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35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尤其是指通过增 加一树脂本体于端子基部,使端子于接触时能有适度的抵挡作用,以增强端子弹性从而稳固端子与电池的弹性接触的端子改良结构。
技术背景现有移动电话、个人数子秘书(PDA)、数码相机、数码摄影机以及笔记本计 算机等产品,在这些电子产品中,电池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须有储存电力的 供给,才可使上述产品发挥作用,而电池与电路板之间必须藉由一电池连接器 的联接传输,才可实现电性连接,进而达到电力导通传达的目的。为了适应这些电子产品的使用功能,除了电池本身的设计必须积极地增加 续航力(Extendbattery life, EBL)外,另一个消极的办法就是通过定时的补充电池 电力;但因电池的容量有限,必须经常替换备用电池,因此,电池连接器的接 触频率相当平凡,因电池连接器中的接触端子都是采用弹性接触的方式与电池 的电极接触,在一定的使用寿命,配合存有公差规格的电池,接触端子将受到 较大强度的抵顶,将加快弹性疲乏,造成接触不良而减短连接器与产品的使用 寿命。习知的电池连接器端子设计通常是如图1所示,接触端子包括一作为固定 本体的基部11、 一由基部11的前端延伸成的焊接部12及一由基部11后端弯折 延伸成的弹性接触臂19所构成;其中,该弹性接触臂19包括了弧形部13、第 一弯折部14、第二弯折部15、压靠部16及接触部17;当电池与电池连接器端 子的接触部17相接触时,弹性接触臂19受力后产生下压运动,先使整个接触 部17下移,进而带动压靠部16在传导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在没有抵触部释放反方向抵触力的情况下,端子的压靠部16碰触到基部11后,受到弧形部13 的带动,会进一步向前滑行,造成接触端子的压縮过度。基此,习知的电池连接器时常发生的问题是当电池与接触端子间的作用力绝大部分由他接触端子的弹性接触臂19承担,若是因电池规格而产生过大的作用力下,在使用多次或经常保持接触的状况下,接触端子会产生硬力集中而造成弹性疲乏,导致永久 变形,将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克服既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特研发出一种电池连 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于接 触端子的基部装设一树脂本体,利用树脂本体上的抵触部与接触端子的弹性接 触臂端部的一弹性压靠部相接触并产生反方向的抵触力,从而增强接触端子的 弹性以加强端子与电池弹性接触,并阻止接触端子的弹性压靠部进一步向前滑行。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实 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系在于接触端子的基部加设一 树脂本体,于该树脂本体上设置凹入的抵触凹部,使该接触端子在受力的情况 下,该抵触部与接触端子的弹性接触臂端部的压靠部相接触并产生抵触力,并 藉由压靠部的侧壁所产生的阻挡作用,阻止接触端子的压靠部进一步向前滑行, 使接触端子因作用力所产生的变形量由弹性接触臂自行吸收,从而增强接触端 子的弹性来加强端子与电池弹性接触,防止接触端子在使用多次或经常保持接 触的状况下,其弯折形状因着应力集中而产生变形。本实用新型藉由树脂本体的设置使得接触端子在受压时的变形量可以控制,并使接触端子产生一反作用力施与电池,以确保接触端子受抵压时的位移行变接控制在容许值内。


图1为习知电池连结器端子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触端子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树脂本体立体图。3—接触端子,31—基部,32—焊接部,33—弧形部,34^第一弯折部,35—第 二弯折部,36~压靠部,37—接触部,39—弹性接触臂,2—树脂本体, 21—侧壁.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之较佳实施例, 该端子结构包含有一接触端子3和一树脂本体2;其中,该接触端子3包括一基 部31、 一由基部31的前端延伸成的焊接部32及一由基部31后端弯折延伸成的 弹性接触臂39所构成;而该弹性接触臂39依延伸顺序为弧形部33、第一弯折 部34、接触部37、第二弯折部35与压靠部36;该弧形部33是作为接触部37 的支撑部位,于弹性接触臂39受抵压时提供大部分的支撑力;而第一弯折部34 是自弧形部33反向延伸,并与接触部37相邻,该接触部37与第一弯折部34、 第二弯折部35三者则形成一大体呈U形结构,接触部37位于顶部以便与电池 的电极相碰触;藉由第二弯折部35的反折使压靠部36得以位于接触部37的下 方,压靠部36的末端则略呈一微弯的弧形。请结合图3所示,该树脂本体2是做为压靠部36的抵触块体,因此,该树 脂本体2设置固定于接触端子3的基部31,至于两者的结合方式可为预塑成型 (Insert Molding),或是插设卡合的方式;于该树脂本体2与接触端子3压靠部36的接触部位形成I抵触凹部,藉由侧壁21的抵挡作用可在接触端子3受抵压时 抵住位移的压靠部36,使压靠部36无法继续移动。接触端子3藉由焊接部32固定于基板后,接触端子3的接触部37会外露 于电池连接器之外,以便与电池相接触。当电池置设于电子产品的电池容置空 间时,电池的电极与接触端子3的接触部37相接触,电池置于定位后,整个电 池对接触部37压抵施加一作用力,接触部37即向连接器内部位移,在位移时 并带动端部的压靠部36同步位移,压靠部36移动少许距离后即碰触到树脂本 体2接触凹部的侧壁21,受到侧壁21的阻挡,压靠部36则停止移动,弹性接 触臂39得到一个来自树脂本体2的反作用力,在同时受到电池与树脂本体2硬 件的阻挡下,接触端子3只能吸收电池施予的作用力与树脂本体2施予的反作 用力,接触端子3的弹性接触臂39则以弧形部33、第一弯折部34与第二弯折 部35作微调而产生变形;如此可以使弹性接触臂39弯曲变形量在控制范围内, 避免弹性接触臂39产生过度的下压弧度,导致永久变形发生。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电池连 接器接触端子,在结构上的实用新型优点为于接触端子3的基部31设置一树 脂本体2,该树脂本体2的抵触凹部具有阻挡接触端子3压靠部36位移的功能, 对接触端子3的弹性接触臂39提供一反作用力,以增强弹性接触臂39的弹性, 来加强接触端子3与电池的弹性接触,并使弹性接触臂39的变形在控制范围内, 防止出现接触端子3在使用多次或经常保持接触的状况下,其弯折形状因应力 集中而产生永久变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确实能够通过上述所 公开的构造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功效,且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符合 实用新星专利的新颖性和实用新型性等条件。为使熟悉该项技术者如实了解本实用新型精神之实施实用新型目的与功 效,所举之实施例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加以 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尚有其它的变化实施方式,所以凡熟悉此项技术者 在不脱离本案实用新型精神下进行其它样式实施,均应视为本案权利要求的等 效实施。
权利要求1. 一种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由基部(31)后端弯折延伸成的弹性接触臂(39)所构成;而该弹性接该接触端子(3)包括一基部(31)、一由基部(31)的前端延伸成的焊接部(32)及一触臂(39)依延伸顺序为弧形部(33)、第一弯折部(34)、接触部(37)、第二弯折部(35)与压靠部(36),其特征在于接触端子(3)的基部(31)设有一树脂本体(2),该树脂本体(2)具有一抵触凹部,用以与接触端子(3)的压靠部(36)相抵触。
2. 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树脂本 体(2)与接触端子(3)基部(31)的结合方式可为预塑成型。
3. 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树脂本 体(2)与接触端子(3)基部(31)的结合方式可为插设卡合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接触端子改良结构,该接触端子包括有一作为固定的基部,基部的前端延伸成一焊接部,基部后端则弯折延伸成一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触臂顶部有一接触部,用以与电池产生电性连接;一树脂本体设置于端子基部上,该树脂本体具有一抵触凹部,在接触端子受力的情况下,该抵触凹部与接触端子的弹性接触臂端部的一弹性压靠部相接触并产生反方向的抵触力,从而增强接触端子的弹性以加强端子与电池弹性接触,并阻止接触端子的弹性压靠部进一步向前滑行。
文档编号H01R13/22GK201117897SQ20072012152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7日
发明者蒋武向, 蔡志鸿 申请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