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469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用电器工作的电气开关。
背景技术
这种已知的电气开关例如具有两列设置在壳体内的静触点和一对动触点,利用一个操作件使动触点对移动,实现两列静触点之间的电气连接的通断。根据一种设计,操作件与静触点一起通常在静触点上移动,所述设计长期以来特别是用于滑动开关。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操作件的移动必须保持平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对所述类型的电气开关加以改进的电气开关。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气开关,所述电气开关包括一个壳体;两列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在壳体内相对的两侧上;和一个动触点,所述动触点用于实现两列静触点之间电气连接的通断。在两列静触点之间设置有一个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被壳体支撑,用于沿与两列静触点一起延伸的通路进行相对移动,用于建立动触点与相应列的静触点的触接和触接的断开。动触点固定在操作件相对的两侧上,分别面向在相对方向上的两列静触点,用于通过操作件进行移动。
优选对动触点在相互背离的方向上弹性地加有偏压,实现与相应的静触点列的触接。
更为优选的是,在每个动触点与操作件的相应侧之间设置有一个弹簧,所述弹簧弹性地在从操作件向外的方向上对动触点加有偏压。
进一步更为优选的是,每个动触点具有用于与相应列的两个相邻的静触点触接的相对的端,并且由一相应的所述弹簧对每个触接端加有偏压。
优选所述操作件在其每一相对侧上具有一个凹槽,相应的动触点位于凹槽内。
优选所述操作件在其每一相对侧上具有一个凹槽,相应的动触点和与之配合的弹簧位于凹槽内。
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操作件包括一个在壳体内的盒状结构,所述结构具有两相对侧和一个中间间隔件,所述相对侧对外开口,所述中间间隔件将两侧分隔成相应的凹槽,所述凹槽通过对相应动触点的局部容纳,实现对动触点的定位。
更为优选的是,每个动触点基本实现所述结构的相应的开口侧的闭合。
按照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壳体为长方形,具有一个线性纵轴,在纵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列静触点,并且操作件可沿静触点滑动。
根据一种特殊的设计,所述壳体具有一个下部和一个与下部固定在一起的上部,并且每个静触点具有下端和上端,所述下端和上端用于分别与下壳体部分和上壳体部分啮合,从而实现对静触点的定位。
更为具体地是,静触点的下端穿过下壳体部分上设置的孔突伸出,并且静触点的上端被上壳体部分上设置的孔穴固定。


下面将对照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图中示出图1为本发明的电气开关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图1电气开关的仰视图;图3为图1电气开关的局部纵剖面图;图4为图1电气开关的局部横剖面图;图5为图1电气开关的端视图;图6为图1电气开关的端剖面图,和图7为图1电气开关的开关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电气开关是一种拨动开关100。所述开关100具有一个长方的、整体为矩形的塑料壳体100,由一个基座111和一个盖件116构成该壳体100,并且开关100包括两列固定在壳体110上的开关端子120,每列分别具有三个开关端子120。盖件116将基座111闭合并利用一对卡接件109在其两相对的长侧相互固定在一起。端子120垂直穿透基座111的底壁112并以相同的间隔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纵轴的左右两侧。
每个端子120由一个直的铜条带构成,所述铜条带具有一个下端121、一个中段122和一个上端123。下端121穿过与之配合的基座111上的底部缝隙113突伸出,用于外部电气连接,包括一对用于固定在缝隙113后面的凸肩或侧凸缘121’。盖件116利用一相关的凹槽117从上面与端子的上端123啮合,其中端子120被盖件116和基座111固定并固定在两者之间。中段122抵压在基座111侧壁114的内面上,起着相应的静触点124的作用。
开关100包括一个直立的操作件140,所述操作件140的一部分被容纳在壳体110内,位于两列静触点124之间,所述静触点124在相对的左右两侧对一对内动触点130进行支撑。动触点130在相对方向上分别面向相应的静触点列124,用于建立和断开两侧的静触点之间的连接。操作件140被壳体110支撑,用于沿直线通路在相对的方向上进行相对滑移,实现动触点130与静触点124的触接或脱离与后者的触接。滑动通路沿壳体110的纵轴并与静触点124列一起延伸。
操作件140的下面部分141被容纳在壳体110内,其上面部分142的截面相对较小并穿过盖件116上设置的纵向延伸的缝隙118突伸出。露在外面的上面的部分142起着钮柄作用,利用所述钮柄实现操作件140的滑动。下面部分141是一个整体矩形盒状的结构,所述结构具有两相对的左右开口侧和一中间分隔件141’,所述分隔件将两侧分隔成相应的凹槽143。
由一个水平延伸的铜条带构成每个动触点130,所述铜条带被弯曲成扁平的M形,具有一对被弯成90°的相对的端132和一个弯曲的中段131。动触点130略小并被部分容纳在相应的凹槽143内,其延伸跨接凹槽开口并且其两个相对端132和其中段131朝向内,因而基本实现对凹槽143的闭合。
水平设置的盘簧133被压缩在每个动触点130的相应端132和相应凹槽143的底部之间。两个弹簧133弹性地从凹槽143向外对动触点130施加偏压并且特别是分别推动相应的触接端132,使其顶压在被对准的位于壳体110的相同侧上的静触点122上。
整个操作件140是中空的,包含有一个倒置的垂直的中间的盲孔144,所述盲孔向上延伸,穿过下面部分141,进入上面部分142。孔144内容纳有一个压缩盘簧145和一个柱塞146,所述柱塞被弹簧145推压,部分地从孔144的开口的底端突伸出。柱塞156的最下端是圆的。
由纵向延伸的中间导轨115形成基座11的底壁112,所述导轨115具有一个波形的,或更为具体地说,一个W形的上表面,所述柱塞146的最下端在弹簧145的弹力作用下支撑在所述表面上。所述柱塞146根据操作件140的滑动支撑在导轨115上并沿导轨115上下浮动。所述导轨115具有两个凹谷,所述凹谷可对柱塞146进行保持,从而形成操作件140相应的固定位置,在任何一个固定位置时每个动触点130都会实现对所述侧的一对被对准的相邻的静触点124的跨接。
操作件140和两个具有四个弹簧133的动触点130,所述弹簧位于操作件与动触点之间,与两列静触点124侧接并共同配合。弹簧133对动触点130向外顶压抵住静触点124,同时操作件140利用弹簧133对称地作用于两相对侧。
在一个组件中,例如在操作钮柄142与环绕钮柄的缝隙118之间的特别小的间隙119内往复移动的情况下,操作件140可以在左右两侧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滑动。利用弹簧133操作件140作用在两相对侧,在正常的情况下弹簧133力自动均匀地分布在左右两侧之间并在两侧之间平衡。此点将便于操作件140的滑动,从而使操作件的移动更为平稳。
上述举例对本发明做了说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或替代,而不会偏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气开关,包括一个壳体;两列静触点,所述静触点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相对的两侧上;和一个动触点,所述动触点用于实现两列静触点之间电气连接的通断,在两列静触点之间设置有一个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被壳体支撑,用于沿与两列静触点一起延伸的通路进行相对移动,建立动触点与相应列的静触点的触接和触接的断开,其特征在于,动触点固定在操作件的两相对侧上,分别面向在相对方向上的两列静触点,用于通过操作件进行移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对动触点在相互背离的方向上加有弹性偏压,实现与相应的静触点列的触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动触点与操作件的相应侧之间设置有一个弹簧,所述弹簧弹性地从操作件向外对动触点施加偏压。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每个动触点具有与相应列的两个相邻的静触点触接的相对端,并且由一相应的所述弹簧对每个触接端施加偏压。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在其每一相对侧上具有一个凹槽,相应的动触点位于所述凹槽内。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在其每一相对侧上具有一个凹槽,相应的动触点和与其配合的弹簧位于凹槽内。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操作件包括一个在壳体内的盒状结构,所述结构具有两相对侧和一个中间间隔件,所述相对侧对外开口,所述间隔件将两侧分隔成相应的凹槽,所述凹槽通过对相应动触点的局部容纳,实现对动触点的定位。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每个动触点基本将所述结构的相应的开口侧闭合。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长方形,具有一个线性纵轴,在纵轴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列静触点,并且操作件可沿静触点滑动。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个下部和一个与下部固定在一起的上部,并且每个静触点具有下端和上端,所述下端和上端用于分别与下壳体部分和上壳体部分啮合,从而实现对静触点的定位。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静触点的下端穿过下壳体部分上设置的孔突伸出,并且静触点的上端被上壳体部分上设置的孔穴固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开关,包括一个壳体;两列静触点,所述静触点相对地设置在壳体内;和一个动触点,所述动触点用于实现两列动触点之间的电气连接的通断。在两列静触点之间设置有一个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被壳体支撑,用于沿与两列静触点一起延伸的通路进行相对移动,建立动触点与相应列的静触点的触接和触接的断开。动触点固定在操作件的两相对侧上,分别面向在相对方向上的两列静触点,用于通过操作件进行移动。
文档编号H01H15/00GK1505078SQ0314535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4日
发明者王健馀 申请人:德丰零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