息层15变成是可吸收的。在这个例子中,V2等于V1,因为第一和第二信息叠层包括相同的电致变色材料。如果在第一和第二信息层11和15中使用不同的电致变色材料,那么V2不同于V1。一旦第二信息层15已经变成是可吸收的,电势差V2就被切断,因为使用的电致变色材料是双稳态的。
一旦第二信息层15的吸收率是高的,所述第二信息层15就能够从聚焦在所述第二信息层15上的光束吸收能量。当光束聚焦在第二信息层15的坑上时,已吸收的能量被包括在所述坑中的荧光材料转换成荧光信号。然后检测所述荧光信号,并且由此从第二信息层15读出信息。
由于所谓的思托克司频移,荧光信号具有一个波长12。选定荧光材料以便使其在波长12下是透明的,以使已检测到的荧光信号不受第一信息层11的荧光材料的干扰。
第一信息层11并不干扰对记录在第二信息层15上的信息的读出,因为如上所述使得第一信息层11的电致变色材料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因此,穿过第一信息层11的波长11的光束既不与第一信息层11的脊发生交互作用,也不与第一信息层的坑发生交互作用,因为荧光材料被选择为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然而,将第一信息层11的电致变色材料选择为在波长12下是透明的,以使其在波长12下不与荧光信号发生交互作用。
结果,能仅仅寻址一个信息层,而信息载体的其它部分是透明的或者在波长11和波长12下具有低吸收率。通过在各个信息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势差而对所期望的层进行寻址。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ROM信息载体。在本图中,与图1a的数字相同的数字代表相同的实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和第二信息叠层。第一信息叠层包括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第二信息叠层包括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选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电极21到24以便使其在波长11和波长12下是透明的。
通过上述的传统技术对第一和第二信息层11和15进行图案化,并且坑由荧光材料填充。在制造处理期间沉积所述电极21到24,这使用传统的技术,诸如汽相沉积或者涂覆。
为了把第一信息层11的电致变色材料从在波长11下的透明状态转换成在波长11下的吸收状态,可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1和22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势差。所述电势差尤其取决于第一和第二电极21和22的特性。可以使用于第一和第二电极21和22的材料的例子是ITO(氧化铟锡)、PPV(聚(苯撑1,2亚乙烯基))、PEDOT(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和其它聚噻吩衍生物。为了把第一信息层11在波长11下从可吸收状态转换成透明状态,可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1和22之间施加相反的电势差。该说明也适用于第二信息叠层。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ROM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电极21、第一信息层25、第一电解质层12,第一反电极13、间隔层14、第二电极22、第二信息层26、第二电解质层16和第二反电极17。第一电极21、第一信息层25、第一电解质层12和第一反电极13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二电极22、第二信息层26、第二电解质层16和第二反电极17形成第二信息叠层。所述两个信息叠层由间隔层14分离。
用于制作图2b中的信息载体的一个制造处理的例子下面将进行描述。将包括多个凸起的压模施加于包括电解质的层,如第二电解质层16。这将在第二电解质层16的表面上产生图案,所述图案类似于压模的凸起。然后,将包括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的层沉积在图案化的电解质层的表面上。选择所述包括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的层以使其对于图案化的电解质层具有良好的粘附特性。所述层的一部分渗透进图案化的第二电解质层16的坑,而另一部分保留在图案化的第二电解质层16的脊的表面上。所述另一部分然后借助于合适的溶剂被去除。因此,获得了第二信息层26,其相应于由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填充的第二电解质层16的坑。这些由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填充的坑是荧光单元,其包括记录在第二信息层26上的信息。然后,第二信息层26和第二电解质层16的脊由第二电极22、间隔层14、第一反电极13和第一电解质层12覆盖。然后将包括多个凸起的压模施加至第一电解质层12并且重复上述操作,以便获得第一信息层25,其相应于由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填充的第一电解质层12的坑。然后可以重复这些操作以便获得包括多个信息叠层的信息载体。这种信息载体也可以借助于如WO98/50914中描述的注模技术来制造。
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在一层中混合,其然后沉积在第一和第二电解质层12和16的坑内。也可以使用同一材料作为荧光和电致变色材料。荧光电致变色材料的例子是氨基萘脂乙烯基吡啶(aminonaphtylethenylpyridinium)-染料,RH-染料,羰花青(carbocyanine)衍生物和若丹明(rhodamine)衍生物。
为了扫描第一信息层25,可在第一电极21和第一反电极13之间施加电势差V1。电子由第一信息层25的电致变色材料吸收,从而电致变色材料变成还原状态,以使第一信息层25的吸收率和反射率变得较高。当将波长为11的光束聚焦在荧光单元上时,由此产生荧光信号。
然后,借助于在第一电极21和第一反电极13之间施加电势差-V1使得第一信息层11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通过在第二电极22和第二反电极17之间施加电势差V1,使得第二信息层26变成可吸收的。
图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ROM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电极21、第一信息层25、第一电解质层12、第一反电极13、第二电极22、间隔层14、第三电极23、第二信息层26、第二电解质层16、第二反电极17和第四电极24。第一电极21、第一信息层25、第一电解质层12、第一反电极13和第二电极22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三电极23、第二信息层26、第二电解质层16、第二反电极17和第四电极24形成第二信息叠层。所述两个信息叠层由间隔层14分离。
根据本发明这种信息载体借助于类似制造第三ROM信息载体的处理技术而制造,其描述的处理技术参考图2b。
在所述信息载体中,分别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1和22之间以及在第三和第四电极23和24之间施加电势差。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ROM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电极301、第一信息层31、第一电解质层32、第一反电极33、间隔层34、第二电极302、第二信息层35、第二电解质层36和第二反电极37。第一电极301、第一信息层31、第一电解质层32和第一反电极33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二电极302、第二信息层35、第二电解质层36和第二反电极37形成第二信息叠层。所述两个信息叠层由间隔层34分离。这种信息载体借助于传统技术制造,诸如在专利WO98/50914中描述的这些技术。
例如,在第二电解质层36上沉积光刻胶层。所述光刻胶层经由光掩模被适当曝光,以便破坏除了要写入信息的部分之外的光刻胶层。这将形成图案化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沉积在第二电解质层36的表面上光刻胶材料的小针点。然后将图案化的结构浸入到包括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的溶液中。选择光刻胶材料以便使其能够吸收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可以是相同的材料。然后,一旦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已经渗透进光刻胶材料的小针点中,就获得了第二信息层35,其包括荧光单元。然后第二信息层35和第二电解质层36由第二电极302、间隔层34、第一反电极33、第一电解质层32和光刻胶材料覆盖。重复上述操作以便获得第一信息层31。然后可以再重复这些操作以便获得包括多个信息叠层的信息载体。
为了扫描第一信息层31,可在第一电极301和第一反电极33之间施加电势差V1。电子由第一信息层31的电致变色材料吸收,从而电致变色材料变成还原状态,以使第一信息层31的吸收率变高。当将在波长11的光束聚焦在荧光单元上时,由此产生荧光信号。
然后,通过在第一电极301和第一反电极33之间施加电势差-V1,使得第一信息层31在波长11下变得透明。然后,借助于在第二电极302和第二反电极37之间施加电势差V1,使得第二信息层35变成可吸收的。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ROM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信息层31、第一电解质层32、第一反电极33、间隔层34、第二信息层35、第二电解质层36和第二反电极37。第一信息层31、第一电解质层32和第一反电极33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二信息层35、第二电解质层36和第二反电极37形成第二信息叠层。所述两个信息叠层由间隔层34分离。所述第一信息层31包括第一电致变色层312和第一荧光层311,该第一电致变色层312包括电致变色材料,该第一荧光层311包括含有荧光材料的荧光单元。所述第二信息层35包括第二电致变色层352和第二荧光层351,该第二电致变色层352包括电致变色材料,该第二荧光层包括含有荧光材料的荧光单元。
用于制作图3b中的信息载体的制造处理的例子下面将进行描述。将光刻胶层沉积在第二电致变色层352上。所述光刻胶层经由光掩模被合适地曝光,以便破坏除了要写入信息的部分之外的光刻胶层。这将形成图案化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沉积在第二电解质层352的表面上光刻胶材料的小针点。然后将图案化的结构浸入到包括荧光材料的溶液中。选择光刻胶材料以便使其能够吸收荧光材料。然后,一旦荧光材料已经渗透进光刻胶材料的小针点中,就获得了第二荧光层351。然后第二荧光层351和第二电致变色层352由间隔层34、第一反电极33、第一电解质层32、第一电致变色层312和光刻胶材料覆盖。重复上述操作以便获得第一荧光层311。然后可以再重复这些操作以便获得包括多个信息叠层的信息载体。
在所述信息载体中,分别在第一电致变色层312和第一反电极33之间以及在第二电致变色层352和第二反电极37之间施加电势差。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有益实施例的第一ROM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信息层401、403和405,以及第一和第二电解质层402和404。第一信息层401、第一电解质层402和第二信息层403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二信息层403、第二电解质层404和第三信息层405形成第二信息叠层。因此,第一和第二信息叠层具有两个信息层和两个反电极。
第一、第二和第三信息层401、403和405包括含有电致变色材料的脊和由荧光材料填充的坑。所述信息载体的制造处理类似于图1中描述的制造处理。
在第一信息叠层中,第二信息层403用作第一信息层401的反电极,而第一信息层401用作第二信息层403的反电极。事实上,第一和第二信息层401和403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并且因此是离子接收和给予电极。在第二信息叠层中,第三信息层405用作第二信息层403的反电极,而第二信息层403用作第三信息层405的反电极。
为了寻址第一信息层401,通过在第一信息层401和第二信息层403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势差V1,使得所述第一信息层401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然后,为了寻址第二信息层403,借助于在第一信息层401和第二信息层403之间施加相反的电势差-V1,使得第一信息层401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结果,第二信息层403的电致变色材料变成还原状态,并且因此变成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因此,对第二信息层403进行了寻址并且能够进行扫描。
为了寻址第三信息层405,在第二信息层403和第三信息层405之间施加电势差V2。所述电势差V2等于-V1,因为在信息层401、403和405中的电致变色材料是相同的。第三信息层405的电致变色材料是还原状态并且变成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而第二信息层403的电致变色材料是氧化状态并且变成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结果,仅仅只有第三信息层405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以使第一和第二信息层401和403不干扰对第三信息层405的扫描。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有益实施例的第二ROM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信息层401、403、405和407,第一和第二间隔层404和408,第一和第二电解质层402和406,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电极411到414。第一电极411、第一信息层401、第一电解质层402、第二信息层403和第二电极412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三电极413、第三信息层405、第二电解质层406、第四信息层407和第四电极414形成第二信息叠层。所述两个信息叠层由间隔层404分离。
用于制作图4b的信息载体的制造处理的例子下文将进行描述。将压模施加至第二间隔层408。这将导致在第二间隔层408的表面上形成图案。然后,将第四电极414沉积在图案化的第二间隔层408上。然后,将包括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的层沉积在图案化的第四电极414的表面上。所述层的一部分渗透进图案化的第四电极414的坑内,而其它部分保留在图案化的第四电极414的脊的表面上,所述其它部分然后借助于合适的溶液而被去除。因此获得第四信息层407,其相应于由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填充的第四电极414的坑。然后,第四信息层407和第四电极414的脊由第二电解质层406覆盖。然后所述第二电解质层借助于压模被图案化,并且图案化的第二电解质层406的坑由电致变色材料和荧光材料填充,以便获得第三信息层405。然后所述第三信息层405和第二电解质层406由第三电极413和第一间隔层414覆盖。然后可以重复这些操作以便获得第一和第二信息层401和403。然后可以再重复这些操作以便获得包括多个信息叠层的信息载体。
为了寻址第一信息层401,通过在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势差V1使得第一信息层401变成可吸收的。然后,为了寻址第二信息层403,借助于在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之间施加相反的电势差-V1使得第一信息层401是透明的。结果,第二信息层403变得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因此,第二信息层403被寻址并且能够被扫描。
然后,为了寻址第三信息层405,必须使第二信息层403透明,以便第三信息层405的扫描不受第二信息层403的干扰。这不能通过在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之间施加电势差V1实现,因为如果施加电势差V1使第一信息层401将变成在波长11下可吸收,因此干扰对第三信息层405的扫描。因此,在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12之间施加不同于V1的电势差,对于该电势差第一信息层401和第二信息层403是透明的。这样是可行的,因为某些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率取决于施加的电势差,如同例如在“ElectrochromismFundamentals andApplications”,第145页所阐释的那样。例如,可以施加电势差V1/2。要被施加以便使得第一和第二信息层401和403透明的电势差尤其取决于所用的电致变色材料。
然后借助于在第三电极413和第四电极414之间施加电势差V2来寻址第三信息层405。在本实施例中,V2等于V1,因为在信息层中使用的电致变色材料是相同的。然后,为了寻址第四信息层407,在第三电极413和第四电极414之间施加相反的电势差-V2。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有益实施例的第三ROM信息载体。
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信息层401、403和405,第一和第二电解质层402和404,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电极421到426。第一电极421、第一信息层401、第一电解质层402、第二信息层403和第四电极424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三电极423、第二信息层403、第二电解质层404、第三信息层405和第六电极426形成第二信息叠层。在这种信息载体中,所述六个电极421到426是多孔的,其意味着来自电解质层402和404的离子能够穿过这些电极421到426。这种信息载体的制造处理类似于图1中所描述的制造处理。
为了寻址第一信息层401,通过在第一电极421和第四电极424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势差V1使得第一信息层401是可吸收的。因为第二和第三电极422和423是多孔的,离子能够在第一和第二信息层401和403之间流动,以便能够执行电化学处理。
然后,为了寻址第二信息层403,借助于在第一电极421和第四电极424之间施加相反的电势差-V1,使得第一信息层是透明的。结果,第二信息层403的电致变色材料变成还原状态,并且因此变成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以这种方式第二信息层403被寻址并且能够被扫描。
为了寻址第三信息层405,在第三电极423和第六电极426之间施加电势差V2。所述电势差V2等于-V1,因为在信息层401、403和405中的电致变色材料是相同的。第三信息层405的电致变色材料是还原状态并且变成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而第二信息层403的电致变色材料是氧化状态并且变成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结果,仅仅只有第三信息层405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以便第一和第二信息层401和403不干扰对第三信息层405的扫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WORM(一次写入多次读出)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信息层51、第一电解质层52、第一反电极53、间隔层54、第二信息层55、第二电解质层56和第二反电极57。第一信息层51、第一电解质层52和第一反电极53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二信息层55、第二电解质层56和第二反电极57形成第二信息叠层。所述两个信息叠层由间隔层54分离。
第一和第二信息层51和55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和荧光材料,其可以是相同的材料。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信息层51和55包括具有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的电致变色材料,其能力借助于波长11的光束可以被局部还原。为了局部还原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需要光束相对高的功率。所述高功率被所述材料吸收并且改变了它的材料特性,例如通过熔化、退火、光化学反应、热损伤或者退化。
在信息载体上写入信息期间使用所述相对高的功率,而在读取期间使用较小较低的功率,较小较低的功率不能还原电致变色材料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
为了在第一信息层51上写入信息,将具有相对高功率的光束聚焦在第一信息层51上,以便局部还原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用于写标记。在图5中,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已经被还原的区域的标记由虚线表示。信息层中的标记的深度可以通过改变光束的功率来选择,或者通过改变光束聚焦在标记上的时间来选择。具有不同标记深度允许多层记录。
为了在第二信息层55上写入信息,将具有相对高功率的光束聚焦在第二信息层55上,以便局部还原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用于写标记。
可以使要在其上写入信息的信息层在相对高功率的光束聚焦在它的上面之前变成可吸收的。这改进了对相对高功率的光束的吸收,其提高了对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或者释放电子能力的还原。
为了从第一信息层51读取信息,通过在第一信息层51和第一反电极53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压V1,使得所述第一信息层51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第一信息层51变成是可吸收的,除了标记已经被写入的区域之外,因为这些标记的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对于允许这些标记的电致变色材料变成还原状态来说太小。因此,当光束聚焦在标记上时,没有产生荧光信号,而当光束聚焦在未标记的区域时,产生了荧光信号。利用这个特性从第一信息层51读取信息。
为了从第二信息层55读取信息,借助于在第一信息层51和第一反电极53之间施加相反的电压-V1,使得第一信息层51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因此使得包括所述标记的整个第一信息层51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因此第一信息层51将不干扰对第二信息层55的扫描。然后,借助于在第二信息层55和第二反电极57之间施加等于V1的合适电压V2,使得第二信息层55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除了标记已经被写入的区域之外,第二信息层55变成可吸收。那么能够从第二信息层55读取信息。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信息层51和55包括具有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的能力的荧光材料,借助于波长11的光束其能力可以被局部还原。为了局部还原由荧光发射光的能力,需要光束相对高的功率。在信息写入信息载体上期间使用所述相对高功率,而在读取期间使用较低功率,所述较低功率不能够还原荧光材料的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的能力。
为了在第一信息层51上写入信息,将具有相对高功率的光束聚焦在第一信息层51上,以便局部还原荧光材料的通过荧光发射光的能力,用于写标记。所述相同的处理应用于在第二信息层55上写信息。
可以使要在其上写入信息的信息层在相对高功率的光束聚焦在它的上面之前变成可吸收的。这改善了对相对高功率的光束的吸收,其提高了对荧光材料的通过荧光发射光的能力的还原。
为了从第一信息层51读取信息,通过在第一信息层51和第一反电极53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压V1,使得所述第一信息层51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第一信息层51变得可吸收,但是仅仅当光束聚焦在未标记的区域时才能产生荧光信号。利用这种特性从第一信息层51读取信息。
应特别注意的是,第一和第二信息层51和55可以包括具有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的电致变色材料和具有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的能力的荧光材料,所述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可借助于波长11的光束被局部还原,所述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的能力可借助于波长11的光束被局部还原。在写入期间,使用相对高功率的光束用于局部还原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并且用于局部还原荧光材料的通过荧光发射光的能力。
也应特别注意的是,可以将含有具有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的电致变色材料(其能力可借助于波长11的光束被局部还原)和/或具有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的能力的荧光材料(其能力可借助于波长11的光束被局部还原)的信息层与附加的电极结合起来使用,诸如参考图2a到图2c所描述的那些。也应该注意,这些信息层也可以用在诸如参考图4a到图4c所描述的那些信息载体中,其中一个信息层用作另一个信息层的反电极。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RW(可重写)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第一信息层61、第一电解质层62、第一反电极63、间隔层64、第二信息层65、第二电解质层66和第二反电极67。第一信息层61、第一电解质层62和第一反电极63形成第一信息叠层,第二信息层65、第二电解质层66和第二反电极67形成第二信息叠层。所述两个信息叠层由间隔层64分离。
第一和第二信息层61和65包括荧光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其可以是相同的材料。
第一和第二电解质层62和66具有与温度相关的迁移率阈值。这就意味着低于这个阈值,这些电解质层中的离子迁移率是低的,而高于这个阈值,离子迁移率是高的。这种电解质层的例子是具有合适的玻璃转变的聚合物基体、显示了与温度相关的在聚合状态和自由状态之间均衡的合适的非共价键聚集体,和具有相对强的与温度相关的粘性的聚合物基体。
为了在第一信息层61上写标记,将光束聚焦在所述标记上。加热位于所述标记之下的电解质层,并且使位于所述标记之下的电解质层的温度超过了迁移率阈值。在第一信息层61和第一反电极63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势差V1。因为光束没有聚焦到的区域的离子迁移率是低的,所以电致变色过程仅仅在离子迁移率高的区域发生,即标记要被写入的区域。结果,第一信息层61仅仅在光束聚焦到的地方变成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并且标记被写入到所述光束聚焦到的地方。然后,将光束聚焦第一信息层61上的在另一个标记要被写入的位置。当切断电势差V1时,写入标记在波长11下保持是可吸收的,因为电致变色材料是双稳态的。重复相同的处理用于在第二信息层65上写标记。
电解质层被选择为使其具有低于与温度相关的迁移率阈值的分解温度。在那种情况下,在写入期间不降解信息层,其意味着写处理是可逆的。
为了从第一信息层61读取信息,将光束聚焦在所述信息层上。荧光信号仅仅在第一信息层61在波长11下可吸收的区域产生,即在已经写入标记的区域产生。利用这种特性从第一信息层61读取信息。在第一信息层61和第一反电极63之间不需要电势差,因为在没有任何电势差施加的情况下标记保持可吸收。重复相同的处理以便从第二信息层65读取信息。
已写在这种信息载体的信息层上的信息可被擦除,并且可在这些信息层上重写信息。为了擦除已写在第一信息载体61上的信息,所述信息载体61由相对高功率的光束扫描。加热第一电解质层62,并且使第一电解质层62的温度超过迁移率阈值。在第一信息层61和第一反电极63之间施加电势差-V1。结果,已写入标记的电致变色材料变成氧化状态并且因此透明。因此整个第一信息层61变成是透明的,如上所述,然后标记可重写在所述第一信息层61上。重复相同的处理以便擦除已写在第二信息层65上的信息。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可以设计一种具有图6a的信息载体的WORM信息载体,例如,通过使用表现为不可逆转变的电致变色材料,即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一旦已经成为氧化状态就不能再成为还原状态,反之亦然。展示了不可逆转变的电致变色材料的例子是亚甲红(methylene red)、亚甲橙(methylene orange)和罂红(erioglaucine)。也可以防止用户施加相反的电势差,以使已写入的资料不能被擦除。例如,可以将这种限制包括在信息载体的所谓导入区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层61干扰了对第二信息层65的读出,因为它包括可吸收的标记,可吸收的标记与光束产生交互作用。事实上,为了使能够读出已写在信息层上的信息,标记的吸收率必须相对较高,以使标记能够从波长11的光束吸收能量,然后将所述能量转换成荧光信号。例如,对于写入标记需要20%的吸收率。对于0.25的填充比,这将导致大约5%的信息层吸收率。填充比表示标记区域和未标记区域之间的比率。如果信息载体包括较多数量的信息层,那么最深信息层的读出受到位于最深信息层之上的信息层的存在的妨碍。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层数被限制到大约20。
为了增加这种RW信息载体的层数,信息层可进一步包括在波长11的光束下具有与温度相关的光学属性的热致变色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文所描述的信息被写入,但是选择电致变色材料和电势差以使写入标记的吸收率相对的低,例如2%。这种吸收率不能引起荧光信号的发射,但是热致变色材料的存在帮助荧光信号的产生,如下文将要阐述的。
为了从第一信息层61读取信息,将光束聚焦在所述第一信息层61上。因为写入标记具有非零的吸收率,所以光束被吸收,并且第一信息层61的写入标记被加热。写入标记的温度到达阈值,高于该阈值时热致变色材料的吸收率在波长11下变得相对高。因此,写入标记的吸收率变得足够高以产生荧光信号。重复相同的处理以便从第二信息层65读取信息。在信息从第二信息层65读出期间,将光束聚集在第二信息层65上。因此,第一信息层61的写入标记不被加热,并且这些写入标记的吸收率保持相对低。结果,当信息层包括热致变色材料时,第二信息层65的读出受到第一信息层61的干扰非常小。结果,通过使用热致变色材料可以增加信息层的数量。
在信息层中热致变色材料可以与电致变色材料和荧光材料混合。也可以给每一个信息叠层增加一层,所述层包括热致变色材料并且邻接于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和荧光材料的层。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层是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和荧光材料的层和包括热致变色材料的层的组合。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RW信息载体。在本图中,与图6a的数字相同的数字代表相同的实体。所述信息载体进一步包括第一光电导层68、第一工作电极600、第二光电导层69和第二工作电极601。第一工作电极53和第一光电导层属于第一信息叠层,第二工作电极54和第二光电导层52属于第二信息叠层。选择第一和第二工作电极600和601以使其在波长11下是透明的。
当受到波长11的光束照射时,光电导层允许电子在信息叠层的工作电极和信息层之间迁移。
在图6a的信息载体中,写标记需要在相对长时间的期间内将光束聚焦在所述标记上。事实上,电致变色处理需要确定的时间,例如几毫秒。在所述相对长时间的期间内,由光束产生的热能够扩散进电解质层,因此导致比所期望的大的标记,因为电解质层的离子迁移率在比所期望大的区域上增加。结果,仅仅相对大的标记能够被写入,其导致了每一个信息层相对低的数据容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一个信息叠层包括光电导层,仅仅当光电导层受波长11照射时,其才允许电子在它的信息叠层的工作电极和信息层之间迁移。
为了在第一信息层61上写标记,将光束聚焦在这个标记上。结果,位于这个标记之上的仅仅一部分受到波长11的照射。因此,电致变色处理能够仅仅在这个标记中发生,因为仅仅在这个标记中能够吸收电子。这个标记之下的电解质层被加热,并且使在这个标记之下的电解质层的温度超过了迁移率阈值。在第一工作电极600和第一反电极63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势差V1。结果,第一信息层61仅仅在光束聚焦到的区域变成可吸收的,并且标记被写入到这个光束聚焦的区域。重复相同的处理以便在第二信息层65上写标记。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装置。这种光学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光束702的辐射源701、准直透镜703、分束镜704、物镜705、伺服透镜706、检测装置707、测量装置708和控制器709。所述光学装置意欲用于扫描信息载体710。信息载体710包括两个信息叠层711和712,每一个信息叠层包括至少一个信息层。
在扫描操作期间,其可以是写操作或者读取操作,由辐射源701产生的光束702扫描信息载体710。准直透镜703和物镜705将光束702聚焦在信息载体710的信息层上。准直透镜703和物镜705是聚焦装置。在扫描操作期间,可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其相应于光束702在信息层上的定位误差。可以使用这个聚焦误差信号用于校正物镜705的轴向位置,以便补偿光束702的聚焦误差。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709,其驱动致动器以便轴向地移动物镜705。
所述误差信号以及其它误差信号和已写在信息层上的数据由检测装置707检测。在读出信息期间,当光束702聚焦在信息载体710的信息层上时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由荧光性发射的光的一部分抵达物镜705,并且转换成平行光束,其经过分束镜704抵达伺服透镜706。这个平行光束然后抵达检测装置707。检测装置707可以包括用于将来自于被寻址层的荧光信号和来自于未被寻址层的荧光信号分开的装置。例如,在光电二极管的前面布置共焦针孔以便空间阻碍来自未被寻址层的荧光信号。然而,根据本发明在光扫描装置中通常不需要这种用于将来自于被寻址层的荧光信号和来自于未被寻址层的荧光信号分开的装置,因为根据本发明在信息载体中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的仅仅只有被寻址层。
辐射源701、准直透镜703、分束镜704、物镜705、伺服透镜706、检测装置707、测量装置708和控制器709形成光拾取器单元。所述光拾取器单元能够旋转和平移以便能够扫描整个信息载体610。
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容纳信息载体710的夹持器720。夹持器720包括触点721到724。设计这些触点721到724以便当信息载体710放置在光学装置中时,它们致使可以在信息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在本实施例中,当将信息载体710放置在光学装置中时,第一触点721与第一信息叠层711的信息层电连接,第二触点722与第一信息叠层711的反电极电连接,第三触点723与第二信息叠层712的信息层电连接而第四触点724与第二信息叠层712的反电极电连接。然后,电势差被施加在触点之间。例如,为了使第一信息叠层711的信息层在波长11下是可吸收的,在第一和第二触点721和722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势差。
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任何参考符号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很明显,使用动词“包括”和它的动词变形并不排除除了在任何权利要求中定义的这些之外的任何元件的存在。一个元件之前的词“一”不排除多个这种元件的存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702)扫描信息的信息载体(710),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711,712),其中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13、17)、电解质层(12、16)和信息层(11、15),该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载体,其中信息层(403)用作另一个信息层(401)的反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载体,所述信息载体包括坑和脊,其中坑由荧光材料填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载体,其中使用同一种材料作为荧光和电致变色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载体,其中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其能力可借助于光束被局部还原以便在信息层上写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或者5所述的信息载体,其中荧光材料具有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的能力,其能力借助于光束被局部还原以便在信息层上写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载体,其中电解质层(52、56)具有与温度相关的迁移率阈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载体,其中信息层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具有与温度相关的光学属性的电致变色材料。
9.如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信息载体,其中信息叠层进一步包括光电导层(68、69),该光电导层用于当受到光束的波长照射时允许信息层中的电子迁移。
10.一种用于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702)扫描信息载体(710)的光扫描装置,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611、612),其中每一个信息叠层包括反电极、电解质层和信息层,该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光扫描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光束的装置(701),用于将所述光束聚焦在信息层上的装置(703、705),用于在一个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的装置,以及用于检测荧光信号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扫描装置,所述光学装置包括用于容纳信息载体的夹持器(720),所述夹持器包括用于在一个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的触点(721-724)。
12.一种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从信息载体读取信息的方法,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其中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电解质层和信息层,该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在要被读取信息的信息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的步骤,和将光束聚焦在所述叠层的信息层上的步骤。
13.一种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在信息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方法,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其中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电解质层和信息层,该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将光束聚焦在要在其上记录信息的信息叠层的信息层上,以便局部地还原电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或者释放电子的能力和/或荧光材料通过荧光性发射光的能力的步骤。
14.一种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在信息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方法,所述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其中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具有与温度相关的迁移率阈值的电解质层和信息层,该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将光束聚焦在要在其上记录信息的信息叠层的信息层上,以便将所述叠层的电解质层局部加热为超过所述迁移率阈值的步骤,并且包括在所述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电势差的步骤。
15.一种从信息层擦除信息的方法,在所述信息层上的信息是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进行记录的,所述擦除方法包括借助于光束将所述叠层的电解质层加热为超过所述迁移率阈值的步骤,和在所述叠层的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相反的电势差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借助于具有一个波长的光束扫描信息的信息载体。该信息载体包括至少两个信息叠层。每一个叠层包括反电极(13、17)、电解质层(12、16)和信息层(11、15)。该信息层包括荧光材料和在所述光束的波长下的光学属性取决于在信息层和反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势差的电致变色材料。
文档编号G11B7/24038GK1754213SQ200480005239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7日
发明者J·维德比克, M·巴里斯特雷里, C·布斯奇 申请人: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