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大功率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906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大功率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尤其指一种用于家用电器、自动化系统、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装置和遥控装置等场合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人们早已设计出各式小型大功率继电器来,如中国公开号为CN1719567A的《一种小型大率继电器》就披露了这样一种装置,其包括底座、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和罩壳,其中,接触系统包括动接触片、常开静接触片和下部带有弯折部的常闭静接触片,底座上设置有供上述接触片插入的动触片插孔、常开静触片插孔和常闭静触片插孔,并在常闭静触片插孔旁设置有沿底座的上底面延伸的触片槽,上述常闭静接触片的弯折部嵌入该触片槽内;所述的磁路系统包括线圈、引线片、铁芯、轭铁和衔铁,其中衔铁通过推杆与动接触片相联动;在该磁路系统外罩有一绝缘罩,该绝缘罩设置在常闭静触片插孔和触片槽上方,并与底座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就可加大绝缘罩内的腔体深度,在线圈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磁路系统线圈架长度的增加,使绕组的安匝数增加,而绕组的直径减小,从而增加了线圈周围的散热空间,且在外形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相应增加绝缘罩的厚度,从而可有效地增加爬电距离,提高触点与线圈间的耐压。因此采用这样的结构,可较好地提高了继电器的电气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当上述继电器带有二组转换触点时,由于衔铁是通过两个一字形推杆来推动各自的动接触片,因此,当继电器通电动作时,常会出现两组转换触点动作不同步现象,由此加大了制作过程中的调试难度,最终也影响了继电器的开断电气性能。再者,当动接触片的U形簧片与插脚相铆接时,由于在该U形簧片单侧处开设有偏离其纵向中心线的两安装孔,因此常常会在安装孔附近出现开裂或者U形簧片扭曲的现象,因此,这样的缺陷也进一步影响了触片间的导电和接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既具有爬电距离大,安装方便,又能确保各组转换触点动作同步进行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的接触系统、磁路系统以及绝缘罩和罩壳,其中,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之间设有绝缘隔板,所述的磁路系统包含有线圈、引线片、铁芯、轭铁和衔铁;所述的接触系统由相互之间用辅助绝缘隔板相隔离的多组转换触点组成,各组转换触点又包括常开静接触片、下部带有弯折部的常闭静接触片以及位于常开静接触片和常闭静接触片之间的动接触片;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供上述各接触片插入的常开静触片插孔、常闭静触片插孔和动触片插孔,并在所述常闭静触片插孔旁设置有沿底座的上底面延伸的触片槽,上述常闭静接触片的弯折部嵌入该触片槽内;所述绝缘罩罩在上述磁路系统之外,同时也将上述常闭静触片插孔和触片槽罩于其内,并与所述的底座相连接,而在该绝缘罩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多根限位运动的推杆,各推杆的尾部分别与上述衔铁相联接,其头部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动接触片相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推杆之间还设置有使各推杆一体运动的连接杆。
较佳的方案是将上述连接杆设置在邻近于各推杆的头部处,并在所述的辅助绝缘隔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杆运动的缺口,这样更能保证各推杆的同步运动。
同时,在所述绝缘罩的上表面上平行地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的各推杆分别位于各自的限位槽内,以便各推杆在运动过程中更加平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动接触片可以为U形簧片,在该U形簧片的组装部位处可以开设有三个安装孔,其中第一、第二个安装孔位于U形簧片的一侧边部位处,而第三安装孔位于该U形簧片的另一侧边部位处。
非常有益的是在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引线片插孔,所述的引线片插装在所述的引线片插孔内,以防封装时密封材料泄漏而进入继电器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杆确保了各推杆的一体运动,继而保证了与各推杆相联动的各动接触片运动的同步性,最终使得安装调试方便,又能可靠地实现继电器各组转换触点开断的一致性。同时通过U形簧片的组装部位处增设第三安装孔,就能有效地阻止U形簧片的开裂和扭曲现象的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又便于实施,在原有大爬电距离、触点与线圈间的介质耐压达5000VAC的基础上,又大大地提高了继电器多组触点的同步动作性能,同时还使各动接触片具有良好的接触和导电性能,因此这样的继电器值得在各设施上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开罩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带有接触系统的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接触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U形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磁路系统中带轭铁的线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绝缘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上的接触系统2和磁路系统3以及U形绝缘罩5、罩壳4,其中接触系统与磁路系统之间用一绝缘隔板16相分隔,U形绝缘罩5罩于磁路系统3之外,并与底座1相卡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系统2采用二组转换触点,如图2和图3所示,各组转换触点之间又设置有与上述绝缘板16相垂直并连接成一体的辅助绝缘隔板17,使各组转换触点间相互隔离。而各组转换触点又包括有常开静接触片22、下部带有弯折部231的常闭静接触片23以及位于常开静接触片和常闭静接触片之间的动接触片21。底座上设置有供上述各接触片插入的常开静触片插孔12、常闭静触片插孔13和动触片插孔11,如图4所示,并在常闭静触片插孔旁设置有沿底座的上底面延伸的触片槽14,该常闭静接触片的弯折部231嵌入该触片槽14内。同时,上述绝缘罩5也将该常闭静触片插孔13和触片槽14罩于其内。
为了使动接触片21具有良好的弹性,该动接触片通常为U形簧片,在本实施例中,在该U形簧片的组装部位处开设有三个安装孔,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安装孔211、第二个安装孔212位于U形簧片的一侧边部位处,而第三安装孔213位于该U形簧片的另一侧边部位处。这样,在组装时,通过三个安装孔,用铆钉将U形簧片和其插脚连接成一体。通过实际试制表面,这样的结构能较好地克服U形簧片的断裂和扭曲现象。
而所述的磁路系统3包含有按现有技术组装成一体的线圈31、引线片32、铁芯33、轭铁34和衔铁35,参见图6,线圈31和轭铁34位于绝缘罩5内,衔铁35和引线片32位露于绝缘罩的口部处,其中衔铁35与位于绝缘罩上表面上的两根推杆36的尾部相联接,而各推杆36头部与各自对应的动接触片21相联动。在这里,为了使两根推杆同步、平稳地运动,在绝缘罩上表面上设有两平行分布的限位槽51,各推杆位于其内,如图7所示。同时在邻近于各推杆的头部设置有垂直于各推杆的连接杆37,参见图8,而在辅助绝缘板17上开设有供该连接杆运动的缺口18,从而来确保各推杆运动的一致性。
另外,在上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引线片插孔15,引线片32插装在该引线片插孔15内,以防封装时密封材料泄漏而进入继电器内部。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上的接触系统(2)、磁路系统(3)以及绝缘罩(5)和罩壳(4),其中,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之间设有绝缘隔板(16),所述的磁路系统包含有线圈(31)、引线片(32)、铁芯(33)、轭铁(34)和衔铁(35);所述的接触系统由相互之间用辅助绝缘隔板(17)相隔离的多组转换触点组成,各组转换触点又包括常开静接触片(22)、下部带有弯折部(231)的常闭静接触片(23)以及位于常开静接触片和常闭静接触片之间的动接触片(21);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供上述各接触片插入的常开静触片插孔(12)、常闭静触片插孔(13)和动触片插孔(11),并在所述常闭静触片插孔旁设置有沿底座的上底面延伸的触片槽(14),上述常闭静接触片的弯折部(231)嵌入该触片槽(14)内;所述绝缘罩(5)罩在上述磁路系统(3)之外,同时也将上述常闭静触片插孔(13)和触片槽(14)罩于其内,并与所述的底座(1)相连接,而在该绝缘罩(5)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多根限位运动的推杆(36),各推杆的尾部分别与上述衔铁(35)相联接,其头部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动接触片(21)相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推杆之间还设置有使各推杆一体运动的连接杆(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37)邻近于各推杆(36)的头部处,并在所述的辅助绝隔缘板(17)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杆运动的缺口(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5)的上表面上平行地开设有多个限位槽(51),所述的各推杆(36)分别位于各自的限位槽(5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接触片(21)为U形簧片,在该U形簧片的组装部位处开设有三个安装孔,其中第一、第二个安装孔(211、212)位于U形簧片的一侧边部位处,而第三安装孔(213)位于该U形簧片的另一侧边部位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引线片插孔(15),所述的引线片(32)插装在所述的引线片插孔(15)内。
专利摘要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包括底座、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和绝缘罩,其中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之间设有绝缘隔板,接触系统又包括相互之间用辅助绝缘隔板相隔离的多组转换触点,各组转换触点中的动接触片通过各自的推杆与磁路系统中的衔铁相联动;绝缘罩罩在磁路系统之外,同时也将底座上的常闭静触片插孔和触片槽罩于其内,并与底座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推杆之间还设置有使各推杆一体运动的连接杆。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又便于调试,在原有大爬电距离的基础上,又大大地提高了继电器触点的同步动作性能;同时通过在动接触片上增设第三安装孔,来确保各动接触片具有良好的接触和导电性能,因此值得在各设施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H01H50/14GK2922109SQ20062010588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1日
发明者杨晓厦, 余晓明, 王典荣 申请人: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