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循环蓄电池用的电极群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144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循环蓄电池用的电极群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循环蓄电池的电极群组合装置。
液循环蓄电池是现代电池的发展趋向,尤其溴化锌电池为各国所大力开发研究,其构成包括正负极电介液贮藏室、电极群组合装置、以及沟通电介液循环的管道和为电介液循环提供动力的输送泵。其中电极群组合装置是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现有技术中,有专利号为92108342.4、名称为《液循环蓄电池用的电极群组合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密封性能好而且易于检查密封性的、使用寿命长的液循环蓄电池用的电极群组合装置。它包含有两端的电极端板、串接着的正极板、隔膜和负极板、以及输入和输出电介液的主通道和次通道,四条主通道设置在电极端板、正负极板和隔膜串接体的四角处并与其相垂直。此电极群组合装置基本上能达到预定要求。但是,在四条主通道分别各与一串次通道连通之处,这些次通道的输入口或输出口呈一直线并列,因而相邻两条次通道的输入口或输出口之间距离很近。由于在蓄电池工作时,电极群次通道上下之间有电压差,也就是说有电流通过(这种自放电是液循环电介液蓄电池固有缺点,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各次通道的输入口或输出口之间,由于相邻之间距离很近而电阻很小,通过的电流就很大,则在其附近会形成树枝状锌,快速生长和不断增多,甚至会使各次通道直接导通,使整个蓄电池内部呈短路状态,蓄电池迅速发热,而无法继续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液循环蓄池用的电极群组合装置,自放电小,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一样包含有位于两端的电极端板、串接着的正极板、隔膜和负极板、以及输入和输出电介液的主通道和次通道,四条主通道设置在电极端板、正负极板和隔膜串接体的四角处并与其相垂直。其特征在于在四条主通道分别各与一串次通道连通之处,这些次通道的输入口或输输出口呈上下错位排列,相邻两条次通道的输入口或输出口之间错开一段有效距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次通道连通主通道的输入口或输出口呈错位排列,使相邻两条次通道的输入口或输出口之间错开一段有效距离,从而大大增加了内电阻,大大降低了自放电现象,使其周围不易产生或极少产生树枝状锌,避免蓄电池内产生短路,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液循环蓄电池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局部正负极板和隔膜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1示出一种液循环蓄电池的结构原理,溴化锌电池就常用此结构原理。它包含有正负极电介液贮藏室7、9和电极群组合装置1、传输电介液的管道和为电介液循环提供动力的输送泵8。电极群组合装置1包含有负极板2、隔膜4和正极板6,其中形成正极电介液反应室5和负极电介液反应室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是参见图2、图3和图4,本电极群组合装置的两端是电极端板12,两个电极端板12之间串接许多由正极板6、隔膜4和负极板2构成的单元。四条主通道11设置在电极端板12、正负极板6、2和隔膜4串接体的四角处。主通道11是由通道壳体10与电极端板12、正负极板6、2和隔膜4的端面密封连接构成。通道壳体10的材料为透明的耐腐蚀塑料。正负极板6、2均是四周有密封用的凸缘而内部形成大面积凹坑的板块,在串接时形成电介液反应室3、5。极板的凸缘内有小凹槽构成次通道13,使大面积凹坑3、5与主通道11沟通,即是使电介液反应室3、5与主通道11沟通。以上均为已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改进之处参见图2,在四条主通道11分别各与一串次通道13连通之处,这些次通道13的输入口或输出口呈上下错位排列,相邻两条次通道13的输入口或输出口之间错开一段有效距离h。
权利要求1.一种液循环蓄电池用的电极群组合装置,包括位于两端的电极端板(12)、串接着的正极板(6)、隔膜(4)和负极板(2)、以及输入和输出电介液的主通道(11)和次通道(13),四条主通道(11)设置在电极端板(12)、正负极板(6、2)和隔膜(4)串接体的四角处并与其相垂直,其特征在于在四条主通道(11)分别各与一串次通道(13)连通之处,这些次通道(13)的输入口或输出口呈上下错位排列,相邻两条次通道(13)的输入口或输出口之间错开一段有效距离(h)。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液循环蓄电池用的电极群组合装置。它包含有位于两端的电极端板、串接着的正极权、隔膜和负极板、以及输入和输出电介液的主通道和次通道,四条主通道设置在电极端板、正负极板和隔膜串接体的四角处并与其相垂直,在四条主通道分别各与一串次通道连通之处,这些次通道的输入口或输出口呈上下错位排列,相邻两条次通道的输入口或输出口之间错开一段有效距离。本实用新型能增大蓄电池内电阻,降低自放电现象,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M10/38GK2424534SQ0021739
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5日
发明者石坤 申请人:石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