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式蓄电池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019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体式蓄电池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端子,尤其是一种用于大电流放电起动用的双体式铅蓄电池端子。
目前起动用铅蓄电池的端子均为一体式,即蓄电池的端子与用电器(外电路)连接的外锥体轴线和与电池组(内电路)连接的内锥孔轴线是重合的(

图1),由于锥孔过长,内锥孔与极柱熔焊操作困难,而且往往达不到满意的熔焊质量要求,使熔焊面小,电阻值较大。
现代技术的发展,蓄电池放电率的提高,大的放电电流要求连接极柱直径增大,而端子的外锥体直径已标准化,有固定尺寸要求,因此形成外锥体和内锥孔之间的壁厚变薄,铸造困难,外锥表面尺寸精度及光洁度差,上述两点均造成连接电阻值增大,同时大电流放电时蓄电池端子过热又危及端子与电池盖间密封性使电池漏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铸造方便、精度高、安全可靠的双体式蓄电池端子,它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外锥体和内锥孔组成,所述的外锥体轴线和内锥孔轴线分离为两平行轴线。
所述的内锥孔外侧设有圆形沟槽,内锥孔和电池组极柱焊接。
所述的外锥体和内锥孔一体铸造而成,外锥体铸造为实体,所述的外锥体为锥形和螺柱形,由于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端子(特别是圆锥部分)铸造工艺性好,可以得到尺寸准确、表面光洁的标准锥面,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2.端子与电池极群的极柱焊接工艺性好,焊接面增加,提高了焊接质量,提高工效。
3.用电器连接锥套与电池圆锥端子配合表面密合,减少接触电阻和发热损失且连接可靠。
4.端子与电池极群的极柱焊接面大、电阻小,大电流通过时发热小,减少了发热损失。
5.避免了由于端子发热而造成端子与电池盖连接部分的松动而导致电池端子部分漏酸,使电池能安全可靠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蓄电池端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5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锥体;2.内锥孔;3.电池盖;4.极柱;5.极群。
制造时将传统的蓄电池端子的外锥体1和内锥孔2旋转轴心的同轴结构,改造成外锥体1的旋转轴心与内锥孔2的旋转轴心分离且平行的结构,可一体铸造并可使外锥体1制成实心结构,使得内锥孔2的长度大为缩短,其直径也可根据需要加大。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内锥孔2的长度大为缩短,直径又可根据大电流放电的需要扩大,不受固定外锥体1尺寸限制,可实现与极柱4良好的焊接,使电阻值减少,外锥体1可制成实体,其铸造性好,可得到尺寸精确、光洁度高的外锥体1表面,减少外电路连接电阻。在内锥孔2外侧设有圆形沟槽用于和塑料电池盖3连接密封。
本实用新型一般用于铅蓄电池,尤其是大电流放电起动用蓄电池的端子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使极群5引出的极柱4与内锥孔2具有良好焊接性和外锥体1与用电器锥环的良好配合,进而减少电阻发热和由于发热使蓄电池端子与电池盖3结合处出现的漏酸现象,并解决了蓄电池端子铸造和端子与极柱4焊接的工艺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外锥体1可根据需要制成锥形(图4)或螺柱形(图5),也可用锥形连接和螺柱连接混合结构等多种连接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双体式蓄电池端子,由外锥体(1)和内锥孔(2)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外锥体(1)轴线和内锥孔(2)轴线分离为两平行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式蓄电池端子,其特征是所述的内锥孔(2)外侧设有圆形沟槽,内锥孔(2)和电池组极柱(4)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式蓄电池端子,其特征是所述的外锥体(1)和内锥孔(2)一体铸造而成,外锥体(1)铸造为实体,所述的外锥体(1)为锥形和螺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端子,它由外锥体和内锥孔组成,其中外锥体轴线和内锥孔轴线分离为两平行轴线。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内锥孔与极柱熔焊操作困难,而且往往达不到满意的熔焊质量要求,使熔焊面小,电阻值较大等缺点,使蓄电池极群引出的极柱与内锥孔具有良好焊接性和外锥体与用电器锥环的良好配合,进而减少电阻发热和由于发热使蓄电池端子与电池盖结合处出现的漏酸现象,并解决了蓄电池端子铸造和端子与极柱焊接的工艺难题。
文档编号H01M2/30GK2480993SQ01226948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5日
发明者胡钊林 申请人:胡钊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