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部件以及安装有该安装部件的连接器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493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装部件以及安装有该安装部件的连接器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复合电缆等电缆的安装部件以及具有该安装部件的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连接器,具有在多根电缆并列排列且将屏蔽导体通过锡焊连接而一体化的状态下进行连接的连接器。具体而言,将多根电缆的屏蔽导体连接成一体的锡焊部(接地棒(ground bar))与上述连接器的屏蔽部件电连接,另一方面,将该电缆的连接导体与该连接器的端子部电连接。
在该连接器中设有槽部,该槽部用于将上述电缆定位在上述端子部的连接位置(专利文献1)。
但是,作为上述电缆,存在具有如下部分的复合电缆用内部绝缘体包覆连接用导体的多根信号线;覆盖所述多根信号线整体的屏蔽导体;以及包覆该屏蔽导体的外部绝缘体。在为该种复合电缆的情况下,需要将各信号线按预定顺序进行排列,并将它们分别与上述连接器的端子部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8765号公报然而,对于将上述复合电缆的多根信号线在上述连接器上按预定顺序排列且定位于上述端子部的连接位置,即使在该连接器上设置有上述槽部的情况下也是非常困难的,成为引起误配线的原因。特别地在上述连接器为小型连接器的情况下,其排列和定位作业就更加困难。此外,在所述连接器上,当进行上述信号线的排列和定位时,由于难以对上述信号线的排列进行检查(check),所以容易产生误配线。一旦将上述信号线连接在上述端子部上,由于上述信号线通过压接或者锡焊与上述端子部连接,因此不能容易地将被误配线的信号线重新配线。进而,当多根复合电缆处于用锡焊部进行连接的状态下,由于不能自由处理各复合电缆,因此难以排列该复合电缆的各信号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部件以及安装有该安装部件的连接器和电子设备,该安装部件能够在连接器外容易地进行复合电缆的信号线的排列、定位以及信号线是否正确排列的检查,并且能够容易对信号线进行重新配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安装部件用于安装复合电缆,所述复合电缆具有用第一内部绝缘体包覆第一连接用导体的多根第一信号线;覆盖所述多根第一信号线整体的第一屏蔽导体;以及包覆该第一屏蔽导体的第一外部绝缘体,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件具有多个第一切槽,所述第一切槽供从复合电缆的第一外部绝缘体和第一屏蔽导体露出的多根第一信号线插入。
在基于这种安装部件的情况下,仅通过在多个第一切槽中插入从复合电缆的第一外部绝缘体和第一屏蔽导体露出的多根第一信号线,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各信号线的排列和定位。而且,在将信号线插入第一切槽的状态下,能够在安装连接器之前检查该信号线是否正确排列。若根据该检查结果发现信号线的误排列的话,则通过从第一切槽取出该信号线并将其插入正确的第一切槽中,能够容易地对该信号线进行重新配线。
上述安装部件是具有导电性的截面呈大致凹字状的部件,在其宽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多个上述第一切槽,另一方面,在其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二切槽,该第二切槽供从上述复合电缆的第一外部绝缘体露出的第一屏蔽导体插入且与该第一屏蔽导体接触。即,通过将复合电缆的第一屏蔽导体插入第二切槽中并与其接触,从而能够使上述安装部件起到接地棒的作用。若将该安装部件与连接器的接地部电连接,则由于不需要将复合电缆再另外接地,因此是便利的。
优选将上述复合电缆的第一信号线压入上述第一切槽中,优选将上述复合电缆的第一屏蔽导体压入上述第二切槽中。在该情况下,在将复合电缆安装在安装部件上时,能够防止复合电缆脱落,并且在将复合电缆与安装部件一起安装在连接器上时,能够防止复合电缆脱落。从而,能提高复合电缆安装到安装部件上的安装作业和将复合电缆及安装部件安装到连接器上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性。进而,若将上述复合电缆的第一屏蔽导体压入上述第二切槽中,则能够将两者稳定地电连接。
在所述安装部件是除了复合电缆还可以安装具有用第二内部绝缘体包覆第二连接用导体的第二信号线、覆盖该第二信号线的第二屏蔽导体以及包覆该第二屏蔽导体的第二外部绝缘体的同轴电缆的情况下,在上述安装部件的一端部设有第三切槽,该第三切槽供从上述同轴电缆的第二外部绝缘体和第二屏蔽导体露出的第二信号线插入,另一方面,在上述安装部件的另一端部设有第四切槽,该第四切槽供从上述同轴电缆的第二外部绝缘体露出的第二屏蔽导体插入且与该第二屏蔽导体接触。
在基于该种安装部件的情况下,不仅是复合电缆,而且也能够将同轴电缆一起进行排列和定位,因此是便利的。而且,同轴电缆的接地也能够如上所述那样与复合电缆同样容易地进行。
优选将上述同轴电缆的第二信号线压入上述第三切槽中,优选将上述同轴电缆的第二屏蔽导体压入上述第四切槽中。在该情况下,在将同轴电缆安装在安装部件上时,能够防止同轴电缆脱落,并且在将同轴电缆与安装部件一起安装在连接器上时,能够防止同轴电缆脱落。从而,能够提高同轴电缆安装到安装部件上的安装作业和将复合电缆、同轴电缆以及安装部件安装到连接器上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性。进而,若将上述同轴电缆的第二屏蔽导体压入上述第四切槽中,则能够将两者稳定地电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与复合电缆的第一连接用导体电连接的端子部;设有该端子部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以及设置在该主体上并与上述安装部件电连接的屏蔽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连接器具有与复合电缆的第一连接用导体、同轴电缆的第二连接用导体电连接的端子部;设有该端子部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以及设置在该主体上并与上述安装部件电连接的屏蔽部件。
上述屏蔽部件配置在上述端子部和上述安装部件之间,上述屏蔽盖在安装于上述主体上的状态下,在上述屏蔽盖与上述屏蔽部件之间夹持安装部件。这样,由于仅在屏蔽部件和屏蔽盖之间夹持安装部件,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安装部件安装在连接器上,因此能够降低组装成本。而且,由于使上述屏蔽部件位于端子部和安装有电缆的安装部件之间,因此能够将从电缆的屏蔽用导体泄漏的信号切断,以使其不会被邻接的端子部吸收。从而,能够降低上述信号被相邻的端子部吸收而产生串音干扰。进而,由于通过上述屏蔽部件和上述屏蔽盖夹住与电缆连接的安装部件,因此也能够切断从电缆的屏蔽用导体泄漏的信号,以使其不会给搭载有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各部分带来影响。由此,能够得到与现有例相比具有高屏蔽特性的连接器。
在基于本发明的安装部件的情况下,仅通过插入从复合电缆的第一外部绝缘体和第一屏蔽导体露出的多根第一信号线,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各信号线的排列和定位。而且,在将信号线插入第一切槽中的状态下,能够在安装连接器之前检查各信号线的排列,因此该检查变得容易。若根据该检查结果发现信号线的误排列的话,能够容易地将该信号线重新排列,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将被误配线的信号线与连接器相连接而使复合电缆和连接器产生故障。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的示意立体图,(a)是表示整体的图,(b)是放大一部分的图。
图2是表示该安装部件的复合电缆安装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安装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示意立体图,(a)是屏蔽盖安装状态的图,(b)是屏蔽盖卸下状态的图,(c)是(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该连接器的安装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该连接器的示意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该连接器的设置有端子部的主体的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沿A-A线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该连接器的屏蔽部件的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d)是沿B-B线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该连接器的屏蔽盖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后视图,(d)是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安装部件的电缆安装状态的示意立体图,(a)是表示整体的图,(b)是放大(a)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安装有该安装部件且卸下屏蔽盖的状态的连接器的示意立体图,(a)是表示整体的图,(b)是放大(a)的一部分的图。
标号说明10、10’安装部件12、12’第一侧壁部(宽度方向的一端部)13、13’第二侧壁部(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4、14’第一切槽15、15’第二切槽16’第三切槽17’第四切槽20复合电缆21第一信号线21a第一连接用导体21b第一内部绝缘体22第一屏蔽导体23第一外部绝缘体30同轴电缆31第二信号线31a第二连接用导体31b第二内部绝缘体
32第二屏蔽导体33第二外部绝缘体A连接器100端子部200主体300屏蔽部件400屏蔽盖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的示意立体图,(a)是表示整体的图,(b)是放大一部分的图,图2是表示该安装部件的复合电缆安装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1和图2所示的安装部件10是用于安装多根复合电缆20的接地棒。
复合电缆20是具有如下部分的公知电缆利用由聚乙烯等形成的第一内部绝缘体21b包覆第一连接用导体21a的四根第一信号线21;覆盖所述四根第一信号线21整体的用铝等形成的第一屏蔽导体22;以及包覆该第一屏蔽导体22的氯乙烯(塩化ビニ一ル )等的第一外部绝缘体23。另外,在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内部绝缘体21b的外表面染上不同颜色,用于与其他的第一信号线21相区别。
安装部件10是具有导电性的截面呈大致凹字状的部件,并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形状矩形的底板部11;立设在该底板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上的矩形的第一侧壁部12(即,安装部件1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以及立设在底板部1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上的倒L字状的第二侧壁部13(即,安装部件1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底板部11是与后述的连接器A的屏蔽部件300进行面接触的接触部位。
在第一侧壁部12上,在该第一侧壁部12的长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切槽(slot)14,该第一切槽14供从多个复合电缆20的第一外部绝缘体23和第一屏蔽导体22露出的四根第一信号线21插入。
该第一切槽14是大致U字状的槽部,具有形成下侧部分的第一孔部14a和形成上侧部分的第一导入部14b。
第一孔部14a是直径比复合电缆20的第一信号线21的直径略小的上部敞开的圆形的孔,其敞开部的两边缘部的宽度尺寸比第一信号线21的直径小。因此,第一信号线21被压入保持在第一孔部14a中。通过这样将第一信号线21压入第一孔部14a中,从而防止该第一信号线21在后述安装时和安装部件10安装在连接器A上时从第一切槽14脱落。另外,第一孔部14a的大小形成为在第一信号线21被压入其中时,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内部绝缘体21b不会被破坏。
并且,第一导入部14b是与第一孔部14a的敞开部连续的开口,其两端面成为朝向上方逐渐增大的锥面。这样,通过将第一导入部14b的两端面形成为锥面,从而易于将第一信号线21引导并插入到第一孔部14a中。
第二侧壁部13由垂直部13a和水平部13b形成为大致倒L字状。该水平部13b成为与连接器A的屏蔽盖400进行面接触的接触部位。
在该第二侧壁部13上,在该第二侧壁部13的长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切槽15,该第二切槽15供从多根复合电缆20的第一外部绝缘体23露出的第一屏蔽导体插入。
第二切槽15具有形成在第二侧壁部13的垂直部13a上的圆弧状的第二孔部15a和形成在第二侧壁部13的水平部13b上的第二导入部15b。
第二孔部15a是直径比复合电缆20的第一屏蔽导体22的直径略小的上部敞开的圆形的孔,其敞开部的两边缘部的宽度尺寸比第一屏蔽导体22的直径小。因此,第一屏蔽导体22被压入保持在第二孔部15a中。当这样将第一屏蔽导体22压入第二孔部15a中时,两者接触而进行电连接。此外,通过将第一屏蔽导体22压入第二孔部15a中,从而防止该第一屏蔽导体22在安装于安装部件10上时和安装部件10安装在连接器A上时从第二切槽15脱落。另外,第二孔部15a的大小形成为在第一屏蔽导体22被压入其中时,该第一信号导体22不会被破坏。
并且,第二导入部15b是与第二孔部15a的敞开部连续的开口,其两端面成为朝向上方逐渐增大的锥面。通过这样将第二导入部15b的两端面形成为锥面,从而易于将第一屏蔽导体22引导并插入到第二孔部15a中。
下面,对在这种结构的安装部件10上安装复合电缆20并且将复合电缆20的四根第一信号线21按预定顺序排列和定位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剥掉复合电缆20的前端部的第一外部绝缘体23,使第一屏蔽导体22露出。并且,剥掉该第一屏蔽导体22的前端部,使四根第一信号线21露出。另外,剥掉该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内部绝缘体21b的前端部,使第一连接用导体21a露出。
之后,将复合电缆20的露出的第一屏蔽导体22从上方插入到该安装部件10的第二切槽15的第二导入部15b中,并压入第二孔部15a中。此时,复合电缆20的第一屏蔽导体22与第二孔部15a接触而进行电连接。
与此同时,一边参照涂在该第一信号线21上的颜色,一边将复合电缆20的露出的四根第一信号线21按预定的顺序从上方插入到安装部件10的第一切槽14的第一导入部14b中,并压入第一孔部14a中。这样,多根复合电缆20的四根第一信号线21按预定的顺序排列并定位。
之后,检查各复合电缆20的四根第一信号线21是否按预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具体而言,从安装部件10的第一侧壁部12和第二侧壁部13之间目视第一信号线21来进行检查。其结果是,当发现第一信号线21的误配线时,将该第一信号线21从第一切槽14取出,重新插入正确的第一切槽14中。
利用这种安装部件10时,仅通过在多个第一切槽14中插入各复合电缆20的四根第一信号线21,就能够容易地将该第一信号线按预定顺序21排列并定位。而且,从安装部件10的第一侧壁部12和第二侧壁部13之间目视复合电缆20的四根第一信号线21,就能够检查它们的排列。即,在安装到连接器A上之前能够容易地检查第一信号线21的排列。在根据该检查结果发现第一信号线21的误排列时,只是从第一切槽14取出第一信号线21并将其重新插入正确的第一切槽14中,就能够容易地对第一信号线21进行重新配线。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将被误配线的第一信号线21与连接器A的端子部100连接而使复合电缆20和连接器A产生故障。
下面,参照

安装有这样安装了多个复合电缆20的安装部件10且与多个复合电缆20的第一信号线21电连接的连接器A。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安装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示意立体图,(a)是屏蔽盖安装状态的图,(b)是屏蔽盖卸下状态的图,(c)是(b)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该连接器的安装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剖面图,图5是该连接器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该连接器的设置有端子部的主体的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沿A-A线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该连接器的屏蔽部件的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d)是沿B-B线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该连接器的屏蔽盖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后视图,(d)是侧视图。
图3和图4所示的连接器A具有与多根复合电缆20的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连接用导体21a电连接的多个端子部100;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上述多个端子部100的主体200;安装在该主体200上并载置安装部件10的屏蔽部件300;以及屏蔽盖400,其安装在主体200上,并在该屏蔽盖400与上述屏蔽部件300之间夹持安装部件10。
该连接器A是与安装在未图示的电子设备的基板上的对方连接器B(参照图4)连接而使用的。作为其一个示例,连接器A安装在复合电缆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并分别与安装在折叠型便携式电话机(电子设备)的配置有键开关(key switch)等的本体侧部的基板上的对方连接器B和安装在该便携式电话机的配置有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侧部的基板上的对方连接器B连接来使用。另外,连接器A当然可以仅与复合电缆20的一端部连接,并将该复合电缆20的另一端部直接连接在电子设备的各部分上来使用。
如图4和图6所示,主体200是具有绝缘性的液晶聚酯(LCP)树脂等大致矩形形状的树脂产品,多个端子部100在长度方向并列地嵌入(insert)成形在该主体200的中央部。在该主体200的中央部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长度方向设有凸块(凸胍)210,该凸块210保持端子部100的上段部110的水平部111的前端部。
此外,如图3(b)、(c)和图6(b)所示,在主体2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上表面,设有一对凹部220和俯视为凸字状的一对卡定孔部230,该卡定孔部230被设置成与该一对凹部220的内侧连通。在一对凹部220中插入屏蔽部件300的一对插入板340。一对卡定孔部230具有矩形形状的一对第一孔部231和该第一孔部231内侧的一对第二孔部232,该第二孔部的宽度比该第一孔部窄,在一对卡定孔部230中插入屏蔽盖400的一对卡定部440。
另外,如图4和图6(c)所示,在主体200的底面的中央部设有凹状的开口部240,该开口部240用于使端子部100的下段部120的垂直部122露出。在该开口部240中嵌入有对方连接器B。
如图4和图6(c)所示,端子部100是折弯成阶梯状的铜合金等的导电体,并具有上段部110和下段部120。
上段部110具有水平部111和从该水平部111向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部112。另一方面,下段部120具有从倾斜部112水平延伸的水平部121和从该水平部121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122。
倾斜部112和水平部121是保持在主体200上的保持部位。水平部111在主体200的上表面露出,其前端部保持在主体200的凸块210上。即,水平部111的基端部成为与复合电缆20的第一连接用导体21a连接的连接部位。垂直部122从开口部24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露出,成为与嵌入该开口部240中的对方连接器B的未图示的触头电连接的连接部位。
如图5和图7所示,屏蔽部件300是不锈钢(SUS)制的框架,具有截面为大致倒L字状的第一屏蔽片310;长板状的第二屏蔽片320;连接第一、第二屏蔽片310、3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部330;以及从该一对连接部330向下方设置的一对插入板340。
如图4所示,第一屏蔽片310具有与主体200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抵接的水平板311;以及与该水平板311连续且与主体20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面抵接的垂直板312。水平板311在与主体200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抵接的状态下,夹持该主体200并位于端子部100的下段部120的上方位置。并且,通过将安装部件10载置并锡焊连接在该水平部311上,从而该水平板311位于端子部100的下段部120和安装部件10之间。
第二屏蔽片320与第一屏蔽片310的垂直板312对置,并与主体20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面的下侧部抵接。
一对插入板340插入主体200的一对凹部220中,并位于该主体200的中央部(即,端子部100的配设区域)的两侧。由此,屏蔽部件300被安装在主体200上,该屏蔽部件300的各部分如上所述与主体200的各部分抵接。
如图5和图8所示,屏蔽盖400是不锈钢(SUS)制的部件,具有长板状的本体部410;从该本体部41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向下方设置的长板状的前面部420;在本体部41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隔开预定间隔而设置的四个片部件430;以及从本体部4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向下方设置的卡定部440。
如图4所示,本体部410载置在主体200的凸块210上,该本体部410覆盖该主体200的上表面和与端子部100连接的复合电缆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在本体部410覆盖复合电缆20的一端部的状态下,片部件430和该本体部41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一部分一起抵接并锡焊连接在安装部件10的第二侧壁部13的水平部13b上。该片部件430的两端部向下方折弯,在该片部件430与安装部件10抵接的状态下,将该安装部件10向屏蔽部件300的第一屏蔽片310的水平板311按压。由此,可实现安装部件10、屏蔽部件300和屏蔽盖400的稳定的电连接。
前面部420覆盖主体200的凸块210的前侧(即,主体20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和主体20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面的上侧部。
如图8所示,卡定部440具有压入主体200的卡定孔部230的第一孔部231中的压入板441;以及从该压入板441朝向下方设置的卡定爪442。
压入板441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一对突起部441a。由此,压入板441的宽度尺寸比主体200的卡定孔部230的第一孔部231的长度尺寸略大。这样,可将压入板441压入主体200的卡定孔部230的第一孔部231中。突起部441a向下方倾斜,从而易于将压入板441压入卡定孔部230中。
此外,压入板441设有向内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441b。该一对伸出部441b与卡定孔部230的第一孔部231内侧的内壁面抵接。由此,防止屏蔽盖400在安装状态下产生晃动。并且,由于一对伸出部441b与卡定孔部230的第一孔部231的上述内壁面抵接,从而压入板441的外表面与插入卡定孔部230外侧的凹部220中的屏蔽部件300的插入板340抵接。这样,压入板441将屏蔽部件300的插入板340压入其与凹部220的外侧的内壁面之间,由此防止屏蔽部件300的晃动。
卡定爪442嵌入主体200的卡定孔部230的第一、第二孔部231、232中。在该状态下,卡定爪442的前端部从主体200的底面稍微突出。即,卡定爪442成为与上述电子设备的基板的接地线连接的连接部位。
下面,对这样的连接器A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在嵌入成型有端子部100的主体200的一对凹部220中插入屏蔽部件300的一对插入板340。于是,如图4所示,屏蔽部件300的第一屏蔽片310沿着主体200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和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面并与它们抵接。与此同时,屏蔽部件300的第二屏蔽片320沿着主体20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面的下侧部并与其抵接。
之后,将安装在安装部件10上的复合电缆20的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连接用导体21a载置在端子部100的上段部110的水平部111的基端部(露出部分)上,并且将安装部件10载置在屏蔽部件300的第一屏蔽片310的水平板311上。即,使安装部件10的底板部11与屏蔽部件300的第一屏蔽片310的水平板311面接触。在该状态下,将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连接用导体21a锡焊连接在端子部100的水平部111上,并将安装部件10锡焊连接在屏蔽部件300的水平板311上。
之后,将屏蔽盖400的一对卡定部440插入并卡定在主体200的一对卡定孔部230中。于是,屏蔽盖400的本体部410被载置在主体200的凸块210上,并覆盖该主体200的上表面和与端子部100连接的复合电缆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同时,该屏蔽盖400的本体部41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一部分和片部件430被载置在安装部件10上。并且,与此同时,屏蔽盖400的前面部420覆盖主体200的凸块210的前侧和主体20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面的上侧部。
在这样组装起来的连接器A的主体200的开口部240中,嵌入在上述电子设备的基板上安装的对方连接器B。于是,对方连接器B的触头与从主体200的开口部240露出的端子部100的下段部120的垂直部122接触,由此两者电连接。此时,从主体200的底面突出的屏蔽盖400的一对卡定部440的卡定爪442与上述电子设备的基板的接地线接触而进行电连接。
在基于这种连接器A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安装部件10预先将复合电缆20的各第一信号线21按预定顺序排列且对该排列进行检查,因此不会引起误配线。而且,安装部件10兼作接地棒,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且复合电缆20的接地也变得容易。并且,仅利用屏蔽部件300和屏蔽盖400夹持安装部件10,就能够将该安装部件10组装到连接器A上。即,由于能够容易地组装安装部件10,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
而且,利用屏蔽部件300和屏蔽盖400,能够对主体2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上表面进行屏蔽,同时,利用屏蔽部件300的一对插入板340和屏蔽盖400的一对卡定部440,能够对该主体200的中央部(即,端子部100的配设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屏蔽,因此能够切断从复合电缆20的第一屏蔽用导体22泄漏的信号,从而不会给搭载有该连接器A的上述电子设备的各部分带来影响。并且,由于使屏蔽部件300的第一屏蔽片310位于端子部100的下段部120和安装部件10之间,因此将从复合电缆20的第一屏蔽用导体22泄漏的信号切断以使其不会给邻接的端子部100带来影响,从而能够降低串音干扰(cross talk)。由此,能够得到具有高屏蔽特性的连接器。
进而,由于屏蔽部件300和屏蔽盖400两者与安装部件10锡焊连接,因此能够提高安装部件10和复合电缆20的保持力。由此,即使向上方牵拉复合电缆20,也能够防止该复合电缆20的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连接用导体21a与端子部100的锡焊连接部产生断线或者锡焊剥离。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的示意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9的安装部件的电缆安装状态的示意立体图,(a)是表示整体的图,(b)是放大(a)的一部分的图,图11是安装有该安装部件且卸下屏蔽盖的状态的连接器的示意立体图,(a)是表示整体的图,(b)是放大(a)的一部分的图。
图9和图10所示的安装部件10’除了复合电缆20还安装有同轴电缆30,在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的安装部件10不同。下面,对该不同点详细说明,而对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另外,对安装部件10的标号注上“’”。
同轴电缆30具有利用由聚乙烯等形成的第二内部绝缘体31b包覆第二连接用导体31a的第二信号线31;覆盖该第二信号线31的由铝等形成的第二屏蔽导体32;以及包覆该第二屏蔽导体32的第二外部绝缘体33。
在安装部件10’的第一侧壁部12’上,在第一侧壁部12’的长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切槽14’和供多根同轴电缆30的第二信号线31插入的多个第三切槽16’。另一方面,在安装部件10’的第二侧壁部13’上,在第二侧壁部13’的长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切槽15’和供多根同轴电缆30的第二屏蔽导体32插入的第四切槽17’。
第一切槽14’和第二切槽15’与第一切槽14和第二切槽15相同。
第三切槽16’是U字状的槽部,具有形成下侧部分的第三孔部16a’和形成上侧部分的第三导入部16b’。
第三孔部16a’是直径比同轴电缆30的第二信号线31的直径略小的上部敞开的圆形的孔,其敞开部的两边缘部的宽度尺寸比第二信号线31的直径小。因此,第二信号线31被压入保持在第三孔部16a’中。并且,通过将第二信号线31压入第三孔部16a’中,从而防止该第二信号线31在安装于安装部件10’上时和安装部件10’安装在连接器A安装上时从第三切槽16’脱落。另外,第三孔部16a’的大小形成为在第二信号线31被压入其中时,第二信号线31的第二内部绝缘体31b不会被破坏。
并且,第三导入部16b’是与第三孔部16a’的敞开部连续的开口,其两端面成为朝向上方逐渐增大的锥面。通过这样将第三导入部16b’的两端面形成为锥面,从而易于将第二信号线31引导并插入到第三孔部16a’中。
第四切槽17’具有形成在第二侧壁部13’的垂直部13a’上的圆弧状的第四孔部17a’;和形成在第二侧壁部13’的水平部13b’上的第四导入部17b’。
第四孔部17a’是直径比同轴电缆30的第二屏蔽导体32的直径略小的上部敞开的圆形的孔,其敞开部的两边缘部的宽度尺寸比第二屏蔽导体32的直径小。因此,第二屏蔽导体32被压入保持在第四孔部17a’中。这样,当第二屏蔽导体32被压入第四孔部17a’中时,两者接触而进行电连接。此外,通过将第二屏蔽导体32压入第四孔部17a’中,从而防止该第二屏蔽导体32在安装于安装部件10’上时和安装部件10’安装在连接器A上时从第四切槽17’脱落。另外,第四孔部17a’的大小形成为在第二屏蔽导体32被压入其中时,该第二屏蔽导体32不会被破坏。
并且,第四导入部17b’是与第四孔部17a’的敞开部连续的开口,其两端面成为朝向上方逐渐增大的锥面。通过这样将第四导入部17b’的两端面形成为锥面,从而易于将第二屏蔽导体32引导并插入到第四孔部17a’中。
下面,对在这种结构的安装部件10’上安装同轴电缆30的步骤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复合电缆20的安装方法以及该复合电缆20的四根第一信号线21按预定顺序排列并定位的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首先,剥掉同轴电缆30的前端部的第二外部绝缘体33,使第二屏蔽导体32露出。并且,剥掉该第二屏蔽导体32的前端部,使第二信号线31露出。另外,剥掉该第二信号线31的第二内部绝缘体21b的前端部,使第二连接用导体21a露出。
之后,将同轴电缆30的露出的第二屏蔽导体32从上方插入该安装部件10’的第四切槽17’的第四导入部17b’中,并压入第四孔部17a’中。此时,同轴电缆30的第二屏蔽导体32与第四孔部17a’接触,进行电连接。
与此同时,将同轴电缆30的露出的第二信号线31从上方插入安装部件10’的第三切槽16’的第三导入部16b’中,并压入第三孔部16a’中。这样,多根同轴电缆30被排列和定位。
这样,安装有复合电缆20和同轴电缆30的安装部件10’也被安装在实施例1的连接器A上。即,如图11所示,在连接器A的一部分端子部100上,连接有复合电缆20的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连接导体部21a和同轴电缆30的第二信号线31的第二连接导体部31a,并且安装部件10’被屏蔽部件300和屏蔽盖400夹持并与它们锡焊连接。
在基于该种安装部件10’的情况下,不仅是复合电缆20,而且也能够安装同轴电缆30,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它们的排列和定位。并且,由于仅通过将安装部件10’组装到连接器A上,就能够将复合电缆20和同轴电缆30接地,因此是便利的。
而且,关于上述安装部件,只要具有供从复合电缆的第一外部绝缘体和第一屏蔽导体露出的多根第一信号线插入的多个第一切槽,进行任何设计变更都可以。
从而,在上述安装部件上是否设置第二切槽15、15’、第三切槽16’和/或第四切槽17’是任意的。并且,还可以在上述安装部件上设置其他切槽,从而可以安装同轴电缆30以外的电缆。
关于第一切槽,复合电缆的信号线被压入其中,但只要能插入其中即可。对于这一点,第二、三和四切槽也相同。
将第一、第二切槽、第三、第四切槽按何种顺序进行排列是任意的。例如,将第一、第二切槽设置在安装部件10’的中央部,从而可在该安装部件10’的中央部安装复合电缆20,并且,在该安装部件10’的两侧设置第三、第四切槽,从而可在该安装部件10’的两端部安装同轴电缆30。
此外,安装部件具有导电性,但不限定于此。即,用于将复合电缆的第一信号线排列和定位的部件基本上都可以。
关于连接器的主体,若是能够将多个端子部并列安装的具有绝缘性的部件,无论是什么样的部件都可以。
关于端子部,若具有导电性,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部件都可以。端子部的形状只要能够与复合电缆的第一连接用导体连接,怎样进行设计变更是任意的。
此外,端子部与从复合电缆的第一信号线的第一内部绝缘体露出的第一连接导体部、从同轴电缆的第二信号线的第二内部绝缘体露出的第二连接导体部进行锡焊连接,但端子部也可以压接在被复合电缆的第一信号线的第一内部绝缘体包覆的第一连接导体部、被同轴电缆的第二信号线的第二内部绝缘体包覆的第二连接导体部上。在该情况下,在端子部的连接部位设置压接部,该压接部扎入复合电缆的第一信号线的第一内部绝缘体、同轴电缆的第二信号线的第二内部绝缘体中,来与第一连接导体部、第二连接导体部接触。
关于屏蔽部件,为了提高屏蔽特性,优选具有第一、第二屏蔽片310、320,但只要至少具有第一屏蔽片310即可。上述屏蔽部件安装在主体上,但也可以将上述屏蔽部件与该主体设置成一体。
关于屏蔽盖,为了提高屏蔽性能,优选该屏蔽盖覆盖主体的上表面,但若屏蔽盖能够与上述屏蔽部件一起夹持上述安装部件,则采用什么样的部件都可以。因此,是否设置片部件是任意的。
此外,优选屏蔽部件和屏蔽盖的任一方锡焊连接在安装部件上,但当通过屏蔽部件和屏蔽盖的夹持可以具有预定的保持力时,则不需要上述锡焊连接。
另外,复合电缆只要具有用第一内部绝缘体包覆第一连接用导体的多根第一信号线和覆盖所述多根第一信号线整体的第一屏蔽导体即可。
作为上述电子设备,不仅是上述便携式电话机,不用说还可使用在PDA等便携式移动终端装置、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个人电脑等其他电子设备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用于安装复合电缆,所述复合电缆具有用第一内部绝缘体包覆第一连接用导体的多根第一信号线;覆盖所述多根第一信号线整体的第一屏蔽导体;以及包覆该第一屏蔽导体的第一外部绝缘体,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件具有多个第一切槽,所述第一切槽供从复合电缆的第一外部绝缘体和第一屏蔽导体露出的多根第一信号线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部件是具有导电性的截面呈大致凹字状的部件,在其宽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多个上述第一切槽,另一方面,在其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二切槽,该第二切槽供从上述复合电缆的第一外部绝缘体露出的第一屏蔽导体插入且与该第一屏蔽导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插槽中压入上述复合电缆的第一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插槽中压入上述复合电缆的第一屏蔽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除了所述复合电缆外,还可安装同轴电缆,该同轴电缆具有用第二内部绝缘体包覆第二连接用导体的第二信号线;覆盖该第二信号线的第二屏蔽导体;以及包覆该第二屏蔽导体的第二外部绝缘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端部设有第三切槽,该第三切槽供从上述同轴电缆的第二外部绝缘体和第二屏蔽导体露出的第二信号线插入,另一方面,在上述另一端部设有第四切槽,该第四切槽供从上述同轴电缆的第二外部绝缘体露出的第二屏蔽导体插入且与该第二屏蔽导体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插槽中压入上述同轴电缆的第二信号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四插槽中压入上述同轴电缆的第二屏蔽导体。
8.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安装有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与复合电缆的第一连接用导体电连接的端子部;设有该端子部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以及设置在该主体中并与上述安装部件电连接的屏蔽部件。
9.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安装有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与同轴电缆的第二连接用导体电连接的端子部;设有上述端子部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和设置在上述主体上并与上述安装部件电连接的屏蔽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安装在上述主体上的屏蔽盖,上述屏蔽部件配置在上述端子部和上述安装部件之间,上述屏蔽盖在安装于上述主体上的状态下,在上述屏蔽盖与上述屏蔽部件之间夹持安装部件。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连接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部件以及安装有该安装部件的连接器和电子设备,该安装部件能够容易地在连接器外进行复合电缆的信号线的排列、定位和信号线是否正确排列的检查,并且能够容易地将信号线进行重新配线。安装部件是截面呈大致凹字状的接地棒,其具有立设在底板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上的矩形形状的第一侧壁部;和立设在底板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上的倒L字状的第二侧壁部,在第一侧壁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切槽,所述第一切槽供从多个复合电缆的第一外部绝缘体和第一屏蔽导体露出的四根第一信号线插入,在第二侧壁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切槽,所述第二切槽供从多个复合电缆的第一外部绝缘体露出的第一屏蔽导体插入。
文档编号H01R9/05GK101017933SQ200610169259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9日
发明者长田孝之, 近藤快人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