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983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盘播放装置的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蓝光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DVD光驱逐步被之取代。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部 分高端LED液晶电视内置了蓝光光盘播放装置,使得液晶电视的功能更加丰富,很大程度 上满足了人们对影音娱乐的更高要求。蓝光光驱的光拾取器机芯由于自身结构的特殊性, 其厚度明显厚于DVD光驱的光拾取器机芯,即使搭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蓝光光驱的整体 厚度仍然不佳,从而使得内置蓝光光驱的液晶电视无法实现薄型化。将蓝光光驱整体体积 变得更加小巧,成为了蓝光技术应用过程中一个迫切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厚度薄,可靠性高的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包括基座部件、导辊组 件、控制组件、传动机构、光拾取器机芯和压盘组件;基座部件包括基座和上盖板,上盖板固 定在基座上,且在上盖板和基座之间形成基座部件的位于前侧的光盘进出口 ;导辊组件、控 制组件和传动机构设置在基座上,且导辊组件位于基座内的前部,传动机构位于基座内的 左侧;导辊组件包括导辊支架、导辊轴、设置在导辊轴上的导辊和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导 辊组件通过其导辊支架与基座转动连接,且导辊组件能处于其导辊位于较高位置的抬起位 置或处于其导辊位于较低位置的落下位置;光拾取器机芯包括底座和避震连接件,压盘组 件包括压盘支架和动连接在压盘支架上的压盘;压盘处于与光拾取器机芯的转台相对应的 位置;压盘支架从上方转动连接在光拾取器机芯的底座上,且位于底座的后方;光拾取器 机芯通过避震连接件从下方弹性定位在基座上;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前侧的第一动力输出 件和设置在后侧的第二动力输出件;导辊组件的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固定在导辊轴的左端 头上,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与导辊组件的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相啮合;控制组件包 括光盘碰触件、第一过渡控制件、第二过渡控制件和控制件;光盘碰触件转动连接在压盘支 架上,且使用时光盘能与光盘碰触件相接触;第一过渡控制件滑动连接在基座上,第二过渡 控制件设置在控制件上,使用时光盘碰触件能通过第一过渡控制件推动第二过渡控制件, 且第二过渡控制件能使得控制件与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相配合;控制件竖直设置, 且能相对于基座前后滑动,使用中控制件能处于后方的卸载位置或处于前方的加载位置, 或者在卸载位置与加载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前后滑动;当控制件向前滑动时,传动机构的 第一动力输出件失去动力,当控制件处于加载位置时,能使得本装置处于加载状态;当传动 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反向运动脱开与控制件的配合时,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重新 获得动力,控制件回到卸载位置,从而能使得本装置处于卸载状态。上述基座部件还包括导向板、左导板和右导板;基座部件的基座为冲压一体件,包 括基板、位于基板前侧边缘的前侧板、位于基板的后侧边缘的后侧板、位于基板的左侧边缘
10的左侧板和位于基板的右侧边缘的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垂直设置, 且从上方连接在基板上;上盖板为冲压一体件,包括上盖板主体、位于上盖板主体的左前部 的左导板挡板和位于上盖板主体的右前部的右导板挡板;左导板挡板和右导板挡板均垂直 设置,从下方连接在上盖板主体上;导向板为注塑一体件,包括导向板主体、位于导向板主 体的左侧边缘后部的左导板转轴、左导板压板、左导板凸块、位于导向板主体的右侧边缘后 部的右导板转轴、右导板压板、右导板凸块、位于导向板主体的前侧边缘的左侧通孔、右侧 通孔和位于导向板主体的前后侧边缘上部的8卡接头;导向板由其卡接头与上盖板主体卡 接固定连接,且位于上盖板主体前部的下方;左导板为注塑一体件,从前至后依次分为钩状 部、转动连接部、凸起部、斜坡部和延伸板;转动连接部上设有左右向的通孔,通孔的左半部 分呈弓形,右半部分为上方开有豁口的圆形;斜坡部的底部斜面前高后低,斜坡部的后端最 低点略高于钩状部的前端最低点;延伸板水平设置,且从后方连接在斜坡部的后端面的上 部;左导板通过转动连接部的通孔套在导向板的左导板转轴上,左导板的右侧面与导向板 主体相接触,左导板的左侧面与上盖板的左导板挡板的右侧面相接触,从而使得左导板被 轴向限位在左导板转轴上;左导板的凸起部从下方抵住导向板的左导板压板,左导板的延 伸板架在导向板的左导板凸块上,从而使得左导板能进行较小角度的弹性转动,左导板的 前端始终保持向下压的趋势;右导板为注塑一体件,形状与左导板相对称,从前至后依次分 为钩状部、转动连接部、凸起部、斜坡部和延伸板;转动连接部上设有左右向的通孔,通孔的 左半部分呈圆形,右半部分呈弓形;斜坡部的底部斜面前高后低,斜坡部的后端最低点略高 于钩状部的前端最低点;延伸板水平设置,且从后方连接在斜坡部的后端面的上部;右导 板通过转动连接部的通孔套在导向板的右导板转轴上,右导板的左侧面与导向板主体相接 触,右导板的右侧面与上盖板的右导板挡板相接触,从而使得右导板轴向限位在右导板转 轴上;右导板的凸起部从下方抵住导向板的右导板压板,左导板的延伸板架在导向板的右 导板凸块上,从而使得右导板能进行较小角度的弹性转动,右导板的前端始终保持向下压 的趋势。上述基座的基板的中后部开有光拾取器机芯的安装孔;基板上还设有3个螺纹连 接部,3个螺纹连接部分别位于安装孔的左侧前部、左侧后部和右侧中部;光拾取器机芯的 底座包括底板和3个避震垫连接座;3个避震垫连接座的其中1个连接在底板的右侧折边 上,且位于底板的右侧中部;另外2个均连接在底板的左侧折边上,且分别位于底板的左侧 前部和左侧后部;光拾取器机芯位于基座的安装孔中;各个避震连接件包括避震垫和带帽 螺钉;避震垫的外周设有嵌槽,中部设有安装孔;3个避震垫通过各自的嵌槽卡嵌在各自相 对应的避震垫连接座中;带帽螺钉从下方穿过避震垫的安装孔,带帽螺钉的压帽压在避震 垫的底部,带帽螺钉的螺纹部旋合在基座的基板的螺纹连接部上。上述压盘组件还包括压盘固定片、压盘固定螺钉、支架调节螺钉和压盘支架拉簧; 所述光拾取器机芯还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均为一体件;左支架包括左支 架垂直板和连接在左支架垂直板下端的左支架水平板,左支架垂直板的左侧设有左支架销 轴;左支架由其左支架水平板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且位于底座的左后部;右支架包 括右支架垂直板、连接在右支架垂直板下端的右支架水平板、从右方连接在右支架垂直板 前端的右支架连接板和连接在右支架连接板下端的右支架延伸板,右支架垂直板的左侧设 有右支架销轴;右支架由其右支架水平板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且位于底座的右后部;压盘支架为冲压一体件;压盘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控制板、导向柱、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 左安装座包括左连接板和支架拉簧座,右安装座包括右连接板和调节座;支架主体分为长 条板部和位于长条板部前端的三角板部;三角板部的前端中央设有压盘安装孔;左安装座 的左连接板和右安装座的右连接板各为一块垂直板,每块垂直板上设有左右向的安装孔, 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分左右从下方连接在支架主体上,左安装座的左连接板位于支架主体 的左侧后部,右安装座的右连接板位于支架主体的右侧后部;右安装座的调节座包括水平 板和从下方连接在水平板右端的侧板;调节座由其水平板从下方连接在右连接板上,且位 于右连接板的前部;左连接板由其安装孔从左方套在光拾取器机芯的左支架的左支架销轴 上,右连接板由其安装孔从左方套在光拾取器机芯的右支架的右支架销轴上,调节座的侧 板挡在光拾取器机芯的右支架的右支架延伸板的右侧,从而使得压盘支架左右向限位在光 拾取器机芯的底座上,且能相对于光拾取器机芯的底座进行转动;支架调节螺钉从上方旋 合在调节座的水平板上,支架调节螺钉的尾部的下端面与光拾取器机芯的右支架的右支架 延伸板的上端面相接触;控制板包括高低控制板和连接在高低控制板前侧的前高后低的斜 板;控制板由其高低控制板从左方连接在支架主体的长条板部上,且位于长条板部的左侧 前部;左安装座的支架拉簧座为一钩状板,支架拉簧座从后方连接在压盘支架的左连接板 上;基座还包括第一拉簧座;第一拉簧座为一块与后侧板相平行的竖直板,由其下端从上 方连接在基板上,第一拉簧座上部开有拉簧孔;压盘支架拉簧的前端套在支架拉簧座上,压 盘支架拉簧的后端穿过基座的第一拉簧座的拉簧孔而钩在第一拉簧座上;在压盘支架拉簧 的作用下,压盘支架始终保持前端下压的趋势;导向柱有2个,均垂直于支架主体,由其上 端连接在压盘支架的支架主体的长条板部上,且分别位于长条板部的左前部和右前部;压 盘为中央内嵌铁片的注塑一体件,压盘由其中央座由下向上穿过支架主体的压盘安装孔, 压盘固定片的外径大于支架主体的压盘安装孔的孔径;压盘固定片从上方与压盘的中央座 的上端面相接触,压盘固定螺钉从上向下穿过压盘固定片,由其螺纹部旋合在压盘的中央 座的螺孔上。 上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片式开关、控制块拉簧和齿条压簧;所述控制组件的光盘碰 触件为检测杆,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一过渡控制件为推动块,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二过渡控制 件为齿条,所述控制组件的控制件为控制块;控制块、齿条、推动块和检测杆均为注塑一体 件;基座部件的基座还包括挡板、开关固定座、和2个定位销;挡板与左侧板平行,位于基板 左部中段,开关固定座包括水平板和从下方连接在水平板右前端的竖直板,开关固定座由 其竖直板从上方连接在基板上,且位于导辊支架固定座的后方,挡板的前方;2个定位轴均 竖直设置,分前后由各自的下端连接在基座的基板上,且位于基座的挡板的右后方;基板的 左侧中部设有第四拉簧座;压盘组件的压盘支架还包括检测杆座;压盘支架的长条板部的 中央部位开有中央孔,中央孔的左后部设有限位槽;长条板部的左部开有限位孔,限位孔为 弧形,且位于限位槽的左侧;中央孔的位于限位槽左侧的边界为第一弧形边界;长条板部 的后侧左部的边界处开有缺口,缺口位于限位孔的后方,缺口的左侧边界为第二弧形边界; 长条板部的左侧中部以及位于左连接板前方的边界为第三弧形边界;检测杆座为圆柱形, 垂直于支架主体,由其上端连接在压盘支架的支架主体的长条板部上,且位于长条板部的 后侧左部;支架主体的限位孔、第一弧形边界、第二弧形边界、第三弧形边界与检测杆座同 轴线设置;片式开关从下方固定连接在基座的开关固定座上;检测杆包括后杆体、从前方连接在后杆体左部的前杆体、从上方连接在前杆体右端的第一光盘挡柱、从下方连接在后 杆体右端的第二光盘挡柱、从后方连接在后杆体左部的推杆;前杆体的上方按照从左至右 的次序依次设有第一卡爪和第一限位柱;后杆体的中部开有连接孔;后杆体的上方设有第 二卡爪和第三卡爪,第二卡爪位于连接孔的右侧,第三卡爪位于连接孔的左侧;后杆体的下 方设有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位于连接孔的左侧;检测杆通过其连接孔从下方套在压盘 组件的检测杆座上,第一限位柱位于压盘支架的限位孔中,第一卡爪钩在压盘支架的第一 弧形边界上,第二卡爪钩在压盘支架的第二弧形边界上,第三卡爪钩在压盘支架的第三弧 形边界上,从而使得检测杆能相对于压盘支架进行有限角度的转动;推动块包括推动块主 体和推杆;推动块主体为按前后向水平设置的长条状物体,推动块主体的中央开有长条状 腰圆形的通孔;推杆左右向水平设置,由其右端从上方连接在推动块主体的左前部;推动 块通过推动块主体的通孔套在基座的2个定位销上,能相对于基座作前后向的滑动;控制 块包括控制块主体、分上下从后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的后端的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从前 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的前端的压板部、从右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的前端下部的顶块、从左 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的后端中部的挡块、从左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上且位于挡块下方的控 制块拉簧座和从后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的中部下方的前后向设置的压簧柱;上连接块的下 端面与下连接块的上端面共同构成朝向向后的凹槽;上连接块的后部上方设有前高后低的 弧形斜面,弧形斜面与压盘组件的控制板相配合;下连接块上分前后开有2个前后向的导 向孔;压板部的前下方开有缺口,缺口为前大后小逐级递进的台阶形与导辊组件的导辊轴 相配合;顶块的右前部设有左前右后向的斜面与片式开关相对;控制块定位在基座的挡板 的左侧;控制块拉簧的前端套在控制块的控制块拉簧座上,控制块拉簧的后端钩在基座的 第四拉簧座上;齿条包括齿板、导柱、凸块和压簧柱;齿板的顶部设有排齿,方向朝上;导 柱有2个,分前后从右方连接在齿板上;凸块从右方连接在齿板上且位于齿板的后部的上 下方向的中间;压簧柱前后向设置,由其后端头从前方连接在齿板的前端;齿条的2个导柱 插接在控制块的2个导向孔内,齿条压簧的前端套在控制块的压簧柱上,齿条压簧的后端 套在齿条的压簧柱上,从而使得齿条能相对于控制块在前后向上弹性滑动连接。 上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电机组件、传动轴组件、传动蜗轮轴和离合器蜗轮座;传动 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即为离合器蜗轮;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即为传动蜗轮;基座 组件的基座的左侧板的中部设有与基板平行的传动轴固定片,左侧板的后部设有与后侧板 平行的电机固定片,左侧板的前部设有开口向上的蜗轮座安装槽;传动蜗轮轴从左到右依 次穿过基座的左侧板、传动蜗轮、控制块的凹槽和挡板,传动蜗轮轴与基座转动连接;离合 器蜗轮座被上下夹固在基座的基板的左前部与上盖板之间;离合器蜗轮座的右侧设有开 口向下的卡勾,离合器蜗轮座通过卡勾对控制块的压板部的前端在上方以及左右方进行限 位,离合器蜗轮座设有朝向左方的蜗轮轴,离合器蜗轮通过该蜗轮轴转动连接在离合器蜗 轮座上,离合器蜗轮座的蜗轮轴的左端头嵌入基座的左侧板蜗轮座安装槽中;传动电机组 件包括电机、电机支架、电机蜗杆和电机蜗轮;电机支架为注塑一体件,分为水平板、从左后 方连接在水平板上的竖直板、从上方连接在水平板的左部的朝向上方的电机蜗轮轴和从右 方连接在水平板右端的朝向上方的限位杆;电机支架由其水平板固定在基座的基板上,且 位于基板的左后部;推动块主体的上下分别受到电机支架的水平板和基座的基板的限位; 电机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的竖直板上,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电机支架的竖直板与电机
13蜗杆固定连接;电机蜗轮转动连接在电机支架的电机蜗轮轴上;传动轴组件包括传动轴、 传动轴齿轮、传动轴蜗杆、离合器卡爪、离合器蜗杆、离合器压簧和传动轴限位块;传动轴沿 前后向水平设置,传动轴的后端伸入传动电机组件的电机支架的竖直板的顶部的开口向前 和向上的凹槽中,传动轴的前端伸入离合器蜗轮座的顶部的开口向右和向后的凹槽中,从 而使得传动轴在相对于电机支架和离合器蜗轮座进行转动的同时,在轴向上被限位;传动 轴齿轮为一斜齿轮,传动轴齿轮紧配合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且位于传动轴的后部;传动轴 蜗杆的前端头设有环形齿,且传动轴蜗杆紧配合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位于传动轴的中部; 传动轴限位块套在传动轴上,且与传动轴滑动连接,传动轴限位块位于传动轴齿轮与传动 轴蜗杆之间,且传动轴限位块被上下夹固在基座的左侧板的固定片与上盖板之间;离合器 蜗杆为注塑一体件,分为花键轴和从前方连接在花键轴前端且外径大于花键轴外径的蜗 杆头;离合器蜗杆套在传动轴上,且位于传动轴的前部,能相对于传动轴进行转动;离合器 压簧套在离合器蜗杆的花键轴上;离合器卡爪的前端设有环形凸起部,离合器卡爪的后端 设有与传动轴蜗杆的环形齿相对应的环形爪部,离合器卡爪的中央部位开有与离合器蜗杆 的花键轴相匹配的花键孔;离合器卡爪通过其花键孔卡套在离合器蜗杆的花键轴上,从而 使得离合器蜗杆与离合器卡爪之间在周向上相互限位,且离合器卡爪能相对于离合器蜗杆 进行轴向滑动;离合器压簧的前端与离合器蜗杆的蜗杆头相抵,其后端与离合器卡爪的环 形凸起部的前端面相抵,从而使得离合器卡爪始终保持向后滑动的趋势,当离合器卡爪由 其环形爪部与后方的传动轴蜗杆的环形齿互相咬合时,传动轴蜗杆、离合器卡爪和离合器 蜗杆能相对于传动轴进行同步转动;电机蜗轮为双联蜗轮齿轮,电机蜗轮的位于下方的小 蜗轮与电机蜗杆相啮合,电机蜗轮的位于上方的大齿轮与传动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蜗轮为 双联蜗轮齿轮,传动蜗轮的位于左侧的大蜗轮与传动轴蜗杆相啮合,传动蜗轮的位于右侧 的小齿轮与齿条的排齿相啮合;离合器蜗轮为双联蜗轮齿轮,离合器蜗轮的位于右侧的小 蜗轮与离合器蜗杆相啮合,离合器蜗轮的位于左侧的大齿轮与导辊组件的导辊转动动力输 入件相啮合;上述导辊组件还包括导辊左轴套、导辊右轴套、2个导辊垫圈和2根导辊支架 拉簧;导辊包括左导辊和右导辊,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即为导辊轴齿轮;导辊支架为冲压 一体件,包括导辊支架主体、位于导辊支架主体的左侧边缘的左架臂、位于导辊支架主体的 右侧边缘的右架臂、位于导辊支架主体的前侧边缘的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的导辊 支架左拉簧座、左挡板、右挡板和导辊支架右拉簧座;导辊支架主体为左右向的长条形板; 左架臂和右架臂均垂直设置,且从上方连接在导辊支架主体上;左架臂和右架臂的板体上 均设有开口向后的安装槽;左架臂的前部开有左右向的圆孔,右架臂的右端面的前部设有 朝向右方的销轴;左挡板垂直设置,由其左端从上方连接在导辊支架主体上,左挡板的右端 头朝向右前方,左挡板的右端头的顶部设有朝向向上的左挡板凸起,左挡板凸起与导向板 的左侧通孔相对;右挡板垂直设置,由其右端从上方连接在导辊支架主体上,右挡板的左端 头朝向左前方,右挡板的左端头的顶部设有朝向向上的右挡板凸起,右挡板凸起与导向板 的右侧通孔相对;座还包括导辊支架固定座,导辊支架固定座位于基板的左部前端,且与左 侧板平行;导辊支架固定座的右端面上设有朝向右方的销轴;左侧板的前部设有开口向上 的蜗轮座安装槽;右侧板的前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导辊支架安装槽;基板的前部按照左右设 有第二拉簧座和第三拉簧座;导辊支架的左侧由其左架臂上的圆孔套在基座的导辊支架 固定座的销轴上,导辊支架的右侧由其右架臂上的销轴嵌入基座的右侧板的导辊支架安装槽中,从而使得导辊支架能相对于基座进行转动;导辊左轴套卡嵌在左架臂的安装槽处的 板体上,导辊右轴套卡嵌在右架臂的安装槽处的板体上;左导辊和右导辊均套在导辊轴上; 导辊轴的左端再依次穿过相应的导辊垫圈和导辊左轴套,导辊轴的右端再依次穿过相应的 导辊垫圈和导辊右轴套,并且导辊轴能相对于导辊左轴套和导辊右轴套进行转动;导辊轴 齿轮即为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导辊轴齿轮固定在导辊轴的伸出导辊左轴套的左端头上;2 根导辊支架拉簧的其中1根的前端套在导辊支架左拉簧座上,后端套在基座的第二拉簧座 上;另外1根导辊支架拉簧的前端套在导辊支架右拉簧座上,后端套在基座的第三拉簧座 上。上述吸入式盘加载装置还包括接收电路板、发射电路板和4个防震连接件;导向 板还包括位于导向板主体的中部的4个卡钩;接收电路板的板体边缘被卡接固定在导向板 的卡钩上,且位于导向板主体的中部;发射电路板从下方固定在基板的前中部,与接收电路 板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基板的左前端、左后端、右前端和右后端各开有1个防震连 接孔,4个防震连接孔的基本形状为开有豁口的圆形;4个防震连接件通过各自的环形嵌接 槽经由相对应的基板的防震连接孔的通槽卡嵌在相对应的防震连接孔中,从而分别固定在 基座的基板的左前端、左后端、右前端和右后端上,且位于基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盘加载装置采用吸入式结构,传 动机构和核心部件控制组件均位于一侧,传动电机既驱动传动机构,同时还作用于控制组 件,结构合理、布局紧凑、性能可靠。(2)本实用新型的盘加载装置厚度较薄,适用于12cm光盘和8cm光盘的读取,实施 例中在光拾取器的厚度为20. 3毫米的基础上,盘加载装置的厚度仅为31. 5毫米,在同类蓝 光产品中属于超薄型产品。(3)本实用新型的盘加载装置的导辊组件、底板的前侧板和导向板相配合,使得光 盘在进入盘加载装置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光盘后部略向上翘的姿态,使得光盘的信息面不易 划伤。左导板和右导板均转动连接在导向板上,可进行较小角度的弹性转动,左导板和右导 板的前端始终保持向下压的趋势。当12cm的光盘进入盘加载装置内部时,左导板和右导板 将光盘微微下压,使得光盘前端上翘的角度有所减小,光盘得以避过压盘支架的导向柱和 检测杆的第一光盘挡柱,从而与检测杆的第二光盘挡柱相接触,拨动检测杆逆时针转动。(4)本实用新型的压盘组件通过其压盘支架安装在光拾取器机芯的底板上,使得 压盘支架上的压盘安装孔与光拾取器机芯的转台的位置相对稳定,从而配合容易保持准 确,可靠性高。(5)本实用新型的压盘组件采用调节螺钉的方式来调整压盘支架的高低位置,大 大降低了对零部件制造精度的要求,同时提高了压盘的位置精度。(6)盘加载装置的控制组件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 控制组件中的控制块是集成了 4种功能的零件。控制块与本实用新型的盘加载装置的其他 相关零件配合使用后可以起到4种不同作用。其中检测杆在光盘到位后会拨动齿条,齿条 受传动机构的动力驱使带动控制块向前运动,控制块向前运动时推动传动轴上的离合器处 于离的状态,使得导辊组件停止转动;控制块向前运动时顶到片式开关,使得传动机构停止 运动;控制块前后运动时通过控制块后方的斜面与压盘组件的控制板的相互作用,使得压 盘组件下压,实现了压盘的自动升降以及检测杆与光盘的分离;控制块前后运动时通过其前方缺口将导辊轴下压,实现了导辊组件的自动翻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观察方向为装置的左前 上方;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上盖板、导向板、左导板、右导板和接 收电路板的相互关系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从图3中的导向板的左前上方观察时导向 板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从图4的后上方观察时导向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从图3中的 左导板的左前上方观察时左导板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从图6的后下方观察时左导板的立 体示意图;图8为从图3中的右导板的右前上方观察时右导板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从图8 的后下方观察时右导板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2中的左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2 中的右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从图2中的控制组件、传动组件、导辊组件和基座的上方 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4为图12中的基板的立体示 意图;图15为图13中的导辊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6为图13中的传动轴组件的立体 分解示意图;图17为图13中的传动电机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8为图13中的传动组 件、控制组件和导辊组件的相互关系的立体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的控制组件处于后侧位 置时部分传动组件与控制组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的齿条运动到与 传动蜗轮相啮合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1为图19中的齿条和控制块向前运动到最前端 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2为图19中的推动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3为从图19中的齿条的后方 观察时齿条的立体示意图;图24为图19中的控制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5为从图24中的 控制块的后方观察时控制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6为图2中的压盘组件和检测杆的立体示意 图;图27为从图26中的压盘组件和检测杆的下方观察时压盘组件和检测杆的立体结构图; 图28为图27中的压盘组件和检测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9为图26中的检测杆立体示 意图。上述附图的标记如下基座部件1,基座11,基板11-1,安装孔11-1-1,第二拉簧座 11-1-2,第三拉簧座11-1-3,第四拉簧座11-1-4,防震连接孔11_1_5,螺纹连接部11+6, 前侧板11-2,后侧板11-3,左侧板11-4,固定片11-4-1,电机固定片11_4_2,蜗轮座安装槽 11-4-3,右侧板11-5,导辊支架安装槽11-5-1,导辊支架固定座11_6,挡板11_7,开关固定 座11-8,第一拉簧座11-9,定位销11-10,上盖板12,上盖板主体12_1,左导板挡板12_2, 右导板挡板12-3,导向板13,导向板主体13-1,左导板转轴13-2,左导板压板13_3,左导板 凸块13-4,右导板转轴13-5,右导板压板13-6,右导板凸块13_7,左侧通孔13_8,右侧通孔 13-9,卡接头13-10,卡钩13-11,左导板14,钩状部14_1,转动连接部14_2,通孔14-2-1, 凸起部14-3,斜坡部14-4,延伸板14-5,右导板15,钩状部15_1,转动连接部15_2,通孔 15-2-1,凸起部15-3,斜坡部15-4,延伸板15_5,导辊组件2,导辊支架21,导辊支架主体 21-1,左架臂21-2,右架臂21-3,左挡板21_4,右挡板21_5,导辊支架左拉簧座21_6,导辊 支架右拉簧座21-7,左导辊22,右导辊23,导辊左轴套24,导辊右轴套25,导辊垫圈26,导 辊轴27,导辊轴齿轮28,导辊支架拉簧29,控制组件3,控制块31,控制块主体31_1,上连 接块31-2,弧形斜面31-2-1,下连接块31-3,导向孔31-3-1,压板部31-4,缺口 31-4-1, 顶块31-5,斜面31-5-1,控制块拉簧座31-7,压簧柱31-8,凹槽31-9,齿条32,齿板32-1, 导柱32-2,凸块32-3,压簧柱32-4,推动块33,推动块主体33-1,通孔33+1,推杆33-2,检测杆34,后杆体34-1,连接孔34-1-1,第二卡爪34_1_2,第三卡爪34_1_3,第二限位柱 34-1-4,前杆体34-2,第一卡爪34-2-1,第一限位柱34_2_2,第一光盘挡柱34_3,第二光盘 挡柱34-4,推杆34-5,片式开关35,控制块拉簧36,齿条压簧37,传动机构4,传动电机组件 41,电机41-1,电机支架41-2,水平板41-2-1,竖直板41-2-2,电机蜗轮轴41-2-3,限位杆 41-2-4,电机蜗杆41-3,电机蜗轮41-4,传动轴组件42,传动轴42_1,传动轴齿轮42_2,传 动轴蜗杆42-3,环形齿42-3-1,离合器卡爪42-4,环形凸起部42_4_1,环形爪部42_4_2,花 键孔42-4-3,离合器蜗杆42-5,花键轴42_5_1,蜗杆头42_5_2,离合器压簧42_6,传动轴限 位块42-7,传动蜗轮43,传动蜗轮轴44,离合器蜗轮座45,卡勾45_1,离合器蜗轮46,光拾 取器机芯5,底座51,底板51-1,避震垫连接座51-2,左支架52,左支架垂直板52_1,左支架 水平板52-2,左支架销轴52-3,右支架53,右支架垂直板53_1,右支架水平板53_2,右支架 销轴53-3,右支架连接板53-4,右支架延伸板53-5,避震连接件54,避震垫54_1,带帽螺 钉54-2,压盘组件6,压盘支架61,支架主体61-1,长条板部61_1_1,三角板部61_1_2,压盘 安装孔61-1-3,中央孔61-1-4,限位槽61-1-5,限位孔61_1_6,第一弧形边界61_1_7,第二 弧形边界61-1-8,第三弧形边界61-1-9,调节座61-2,控制板61_3,支架拉簧座61_4,连接 板61-5,左连接板61-5-1,右连接板61-5-2,检测杆座61_6,导向柱61_7,压盘62,压盘固 定片63,压盘固定螺钉64,支架调节螺钉65,压盘支架拉簧66,接收电路板71,发射电路板 72,防震连接件73,光盘进出口 1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对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方位进行。(实施例1)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包括基座部件1、导 辊组件2、控制组件3、传动机构4、光拾取器机芯5、压盘组件6、接收电路板71和发射电路 板72和4个防震连接件73。见图2及图3,基座部件1包括基座11、上盖板12、导向板13、左导板14和右导板 15。基座11和上盖板12均为钢制冲压一体件。上盖板12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1上,且在 上盖板12和基座11之间形成基座部件1的位于前侧的光盘进出口 100。见图14.,基座11包括基板11-1、位于基板11_1前侧边缘的前侧板11_2、位于基 板11-1的后侧边缘的后侧板11-3、位于基板11-1的左侧边缘的左侧板11-4和位于基板 11-1的右侧边缘的右侧板11-5。基座11还包括导辊支架固定座11-6、挡板11-7、开关固定 座11-8、第一拉簧座11-9和2个定位销11-10。前侧板11_2、后侧板11_3、左侧板11_4和 右侧板11-5均垂直设置,且从上方连接在基板11-1上。导辊支架固定座11-6和挡板11-7 均与左侧板11-4平行,分别位于基板11-1的左部前端和左部中段,导辊支架固定座11-6 的右端面上设有朝向右方的销轴。开关固定座11-8包括水平板和从下方连接在水平板右 前端的竖直板,开关固定座11-8由其竖直板从上方连接在基板11-1上,且位于导辊支架固 定座11-6的后方,挡板11-7的前方。第一拉簧座11-9为一块与后侧板11-3相平行的竖 直板,由其下端从上方连接在基板11-1上,第一拉簧座11-9上部开有拉簧孔。2个定位轴 11-10均竖直设置,分前后由各自的下端连接在基座11的基板11-1上,且位于基座11的 挡板11-7的右后方。左侧板11-4的中部设有与基板11-1平行的传动轴固定片11-4-1, 左侧板11-4的后部设有与后侧板11-3平行的电机固定片11-4-2。左侧板11_4的前部设有开口向上的蜗轮座安装槽11-4-3。右侧板11-5的前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导辊支架安装槽 11-5-1。基板11-1的中后部开有光拾取器机芯5的安装孔11-1-1。基板11_1的前部按照 左右设有第二拉簧座11-1-2和第三拉簧座11-1-3。基板11-1的左侧中部设有第四拉簧 座11-1-4。基板11-1的左前端、左后端、右前端和右后端各开有1个防震连接孔11-1-5, 4个防震连接孔11-1-5的基本形状为开有豁口的圆形。基板11-1上还设有3个螺纹连接 部11-1-6,3个螺纹连接部11-1-6分别位于安装孔11-1-1的左侧前部、左侧后部和右侧中 部。见图3,上盖板12包括上盖板主体12-1、位于上盖板主体12_1的左前部的左导板 挡板12-2和位于上盖板主体12-1的右前部的右导板挡板12-3。左导板挡板12_2和右导 板挡板12-3均垂直设置,从下方连接在上盖板主体12-1上。见图4及图5,导向板13为注塑一体件,包括导向板主体13-1、位于导向板主体
13-1的左侧边缘后部的左导板转轴13-2、左导板压板13-3、左导板凸块13_4、位于导向板 主体13-1的右侧边缘后部的右导板转轴13-5、右导板压板13-6、右导板凸块13_7、位于导 向板主体13-1的前侧边缘的左侧通孔13-8、右侧通孔13-9、位于导向板主体13_1的前后 侧边缘上部的8卡接头13-10和位于导向板主体13-1的中部的4个卡钩13-11。导向板 13由其卡接头13-10与上盖板主体12-1卡接固定连接,且位于上盖板主体12-1前部的下 方。见图6及图7,左导板14为注塑一体件,从前至后依次分为钩状部14-1、转动连接 部14-2、凸起部14-3、斜坡部14-4和延伸板14_5。转动连接部14_2上设有左右向的通孔
14-2-1,通孔的左半部分呈弓形,右半部分为上方开有豁口的圆形。斜坡部14-4的底部斜 面前高后低,斜坡部14-4的后端最低点略高于钩状部14-1的前端最低点。延伸板14-5水 平设置,且从后方连接在斜坡部14-4的后端面的上部。左导板14通过转动连接部14-2的通孔14_2_1套在导向板13的左导板转轴13_2 上,左导板14的右侧面与导向板主体13-1相接触,左导板14的左侧面与上盖板12的左导 板挡板12-2的右侧面相接触,从而使得左导板14被轴向限位在左导板转轴13-2上。左导 板14的凸起部14-3从下方抵住导向板13的左导板压板13-3,左导板14的延伸板14_5架 在导向板13的左导板凸块13-4上,从而使得左导板14可进行较小角度的弹性转动,左导 板14的前端始终保持向下压的趋势。见图8及图9,右导板15为注塑一体件,形状与左导板14相对称,从前至后依次分 为钩状部15-1、、转动连接部15-2、凸起部15-3、斜坡部15_4和延伸板15_5。转动连接部
15-2上设有左右向的通孔15-2-1,通孔的左半部分呈圆形,右半部分呈弓形。斜坡部15-4 的底部斜面前高后低,斜坡部15-4的后端最低点略高于钩状部15-1的前端最低点。延伸 板15-5水平设置,且从后方连接在斜坡部15-4的后端面的上部。右导板15通过转动连接部15-2的通孔15_2_1套在导向板13的右导板转轴13_5 上,右导板15的左侧面与导向板主体13-1相接触,右导板15的右侧面与上盖板12的右导 板挡板12-3相接触,从而使得右导板15轴向限位在右导板转轴13-5上。右导板15的凸 起部15-3从下方抵住导向板13的右导板压板13-6,左导板15的延伸板15_5架在导向板 13的右导板凸块13-7上,从而使得右导板15可进行较小角度的弹性转动,右导板15的前端始终保持向下压的趋势。见图3,接收电路板71的板体边缘被卡接固定在导向板13的卡钩13-11上,且位 于导向板主体13-1的中部。见图2,发射电路板72通过螺钉从下方固定在基板11-1的前中部,与接收电路板 71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见图2及图14,4个防震连接件73通过各自的环形嵌接槽经由相对应的基板11_1 的防震连接孔11-1-5的通槽卡嵌在相对应的防震连接孔11-1-5中,从而分别固定在基座 11的基板11-1的左前端、左后端、右前端和右后端上,且位于基板11-1的下方。见图13及图15,导辊组件2包括导辊支架21、左导辊22、右导辊23、导辊左轴套 24、导辊右轴套25、2个导辊垫圈26、导辊轴27、导辊轴齿轮28和2根导辊支架拉簧29。左 导辊22和右导辊23共同构成导辊组件2的导辊。导辊支架21为钢制冲压一体件,包括导辊支架主体21-1、位于导辊支架主体21-1 的左侧边缘的左架臂21-2、位于导辊支架主体21-1的右侧边缘的右架臂21-3、位于导辊支 架主体21-1的前侧边缘的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的导辊支架左拉簧座21-6、左挡 板21-4、右挡板21-5和导辊支架右拉簧座21-7。导辊支架主体21_1为左右向的长条形 板。左架臂21-2和右架臂21-3均垂直设置,且从上方连接在导辊支架主体21-1上。左架 臂21-2和右架臂21-3的板体上均设有开口向后的安装槽。左架臂21-2的前部开有左右 向的圆孔,右架臂21-3的右端面的前部设有朝向右方的销轴。左挡板21-4垂直设置,由其 左端从上方连接在导辊支架主体21-1上,左挡板21-4的右端头朝向右前方,左挡板21-4 的右端头的顶部设有朝向向上的左挡板凸起21-4-1,左挡板凸起21-4-1与导向板13的左 侧通孔13-8相对。右挡板21-5垂直设置,由其右端从上方连接在导辊支架主体21-1上, 右挡板21-5的左端头朝向左前方,右挡板21-5的左端头的顶部设有朝向向上的右挡板凸 起21-5-1,右挡板凸起21-5-1与导向板13的右侧通孔13_9相对。见图13,导辊支架21的左侧由其左架臂21-2上的圆孔套在基座11的导辊支架 固定座11-6的销轴上,导辊支架21的右侧由其右架臂21-3上的销轴嵌入基座11的右侧 板11-5的导辊支架安装槽11-5-1中,而使导辊支架21可相对于基座11进行转动。导辊 组件2位于基座11内的前部,导辊组件2通过其导辊支架21与基座11转动连接。见图15,导辊左轴套24卡嵌在左架臂21-2的安装槽处的板体上,导辊右轴套25 卡嵌在右架臂21-3的安装槽处的板体上。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均套在导辊轴27上。导 辊轴27的左端再依次穿过相应的导辊垫圈26和导辊左轴套24,导辊轴27的右端再依次穿 过相应的导辊垫圈26和导辊右轴套25,并且导辊轴27可相对于导辊左轴套24和导辊右 轴套25进行转动。导辊轴齿轮28为导辊转动的动力输入件,导辊轴齿轮28固定在导辊轴 27的伸出导辊左轴套24的左端头上。见图13,2根导辊支架拉簧29的其中1根的前端套在导辊支架左拉簧座21_6上, 后端套在基座11的第二拉簧座11-1-2上;另外1根导辊支架拉簧29的前端套在导辊支架 右拉簧座21-7上,后端套在基座11的第三拉簧座11-1-3上。导辊组件2能处于其导辊位 于较高位置的抬起位置或处于其导辊位于较低位置的落下位置。见图2,光拾取器机芯5包括底座51、左支架52、右支架53和3个避震连接件54。见图10及图2,左支架52和右支架53均为钢制一体件。左支架52包括左支架垂
19直板52-1和连接在左支架垂直板52-1下端的左支架水平板52-2,左支架垂直板52_1的左 侧设有左支架销轴52-3。左支架52由其左支架水平板52-2通过螺钉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底 座51上,且位于底座51的左后部。见图11及图2,右支架53包括右支架垂直板53-1、连接在右支架垂直板53_1下 端的右支架水平板53-2、从右方连接在右支架垂直板53-1前端的右支架连接板53-4和连 接在右支架连接板53-4下端的右支架延伸板53-5,右支架垂直板53-1的左侧设有右支架 销轴53-3。右支架53由其右支架水平板53-2通过螺钉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底座51上,且位 于底座51的右后部。见图2,底座51包括底板51-1和3个避震垫连接座51-2。3个避震垫连接座51_2 的其中1个连接在底板51-1的右侧折边上,且位于底板51-1的右侧中部;另外2个均连接 在底板51-1的左侧折边上,且分别位于底板51-1的左侧前部和左侧后部。见图1及图12,光拾取器机芯5位于基座11的安装孔11_1_1中。各个避震连接 件54包括避震垫54-1和带帽螺钉54-2。避震垫54_1的外周设有嵌槽,中部设有安装孔。3 个避震垫54-1通过各自的嵌槽卡嵌在各自相对应的避震垫连接座51-2中。带帽螺钉54-2 从下方穿过避震垫54-1的安装孔,带帽螺钉54-2的压帽压在避震垫54-1的底部,带帽螺 钉54-2的螺纹部旋合在基座11的基板11-1的螺纹连接部11-1-6上,从而使得光拾取器 机芯5弹性定位在基座11上。见图26至图28及图2,压盘组件6包括压盘支架61、压盘62、压盘固定片63、压 盘固定螺钉64、支架调节螺钉65和压盘支架拉簧66。见图27,压盘支架61为钢制冲压一体件。压盘支架61包括支架主体61-1、控制 板61-3、检测杆座61-6、导向柱61-7、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左安装座由左连接板61_5_1 和支架拉簧座61-4组成,右安装座由右连接板61-5-2和调节座61-2组成。见图26至图28,支架主体61_1分为长条板部61_1_1和位于长条板部61_1_1前 端的三角板部61-1-2。三角板部61-1-2的前端中央设有压盘安装孔61-1-3。长条板部 61-1-1的中央部位开有中央孔61-1-4,中央孔61-1-4的左后部设有限位槽61_1_5。长条 板部61-1-1的左部开有限位孔61-1-6,限位孔61-1-6为弧形,且位于限位槽61_1_5的左 侧。中央孔61-1-4的位于限位槽61-1-5左侧的边界为第一弧形边界61-1-7 ;长条板部 61-1-1的后侧左部的边界处开有缺口,缺口位于限位孔61-1-6的后方,缺口的左侧边界为 第二弧形边界61-1-8 ;长条板部61-1-1的左侧中部以及位于左连接板61-5-1前方的边界 为第三弧形边界61-1-9。见图27,左安装座的左连接板61-5-1和右安装座的右连接板61_5_2各为一块垂 直板,每块垂直板上设有左右向的安装孔,左连接板61-5-1和右连接板61-5-2分左右从 下方连接在支架主体61-1上,左安装座的左连接板61-5-1位于支架主体61-1的左侧后 部,右安装座的右连接板61-5-2位于支架主体61-1的右侧后部。右安装座的调节座61-2 包括水平板和从下方连接在水平板右端的侧板,水平板设有上下向的螺孔。调节座61-2 由其水平板从下方连接在右连接板61-5-2上,且位于右连接板61-5-2的前部。左连接板 61-5-1由其安装孔从左方套在光拾取器机芯5的左支架52的左支架销轴52-3上,右连接 板61-5-2由其安装孔从左方套在光拾取器机芯5的右支架53的右支架销轴53-3上,调节 座61-2的侧板挡在光拾取器机芯5的右支架53的右支架延伸板53-5的右侧,从而使得压盘支架61左右向限位在光拾取器机芯5的底座51上,且可相对于光拾取器机芯5的底座 51进行转动。见图11及图28,支架调节螺钉65从上方旋合在调节座61_2的水平板的螺孔上, 支架调节螺钉65的尾部的下端面与光拾取器机芯5的右支架53的右支架延伸板53-5的 上端面相接触,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转动支架调节螺钉65而调节压盘支架61相对于光 拾取器机芯5的倾斜角度。控制板61-3包括高低控制板和连接在高低控制板前侧的前高后低的斜板。高低 控制板前高后低,与水平方向呈15度角,斜板与水平方向呈75度角。控制板61-3由其高 低控制板从左方连接在支架主体61-1的长条板部61-1-1上,且位于长条板部61-1-1的左 侧前部。左安装座的支架拉簧座61-4为一钩状板,支架拉簧座61-4从后方连接在压盘支 架61的左连接板61-5-1上。压盘支架拉簧66的前端套在支架拉簧座61-4上,压盘支架 拉簧66的后端穿过基座11的第一拉簧座11-9的拉簧孔而钩在第一拉簧座11-9上。在压 盘支架拉簧66的作用下,压盘支架61始终保持前端下压的趋势。见图27及图28,检测杆座61-6为圆柱形,垂直于支架主体61_1,由其上端连接在 压盘支架61的支架主体61-1的长条板部61-1-1上,且位于长条板部61-1-1的后侧左部。 支架主体61-1的限位孔61-1-6、第一弧形边界61-1-7、第二弧形边界61_1_8、第三弧形边 界61-1-9与检测杆座61-6同轴线设置。导向柱61-7有2个,均垂直于支架主体61-1,由其上端连接在压盘支架61的支架 主体61-1的长条板部61-1-1上,且分别位于长条板部61-1-1的中央孔61_1_4的左前方 和右前方。见图28,压盘62为中央内嵌铁片的注塑一体件,压盘62由其中央座由下向上穿过 支架主体61-1的压盘安装孔61-1-3,压盘固定片63的外径大于支架主体61_1的压盘安装 孔61-1-3的孔径。压盘固定片63从上方与压盘62的中央座的上端面相接触。压盘固定 螺钉64从上向下穿过压盘固定片63由其螺纹部旋合在压盘62的中央座的螺孔上,从而使 得压盘固定片63固定在压盘62上,且使得压盘62和压盘固定片63动连接在压盘支架61 上,也即压盘62连同压盘固定片63可以相对于支架主体61-1转动以及在所限位置内上下 运动,且压盘62处于与光拾取器机芯5的转台相对应的位置。见图2、图19至图25,控制组件3包括控制块31、齿条32、推动块33、检测杆34、 片式开关35、控制块拉簧36和齿条压簧37。控制块31、齿条32、推动块33和检测杆34均
为注塑一体件。见图2及图12,片式开关35通过螺钉从下方固定连接在基座11的开关固定座 11-8 上。见图28及图29,检测杆34为控制组件3的光盘碰触件,检测杆34包括后杆体34-1、从前方连接在后杆体34-1左部的前杆体34-2、从上方连接在前杆体34-2右端的第一光 盘挡柱34-3、从下方连接在后杆体34-1右端的第二光盘挡柱34-4、从后方连接在后杆体 34-1左部的推杆34-5。前杆体34-2的上方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有第一卡爪34_2_1 和第一限位柱34-2-2。后杆体34-1的中部开有连接孔34-1-1 ;后杆体34_1的上方设有第 二卡爪34-1-2和第三卡爪34-1-3,第二卡爪34_1_2位于连接孔34_1_1的右侧,第三卡爪34-1-3位于连接孔34-1-1的左侧;后杆体34-1的下方设有第二限位柱34_1_4,第二限位 柱34-1-4位于连接孔34-1-1的左侧。检测杆34通过其连接孔34-1-1从下方套在压盘组件6的检测杆座61_6上,第一 限位柱34-2-2位于压盘支架61的限位孔61-1-6中,第一卡爪34_2_1钩在压盘支架61的 第一弧形边界61-1-7上,第二卡爪34-1-2钩在压盘支架61的第二弧形边界61_1_8上,第 三卡爪34-1-3钩在压盘支架61的第三弧形边界61-1-9上,从而使得检测杆34可相对于 压盘支架61进行有限角度的转动。见图22,推动块33为控制组件3的第一过渡控制件,推动块33包括推动块主体 33-1和推杆33-2。推动块主体33-1为按前后向水平设置的长条状物体,推动块主体33_1 的中央开有长条状腰圆形的通孔33-1-1。推杆33-2左右向水平设置,由其右端从上方连接 在推动块主体33-1的左前部。见图24及图25,控制块31为控制组件3的控制件,控制块31包括控制块主体 31-1、分上下从后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31-1的后端的上连接块31-2和下连接块31-3、从 前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31-1的前端的压板部31-4、从右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31-1的前端 下部的顶块31-5、从左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31-1的后端中部的挡块31-6、从左方连接在控 制块主体31-1上且位于挡块31-6下方的控制块拉簧座31-7和从后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
31-1的中部下方的前后向设置的压簧柱31-8。上连接块31-2的下端面与下连接块31_3 的上端面共同构成朝向向后的凹槽31-9。上连接块31-2的后部上方设有前高后低的弧形斜面31-2-1 ;下连接块31_3上分 前后开有2个前后向的导向孔31-3-1 ;压板部31-4的前下方开有缺口 31-4-1,缺口 31-4-1 为前大后小逐级递进的台阶形;顶块31-5的右前部设有左前右后向的斜面31-5-1。见图12及图13,控制块31竖直设置,定位在基座11的挡板11_7的左侧。控制块 拉簧36的前端套在控制块31的控制块拉簧座31-7上,控制块拉簧36的后端钩在基座11 的第四拉簧座11-1-4上。 见图19及图23,齿条32为控制组件3的第二过渡控制件,齿条32包括齿板32_1、 导柱32-2、凸块32-3和压簧柱32-4。齿板32_1的顶部设有排齿,方向朝上。导柱32_2有 2个,分前后从右方连接在齿板32-1上。凸块32-3从右方连接在齿板32-1上且位于齿板
32-1的后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压簧柱32-4前后向设置,由其后端头从前方连接在齿板 32-1的前端。齿条32的2个导柱32-2插接在控制块31的2个导向孔31_3_1内,齿条压 簧37的前端套在控制块31的压簧柱31-8上,齿条压簧37的后端套在齿条32的压簧柱 32-4上,从而使得齿条32可相对于控制块31在前后向上弹性滑动连接。见图26及图19,使用时,检测杆34的推杆34_5的前部与推动块33的推动块主 体33-1的后端面相接触,推动块33的推杆33-2的左端凸出部与齿条32的凸块32_3相接 触。见图13,传动机构4包括传动电机组件41、传动轴组件42、传动蜗轮43、传动蜗轮 轴44、离合器蜗轮座45和离合器蜗轮46。见图13及图18,传动蜗轮轴44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基座11的左侧板11_4、传动蜗 轮43、控制块31的凹槽31-9和挡板11-7,传动蜗轮轴44的右端头通过轴上的台阶和与之 相配合的挡圈左右向限位在挡板11-7上,可相对于基座11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传动蜗轮43为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传动蜗轮43通过传动蜗轮轴44与基座11转动连接。离合器蜗轮座45被上下夹固在基座11的基板11-1的左前部与上盖板12之间。 离合器蜗轮座45的右侧设有开口向下的卡勾45-1,离合器蜗轮座45通过卡勾45-1对控 制块31的压板部31-4的前端在上方以及左右方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控制块31相对于基座 11的运动被限制在前后方向上,也即只能相对于基座11作前后向的滑动。离合器蜗轮座 45设有朝向左方的蜗轮轴,离合器蜗轮46为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离合器蜗轮46 通过该蜗轮轴转动连接在离合器蜗轮座45上,离合器蜗轮座45的蜗轮轴的左端头嵌入基 座1的左侧板11-4蜗轮座安装槽11-4-3中。见图17,传动电机组件41包括电机41-1、电机支架41_2、电机蜗杆41_3和电机蜗 轮41-4。电机支架41-2为注塑一体件,分为水平板41-2-1、从左后方连接在水平板41_2_1 上的竖直板41-2-2、从上方连接在水平板41-2-1的左部的朝向上方的电机蜗轮轴41-2-3 和从右方连接在水平板41-2-1右端的朝向上方的限位杆41-2-4。电机支架41-2由其水 平板41-2-1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11的基板11-1上,且位于基板11-1的左后部。推动块 33通过推动块主体33-1的通孔33-1-1套在基座11的2个定位销11-10上,且推动块主 体33-1的上下分别受到电机支架41-2的水平板41-2-1和基座11的基板11_1的限位,从 而使得推动块33相对于基座11运动被限制在前后方向上,也即只能相对于基座11作前后 向的滑动。电机41-1的前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41-2的竖直板41-2-2上,电机 41-1的电机轴穿过电机支架41-2的竖直板41-2-2与电机蜗杆41-3固定连接。电机锅轮
41-4转动连接在电机支架41-2的电机蜗轮轴41-2-3上。见图16,传动轴组件42包括传动轴42-1、传动轴齿轮42_2、传动轴蜗杆42_3、离 合器卡爪42-4、离合器蜗杆42-5、离合器压簧42-6和传动轴限位块42-7。传动轴42_1沿前 后向水平设置,传动轴42-1的后端伸入传动电机组件41的电机支架41-2的竖直板41-2-2 的顶部的开口向前和向上的凹槽中,传动轴42-1的前端伸入离合器蜗轮座45的顶部的开 口向右和向后的凹槽中,从而使得传动轴42-1在相对于电机支架41-2和离合器蜗轮座45 进行转动的同时,在轴向(也就是前后方向)上被限位。传动轴齿轮42-2为一斜齿轮,传 动轴齿轮42-2紧配合固定连接在传动轴42-1上,且位于传动轴42-1的后部。传动轴蜗杆
42-3的前端头设有环形齿42-3-1,且传动轴蜗杆42-3紧配合固定连接在传动轴42_1上, 位于传动轴42-1的中部。传动轴限位块42-7套在传动轴42-1上,且与传动轴42_1滑动 连接,传动轴限位块42-7位于传动轴齿轮42-2与传动轴蜗杆42-3之间,且传动轴限位块 42-7被上下夹固在基座11的左侧板11-4的固定片11-4-1与上盖板12之间。离合器蜗杆 42-5为注塑一体件,分为花键轴42-5-1和从前方连接在花键轴42-5-1前端且外径大于花 键轴42-5-1外径的蜗杆头42-5-2。离合器蜗杆42_5套在传动轴42_1上,且位于传动轴 42-1的前部,可相对于传动轴42-1进行转动。离合器压簧42-6套在离合器蜗杆42_5的 花键轴42-5-1上。离合器卡爪42-4的前端设有环形凸起部42-4-1,离合器卡爪42_4的 后端设有与传动轴蜗杆42-3的环形齿42-3-1相对应的环形爪部42-4-2,离合器卡爪42_4 的中央部位开有与离合器蜗杆42-5的花键轴42-5-1相匹配的花键孔42-4-3。离合器卡爪 42-4通过其花键孔42-4-3卡套在离合器蜗杆42_5的花键轴42_5_1上,从而使得离合器 蜗杆42-5与离合器卡爪42-4之间在周向上相互限位,且离合器卡爪42-4可相对于离合器 蜗杆42-5进行轴向滑动。离合器压簧42-6的前端与离合器蜗杆42-5的蜗杆头42_5_2相抵,其后端与离合器卡爪42-4的环形凸起部42-1的前端面相抵,从而使得离合器卡爪42-4 始终保持向后滑动的趋势,当离合器卡爪42-4由其环形爪部42-4-2与后方的传动轴蜗杆 42-3的环形齿42-3-1互相咬合时,传动轴蜗杆42-3、离合器卡爪42_4和离合器蜗杆42_5 可相对于传动轴42-1进行同步转动。见图18,电机蜗轮41-4为双联蜗轮齿轮,电机蜗轮41_4的位于下方的小蜗轮与电 机蜗杆41-3相啮合,电机蜗轮41-4的位于上方的大齿轮与传动轴齿轮42-2相啮合。传动 蜗轮43为双联蜗轮齿轮,传动蜗轮43的位于左侧的大蜗轮与传动轴蜗杆42-3相啮合,传 动蜗轮43的位于右侧的小齿轮与齿条32的排齿相啮合。离合器蜗轮46为双联蜗轮齿轮, 离合器蜗轮46的位于右侧的小蜗轮与离合器蜗杆42-5相啮合,离合器蜗轮46的位于左侧 的大齿轮与导辊组件2的导辊轴齿轮28相啮合。控制块31可处于后方的卸载位置或处于前方的加载位置,或者在卸载位置与加 载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11前后滑动。当控制块31处于加载位置时,可使得本装置处于加 载状态,控制块31的挡块31-6的前端面与离合器卡爪42-4的环形凸起部42_4_1的后端 面接触,推动离合器卡爪42-4向前滑动,使得离合器卡爪42-4与传动轴蜗杆42-3分离,离 合器蜗杆42-5停止转动,离合器蜗轮46失去动力,导辊组件2的导辊轴27也停止转动;控 制块31的顶块31-5的斜面31-5-1与片式开关35接触,使得传动机构4的电机41_1停止 转动;控制块31的上连接块31-2的弧形斜面31-2-1与压盘支架61的控制板61_3分离, 使得压盘组件6下压,压盘62和位于下方的光拾取器机芯5的转台将光盘夹持住,同时检 测杆34的第二限位柱34-1-4限位在电机支架41-2的限位杆41_2_4的左前方,检测杆34 与光盘分离;控制块31的压板部31-4通过其缺口 31-4-1作用在导辊组件2的导辊轴27 上,将导辊轴27逐渐下压,使得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与光盘分离,与此同时导辊支架21的 前端向上抬起,导辊支架21的左挡板21-4伸入导向板13的左侧通孔13-8中,导辊支架21 的右挡板21-5伸入导向板13的右侧通孔13-9中,从而遮住光盘进出口 100 ;使用中,当传 动机构4的传动蜗轮43反向运动使得齿条32向后滑动,从而带动控制块31也向后滑动, 最终控制件拉簧36使得控制块31回到卸载位置,从而可使得本装置处于卸载状态。本实施例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以下简称盘加载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在 无光盘的情况下,导辊支架拉簧29对导辊支架21的前端施加向后的拉力,使得导辊支架21 的前端下压且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向上抬起。控制块拉簧36对控制块31施加一个向后 的拉力,使得控制块31处于后侧位置。此时齿条压簧37处于舒展的状态,齿条32在齿条 压簧37的作用下位于控制块31的后侧。齿条32由其凸块32-3对推动块33的推杆33_2 施加向后的推力,使得推动块33处于后侧位置(详见图19)。推动块33对检测杆34的推 杆34-5施加向后的推力,使得检测杆34的第一光盘挡柱34-3和第二光盘挡柱34_4都处 于前侧位置。在无光盘时,压盘支架拉簧66使得压盘支架61的前端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压 盘支架61控制板61-3在控制块31上的上连接块31-2的弧形斜面31_2_1的抬顶作用下, 使得压盘支架61处于抬起的位置。使用时,将光盘插入盘加载装置的光盘进出口 100,光盘被夹在导向板13与左导 辊22和右导辊23之间。与此同时,因光盘阻断了接收电路板71和发射电路板72之间的 光路,从而使得传动机构4的电机41-1得电而顺时针转动,通过电机蜗杆41-3和电机蜗轮 41-4传递动力使得传动轴42-1逆时针转动。此时的离合器卡爪42-4的环形爪部42_4_2与传动轴蜗杆42-3的环形齿42-3-1互相咬合,传动轴蜗杆42-3、离合器卡爪42-4和离合 器蜗杆42-5相对于传动轴42-1同步逆时针转动。传动轴蜗杆42-3带动传动蜗轮43逆时 针转动。离合器蜗杆42-5带动离合器蜗轮46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导辊轴齿轮28逆时针 转动,带动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 —同逆时针转动。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在转动中依靠 摩擦力将光盘沿着与光拾取器机芯5的光拾取器驱动部件运动方向相水平的方向,送入盘 加载装置内部。(以下在对光盘的运动进行描述时,将光盘的前进方向作为光盘的前端,这与将光 盘进出口 100作为盘加载装置的前端不矛盾)。本实施例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既适用于12cm的光盘,也适用于8cm的光盘。当选用8cm的光盘进入盘加载装置内部时,在导辊组件2、导向板13和基座11的 前侧板11-2的共同作用下,光盘基本保持前端略往上翘的状态进入。光盘在压盘支架61 的2个导向柱61-7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加载位置,2个导向柱61-7同时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光盘进入加载位置时,光盘的左前端边缘与检测杆34的第一光盘挡柱34-3相接触,拨动检 测杆34逆时针转动。当选用12cm的光盘进入盘加载装置内部时,在导辊组件2、导向板13和基座11的 前侧板11-2的共同作用下,光盘基本保持前端略往上翘的状态进入。当进入到一半时,光 盘的左端边缘与左导板14相接触,光盘的右端边缘与右导板15相接触。左导板14的钩状 部14-1和右导板15的钩状部15-1受光盘的推顶,微微向上抬起,左导板14和右导板15逆 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左导板14的斜坡部14-4和右导板15的斜坡部15-4将光盘微微下 压。由于光盘前端上翘的角度有所减小,光盘得以避过压盘支架61的2个导向柱61-7和 检测杆34的第一光盘挡柱34-3。光盘进入加载位置时,光盘的左前端边缘与检测杆34的 第二光盘挡柱34-4相接触,拨动检测杆34逆时针转动。检测杆34逆时针转动时,检测杆34由其推杆34_5推动推动块33向前滑动,推动 块33由其推杆33-2推动齿条32克服齿条压簧37的弹力而相对于控制块31向前滑动。当 齿条32向前滑动一小段距离后,齿板32-1与传动机构4的逆时针转动的传动蜗轮43的右 侧的小齿轮相啮合(详见图20)。齿条32在传动蜗轮43的右侧的小齿轮的带动下继续向 前滑动。一方面齿条32与检测杆34脱离接触,另一方面齿条32带动控制块31 —起向前 滑动(详见图21)。随着控制块31的向前滑动,一方面控制块31的挡块31-6推动离合器卡爪42-4 向前滑动,使得离合器卡爪42-4与传动轴蜗杆42-3分离,离合器蜗杆42-5停止转动,导辊 组件2的导辊轴27也停止转动;第二方面控制块31由其顶块31-5推动片式开关35,使得 传动机构4的停止运动;第三方面控制块31的上连接块31-2的弧形斜面31-2-1向前运动 而从压盘支架61的控制板61-3的下方撤出,使得压盘支架61在压盘支架拉簧66的作用 下,其前端连同压盘62下压,从而完成了压盘62对光盘的夹持作用;第四方面压盘支架61 下压后,检测杆34的第二限位柱34-1-4限位在电机支架41-2的限位杆41_2_4的左前方, 从而使得检测杆34与光盘分离;第五方面控制块31的压板部31-4通过其缺口 31-4-1作 用在导辊组件2的导辊轴27上,将导辊轴27逐渐下压,使得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与光盘 分离,导辊支架21的前端向上抬起,导辊支架21的左挡板21-4伸入导向板13的左侧通孔 13-8中,导辊支架21的右挡板21-5伸入导向板13的右侧通孔13_9中,从而遮住光盘进出
25Π 100。 光盘读取结束后,需退盘时,按下相应的开关,电机41-1通电逆时针转动,通过动 力传递使得传动蜗轮43顺时针转动带动齿条32从前向后滑动,控制块31在齿条32的带 动下也向后滑动。随着控制块31的向后滑动,控制块31的压板部31-4逐渐与导辊组件2 的导辊轴27分离,导辊轴27上升,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与光盘接触,导辊支架21的前端 向下压,让开住光盘进出口 100。随着控制块31的向后滑动,控制块31的上连接块31-2的 弧形斜面31-2-1插入压盘支架61的控制板61-3的下方,使得压盘组件6前端的压盘62 翘起,松开对光盘的夹持,同时电机支架41-2的限位杆41-2-4不再阻挡检测杆34的第二 限位柱34-1-4。随着控制块31的向后滑动,离合器卡爪42-4在离合器压簧42-6的作用下 向后滑动且与传动轴蜗杆42-3相咬合,离合器蜗杆42-5随传动轴一同顺时针转动,从而带 动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 —同顺时针转动。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在转动中依靠摩擦力将 光盘送出盘加载装置。同时因光盘的退出时接收电路板71和发射电路板72之间的光路发 生变化,光盘的后端离开盘加载装置时,传动机构4的电机41-1停止转动。齿条32最终脱 离传动蜗轮43的右侧的小齿轮的啮合,在齿条压簧37的作用下继续向后滑动,从而推动推 动块33向后滑动,推动块33推动检测杆34顺时针转动,检测杆34复位。
权利要求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包括基座部件(1)、导辊组件(2)、控制组件(3)、传动机构(4)、光拾取器机芯(5)和压盘组件(6);基座部件(1)包括基座(11)和上盖板(12),上盖板(12)固定在基座(1)上,且在上盖板(12)和基座(11)之间形成基座部件(1)的位于前侧的光盘进出口(100);导辊组件(2)、控制组件(3)和传动机构(4)设置在基座(11)上,且导辊组件(2)位于基座(11)内的前部,传动机构(4)位于基座(11)内的左侧;导辊组件(2)包括导辊支架(21)、导辊轴(27)、设置在导辊轴(27)上的导辊和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8),导辊组件(2)通过其导辊支架(21)与基座(11)转动连接,且导辊组件(2)能处于其导辊位于较高位置的抬起位置或处于其导辊位于较低位置的落下位置;光拾取器机芯(5)包括底座(51)和避震连接件(54),压盘组件(6)包括压盘支架(61)和动连接在压盘支架(61)上的压盘(62);压盘(62)处于与光拾取器机芯(5)的转台相对应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压盘支架(61)从上方转动连接在光拾取器机芯(5)的底座(51)上,且位于底座(51)的后方;光拾取器机芯(5)通过避震连接件(54)从下方弹性定位在基座(11)上;传动机构(4)包括设置在前侧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6)和设置在后侧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3);导辊组件(2)的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8)固定在导辊轴(27)的左端头上,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6)与导辊组件(2)的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8)相啮合;控制组件(3)包括光盘碰触件(34)、第一过渡控制件(33)、第二过渡控制件(32)和控制件(31);光盘碰触件(34)转动连接在压盘支架(61)上,且使用时光盘能与光盘碰触件(34)相接触;第一过渡控制件(33)滑动连接在基座(11)上,第二过渡控制件(32)设置在控制件(31)上,使用时光盘碰触件(34)能通过第一过渡控制件(33)推动第二过渡控制件(32),且第二过渡控制件(32)能使得控制件(31)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3)相配合;控制件(31)竖直设置,且能相对于基座(11)前后滑动,使用中控制件(31)能处于后方的卸载位置或处于前方的加载位置,或者在卸载位置与加载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11)前后滑动;当控制件(31)向前滑动时,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6)失去动力,当控制件(31)处于加载位置时,能使得本装置处于加载状态;当传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3)反向运动脱开与控制件(31)的配合时,传动机构(4)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6)重新获得动力,控制件(31)回到卸载位置,从而能使得本装置处于卸载状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件(1)还 包括导向板(13)、左导板(14)和右导板(15);基座部件(1)的基座(11)为冲压一体件,包括基板(11-1)、位于基板(11-1)前侧边 缘的前侧板(11-2)、位于基板(11-1)的后侧边缘的后侧板(11-3)、位于基板(11-1)的左 侧边缘的左侧板(11-4)和位于基板(11-1)的右侧边缘的右侧板(11-5);前侧板(11-2)、 后侧板(11-3)、左侧板(11-4)和右侧板(11-5)均垂直设置,且从上方连接在基板(11-1) 上;上盖板(12)为冲压一体件,包括上盖板主体(12-1)、位于上盖板主体(12-1)的左前部 的左导板挡板(12-2)和位于上盖板主体(12-1)的右前部的右导板挡板(12-3);左导板挡 板(12-2)和右导板挡板(12-3)均垂直设置,从下方连接在上盖板主体(12-1)上;导向板 (13)为注塑一体件,包括导向板主体(13-1)、位于导向板主体(13-1)的左侧边缘后部的左 导板转轴(13-2)、左导板压板(13-3)、左导板凸块(13-4)、位于导向板主体(13_1)的右侧边缘后部的右导板转轴(13-5)、右导板压板(13-6)、右导板凸块(13-7)、位于导向板主体 (13-1)的前侧边缘的左侧通孔(13-8)、右侧通孔(13-9)和位于导向板主体(13_1)的前后 侧边缘上部的8卡接头(13-10);导向板(13)由其卡接头(13-10)与上盖板主体(12-1)卡 接固定连接,且位于上盖板主体(12-1)前部的下方;左导板(14)为注塑一体件,从前至后依次分为钩状部(14-1)、转动连接部(14-2)、凸 起部(14-3)、斜坡部(14-4)和延伸板(14-5);转动连接部(14_2)上设有左右向的通孔 (14-2-1),通孔的左半部分呈弓形,右半部分为上方开有豁口的圆形;斜坡部(14-4)的底 部斜面前高后低,斜坡部(14-4)的后端最低点略高于钩状部(14-1)的前端最低点;延伸板 (14-5)水平设置,且从后方连接在斜坡部(14-4)的后端面的上部;左导板(14)通过转动连接部(14-2)的通孔(14-2-1)套在导向板(13)的左导板转轴 (13-2)上,左导板(14)的右侧面与导向板主体(13-1)相接触,左导板(14)的左侧面与上 盖板(12)的左导板挡板(12-2)的右侧面相接触,从而使得左导板(14)被轴向限位在左 导板转轴(13-2)上;左导板(14)的凸起部(14-3)从下方抵住导向板(13)的左导板压板 (13-3),左导板(14)的延伸板(14-5)架在导向板(13)的左导板凸块(13-4)上,从而使得 左导板(14)能进行较小角度的弹性转动,左导板(14)的前端始终保持向下压的趋势;右导板(15)为注塑一体件,形状与左导板(14)相对称,从前至后依次分为钩状部 (15-1)、转动连接部(15-2)、凸起部(15-3)、斜坡部(15-4)和延伸板(15-5);转动连接部 (15-2)上设有左右向的通孔(15-2-1),通孔的左半部分呈圆形,右半部分呈弓形;斜坡部 (15-4)的底部斜面前高后低,斜坡部(15-4)的后端最低点略高于钩状部(15-1)的前端 最低点;延伸板(15-5)水平设置,且从后方连接在斜坡部(15-4)的后端面的上部;右导板 (15)通过转动连接部(15-2)的通孔(15-2-1)套在导向板(13)的右导板转轴(13-5)上, 右导板(15)的左侧面与导向板主体(13-1)相接触,右导板(15)的右侧面与上盖板(12) 的右导板挡板(12-3)相接触,从而使得右导板(15)轴向限位在右导板转轴(13-5)上;右 导板(15)的凸起部(15-3)从下方抵住导向板(13)的右导板压板(13-6),左导板(15)的 延伸板(15-5)架在导向板(13)的右导板凸块(13-7)上,从而使得右导板(15)能进行较 小角度的弹性转动,右导板(15)的前端始终保持向下压的趋势。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的基板 (11-1)的中后部开有光拾取器机芯(5)的安装孔(11-1-1);基板(11-1)上还设有3个螺 纹连接部(11-1-6),3个螺纹连接部(11-1-6)分别位于安装孔(11-1-1)的左侧前部、左侧 后部和右侧中部;光拾取器机芯(5)的底座(51)包括底板(51-1)和3个避震垫连接座(51-2) ;3个避 震垫连接座(51-2)的其中1个连接在底板(51-1)的右侧折边上,且位于底板(51-1)的右 侧中部;另外2个均连接在底板(51-1)的左侧折边上,且分别位于底板(51-1)的左侧前部 和左侧后部;光拾取器机芯(5)位于基座(11)的安装孔(11-1-1)中;各个避震连接件(54)包括 避震垫(54-1)和带帽螺钉(54-2);避震垫(54-1)的外周设有嵌槽,中部设有安装孔;3个 避震垫(54-1)通过各自的嵌槽卡嵌在各自相对应的避震垫连接座(51-2)中;带帽螺钉 (54-2)从下方穿过避震垫(54-1)的安装孔,带帽螺钉(54-2)的压帽压在避震垫(54_1)的 底部,带帽螺钉(54-2)的螺纹部旋合在基座(11)的基板(11-1)的螺纹连接部(11-1-6)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组件(6)还 包括压盘固定片(63)、压盘固定螺钉(64)、支架调节螺钉(65)和压盘支架拉簧(66);所述 光拾取器机芯(5)还包括左支架(52)和右支架(53);左支架(52)和右支架(53)均为一体件;左支架(52)包括左支架垂直板(52-1)和连 接在左支架垂直板(52-1)下端的左支架水平板(52-2),左支架垂直板(52-1)的左侧设有 左支架销轴(52-3);左支架(52)由其左支架水平板(52-2)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底座(51) 上,且位于底座(51)的左后部;右支架(53)包括右支架垂直板(53-1)、连接在右支架垂直板(53-1)下端的右支架水 平板(53-2)、从右方连接在右支架垂直板(53-1)前端的右支架连接板(53-4)和连接在右 支架连接板(53-4)下端的右支架延伸板(53-5),右支架垂直板(53-1)的左侧设有右支架 销轴(53-3);右支架(53)由其右支架水平板(53-2)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底座(51)上,且位 于底座(51)的右后部;压盘支架(61)为冲压一体件;压盘支架(61)包括支架主体(61-1)、控制板(61-3)、 导向柱(61-7)、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左安装座包括左连接板(61-5-1)和支架拉簧座 (61-4),右安装座包括右连接板(61-5-2)和调节座(61-2);支架主体(61-1)分为长条板部(61-1-1)和位于长条板部(61-1-1)前端的三角板部 (61-1-2);三角板部(61-1-2)的前端中央设有压盘安装孔(61-1-3);左安装座的左连接板(61-5-1)和右安装座的右连接板(61-5-2)各为一块垂直板,每 块垂直板上设有左右向的安装孔,左连接板(61-5-1)和右连接板(61-5-2)分左右从下方 连接在支架主体(61-1)上,左安装座的左连接板(61-5-1)位于支架主体(61-1)的左侧 后部,右安装座的右连接板(61-5-2)位于支架主体(61-1)的右侧后部;右安装座的调节 座(61-2)包括水平板和从下方连接在水平板右端的侧板;调节座(61-2)由其水平板从下 方连接在右连接板(61-5-2)上,且位于右连接板(61-5-2)的前部;左连接板(61_5_1)由 其安装孔从左方套在光拾取器机芯(5)的左支架(52)的左支架销轴(52-3)上,右连接板 (61-5-2)由其安装孔从左方套在光拾取器机芯(5)的右支架(53)的右支架销轴(53-3) 上,调节座(61-2)的侧板挡在光拾取器机芯(5)的右支架(53)的右支架延伸板(53-5)的 右侧,从而使得压盘支架(61)左右向限位在光拾取器机芯(5)的底座(51)上,且能相对于 光拾取器机芯(5)的底座(51)进行转动;支架调节螺钉(65)从上方旋合在调节座(61-2)的水平板上,支架调节螺钉(65)的 尾部的下端面与光拾取器机芯(5)的右支架(53)的右支架延伸板(53-5)的上端面相接 触;控制板(61-3)包括高低控制板和连接在高低控制板前侧的前高后低的斜板;控制板 (61-3)由其高低控制板从左方连接在支架主体(61-1)的长条板部(61-1-1)上,且位于长 条板部(61-1-1)的左侧前部;左安装座的支架拉簧座(61-4)为一钩状板,支架拉簧座(61-4)从后方连接在压盘支 架(61)的左连接板(61-5-1)上;基座(11)还包括第一拉簧座(11-9);第一拉簧座(11-9) 为一块与后侧板(11-3)相平行的竖直板,由其下端从上方连接在基板(11-1)上,第一拉 簧座(11-9)上部开有拉簧孔;压盘支架拉簧(66)的前端套在支架拉簧座(61-4)上,压 盘支架拉簧(66)的后端穿过基座(11)的第一拉簧座(11-9)的拉簧孔而钩在第一拉簧座(11-9)上;在压盘支架拉簧(66)的作用下,压盘支架(61)始终保持前端下压的趋势;导向柱(61-7)有2个,均垂直于支架主体(61-1),由其上端连接在压盘支架(61)的 支架主体(61-1)的长条板部(61-1-1)上,且分别位于长条板部(61-1-1)的左前部和右前 部;压盘(62)为中央内嵌铁片的注塑一体件,压盘(62)由其中央座由下向上穿过支架主 体(61-1)的压盘安装孔(61-1-3),压盘固定片(63)的外径大于支架主体(61_1)的压盘安 装孔(61-1-3)的孔径;压盘固定片(63)从上方与压盘(62)的中央座的上端面相接触,压 盘固定螺钉(64)从上向下穿过压盘固定片(63)由其螺纹部旋合在压盘(62)的中央座的 螺孔上。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还 包括片式开关(35)、控制块拉簧(36)和齿条压簧(37);所述控制组件(3)的光盘碰触件 (34)为检测杆,所述控制组件(3)的第一过渡控制件(33)为推动块,所述控制组件(3) 的第二过渡控制件(32)为齿条,所述控制组件(3)的控制件为控制块;控制块(31)、齿条 (32)、推动块(33)和检测杆(34)均为注塑一体件;基座部件(1)的基座(11)还包括挡板(11-7)、开关固定座(11-8)、和2个定位销 (11-10);挡板(11-7)与左侧板(11-4)平行,位于基板(11-1)左部中段,开关固定座 (11-8)包括水平板和从下方连接在水平板右前端的竖直板,开关固定座(11-8)由其竖直 板从上方连接在基板(11-1)上,且位于导辊支架固定座(11-6)的后方,挡板(11-7)的前 方;2个定位轴(11-10)均竖直设置,分前后由各自的下端连接在基座(11)的基板(11-1) 上,且位于基座(11)的挡板(11-7)的右后方;基板(11-1)的左侧中部设有第四拉簧座 (11-1-4);压盘组件(6)的压盘支架(61)还包括检测杆座(61-6);压盘支架(61)的长条板 部(61-1-1)的中央部位开有中央孔(61-1-4),中央孔(61-1-4)的左后部设有限位槽 (61-1-5);长条板部(61-1-1)的左部开有限位孔(61-1-6),限位孔(61_1_6)为弧形,且位 于限位槽(61-1-5)的左侧;中央孔(61-1-4)的位于限位槽(61-1-5)左侧的边界为第一 弧形边界(61-1-7);长条板部(61-1-1)的后侧左部的边界处开有缺口,缺口位于限位孔 (61-1-6)的后方,缺口的左侧边界为第二弧形边界(61-1-8);长条板部(61-1-1)的左侧 中部以及位于左连接板(61-5-1)前方的边界为第三弧形边界(61-1-9);检测杆座(61-6) 为圆柱形,垂直于支架主体(61-1),由其上端连接在压盘支架(61)的支架主体(61-1)的 长条板部(61-1-1)上,且位于长条板部(61-1-1)的后侧左部;支架主体(61-1)的限位孔 (61-1-6)、第一弧形边界(61-1-7)、第二弧形边界(61-1-8)、第三弧形边界(61_1_9)与检 测杆座(61-6)同轴线设置;片式开关(35)从下方固定连接在基座(11)的开关固定座(11-8)上;检测杆(34)包 括后杆体(34-1)、从前方连接在后杆体(34-1)左部的前杆体(34-2)、从上方连接在前杆 体(34-2)右端的第一光盘挡柱(34-3)、从下方连接在后杆体(34-1)右端的第二光盘挡柱 (34-4)、从后方连接在后杆体(34-1)左部的推杆(34-5);前杆体(34_2)的上方按照从左 至右的次序依次设有第一卡爪(34-2-1)和第一限位柱(34-2-2);后杆体(34_1)的中部开 有连接孔(34-1-1);后杆体(34-1)的上方设有第二卡爪(34-1-2)和第三卡爪(34_1_3), 第二卡爪(34-1-2)位于连接孔(34-1-1)的右侧,第三卡爪(34-1-3)位于连接孔(34_1_1)的左侧;后杆体(34-1)的下方设有第二限位柱(34-1-4),第二限位柱(34-1-4)位于连接 孔(34-1-1)的左侧;检测杆(34)通过其连接孔(34-1-1)从下方套在压盘组件(6)的检测杆座(61-6)上, 第一限位柱(34-2-2)位于压盘支架(61)的限位孔(61-1-6)中,第一卡爪(34_2_1)钩在 压盘支架(61)的第一弧形边界(61-1-7)上,第二卡爪(34-1-2)钩在压盘支架(61)的第 二弧形边界(61-1-8)上,第三卡爪(34-1-3)钩在压盘支架(61)的第三弧形边界(61_1_9) 上,从而使得检测杆(34)能相对于压盘支架(61)进行有限角度的转动;推动块(33)包括 推动块主体(33-1)和推杆(33-2);推动块主体(33-1)为按前后向水平设置的长条状物 体,推动块主体(33-1)的中央开有长条状腰圆形的通孔(33-1-1);推杆(33-2)左右向水 平设置,由其右端从上方连接在推动块主体(33-1)的左前部;推动块(33)通过推动块主体 (33-1)的通孔(33-1-1)套在基座(11)的2个定位销(11-10)上,能相对于基座(11)作前 后向的滑动;控制块(31)包括控制块主体(31-1)、分上下从后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31-1)的后端 的上连接块(31-2)和下连接块(31-3)、从前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31-1)的前端的压板部 (31-4)、从右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31-1)的前端下部的顶块(31-5)、从左方连接在控制块 主体(31-1)的后端中部的挡块(31-6)、从左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31-1)上且位于挡块 (31-6)下方的控制块拉簧座(31-7)和从后方连接在控制块主体(31-1)的中部下方的前后 向设置的压簧柱(31-8);上连接块(31-2)的下端面与下连接块(31-3)的上端面共同构成 朝向向后的凹槽(31-9);上连接块(31-2)的后部上方设有前高后低的弧形斜面(31-2-1),弧形斜面(31-2-1) 与压盘组件(6)的控制板(61-3)相配合;下连接块(31-3)上分前后开有2个前后向的导 向孔(31-3-1);压板部(31-4)的前下方开有缺口(31-4-1),缺口(31_4_1)为前大后小逐 级递进的台阶形与导辊组件(2)的导辊轴(27)相配合;顶块(31-5)的右前部设有左前右 后向的斜面(31-5-1)与片式开关(35)相对;控制块(31)定位在基座(11)的挡板(11-7)的左侧;控制块拉簧(36)的前端套在控 制块(31)的控制块拉簧座(31-7)上,控制块拉簧(36)的后端钩在基座(11)的第四拉簧 座(11-1-4)上;齿条(32)包括齿板(32-1)、导柱(32-2)、凸块(32-3)和压簧柱(32-4);齿板(32-1) 的顶部设有排齿,方向朝上;导柱(32-2)有2个,分前后从右方连接在齿板(32-1)上;凸 块(32-3)从右方连接在齿板(32-1)上且位于齿板(32-1)的后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压簧 柱(32-4)前后向设置,由其后端头从前方连接在齿板(32-1)的前端;齿条(32)的2个导 柱(32-2)插接在控制块(31)的2个导向孔(31-3-1)内,齿条压簧(37)的前端套在控制 块(31)的压簧柱(31-8)上,齿条压簧(37)的后端套在齿条(32)的压簧柱(32_4)上,从 而使得齿条(32)能相对于控制块(31)在前后向上弹性滑动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包 括传动电机组件(41)、传动轴组件(42)、传动蜗轮轴(44)和离合器蜗轮座(45);传动机 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46)即为离合器蜗轮;传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件(43)即为传动蜗 轮;基座组件(1)的基座(11)的左侧板(11-4)的中部设有与基板(11-1)平行的传动轴固定片(11-4-1),左侧板(11-4)的后部设有与后侧板(11-3)平行的电机固定片(11-4-2), 左侧板(11-4)的前部设有开口向上的蜗轮座安装槽(11-4-3);传动蜗轮轴(44)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基座(11)的左侧板(11-4)、传动蜗轮(43)、控制 块(31)的凹槽(31-9)和挡板(11-7),传动蜗轮轴(44)与基座(11)转动连接;离合器蜗轮座(45)被上下夹固在基座(11)的基板(11-1)的左前部与上盖板(12) 之间;离合器蜗轮座(45)的右侧设有开口向下的卡勾(45-1),离合器蜗轮座(45)通过卡 勾(45-1)对控制块(31)的压板部(31-4)的前端在上方以及左右方进行限位,离合器蜗轮 座(45)设有朝向左方的蜗轮轴,离合器蜗轮(46)通过该蜗轮轴转动连接在离合器蜗轮座 (45)上,离合器蜗轮座(45)的蜗轮轴的左端头嵌入基座(1)的左侧板(11-4)蜗轮座安装 槽(11-4-3)中;传动电机组件(41)包括电机(41-1)、电机支架(41-2)、电机蜗杆(41-3)和电机蜗 轮(41-4);电机支架(41-2)为注塑一体件,分为水平板(41-2-1)、从左后方连接在水平板 (41-2-1)上的竖直板(41-2-2)、从上方连接在水平板(41-2-1)的左部的朝向上方的电机 蜗轮轴(41-2-3)和从右方连接在水平板(41-2-1)右端的朝向上方的限位杆(41-2-4);电 机支架(41-2)由其水平板(41-2-1)固定在基座(11)的基板(11-1)上,且位于基板(11_1) 的左后部;推动块主体(33-1)的上下分别受到电机支架(41-2)的水平板(41-2-1)和基 座(11)的基板(11-1)的限位;电机(41-1)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41-2)的竖直板 (41-2-2)上,电机(41-1)的电机轴穿过电机支架(41-2)的竖直板(41_2_2)与电机蜗杆 (41-3)固定连接;电机蜗轮(41-4)转动连接在电机支架(41-2)的电机蜗轮轴(41_2_3) 上;传动轴组件(42)包括传动轴(42-1)、传动轴齿轮(42-2)、传动轴蜗杆(42_3)、离合 器卡爪(42-4)、离合器蜗杆(42-5)、离合器压簧(42-6)和传动轴限位块(42_7);传动 轴(42-1)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传动轴(42-1)的后端伸入传动电机组件(41)的电机支架 (41-2)的竖直板(41-2-2)的顶部的开口向前和向上的凹槽中,传动轴(42-1)的前端伸 入离合器蜗轮座(45)的顶部的开口向右和向后的凹槽中,从而使得传动轴(42-1)在相对 于电机支架(41-2)和离合器蜗轮座(45)进行转动的同时,在轴向上被限位;传动轴齿轮 (42-2)为一斜齿轮,传动轴齿轮(42-2)紧配合固定连接在传动轴(42-1)上,且位于传动轴 (42-1)的后部;传动轴蜗杆(42-3)的前端头设有环形齿(42-3-1),且传动轴蜗杆(42_3) 紧配合固定连接在传动轴(42-1)上,位于传动轴(42-1)的中部;传动轴限位块(42-7)套 在传动轴(42-1)上,且与传动轴(42-1)滑动连接,传动轴限位块(42-7)位于传动轴齿轮 (42-2)与传动轴蜗杆(42-3)之间,且传动轴限位块(42-7)被上下夹固在基座(11)的左侧 板(11-4)的固定片(11-4-1)与上盖板(12)之间;离合器蜗杆(42-5)为注塑一体件,分为 花键轴(42-5-1)和从前方连接在花键轴(42-5-1)前端且外径大于花键轴(42_5_1)外径 的蜗杆头(42-5-2);离合器蜗杆(42-5)套在传动轴(42_1)上,且位于传动轴(42_1)的前 部,能相对于传动轴(42-1)进行转动;离合器压簧(42-6)套在离合器蜗杆(42-5)的花键 轴(42-5-1)上;离合器卡爪(42-4)的前端设有环形凸起部(42-4-1),离合器卡爪(42_4) 的后端设有与传动轴蜗杆(42-3)的环形齿(42-3-1)相对应的环形爪部(42-4-2),离合 器卡爪(42-4)的中央部位开有与离合器蜗杆(42-5)的花键轴(42-5-1)相匹配的花键孔 (42-4-3);离合器卡爪(42-4)通过其花键孔(42_4_3)卡套在离合器蜗杆(42_5)的花键轴(42-5-1)上,从而使得离合器蜗杆(42-5)与离合器卡爪(42-4)之间在周向上相互限位, 且离合器卡爪(42-4)能相对于离合器蜗杆(42-5)进行轴向滑动;离合器压簧(42-6)的前 端与离合器蜗杆(42-5)的蜗杆头(42-5-2)相抵,其后端与离合器卡爪(42_4)的环形凸 起部(42-1)的前端面相抵,从而使得离合器卡爪(42-4)始终保持向后滑动的趋势,当离合 器卡爪(42-4)由其环形爪部(42-4-2)与后方的传动轴蜗杆(42_3)的环形齿(42_3_1)互 相咬合时,传动轴蜗杆(42-3)、离合器卡爪(42-4)和离合器蜗杆(42-5)能相对于传动轴 (42-1)进行同步转动;电机蜗轮(41-4)为双联蜗轮齿轮,电机蜗轮(41-4)的位于下方的小蜗轮与电机蜗杆 (41-3)相啮合,电机蜗轮(41-4)的位于上方的大齿轮与传动轴齿轮(42-2)相啮合;传动 蜗轮(43)为双联蜗轮齿轮,传动蜗轮(43)的位于左侧的大蜗轮与传动轴蜗杆(42-3)相啮 合,传动蜗轮(43)的位于右侧的小齿轮与齿条(32)的排齿相啮合;离合器蜗轮(46)为双 联蜗轮齿轮,离合器蜗轮(46)的位于右侧的小蜗轮与离合器蜗杆(42-5)相啮合,离合器蜗 轮(46)的位于左侧的大齿轮与导辊组件(2)的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8)相啮合。
7.按照权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辊组 件(2)还包括导辊左轴套(24)、导辊右轴套(25)、2个导辊垫圈(26)和2根导辊支架拉簧 (29);导辊包括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28)即为导辊轴齿轮;导辊支架(21)为冲压一体件,包括导辊支架主体(21-1)、位于导辊支架主体(21-1) 的左侧边缘的左架臂(21-2)、位于导辊支架主体(21-1)的右侧边缘的右架臂(21-3)、位 于导辊支架主体(21-1)的前侧边缘的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的导辊支架左拉簧座 (21-6)、左挡板(21-4)、右挡板(21-5)和导辊支架右拉簧座(21_7);导辊支架主体(21_1) 为左右向的长条形板;左架臂(21-2)和右架臂(21-3)均垂直设置,且从上方连接在导辊 支架主体(21-1)上;左架臂(21-2)和右架臂(21-3)的板体上均设有开口向后的安装槽; 左架臂(21-2)的前部开有左右向的圆孔,右架臂(21-3)的右端面的前部设有朝向右方的 销轴;左挡板(21-4)垂直设置,由其左端从上方连接在导辊支架主体(21-1)上,左挡板 (21-4)的右端头朝向右前方,左挡板(21-4)的右端头的顶部设有朝向向上的左挡板凸起 (21-4-1),左挡板凸起(21-4-1)与导向板(13)的左侧通孔(13_8)相对;右挡板(21_5) 垂直设置,由其右端从上方连接在导辊支架主体(21-1)上,右挡板(21-5)的左端头朝向 左前方,右挡板(21-5)的左端头的顶部设有朝向向上的右挡板凸起(21-5-1),右挡板凸起 (21-5-1)与导向板(13)的右侧通孔(13-9)相对;基座(11)还包括导辊支架固定座(11-6),导辊支架固定座(11-6)位于基板(11-1)的 左部前端,且与左侧板(11-4)平行;导辊支架固定座(11-6)的右端面上设有朝向右方的销 轴;左侧板(11-4)的前部设有开口向上的蜗轮座安装槽(11-4-3);右侧板(11-5)的前部 设有开口向上的导辊支架安装槽(11-5-1);基板(11-1)的前部按照左右设有第二拉簧座 (11-1-2)和第三拉簧座(11-1-3);导辊支架(21)的左侧由其左架臂(21-2)上的圆孔套在基座(11)的导辊支架固定座 (11-6)的销轴上,导辊支架(21)的右侧由其右架臂(21-3)上的销轴嵌入基座(11)的右侧 板(11-5)的导辊支架安装槽(11-5-1)中,从而使得导辊支架(21)能相对于基座(11)进 行转动;导辊左轴套(24)卡嵌在左架臂(21-2)的安装槽处的板体上,导辊右轴套(25)卡嵌在右架臂(21-3)的安装槽处的板体上;左导辊(22)和右导辊(23)均套在导辊轴(27)上 ’导 辊轴(27)的左端再依次穿过相应的导辊垫圈(26)和导辊左轴套(24),导辊轴(27)的右端 再依次穿过相应的导辊垫圈(26)和导辊右轴套(25),并且导辊轴(27)能相对于导辊左轴 套(24)和导辊右轴套(25)进行转动;导辊轴齿轮(28)即为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导辊轴 齿轮(28)固定在导辊轴(27)的伸出导辊左轴套(24)的左端头上;2根导辊支架拉簧(29)的其中1根的前端套在导辊支架左拉簧座(21-6)上,后端套在 基座(11)的第二拉簧座(11-1-2)上;另外1根导辊支架拉簧(29)的前端套在导辊支架右 拉簧座(21-7)上,后端套在基座(11)的第三拉簧座(11-1-3)上。
8.按照权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 电路板(71)、发射电路板(72)和4个防震连接件(73);导向板(13)还包括位于导向板主体 (13-1)的中部的4个卡钩(13-11);接收电路板(71)的板体边缘被卡接固定在导向板(13) 的卡钩(13-11)上,且位于导向板主体(13-1)的中部;发射电路板(72)从下方固定在基板 (11-1)的前中部,与接收电路板(71)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基板(11-1)的左前端、 左后端、右前端和右后端各开有1个防震连接孔(11-1-5),4个防震连接孔(11-1-5)的基 本形状为开有豁口的圆形;4个防震连接件(73)通过各自的环形嵌接槽经由相对应的基板 (11-1)的防震连接孔(11-1-5)的通槽卡嵌在相对应的防震连接孔(11-1-5)中,从而分别 固定在基座(11)的基板(11-1)的左前端、左后端、右前端和右后端上,且位于基板(11-1) 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包括基座部件、导辊组件、控制组件、传动机构、光拾取器机芯和压盘组件;光拾取器机芯从下方弹性定位在基座上;压盘组件从上方转动连接在光拾取器机芯的底座上,且位于底座的后方;控制组件包括光盘碰触件、第一过渡控制件、第二过渡控制件和控制件;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前侧的第一动力输出件和设置在后侧的第二动力输出件;传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件与导辊组件的导辊转动动力输入件相啮合,第二动力输出件与控制组件的控制件相配合;使用中,控制件能处于后方的卸载位置或处于前方的加载位置,从而使得本装置处于卸载状态或加载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厚度薄,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G11B17/051GK201725569SQ20102027554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9日
发明者周云峰 申请人:东莞市楚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