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107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兹继电器。
技术背景作为现有的电磁继电器,公知有如下技术,即,通过对电磁铁块进行 励磁而使可动铁片转动,并经由卡驱动可动接触片,由此使触点开闭(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l)。为了确保被卡按压的可动接触片的强度,该电磁继 电器具有各种加强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139750号公报但是,在所述现有的电磁继电器中,在卡上形成的突出部插通形成在 可动接触片上的导向孔,通过按压该导向孔的边缘部,驱动可动接触片。 而且,卡由树脂材料形成。因此,每次卡往复移动时,突出部与导向孔的 内缘滑动接触,产生树脂粉末,该树脂粉末附着在触点的表面而产生动作 不良等问题。发明内容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从卡上产生树脂粉末、并能长 期地维持良好的动作特性的电磁继电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在基座上设置可动接触片和 固定接触片,经由卡使可动接触片动作,从而使设置在可动接触片的可动 触点与设置在固定接触片的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 卡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使卡相对于所述基座可往复移动地进行导向的导向 部,所述卡具有导向突部和按压所述可动接触片使之弹性变形的按压部, 所述可动接触片在所述可动触点的侧方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具有导 向孔,其被所述导向突部插通,并在所述卡往复移动时维持非接触状态; 按压承接部,其隔着所述导向孔位于所述可动触点的相反侧,被所述按压 部按压;加强部,其防止被所述按压部按压时的塑性变形。根据该结构,导向突部与可动接触片不接触,因此,不会产生伴随着 滑动接触而出现的树脂粉末。另外,按压部按压隔着导向孔位于可动触点 的相反侧的按压承接部。因此,即使万一从按压部产生树脂粉末,由于距 离触点的距离十分远、且导向突部介于其之间,因此,树脂粉末不会附着 在触点上。在此基础上,由于利用加强部防止塑性变形,因此,可以长期 维持所希望的触点接触压力,可以实现良好的触点开闭动作。优选的是,所述可动接触片将所述可动触点铆接固定,所述加强部形 成在所述导向部中离开基座最远位置的边缘部,并且至少形成到所述铆接 固定位置。根据该结构,虽然是由卡的按压部进行按压的位置、即可动接触片的 按压承接部离开可动触点最远的位置,但由于通过所述加强部可一直加强 到刚性强的铆接固定位置,因此可实现良好的触点开闭动作。优选的是,所述卡的按压部朝向中央鼓起而形成,对所述可动接触片 的按压承接部进行按压的位置隔着所述导向突部位于所述可动触点的相反 侧。根据该结构,在利用卡的按压部按压可动接触片的按压承接部时,可 以通过点或线接触进行。因此,可以将按压位置按设计进行设定,使按压 状态稳定,能实现良好的触点开闭动作。另外,由于按压部朝向中央鼓出 而形成,因此,可以总是以适当的状态按压发生弹性变形而使相对于按压 部的倾斜程度改变的可动接触片的按压承接部。根据本发明,在触点开闭时,卡上形成的导向突部与可动接触片上形 成的导向孔的边缘部不接触,也不产生树脂粉末。因此,不会使触点的表 面附着上树脂粉末而产生动作不良。另外,按压可动接触片的位置隔着导 向孔在可动触点的相反侧。而且,导向突部位于两者之间。因此,即使万 一从按压部产生树脂粉末,也能够利用导向突部来阻止树脂粉末附着在触 点上。另外,虽然按压位置为离开触点最远的位置,但是,利用加强部的 作用可以实现良好的触点开闭动作。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中,(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去除壳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从与(a)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去除壳体后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面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6中,(a)是表示从图5所示的状态对电磁铁块进行励磁、使可动 触点闭合在第二固定触点上的状态的图,(b)表示冲击力作用时的可动接 触片的变形状态的图;图7中,(a)是基座的立体图,(b)是表示从与(a)不同的角度观察 到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中,(a)是表示将电磁铁块的可动铁片及铰链弹簧分离后的状态 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将可动铁片及铰链弹簧一体化而分离的状态、 并从相反侧看到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8的电磁铁块的巻轴的立体图;图10中,(a) ~ (c)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具有巻轴的防止插入突部的局 部立体图;图11中,(a)是图1所示的可动接触片的放大立体图,(b) ~ (d)是 其他实施方式的可动接触片的立体图;图12是图1所示的卡的放大立体图;图13是表示利用厚度量规的调整作业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电石兹铁块;3:可动铁片;3a:突起;4:触点开闭机构 部;5:卡;5a:按压部;6:壳体;7:第一保持部;8:第二保持部;9: 侧壁部;10:收纳部;11:引导部;12:导向突条部(导向部);13:矩形 突出部(导向部);14:第一压入承接部;14a:圆弧面;15:第二压入承 接部;16:第三压入承接部;17:绝缘壁;18a、 18b、 18c:突条部;19: 凹处;19a:底面;20:变形防止部;21: 4失心;22:巻轴;23:线圈;24: 磁轭;24a:贯通孔;25:磁极部;25a:磁极面;26:主体部;26a:中心 孔;27:第一凸缘部;27a:导向突部;28:圆形凹部;28a:突起;29:台 座部;29a:端子孔;30:线圈端子;31:台阶部;32:防止插入突部;32a: 倾斜面;32b:导向壁;32c:垂直壁;33:第二凸缘部;33a:导向突部; 34:卡止凹部;35:细头部;36:连结部;36a:卡止爪;36b、 36c:突起;37:铰链弹簧;38:切口; 39:舌片;39a:贯通孔;40:弹性卡止部;41: 可动接触片;42:第一固定接触片;42a:端子部;42b:接触片部;42c: 压入部;43:第二固定接触片;43a:端子部;43b:接触片部;43c:压入 部;44:端子部;45:第一接触片部;46:弯曲部;47:第二接触片部; 48:压入部;49:触点安装部;49a:贯通孔;50:可动触点;51:延设部; 52:导向孔;53:加强部;54::接压岸义接部;55:铆接区域;56:加强区 域;57a:第一固定触点;57b:第二固定触点;58:第一开口部;59:第 二开口部;60:导向部;60a:卡止凹部;61:导向轴部(导向突部);62: 第一导向突起(导向部);63:狭缝;64:第二导向突起(导向部);65: 梁部;66:突出部;67:气体排放孔;68:厚度量规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的说 明书中,虽然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位置等的用语(例如、"上"、"下"、"边 缘"、"侧,,及含有这些的其他用语),但是,这些用语只表示用于说明的附 图中的方向、位置等,并不由这些用语来限定地解释本发明。 (结构)图1~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石兹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大体上在基座 l上设置电磁铁块2、可动铁片3、触点开闭机构部4、卡5,在覆盖壳体6 之后,利用注入到嵌合部分等的密封剂使内部成为封闭状态。如图7所示,基座1具有保持电磁铁块2的第一保持部7和保持触点 开闭机构部4的第二保持部8,通过对合成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而得到。如图7 ( a)所示,所述第一保持部7具有侧壁部9和将侧壁部9的一 半左右区域的上方侧覆盖并在一端侧开口的收纳部10。侧壁部9的上端向 内侧延伸,整体构成截面大致〕形的引导部11。收纳部10设置在电磁铁块 2与触点开闭机构部4之间,用于确保规定的绝缘性(沿面距离)。在收纳 部10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突条部12。如后所述,导 向突条部12支承往复移动的卡5。另外,在收纳部IO的上面形成有矩形突 出部13,该矩形突出部13俯视呈矩形,位于后述的卡5的开口部内而进行 导向。如图5及图7 (b)所示,所述第二保持部8在基座1的一端侧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压入承接部14、第二压入承接部15及第三压入承接部 16,该第一压入承接部14压入后述的可动接触片41,第二压入承接部15 及第三压入承接部16分别压入后述的第一固定接触片42及第二固定接触 片43。各压入承接部14、 15、 16之间通过立起的各个绝缘壁17被隔开, 在各接触片41、 42、 43之间能确保所希望的绝缘性。在收纳部10的端面 或绝缘壁17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突条部18a、 18b。在收纳部10的端面形成 的突条部18a横跨整个宽度方向而形成,截面为矩形。而且,突条部18a 的下面成为后述的触点开闭时产生飞散的碳粉不能附着的区域(非附着区 域)。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经由附着在基座l表面的碳粉自第一固定接触 片42与可动接触片41导通的情况。另外,同样地,在各绝缘壁17的上端 部或侧面形成的突条部18b也形成碳粉的非附着区域。但是,突条部18b、 18c是上面倾斜的截面三角形。这样,通过具有所述突条部18a、 18b、 18c 的结构,可以防止各接触片41、 42、 43之间由碳粉造成的导通(短路)这 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另夕卜,所述突条部18c不仅单单形成碳粉的非附着区 域,而且,如后所述地可以发挥防止变形的功能,即,防止可动接触片41、 详细地说第二接触片47在冲击力作用下塑性变形。另外,所述突条部18a、 18b、 18c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所述形状,只要是能形成飞散的碳粉的非附着 区域,则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压入承接部14的侧方形成有被绝缘壁17包 围的凹处19。压入第一压入承接部14的可动接触片41的突出位置、即后 述的第一接触片部45的位置为距凹处19的底面离开规定尺寸的位置。构 成第一压入承接部14的部分中的第一接触片部45突出的侧面以下方侧成 为凹状的圆弧面14a的方式构成。由此,利用所述圓弧面14a阻止从基座1 的底面沿端子部44流入的密封剂进一步侵入。另外,在凹处19的底面, 沿着所述圆弧面14a以规定间隔形成变形防止部20。变形防止部20形成在 距基座1的侧缘部规定尺寸的内侧。由此,可以防止从基座1的边缘部侵 入的树脂到达变形防止部20、特别是变形的可动接触片41可以抵接的表面。 另外,对于变形防止部20与可动接触片41的位置关系,在后文中进行叙 述。如图1及图8所示,电磁铁块2是经由巻轴22将线圈23巻绕在铁心 21并将磁轭24铆接固定的结构。如图l所示,所述铁心21是将磁性材料形成为圆柱状的结构,在一端 侧形成有凸缘形状的磁极部25。磁极部25的端面为磁极面25a。铁心21 的另一端部(与磁极部25相反侧的端部)铆接固定在后述的磁轭24上。如图9所示,所述巻轴22在圆筒状的主体部26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 缘部27、 33,通过对合成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而得到。在一个凸缘部(第 一凸缘部27 )的端面形成配置有所述铁心21的磁极部25的圓形凹部28, 在其中心开设有主体部26的中心孔26a。在圓形凹部28上,在中心孔26a 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磁极部25抵接而被压坏的多个突起28a (在此,随着 朝向突出方向、截面面积逐渐变小的大致三角锥形的突起28a在中心孔的周 围以三等分设于三处)。在第一凸缘部27的下方两侧分别形成有台座部29。 在各台座部29上形成有端子孔29a,分别压入、固定线圈端子30。在第一 凸缘部27的上方部,与所述圓形凹部28同侧地形成有台阶部31。在后述 的卡5往复移动时,为了避开与该卡5的干涉而设置台阶部31用以扩大移 动范围。另外,第一凸缘部27的上方部随着朝向上方而使宽度逐渐变窄, 其上端部成为规定宽度尺寸的突部27a。另外,在突部27,在形成所述台阶 部31的端面侧形成有防止插入突部32。防止插入突部32防止在组装后的 调整作业中使用的厚度量规68插入到不必要的位置。另外,防止插入突部 32以倾斜面32a构成上面,也起到将厚度量规68顺畅地引导到规定位置(可 动铁片3与铁心21的磁极部25之间)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另一个凸缘 部(第二凸缘部33 )的上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凸缘部27同样的突部33a。但是,所述防止插入突部32也可以如图IO所示而构成。在图10 (a) 中,向宽度方向及下方侧扩大倾斜面32a的占有面积。在图10(b)中,在 两侧形成有导向壁32b。在图10 (c)中,倾斜面32a形成到中途,导向壁 32b位于由此延伸的垂直壁32c的两侧。利用这样的结构,特别是利用具有 导向壁32b的结构,可以进一步防止厚度量规68插入到不必要的位置,容 易将其引导到适当的位置。另外,导向壁32b通过以上方侧逐渐离开的方 式扩开,也可以更容易地插入厚度量身见67。所述线圏23通过绝缘性覆膜保护铜线的周围,巻绕在所述巻轴22的 主体部26上,将两端部的铜线分别巻绕在线圈端子30上并进行焊接(在 图1中虽然表示巻绕状态,但实际上由自动机巻绕到巻轴22的主体部26 上)。如图l所示,所述》兹轭24通过对由^兹性材料构成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 而形成为大致L形。在^兹轭24的一端侧的一面上,在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 卡止铰链弹簧37的卡止凹部34 (参照图8 (b))。另外,磁轭24的另一端 侧经由用于容易弯曲的细头部35而呈直角地延伸,在此处形成有用于铆接 固定铁心21的端部的贯通孔24a。可动铁片3是通过对i兹性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板状。如图8所 示,可动铁片3的上端部成为板厚及宽度尺寸变小的连接部36,在此处形 成有卡止爪36a。另外,在可动铁片3的下端部,在端面及两侧分别形成有 突起36b、 36c。端面的突起36b位于铰链弹簧37的切口 38,防止位置偏移。 两侧的突起36b、 36c成为转动中心。另外,在可动铁片3的一面中央部形 成有用于安装铰链弹簧37的铆接固定用突起3a。如图8所示,所述铰链弹簧37是通过对薄壁的弹簧材料构成的板材进 行冲压加工而使其弯曲成大致L形的结构。在弯曲部分形成有大致H形的 切口 38,能得到充分的弹性。在铰链弹簧37的一端部利用所述切口 38形 成舌片39,在此处形成有用于插通可动铁片3的突起3a并铆接固定的贯通 孔39a。另外,在铰链弹簧37的另一端部,弹性卡止部40从两侧突出,并 卡止在所述i兹轭24上形成的卡止凹部34,由此,可以与可动铁片3—同安 装在电》兹铁块2上。如图l所示,触点开闭才几构部4由可动"l妄触片41、第一固定4妻触片42 及第二固定接触片43构成,通过对导电性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得到。如图5及图11 (a)所示,所述可动接触片41由端子部44、第一接触 部45、弯曲部46及第二接触片部47构成,端子部44具有从基座1的底面 突出并压入到基座1的第一压入承接部14的压入部48。第一接触片部45 从端子部44向侧方突出,在将端子部44压入到基座1的第一压入承接部 14的状态下,处于距离凹处19的底面19a规定尺寸的位置。弯曲部46从 相对凹处19的底面19a大致平行地突出的第一接触片部45逐渐向相对所述 底面19a正交的方向变换。第二接触片部47自弯曲部46延续形成并在相对 所述底面19a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接触片部47的中途在宽度方向上折 曲,上方部分的宽度变宽而成为逐渐拓宽的触点安装部49。在触点安装部 49上形成有铆接固定可动触点50的贯通孔49a,在其两侧的延设部51上形 成有导向孔52和加强部53。导向孔52呈矩形,以非接触配置后述的卡5的导向轴部61。与构成导向孔52的侧缘部、详细地说可动触点50相反侧 的位置成为被后述的卡5的按压部5a按压的按压承接部54。所述加强部53 为将上缘部向大致直角方向弯折的结构,其范围从侧缘部到铆接区域55。 在此,铆接区域55是指,通过将可动触点50铆接固定而提高刚性的区域。 另外,延"^殳部51的下方部成为宽度逐渐变窄的大致三角形加强区域56。但是,所述可动接触片41的加强部53例如可以如图11 (b) ~ (d) 所示而构成。图11 (b)是将可动接触片41的上缘部整体向大致直角方向 弯折而作为加强部53的结构。图11 (c)是将加强区域56的下方侧倾斜边 缘大致直角地弯折而作为加强部53的结构。图11 (d)是将通过使距离可 动接触片41的上边缘规定尺寸的下方侧在宽度方向上突出而形成的加强筋 作为加强部53的结构。任一种结构都是在从延设部51的两侧缘部到铆接 可动触点50的铆接区域55的范围形成加强部53,由此,即使在按压两侧 部的纟安压承接部54时,也可以使响应性良好地进行触点的开闭。另外,所述第一固定接触片42及所述第二固定接触片43具有端子部 42a、 43a和设有第二固定触点57a、 57b的接触片部42b、 43b,在接触片部 42b、 43b的中途形成有压入部42c、 43c。卡5是对合成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而构成的,如图l及图12所示, 具有配置所述基座1的矩形突出部13的第一开口部58、成为避让部的第二 开口部59、在第二开口部59的局部形成的导向部60。在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58的一端侧外缘部,在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向长 度方向突出的导向轴部61。各导向轴部61位于可动接触片41的导向孔52 中,在卡5往复移动时,与可动接触片41完全不接触。但是,当作用沖击 力使可动接触片41变形时,导向轴部61与导向孔52的内缘抵接而防止进 一步的变形。另外,在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58的两侧内缘部分别形成两处 朝向内侧突出的第一导向突起62。这些第一导向突起62与配置在第一开口 部58内的基座1的矩形突出部13的侧面接触,在卡5往复移动时,起到 在宽度方向进行导向的作用。另外,在设有第一导向突起62的部分的两侧 部形成有狭缝63。狭缝63在第一导向突起62与矩形突出部13的侧面接触 时起到緩冲功能,吸收部件精度或组装精度的误差。另外,在构成所述第 一开口部58的两侧内缘部分别形成两处朝向下方突出的第二导向突起64。 在卡5往复移动时,这些第二导向突起64通过一直与形成在基座1的收纳部IO的导向突条部12接触而使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偏移。所述》兹轭24的第一凸缘部27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59。划分第一开口 部58与第二开口部59的梁部65形成为朝向上方突出的拱形,实现小型化 的同时避免了与电磁铁块2的干涉。所述导向部60设置在第二开口部59的梁部65的相反侧,是通过从第 二开口部59的两侧边缘部朝向内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66进行划分的、对 可动铁片3的上端部进行定位的区域。在所述两突出部66之间形成的间隙 是后述的组装作业时利用的厚度量规插入用的空间。另外,在构成导向部 60的突出部66的相反侧的边缘部形成有所述可动铁片3的卡止爪36a卡止 的卡止凹部34a。如图1所示,壳体6是一个面开口的箱形状,与基座l的外周缘嵌合, 覆盖内部构成部件。在壳体6的顶面上形成有气体排放孔67,可以将内部 抽成真空,或者填充惰性气体,然后进行树脂封固(也可以在开口的状态 下使用)。(组装方法)接着,对由所述结构构成的电磁继电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另外的工序组装电磁铁块2。在电磁铁块2的组装中,将线 圈23巻绕到巻轴22的主体部26,将线圈端子30压入到台座部29,然后 将巻绕的线圈23的两端部分别巻绕到线圈端子30上。另外,从巻轴22的 一端侧将铁心21插入主体部26,并将铁心21的一端部插通》兹轭24的贯通 孔而进行铆接固定。此时,利用铁心21的磁极部25将巻轴22的圆形凹部 28内形成的突起压坏,磁极部25被定位在圓形凹部28内。接着,将电磁铁块2安装到基座1上。在电磁铁块2的组装中,在基 座1的引导部11 一边对》兹轭24的两侧部进行导向一边将其向收纳部10插 入。另外,相对组装的电磁铁块2,将安装有铰链弹簧37的可动铁片3进 行组装。在可动铁片3的组装中,将铰链弹簧37的弹性卡止部40插入到 基座1的上面与i兹轭24之间,并将弹性卡止部40卡止到;兹轭24上形成的 卡止凹部34中。在插入弹性卡止部40时,通过弹性变形后的形状恢复, 操作者可以明确确认到弹性卡止部40卡止在卡止凹部34、即可动铁片3及 铰链弹簧37的组装完成。由此,可动铁片3可转动地被磁轭24的一端部支承。接着,从侧方将可动接触片41及第一固定接触片42及第二固定接触 片43压入基座1的各压入承接部14、 15、 16。压入到第一压入承接部14 的可动接触片41,其第一接触片部45从构成凹处19的侧面向凹处19内突 出,位于距离构成凹处19的底面19a规定尺寸的上方。而且,第一接触片 部45的下面与变形防止部20的上面之间的距离设定成如下的值,即,使 变形防止部20的上面位于第一接触片部45即将从弹性区域变形至塑性区 域时的位置。另外,第一接触片部45与弯曲部46的边界位置位于形成在 凹处19的底面19a的变形防止部20的上方。弯曲部46是沖压加工时加工 硬化且弹性变形量小的部位。由此,在第一接触片部45弹性变形时,可以 利用其最末端与变形防止部20抵接。因此,尺寸管理变得容易,在即将从 弹性区域变形到塑性区域时的位置可以准确地^t氐接变形防止部20。除此之 外,对设置在绝缘壁17的突条部18c进行设计,以在第二接触片部47即将 从弹性区域变形至塑性区域时与第二接触片47抵接。因此,第二接触片部 47的塑性变形也被防止。另外,在将各接触片41、 42、 43压入到各压入承 接部14、 15、 16的状态下,可动触点50压接在第一固定触点57a上,并且 以规定间隔与第二固定触点57b相对。只要各接触片41、 42、 43向所述基座1的组装完成,就将卡5安装到 基座1的上方。在卡5的安装中,将可动铁片3的上端部保持在导向部60 上,使导向轴部61位于可动接触片41的导向孔52内。使基座l的矩形突 出部13位于卡5的第一开口部58内,并使第一导向突起62与其侧面抵接。 另外,使第二导向突起64与基座1的导向突条部12抵接。由此,卡5可 以在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总是在相同的位置往复移动,导向轴部61与导向 孔52的内缘不接触。这样,只要将除了壳体6之外的全部部件组装到基座1上,就可以进 行触点接触压力的调整作业。在此,如图13所示,通过将厚度不同的厚度 量规68依次插入到铁心21的磁极面25a与可动铁片3的被磁极面之间而进 行。即,在插入厚度量规68的状态下,对电磁铁块2进行励磁,使可动铁 片3转动,经由卡5驱动可动接触片41并对触点进行开闭。判断该动作在 插入规定厚度的厚度量规68的状态下是否适当地进行,在不适当地进行的 情况下,通过手工作业使可动接触片41的中间位置(第二接触片部47)弯曲而进行调整。但是,所述厚度量规68的插入位置是位于第二开口部59的巻轴22的 第一凸缘部27与构成导向部60的突出部66之间的空间。虽然在巻轴22 的第一凸缘部27上形成有台阶部31,但在此处设置防止插入突部32,厚 度量规68不能插入到错误的位置。而且,防止插入突部32具有倾斜面32a, 因此,厚度量规68在可动铁片3与铁心21的磁极部25之间被顺畅地引导。 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以往需要熟练操作的厚度量规68的插入,并能够有 效地实现调整作业。只要触点接触压力的调整作业完成,将壳体6覆盖到基座1上,由密 封剂将二者的嵌合部分和端子从基座l的下面突出的端子孔密封。此时, 密封剂也向内部空间侵入。在使可动接触片41的端子部44突出的端子孔 中,密封剂沿着端子部44侵入并到达凹处19,在构成凹处19的第一压入 承4妄部14的侧面形成有圆弧面14a。因此,可以阻止密封剂的进一步4曼入, 不会到达在凹处19形成的变形防止部20。另外,从基座1与壳体6的嵌合 部分侵入的密封剂也能通过基座1的表面达到凹处19内。如上所述,变形 防止部20形成在基座1的侧缘部的内侧。因此,从所述嵌合部分侵入的密 封剂也不会到达变形防止部20。由此,可以实现变形防止部20原本的功能、 即在冲击力作用下防止可动接触片41的塑性变形的功能。假定如上组装的电磁继电器在搬运中等意外落下,受到沖击力。此时, 内部构成部件中特别是可动接触片41容易弹性变形,而且第二接触片部47 的中途弯折,在上端部设有可动触点50。因此,可动接触片41可能超越弹 性区域而产生变形。此时,利用变形防止部20阻止第一接触片部45的塑 性变形,利用突条部18c阻止第二接触片部47的塑性变形。另外,卡5的 导向轴部61插通可动接触片41的导向孔52,因此,也阻止可动接触片41 向上方部分侧方的变形。这样,即使在落下等对内部构成部件作用冲击力 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最容易受到冲击力影响的可动接触片41的塑 性变形。即,能够提供具有优良的耐沖击力的电磁继电器。 (动作)下面,对上述构成的电磁继电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初始状态下,电磁铁块2消磁,利用铰链弹簧37的作用力和经由卡 5作用的可动接触片41的作用力使可动铁片3位于自铁心21的磁极部25离开的位置。因此,可动接触片41基于其自身的弹力和经由卡5作用的所 述铰链弹簧37的作用力,将可动触点50闭合在第一固定接触片42的第一 固定触点57a。在此,若经由线圏端子30对线圏23通电且对电磁铁块2励磁时,可 动铁片3被铁心21的磁极部25吸引而转动。由此,卡5移动。卡5由于 一边由基座1的导向突条部12、矩形突出部13对其导向突起62、 64进行 导向一边移动,故而位置不会偏移。因此,卡5的导向轴部61不会接触可 动接触片41的导向孔52的内缘,不会产生树脂粉末。通过所述卡5的移动,由其按压部5a按压可动接触片41的按压承接 部54。由此,可动接触片41产生弹性变形而进行驱动,将可动触点50闭 合在第二固定接触片43的第二固定触点57b上。但是,被按压部5a按压的 按压承接部54的位置是隔着导向孔52在可动触点50的相反侧的位置。而 且,导向轴部61位于导向孔52内。因此,即-使在由4安压部5a对按压岸义接 部54进行按压时万一从按压部5a产生树脂粉,由于是距离触点开闭位置最 远的位置、且导向轴部61介于其之间,故而触点上不会附着树脂粉。因此, 可以长期地进行良好的触点开闭动作。另外,触点开闭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碳粉且向触点开闭位置的周围 飞散,附着在基座1的表面等。但是,在所述基座1上形成有多个突条部 18a、 18b、 18c,形成有飞散的碳粉不能附着的区域(非附着区域)。因此, 可靠地防止由于在各接触片41、 42、 43之间附着的碳粉造成的短路这样的 不良情况,可以在适当的状态下长期使用。另外,附图虽然没有明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实际大小为长 x宽x高为28mmx 12mmxl0mm,是非常小的,因此,虽然与现有的电磁 继电器在结构上稍有不同,但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在基座上设置可动接触片和固定接触片,经由卡使可动接触片动作,从而使设置在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与设置在固定接触片的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卡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使卡相对于所述基座可往复移动地进行导向的导向部,所述卡具有导向突部;按压所述可动接触片使之弹性变形的按压部,所述可动接触片在所述可动触点的侧方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具有导向孔,其被所述导向突部插通,并且在所述卡往复移动时维持非接触状态;按压承接部,其隔着所述导向孔位于所述可动触点的相反侧,被所述按压部按压;加强部,其防止被所述按压部按压时的塑性变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接触片将 所述可动触点铆接固定,所述加强部形成在所述导向部中离开基座最远位 置的边缘部,并且至少形成到所述铆接固定位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的按压 部朝向中央鼓起而形成,对所述可动接触片的按压承接部进行按压的位置 隔着所述导向突部位于所述可动触点的相反侧。
全文摘要
一种电磁继电器,其抑制从卡上产生树脂粉,且能长期地维持良好的动作特性。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经由卡(5)使可动接触片(41)动作,将设置在可动接触片(41)的可动触点(50)与设置在固定接触片(42、43)的固定触点(57a、57b)接触、分离。基座(1)和卡(5)中的至少任一个具有使卡(5)相对于基座(1)可以往复移动而导向的导向部(12、13、62、64)。卡(5)具有导向突部(61)和按压可动接触片(4)使之弹性变形的按压部(5a)。可动接触片(41)在可动触点(50)的侧方具有导向部。导向部具有导向孔(52),其被导向突部(61)插通,并在卡的往复移动时维持为非接触状态;按压承接部(54),其隔着导向孔(52)位于可动触点(50)的相反侧,被按压部(5a)按压;加强部(53),其防止被按压部(5a)按压时的塑性变形。
文档编号H01H50/04GK101271799SQ200810004989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2日
发明者福井教夫, 箕轮亮太, 藤原哲也, 藤本钢二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