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无线通讯装置边缘的供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967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位于无线通讯装置边缘的供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无线通讯装置的供电结构,特别是有关一种制作于无线通讯装置边缘的供电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信自由化的风潮下,无线通讯装置的市场快速成长,进而带动无线通讯的热潮。而一款轻薄短小并结合无线通讯的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因同时具备了可携性与资料处理能力,可充分满足行动工作所需,是以已成为时下不少人的选择。概括地说,个人数字助理器已俨然成为下一波e化的重点。
个人数字助理器除了具有行事历、电子邮件、通讯录、记事本、记帐本、待办事项、计算机等个人资讯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PIM)功能外,亦可与个人电脑连线,而将资料作双向的接收与备份。更有甚者,个人数字助理器搭配无远弗届的无线网络通讯能力,更大幅发挥了个人数字助理器强大数据库的交换运算能力。上述种种优点,不但使得个人数字助理器在无线通讯装置的行销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摇身一变成为时下人们的最新宠儿。
请参照图1,显示了已知技术中无线通讯装置10的供电结构。如图所示,在无线通讯装置10的壳体11背部11a(亦即与显示面板相对之面)设有一电池室12,其中此电池室12的深度d1小于无线通讯装置10的高度h1。至于,在显示面板(未显示于此)与电池室12间的壳体11空隙中,制作有各式主动元件与被动元件(未显示于此)。连接头14则装设于壳体11中邻接电池室12之处,且在面向电池室12内部的连接头端面14a上设有一弹片16。充电电池18具有一前端18a与一后端18b,其中前端18a为一导电端。
当充电电池18的前端18a(导电端)被倾斜插入电池室12,并挤压弹片16往端面14a密贴的同时,此充电电池18的后端18b会接着被下压往箭头所示的方向,最后充电电池18藉由弹片16的弹力,而紧密镶嵌于电池室12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使用者对无线通讯装置具有轻、薄、短、小的高期望,所以,已知技术中制作于无线通讯装置背部的供电结构,势将使得无线通讯装置的薄化过程大幅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装置的供电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于无线通讯装置边缘的供电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无线通讯装置往薄化大幅迈进的供电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装置的供电结构,其中在此无线通讯装置的壳体边缘具有一电池室,且此电池室具有一侧面开口,上述供电结构至少包含一连接头、一卡合部以及一充电电池。连接头装设于壳体中邻接电池室之处,并与侧面开口相对,其中此连接头包括延伸至电池室内部的多个伸缩导电元件。卡合部是装设于壳体中邻接电池室之处,并具有一卡榫与一弹簧,其中卡榫的前端贯穿电池室侧壁,并延伸至电池室内部。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壳体中,另一端则与卡榫的后端相接。充电电池是具有一导电端。当充电电池的导电端由侧面开口被置入电池室,会推挤卡榫向后移动,并带挤压弹簧,直至上述导电端接触并挤压伸缩导电元件,弹簧的弹力可使卡榫自动地往电池室内部回弹,而与开设于充电电池侧壁上的一凹槽相扣合。


藉由以下详细的描述结合所附图示,将可轻易的了解上述内容及此项实用新型的诸多优点,其中图1显示了已知技术中无线通讯装置的供电结构侧视图;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无线通讯装置的供电结构侧视图;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卡合部的侧视图;图4显示了卡榫的侧视图;以及图5为位于卡榫背部之的板穿过壳体第二开口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无线通讯装置的供电结构,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详述如下。
请参照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装置100的供电结构,其中此供电结构包含一电池室120、一连接头130、一卡合部140以及一充电电池150。如图所示,在无线通讯装置100的壳体110边缘具有一电池室120,其中此电池室120具有一侧面开口120a。值得一提的是,无线通讯装置100所需的各式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皆已制作于P至P’的壳体110中(如图所示),换言之,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是被更密集地装设于P至P’的壳体110中。此种供电结构是将壳体空间作更整合性地运用与配置,而达到有效薄化无线通讯装置的目的,是以并不影响原有制程中所需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的数量。
连接头130装设于壳体110中邻接电池室120之处,并与上述侧面开口120a相对。其中,在面向电池室120内部的连接头端面130a上,具有至少一个自连接头130内部向外延伸出的弹性导电元件130b。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导电元件130b为伸缩导电元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此弹性导电元件130b为弹片。
请参阅图3,卡合部140包括一框体1401、一卡榫1402以及一弹簧1403,其中框体1401装设于壳体110中,并与电池室120的侧壁120b相邻接;卡榫1402与弹簧1403则构成一弹性扣件。卡榫1402装设于框体1401内部,此卡榫1402的前端1402a并贯穿电池室120的侧壁120b,而延伸至电池室120内部。弹簧1403的一端固定于框体1401的内侧壁1401a上,如图所示,此内侧壁1401a相对于电池室120的侧壁120b。弹簧1403的另一端则与卡榫1402的后端1402b连接。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弹簧1403的弹力可使卡榫1402于框体1401中伸展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贯穿电池室120侧壁120b并延伸至电池室120内部的卡榫前端1402a,其左侧壁1402c与电池室侧壁120b之间具有如图3所示的锐角θ,而使位于电池室120中的卡榫前端1402a成为一梯形板块。换言之,卡榫前端1402a的部分左侧壁1402c具有一向连接头130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卡榫后端1402b还包含一向后延伸的轴体1402d,弹簧1403的一端即环套于此轴体1402d的外侧,而与卡榫1402的后端1402b相连接,弹簧1403的另一端则如上所述,固定于框体1401的内侧壁1401a上。
请继续参阅图3,当弹簧1403的一端围套住整个轴体1402d,并与卡榫1402的后端1402b相接,在轴体1402d的两侧更具有一自卡榫后端1402b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02e。上述的轴体1402d与延伸体1402e用以确使卡榫1402于伸缩时更平顺。如图所示,位于卡榫右侧壁1402f围的部分框体1401开设有第一开口1401b,且在卡榫右侧壁1402f具有一向右延伸、并穿过第一开口1401b的第二延伸部1402g。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一开口1401b的宽度大于第二延伸部1402g的宽度,所以可使卡榫1402于框体1401中适当地伸缩。
请参阅图2与图3,充电电池150具有一前端150a与一后端150c,其中充电电池150的前端150a为一导电端。当充电电池150的前端150a(即导电端)由侧面开口120a以箭头所示的方向被置入电池室120,此充电电池150会顺着前述的倾斜面,而将卡榫前端1402a往离开电池室120的方向推挤压缩(亦即将卡榫前端1402a向后推离电池室),紧接着,充电电池150继续被推往连接头130的方向,直至其前端150a接触并挤压伸缩导电元件130b,弹簧1403的弹力使得整个卡榫1402自动往电池室120回弹,而与开设于充电电池150侧壁上的一凹槽150b相扣合。
请参照图4,在卡榫1402背部更具有一扳板1402h,其中此扳板1402h与第二延伸部1402g平行。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扳板1402h在制作卡榫1402时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请参阅图5,扳板1402h穿过开设于壳体110背面的第二开口110a,而裸露于壳体110外。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开口110a的宽度w2大于扳板1402h的宽度w1。当欲对充电电池150进行充电程序时,先将扳板1402h以箭头所示的方向往后扳动,继而带动整个卡榫1402向卡榫后端1402b的方向移动,待卡榫前端1402a向后缩入壳体110中,伸缩导电元件130b的弹性可将充电电池150的后端150c弹出电池室120。最后,使用者只需将充电电池150由电池室120中取出并放入充电器(未显示),即可进行充电程序。
由于本发明是将无线通讯装置所需的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更整合性地配置于如图2所示的P到P’壳体中,而将电池室制作于壳体边缘,是以可在不更动现有无线通讯装置面积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无线通讯装置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虽以较佳实例阐明如上,然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变换或修饰者,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附图及其等同领域而定。
权利要求1.一种位于无线通讯装置边缘的供电结构,其中在该无线通讯装置的壳体边缘具有一电池室,且该电池室具有一第一开口,该供电结构至少包含一连接头,装设于该壳体中邻接该电池室之处,并与该第一开口相对,其中该连接头包括延伸至该电池室内部的一弹性导电元件;一卡合部,装设于该壳体中邻接该电池室之处,其中该卡合部具有一弹性扣件,该弹性扣件贯穿该电池室侧壁而延伸至该电池室内部;以及一充电电池,具有一导电端,当该充电电池的该导电端由上述第一开口被置入该电池室,会推挤该弹性扣件往离开该电池室的方向压缩,直至该导电端接触并挤压该弹性导电元件,该弹性扣件会自动地往该电池室内部回弹,而与开设于该充电电池侧壁上的一凹槽相扣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电元件为伸缩导电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为一侧面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件包含一卡榫,其前端贯穿该电池室侧壁,而延伸至该电池室内部;以及一弹簧,其一端固定于该壳体中,另一端则与该卡榫的后端相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自该卡榫的后端向后延伸的一轴体,该弹簧的一端环套于该轴体的外侧,而与该卡榫后端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榫前端的部分左侧壁具有一向该连接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当该充电电池的该导电端由该开口被置入该电池室,会顺着该倾斜面将该卡榫向后推离该电池室。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卡榫背部还具有一扳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扳板穿过开设于该壳体背面的第二开口,而裸露于该壳体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该扳板的宽度,当该扳板被向后扳动,可带动该卡榫向后移动,待该卡榫前端离开该电池室,该弹簧的弹性可将该充电电池稍微弹离该电池室。
10.一种位于无线通讯装置边缘的供电结构,其中在该无线通讯装置的壳体边缘具有一电池室,且该电池室具有一侧面开口,该供电结构至少包含一连接头,装设于该壳体中邻接该电池室之处,并与该侧面开口相对,其中该连接头包括延伸至该电池室内部的多个伸缩导电元件;一卡合部,装设于该壳体中邻接该电池室之处,其中该卡合部具有一卡榫,其前端贯穿该电池室侧壁,而延伸至该电池室内部;一弹簧,其一端固定于该壳体中,另一端则与该卡榫之后端相接;以及一充电电池,具有一导电端,当该充电电池的该导电端由该侧面开口被置入该电池室,会推挤该卡榫向后移动,并连带挤压弹簧,直至该导电端接触并挤压该伸缩导电元件,该弹簧的弹力可使该卡榫自动地往该电池室内部回弹,而与开设于该充电电池侧壁上的一凹槽相扣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自该卡榫的后端向后延伸的一轴体,该弹簧的一端环套于该轴体的外侧,而与该卡榫后端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榫前端的部分左侧壁具有一向该连接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当该充电电池的该导电端由该开口被置入该电池室,会顺着该倾斜面将该卡榫向后推离该电池室。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卡榫背部更具有一扳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扳板穿过开设于该壳体背面的第二开口,而裸露于该壳体外。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该扳板的宽度,当该扳板被向后扳动,可带动该卡榫向后移动,待该卡榫前端离开该电池室,该弹簧的弹性可将该充电电池稍微弹离该电池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于无线通讯装置边缘的供电结构,其中在无线通讯装置的壳体边缘具有一电池室,且电池室具有一开口,此供电结构包含一连接头,装设于壳体中邻接电池室之处,并与开口相对,此连接头包含延伸至电池室的一弹性导电元件;一卡合部,装设于壳体中邻接电池室之处,并具有一贯穿电池室侧壁且延伸至电池室内部的弹性扣件;一充电电池,具有一导电端。当此导电端由开口被置入电池室,会推挤弹性扣件往离开电池室的方向压缩,直至导电端接触并挤压弹性导电元件,弹性扣件会自动地往电池室内部回弹,而与充电电池侧壁上的一凹槽相扣合。
文档编号H01M2/10GK2724238SQ20042006595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2日
发明者洪权民 申请人: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