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299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特别涉及用于抑制层叠陶瓷电容器在向基板上安装的状态下施加电场时的[振鸣]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图14中,用剖面图来表示安装状态下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层叠陶瓷电容器1具有电容器主体4,该电容器主体4具有由多个介质陶瓷层2与沿着介质陶瓷层2之间的多个界面分别形成的多个内部电极3a及3b构成的层叠结构。电容器主体4形成为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形状是由在介质陶瓷层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1及第2主面5及6、分别在与主面5及6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及第2端面7及8、以及第1及第2侧面(是与图14的纸面平行的面,但是在图14中未图示。)规定而成的。另外,虽然一般电容器主体的各棱线进行了倒角,但是对于图14所示的电容器主体4以及其它附图中所示的电容器主体,省略了倒角的图示。层叠电容器l还具有分别与内部电极3a及3b连接的第l及第2外部电极ll及12,从而取出由内部电极3a及3b通过介质陶瓷层2的对向而形成的电容。第l及第2外部电极11及I2分别这样形成,从而使其从电容器主体4的第I及第2端面7及8上一直延伸到分别与端面7及8相邻的主面5及6、和侧面的各一部分上。这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在电容器主体4的第1主面5与基板13对向的状态下,通过利用焊锡或者导电性粘接剂那样的导电性接合材料对外部电极11及12进行接合,从而将该层叠陶瓷电容器1安装在基板13上。将电容器主体4中的对于由于内部电极3a及3b的对向而形成的电容起作用的部分称为[活性部]。在如图14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中,活性部15用由虚线所包围的区域来表示。活性部15是长方体形状。在图15中,虽然层叠陶瓷电容器1与图14所示的部分具有相同的姿势,但是在电容器主体4的内部,省略了内部电极3a及3b的图示,而代替它只是表示了活性部15。当在层叠陶瓷电容器1的外部电极11及12之间施加电压时,在相邻的内部电极3a及3b相互对向的部分上产生介质极化,如上所述,能够得到电容。这时,由介质陶瓷层2所给予的活性部15中的介质,根据所施加的电压,在图15中由箭头16所示,引起电致伸縮,层叠陶瓷电容器1在图15中如虚线表示那样产生伸缩。因此,当向层叠陶瓷电容器l施加交流电压时,由于电致伸縮而引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的变形使基板13振动,并且产生被称为[振鸣]的声音。这样,使基板13振动的力通过位于电容器主体4的第1主面5上的外部电极11及12的各部分进行传递。于是,如果该[振鸣]变大,则会引起噪音的问题。为了抑制[振鸣],在特开2000—28143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将包含BaTi03、SrZr03以及CaZr03的介质组合物作为介质陶瓷层的材料来使用。该介质组合物在烧成时具有优越的耐还原性,显示出高介电常数以及低伸縮率,并且具有优越的电容温度特性。然而,如专利文献l中所述,通过改进材料组成来抑制伸縮的方法具有的问题是,很难兼顾到介电常数等的其它特性,而且使设计自由度降低。另一方面,在特开2004—3993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对于介质材料采用钛酸钡的层叠陶瓷电容器,提出陶瓷基体除了绝缘间隙以外、包含两端的端子电极用金属膜覆盖的结构。因为用金属膜覆盖陶瓷基体表面的大部分,以使得陶瓷基体的、用金属膜所覆盖的表面积的比例变为0.8以上,所以陶瓷基体的刚性变高,而且能够抑制由于电致伸縮(电致伸縮)而引起的机械振动。然而,当采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振鸣]抑制方法时,存在着既要适当地保持绝缘间隙、又要形成金属膜的工序很复杂的问题。专利文献l:特开2000—28143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4—39937号公报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想要提供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的结构,该层叠陶瓷电容器的结构对介质组合物的材料组成没有影响,而且不附加新的结构,能够抑制由于电致伸縮而引起的[振鸣]。
发明内容简而言之,本发明是想要通过改进内部电极的形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与本发明相关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具有电容器主体与第1及第2外部电极。电容器主体具有由多个介质陶瓷层与沿着介质陶瓷层之间的多个界面而分别形成的多个内部电极组成的层叠结构,该电容器主体实质上形成为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形状是由在介质陶瓷层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1及第2主面、分别在与主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及第2端面、以及第1及第2侧面规定而成的。第1及第2外部电极分别这样形成,即,使其与内部电极的特定部分连接,从而取出由内部电极通过介质陶瓷层而对向所形成的电容,同时使其从电容器主体的第1及第2端面上一直延伸到与各端面相邻的主面和侧面的各一部分上。另外,当将电容器主体中的对于由内部电极的对向而形成电容起作用的部分作为活性部时,该活性部实质上是长方体形状的。另外,该层叠陶瓷电容器在使电容器主体的第l主面与基板对向的状态下,通过利用导电性接合材料来接合外部电极,从而安装在基板上。在这样结构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有下述的结构。艮P,其特征在于,当将电容器主体的第1及第2端面之间的尺寸即长度方向尺寸设定为L时,将上述活性部中的、分别通过电容器主体的第l主面上的第l及第2外部电极的各端部边缘位置的与端面平行的各面、和活性部的第l主面侧的面交叉,得到交叉的各线,使低活性度区域位于以上述各线作为中心轴、半径为0.025L的圆柱形的各区域中,并且将该低活性度区域中的用于形成电容的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设定为其它通常区域中的与低活性度区域同体积大小的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的l/5以下。在本发明中,最好活性部相对于和第1及第2主面平行的、并通过第1及第2主面之间的中心的面,具有对称形状。另外,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范围如上所述,还涉及到在使电容器主体的第l主面与基板对向的状态下通过利用导电性接合材料接合外部电极而将其安装在基板上的、不包含安装上的限定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如果采用本发明,因为将上述活性部中的、分别通过电容器主体的第l主面上的外部电极的各端部边缘位置的与端面平行的各面、和活性部的第l主面侧的面交叉,得到交叉的各线,使低活性度区域位于以上述各线作为中心轴、半径为0.025L的圆柱形的各区域中,简而言之,位于活性部中的外部电极的端部边缘附近的区域中,并且将该低活性度区域中的用于形成电容的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设定为其它通常区域中的与低活性度区域同体积大小的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的l/5以下,所以在该低活性度区域中,能够减小加上电场时的伸缩。结果,对于安装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基板,能够尽量不使其受到弯曲的力,能够抑制[振鸣]。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为了抑制[振鸣],而将使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比较小的低活性度区域设定为活性部中的外部电极的端部边缘附近的有限区域,所以能够在不会那么牺牲能够取得的电容的情况下,抑制[振鸣]。在本发明中,如果活性部相对于和第1及第2主面平行、并通过第1及第2主面之间的中心的面而具有对称形状,则当安装层叠陶瓷电容器时,因为没有必要在第1主面侧与第2主面侧之间加以区别,所以能够高效地进行安装工序,而且能够降低安装失误。图l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l实施形态的,省略内部电极的图示,取而代之图示活性部15,(a)表示整个层叠陶瓷电容器la,(b)表示放大层叠陶瓷电容器la的一部分。图2是表示图l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a的内部电极图案的俯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与图2对应的图,表示内部电极图案的变形例。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与图2对应的图,表示内部电极图案的其它变形例。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与图l(a)对应的图,表示活性部15的变形例。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与图l(a)对应的图,表示活性部15的其它变形例。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的与图l(a)对应的图,表示活性部15的另一个变形例。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的与图l(a)对应的图,表示活性部15的再一个变形例。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8实施形态的与图l(a)对应的图,表示活性部15的再一个变形例。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9实施形态的,是表示层叠陶瓷电容器li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H的内部电极图案的俯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在根据本发明所实施的实验例中所制作的试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a的与图l(a)相当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实验例中所评价的基板位移的测定方法的图。图14是表示对本发明有用的将过去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安装在基板13上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5是用于说明图14中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中所产生的电致伸縮的剖面图。标号说明1,lali层叠陶瓷电容器2介质陶瓷层3a3e内部电极4电容器主体5第l主面6第2主面7第l端面8第2端面9第l侧面10第2侧面11第l外部电极12第2外部电极13基板14导电性接合材料15活性部19,20外部电极的端部边缘21,22与端面平行的面23活性部的第l主面侧的面24,25成为中心轴的线26,27半径28,29圆柱形的区域30,31低活性度区域3237,39,40,4245缺口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部分。这里,图l(a)与图15的情况相同,省略内部电极的图示,取而代之对活性部15进行图示。另外,图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a是将其下侧作为基板侧来进行安装的。图l(b)是表示放大图l的一部分后的图。图2(a)及(b)是表示图l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a中的内部电极图案的俯视图。在图1及图2中,在与上述图14或者图15中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上标有相同的参照标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虽然在图14中没有图示,但是在图2中,对第1及第2侧面9及10进行了图示。下面说明根据第l实施形态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a的特征结构。将电容器主体4的第1与第2端面7与8之间的尺寸即长度方向尺寸设定为L。将活性部15中的、分别通过电容器主体4的第1主面5上的第1及第2外部电极11及12的各端部边缘19及20位置的与端面7及8平行的各面21及22、和活性部15的第1主面5侧的面23分别交叉,得到交叉的各线24及25,使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分别位于以各线24及25作为中心轴、半径26及27为0.025L的圆柱形的区域28及29中。将该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中的用于形成电容的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设定为其它通常区域中的与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同体积大小的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的l/5以下。为了形成上述的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在该实施形态中,采用图2所示的内部电极图案。在图2中,分别在(a)及(b)中表示为了形成电容而互相对向的内部电极3a及3b。一方面,在内部电极3a中,形成用于提供低活性度区域30的缺口32以及用于提供低活性度区域31的缺口33。另一方面,在内部电极3b中,形成用于提供低活性度区域30的缺口34以及用于提供低活性度区域31的缺口35。上述缺口3235具有在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中、使内部电极3a及3b的对向面积与其它通常区域相比设定在l/5以下的功能。因此,在低活性度区域30及3中,能够减小电致伸缩,当通过利用导电性接合材料接合外部电极11及12而安装在基板上时,能够减小使基板弯曲且振动的力,结果是能够抑制[振鸣]。再参照图15,关于向层叠陶瓷电容器l施加电压时所产生的变形,若将外部电极ll及12的端部边缘上的层叠方向的位移设定为xl,将电容器主体4的端面7及8和主面5交叉的拐角的部分上的层叠方向的位移设定为x2,并且将电容器主体4的端面7及8之间的中间部上的层叠方向的位移设定为x3,这时如果讨论(xl—x2)/x3,则在过去一般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中,是(xl—x2)/x3>0.65。与上不同的是,在与本实施形态相关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a中,因为在活性部15中具有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所以当施加电压时,能够减小外部电极ll及12的部分中的倾斜即(xl—x2),能够成为(xl—x2)/x3《0.6。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减弱使基板弯曲且振动的力,结果是能够抑制[振鸣]。另外,在该第l实施形态中,如图l(a)所示,在活性部15的第2主面6侧也形成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活性部15相对于和第1及第2主面5及6平行、并通过第l及第2主面5及6之间的中心位置的面而具有对称形状。因此,当实际安装层叠陶瓷电容器la时,因为没有必要在第1主面5侧与第2主面6侧之间加以区别,所以能够高效地进行安装工序,而且能够降低安装失误。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b的与图2对应的图,表示内部电极图案的变形例。在图3中,在与图2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上标有相同的参照标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3(a)所示,形成在内部电极3a上的缺口32及33使开口位于内部电极3a的互不相同的一侧。另外,如图3(b)所示,对于形成在另一个内部电极3b上的缺口34及35,也使开口位于内部电极3b的互不相同的一侧。无论图2及图3的哪一个图中所示的内部电极图案,在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中,使内部电极3a及3b不互相对向,即,使其对向面积变为O。然而,该对向面积不限于为O的情况,只要与通常的区域相比设定在l/5以下即可。这是因为,如果对向面积与通常的区域相比是l/5以下,则实质上能够将这里的电致伸縮看作为O。因此,如果讨论图2所示的内部电极图案,则例如是在内部电极3a上形成缺口32及33,但是如果形成这些缺口32及33后残留的内部电极3a的宽度较细的部分的宽度是其它部分宽度的l/5以下,则在内部电极3b上也可以不形成缺口。另外,如果讨论图3所示的内部电极图案,则例如是在内部电极3a上形成缺口32及33,但是如果形成这些缺口32及33后残留的内部电极3a的宽度较细的部分的宽度是其它部分宽度的l/5以下,则在内部电极3b上也可以不形成缺口。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c的与图2对应的图,表示内部电极图案的变形例。在图4中,在与图2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上标有相同的参照标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一方面,如图4(a)所示,在内部电极3a上,设置用于提供低活性度区域31的缺口36及37,成为使开口面向互相相反的方向的状态。在缺口36及37之间残留宽度较细的部分38。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内部电极3b上,设置用于提供低活性度区域30的缺口39及40,成为使开口面向互相相反的方向的状态。在缺口39及40之间残留宽度较细的部分41。这些宽度较细的部分41及38的各宽度设定在内部电极3a及3b的其它部分宽度的l/5以下。在图4所示的第3实施形态中,在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中,得到利用宽度较细的部分41及38而形成的内部电极3a及3b的对向。然而,因为宽度较细的部分41及38的各宽度如上所述,设定在其它部分宽度的l/5以下,所以对向面积也在1/5以下。图5至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4至第8实施形态的与图l(a)对应的图,表示活性部15的变形例。在图5至图9中,在与图l(a)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上标有相同的参照标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图5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d中,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直到达活性部15的各端部处。另外,当为这样的结构时,因为图15所示的位移x2变小,所以不能够使(xl—x2)/x3变得很小,因此,有时不能够将安装该层叠陶瓷电容器ld的基板的变形抑制得很小。在图6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e中,形成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使其沿着厚度方向穿过活性部15。在图7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f中,在比活性部15的表面稍微靠近内侧的位置上形成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在图8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g中,形成低活性度区域30,使其截面不是矩形的,而使其变为半圆形或者大致半圆形的截面。例如在参照图2所说明的内部电极图案中,这能够通过使缺口3235的宽度慢慢变化来实现的。在图9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h中,只在活性部15的一侧形成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在该实施形态中,当在基板上安装层叠陶瓷电容器lh时,必须使处于形成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的一侧的电容器主体4的第1主面5面向基板一侧。另外,如图9所示的实施形态那样,只在活性部15的一侧形成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的结构,即使在分别参照图5、图7及图8进行说明的实施形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图10及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9实施形态的图。这里,图10是层叠陶瓷电容器li的剖面图,图ll是表示层叠陶瓷电容器li的内部电极图案的图。在图10及图11中,在与图l、图2或者图14中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上标有相同的参照标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层叠陶瓷电容器li的特征在于,简而言之,是构成串联电容型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因此,作为内部电极,形成与第l外部电极ll连接的内部电极3c、与第2外部电极12连接的内部电极3d、以及与内部电极3c及3d的两者对向的内部电极3e。在这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i中,在图10中用虚线所包围的区域中形成长方体形状的活性部15。然后,在该活性部15中,将用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作为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方面,如图ll(a)所示,在内部电极3c上形成用于提供低活性度区域30的缺口42,在内部电极3d上形成用于提供低活性度区域31的缺口43。另一方面,如图ll(b)所示,在内部电极3e上形成分别用于提供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的缺口44及45。另外,如图10所示,在层叠陶瓷电容器li中,虽然设置低活性度区域30及31以使其穿过活性部15的厚度方向,但是也可以设置在厚度方向的一部分上。以上,虽然是与图示的实施形态相关联来说明本发明的,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具有其它种类的变形例。例如,在图示的实施形态中,虽然为了提供低活性度区域而在内部电极的特定部分设置缺口,但是也可以将内部电极的特定部分形成为网状,通过这样使其减小对向面积。接着,为了求得规定本发明的限定数值,以及为了确认利用本发明而得到的效果,对实施的实验例进行说明。图12是相当于图l(a)的图,是用于说明在该实验例中所制作的试样的图。在图12中,在与图l(a)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中标有相同的参照标号。在图12中,表示层叠陶瓷电容器la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在这些尺寸之中,分别将L、T、E、TG以及LG固定为L:2.0mm、T=1.25mm、E=0.425mm、TG二O.lmm以及LG二O.lmm。然后,如后面的表1及表2所示,从而制作对各个dL及dT进行各种变更后的试样。另外,在图12中虽没有表示,但是将电容器主体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图12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1.25mm,将内部电极的厚度设定为1.2^m,并且将介质陶瓷层的厚度设定为3nm。另外,将内部电极的层叠数设定为250。另外,用BaTi03系材料构成介质陶瓷层,用Ni构成内部电极的导电成分,并且用Cu构成外部电极ll及12的导电材料。对于这样的各试样来评价基板位移。在图13中表示基板位移的评价方法,(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如图13所示,准备长100mmX宽40mmX厚0.8mm的由玻璃环氧树脂构成的基板51,在基板51的中间安装形成各试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la。这里,作为用于安装的导电性接合材料,采用Sn—Pb低共熔晶体焊锡,并使得层叠陶瓷电容器la的长度方向与基板51的长度方向一致。然后,向层叠陶瓷电容器la施加10V的电压,如图13(b)所示,测定将基板51的中间作为原点时的、基板5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上的位移52,并将该位移52作为基板位移。另外,关于基板位移,在表1中,用将dL二O时的基板位移作为基准的百分比来表示,在表2中,用将dT二O时的基板位移作为基准的百分比来表示。另外,分别求得图15所示的位移xl、x2以及x3,从这些位移xl、x2以及x3算出(xl—x2)/x3,并且在表1及表2中表示该结果。在表l中表示将dT固定为0.05mm以后、比较使dL变化后的试样的情况。<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在表1中,如果根据dL在0.05mm以上即试样36,则dL/L在0.025以上,基板位移在90%以下,并且(xl—x2)/x3被抑制在0.06以下。另外,试样6例如与试样5相比,尽管dL/L更大,但基板位移以及(xl—x2)/x3都显示为较高的值。这是因为,试样6是dL二0.325mm,它相当于图5所示的实施形态。接着,在表2中表示将dL固定为0.05mm以后、比较使dT变化后的试样的情况。[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表2所示的试样11及13分别是与表1所示的试样1及3相同的情况。如表2所示,如果根据dT在0.05mm以上即试样13至18,贝lJdT/L在0.025以上,基板位移在90%以下,且将(xl—x2)/x3抑制在0.06以下。另外,由试样18的dT值可知,试样18相当于图6所示的实施形态。权利要求1.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容器主体,该电容器主体具有由多个介质陶瓷层与沿着所述介质陶瓷层之间的多个界面而分别形成的多个内部电极组成的层叠结构,该电容器主体实质上形成为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形状是由在所述介质陶瓷层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1主面及第2主面、分别在与所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端面及第2端面、以及第1侧面及第2侧面规定而成的;以及第1外部电极及第2外部电极,该第1外部电极及第2外部电极分别这样形成,即,使其与所述内部电极的特定部分连接,从而取出由所述内部电极通过所述介质陶瓷层而对向所形成的电容,同时使其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1端面及第2端面上一直延伸到与各所述端面相邻的所述主面和所述侧面的各一部分上,当将所述电容器主体中的对于由所述内部电极的对向而形成电容起作用的部分作为活性部时,所述活性部实质上是长方体形状的,在使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1主面与基板对向的状态下,通过利用导电性接合材料来接合所述外部电极,从而将层叠陶瓷电容器安装在基板上,在该层叠陶瓷电容器中,当将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1端面及第2端面之间的尺寸即长度方向尺寸设定为L时,将所述活性部中的、分别通过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1主面上的所述第1外部电极及第2外部电极的各端部边缘位置的与所述端面平行的各面、和所述活性部的所述第1主面侧的面交叉,得到交叉的各线,使低活性度区域位于以所述各线作为中心轴、半径为0.025L的圆柱形的各区域中,并且将所述低活性度区域中的用于形成电容的所述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设定为其它通常区域中的与所述低活性度区域同体积大小的所述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的1/5以下。2.如权利要求l中所述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部相对于和所述第1主面及第2主面平行的、并且通过所述第l主面及第2主面之间的中心的面,具有对称形状。3.—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容器主体,该电容器主体具有由多个介质陶瓷层与沿着所述介质陶瓷层之间的多个界面而分别形成的多个内部电极组成的层叠结构,该电容器主体实质上形成为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形状是由在所述介质陶瓷层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1主面及第2主面、分别在与所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端面及第2端面、以及第1侧面及第2侧面规定而成的;以及第1外部电极及第2外部电极,该第1外部电极及第2外部电极分别这样形成,即,使其与所述内部电极的特定部分连接,从而取出由所述内部电极通过所述介质陶瓷层而对向所形成的电容,同时使其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l端面及第2端面上一直延伸到与各所述端面相邻的所述主面和所述侧面的各一部分上,当将所述电容器主体中的对于由所述内部电极的对向而形成电容起作用的部分作为活性部时,所述活性部实质上是长方体形状的,在该层叠陶瓷电容器中,当将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1端面及第2端面之间的尺寸即长度方向尺寸设定为L时,将所述活性部中的、分别通过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l主面上的所述第1外部电极及第2外部电极的各端部边缘位置的与所述端面平行的各面、和所述活性部的所述第l主面侧的面交叉,得到交叉的各线,使低活性度区域位于以所述各线作为中心轴、半径为0.025L的圆柱形的各区域中,并且将所述低活性度区域中的用于形成电容的所述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设定为其它通常区域中的与所述低活性度区域同体积大小的所述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的1/5以下。全文摘要抑制层叠陶瓷电容器在向基板上安装的状态下施加电场时的[振鸣]。在电容器本体(4)中的对于由内部电极的对向而形成电容起作用的活性部(15)中,使低活性度区域(30,31)位于外部电极(11,12)的端部边缘(19,20)的附近。将低活性度区域(30,31)中的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设定在其它通常区域中的与低活性度区域(30,31)同体积大小的内部电极的对向面积的1/5以下。通过这样,在与基板(13)接合的外部电极(11,12)附近很难产生电致伸缩,并且能够减小使基板(13)弯曲的力。文档编号H01G4/12GK101243527SQ20068003006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申请日期2006年7月11日优先权日2005年8月19日发明者中野牧人,井上德之,川崎健一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