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冷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939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致冷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致冷式散热装置。
惟习用的以导热板导出热量并由风扇形成的气流将热量散出的散热装置,因受导热面积及外界空气温度的影响,其散热效果欠佳。
本实用新型包括与发热机件相对应配合并紧密结合成一体基座及结合于基座内为密闭循环微管路网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内具有液、气态循环变化以产生致冷效果的热交换介质。
其中具有热交换介质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包括容纳低于大气压力热交换介质的介质容器、与介质容器底部连接的加热段管路、连设于加热段管路与介质容器上方之间的第一回流管路、与加热段管路衔接冷凝段管路、与冷凝段管路衔接的蒸发段管路及连设于介质容器上方与蒸发段管路前、后端之间的第二、三回流管路。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与发热机件相对应配合并紧密结合成一体基座及结合于基座内为密闭循环微管路网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内具有液、气态循环变化以产生致冷效果的热交换介质。使用时,藉由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内热交换介质液、气态循环变化以产生致冷效果,以冷却与发热机件紧密结合并吸收发热机件热量的基座,达到冷却发热机件的效果;散热效果好、不受外界空气温度影响,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结构示意图。
基座2系与为中央处理器的发热机件4相对应配合并紧密结合成一体。
如图2所示,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3系为密闭循环微管路网,其包括热交换介质6、容纳低于大气压力热交换介质6的介质容器5、与介质容器5底部连接的加热段管路7、连设于加热段管路7与介质容器5上方之间的第一回流管路9、与加热段管路7衔接冷凝段管路8、与冷凝段管路8衔接的蒸发段管路11及连设于介质容器5上方与蒸发段管路11前、后端之间的第二、三回流管路12、13。
使用时,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3介质容器5内低于大气压力的液态热交换介质6自介质容器5通往加热段管路7,并于加热段管路7内吸收由基座2传导的发热机件4运作时产生的热量加热至沸腾状态,使液态热交换介质6由液态局部气化为气态热交换介质10进入冷凝段管路8,其中未气化的液态热交换介质6经由第一回流管路9回流至介质容器5内,以供循环使用;进入冷凝段管路8中气态热交换介质10在冷凝段管路8向空气中散发释放热量冷凝为液态热交换介质6,并进入蒸发段管路11;进入蒸发段管路11的液态热交换介质6在蒸发段管路11内蒸发成气态热交换介质10,并带走由基座2传导的发热机件4运作时产生的热量,产生致冷效果;气态热交换介质10分别由第二、三回流管12、13回流至介质容器5内。如此藉由液、气态热交换介质6、10循环变化以产生致冷效果,冷却与发热机件4紧密结合并吸收发热机件4热量的基座2,达到冷却发热机件4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发热机件相对应配合并紧密结合成一体基座及结合于基座内为密闭循环微管路网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内具有液、气态循环变化以产生致冷效果的热交换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热交换介质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包括容纳低于大气压力热交换介质的介质容器、与介质容器底部连接的加热段管路、连设于加热段管路与介质容器上方之间的第一回流管路、与加热段管路衔接冷凝段管路、与冷凝段管路衔接的蒸发段管路及连设于介质容器上方与蒸发段管路前、后端之间的第二、三回流管路。
专利摘要一种致冷式散热装置。为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不受外界空气温度影响的散热装置,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与发热机件相对应配合并紧密结合成一体基座及结合于基座内为密闭循环微管路网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致冷密闭微管路结构内具有液、气态循环变化以产生致冷效果的热交换介质。
文档编号H01L23/427GK2594990SQ0228927
公开日2003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2日
发明者许宗成 申请人:徐荣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