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共价粘结的方法

文档序号:689912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温共价粘结的方法
室温共价粘结的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480018125. 1、申请日为2004年5月19日、 发明标题为"室温共价粘结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温下晶片的直接粘结领域,和更特别地,涉及利用 氟和铵的效果和组合效果制造工程基底用基底的粘结,包封,和在电 介质中,特别是在氧化硅层中三维器件整合。
相关领域的说明
由于逼近常规CMOS器件的物理极限,和对高性能电子系统需求急 切,因此,芯片上系统(system-on-a chip) (SOC)成为半导体工业的自 然解决方法。对于芯片上系统的制备来说,要求在芯片上的各种功能。 尽管硅技术是加工大量器件的主要支持技术,但现在可由除了硅以外 的材料制造的单独的器件和/或电路最佳地获得许多所需的电路和光 电功能。因此,将非硅基器件与硅基器件整合的杂化系统具有提供独 特的SOC功能的潜力,这种独特的功能不可能获自于单独的纯硅或者 纯的非硅器件。
混杂器件整合的一种方法是在硅上不相类似的材料的异质外延生 长(hetero-epitaxial)。迄今为止,认识到这种异质外延生长在异质 外延生长的膜内的高密度缺陷,这主要是由于在非硅膜和基底之间晶 格常数的错配所致。
混杂器件整合的另一方法是晶片粘结技术。然而,在升高的温度 下热膨胀系数不同的不相类似的材料的晶片粘结引入热应力,所述热 应力可导致错位生成、解粘结或龟裂。因此,希望低温粘结。对于粘 结不相类似的材料来说,若不相类似的材料包括具有低分解温度的材 料或者温敏器件,例如InP异质结双极晶体管或具有超浅源极和漏极 曲线(profile)的加工过的Si器件,低温粘结也是所需的。
在含有不同材料的相同芯片上生产不同功能所需的工艺设计是困
难的,且难以优化。确实,许多所得soc芯片(特别是较大的整合尺寸
的那些)显示出低的产率。 一种方法是通过晶片粘合剂粘结和层的转
移,互连充分加工的 IC 。 参见,例如 Y. Hayashi, S. Wada, K. Kajiyana, K. 0yama, R. Koh, S. Takahashi 和 T.Kunio, Symp. VLSI Tech. Dig. 95 (1990)和美国专利5563084,这两 篇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引入。然而,晶片粘合剂粘结通 常在升高的温度下操作,且缺点是,产生热应力、脱气、气泡形成和 粘合剂的不稳定,从而导致在该工艺中降低的产率和随着时间流逝可 靠度差。粘合剂也可与典型的半导体制造工艺不兼容。此外,粘合剂 粘结通常不是气密的。
室温晶片直接粘结是使得在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的情况下,可在 室温下粘结晶片,从而导致气密粘结的技术。在这种粘合剂粘结内不 容易引入应力和不均匀度。此外,若低温粘结的晶片对可耐受修磨 (thinning)的话,则对于特定的材料组合来说,当粘结对(bonded pair) 中的一块晶片被修磨到小于相应临界值的厚度时,避免了在该层内生 成不匹配位错和在随后的热处理步骤期间粘结对的滑动或龟裂。参见, 例如Q. -Y. Tong和U. GOsele, Semiconductor Wafer Bon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Q999),其全文内容 在此通过参考引入。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粘结方法,其中包括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元件上形成 第一和第二粘结层,其中至少一层粘结层包括氟化氧化物层,使第一 和第二粘结层在室温下在环境中接触,并在室温下,在所述第一和第 二层之间形成粘结。
形成所述至少 一层含氟化氧化物层的粘结层可包括形成氧化物层
并将该层暴露于含氟溶液、蒸汽或者气体下。
形成本发明粘结结构的方法也可包括粘结第一和第二粘结层,并 在第一和第二粘结层之间的界面附近处,形成具有第一峰值的氟浓度,
和独立于第一峰值并且远离第一峰值处,在至少一层所述第一和第二
层内形成第二峰值。粘结层之一可以是氧化物层,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氟引入到氧化物层内,并在引入步骤之后,在第一氧化物层上形成 第二氧化物层。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第一和第二元件的粘结结构体,其中分别在第 一和第二元件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粘结层,第一粘结层以非粘合剂的方 式粘结到第二粘结层上,和第一粘结层包括氟化氧化物。在该结构体 中,第一粘结层可包括在第二氧化物层上形成的第一氧化物层,其中 在第一粘结层内的氟浓度具有位于第一和第二粘结层之间的界面附近 的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位于第一和第二氧化物层之间的界面处。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室温下,在空气中,在氧化硅覆盖的各种材料 的晶片的表面上,实现非常高密度的共价粘结。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降低厚度为纳米到微米的表面氧化硅层的 密度。
本发明再一目的是提高杂质和/或吸收的湿气离开粘结界面的扩 散速度。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获得在表面上氟浓度大于1 x 1017cm—3的粘结层 (厚度为纳米到微米)。
本发明额外的目的是使用标准半导体方法,在集成电路或器件图 案的表面上改变共价粘结体的密度。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通过标准半导体方法,采用氟化处理,在氧化 硅表面上局部或全部形成低-k电介质。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目的是生成其表面可用所需基团在原子水平上 终止的材料,以便当两个这样的表面在室温下接触时形成共价粘结体。 附图简述
可容易获得本发明的更全面理解和许多附带的优点,这是因为通 过参考下述详细说明,当与附图结合考虑时,可更好地理解它们,其

图l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流程图2A是具有相应粘结层的一对解粘结基底的示意图; 图2B是一对彼此接触的解粘结基底的示意图; 图2C是在除去一部分基底之后,在图2B中的一对基底的示意图; 图2D是在粘结第三基底之后,在图2C中的一对基底的示意图; 图3是在粘结晶片对的气氛中,在有和无含氟与铵的粘结层的情
况下,室温粘结能作为储存时间函数的图表;
图4是对于有和无等离子处理处理情况下加工的粘结晶片来说,
粘结能作为储存时间函数的图表;
图5是对于有和无铵情况下处理的晶片对来说,在室温下,粘结
能作为储存时间函数的图表;
图6是室温粘结能作为后-HF处理烘烤温度函数的图表;
图7是说明所测量的粘结能和储存时间的均方根之间线性关系的
图表;
图8A-8C说明了其中在粘结层内形成氟化层的本发明的实施方
案;
图9A-9E图示了在粘结晶片对内局部充分地共价粘结的区域; 图IO是描迷在本发明的粘结界面下方断裂的Si基底表面下的显
微照片;
图ll是包埋的低-k氧化物结构体的示意

图12是SIMS(次级离子质镨)测量结果;
图13说明了将多个器件粘结到较大的基底上;
图14A-14C图示了本发明粘结方法在金属对金属粘结上的应用;
图15说明了多个器件金属对金属地粘结到较大基底上;和
图16A-16E说明了本发明的气密封装应用。
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
现参考附图,其中在数幅附图中,类似的参考标记表示类似或者 相应的部分,和更特别地描述图l和图2A-2B,其说明了本发明粘结 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图1用通用的术语说明了本发明的方法。在 待粘结的元件,例如基底或者晶片上形成粘结层(步骤IO)。通过例如 将粘结层的表面暴露于氟或氟植入剂下,从而氟化至少一层粘结层(步
骤ll)。使各层直接接触,从而形成粘结界面(步骤12),并通过化学 反应导致形成共价键(步骤13)。随着额外共价键形成和/或来自所述 化学反应的副产物扩散离开所述粘结界面,粘结强度会增加。优选地, 粘结工艺在室温下,例如在约20 - 25匸下进行。
图2A示出了具有相应粘结层201、 204和相应的相对表面202、 205的两块晶片200、 203。粘结层201和204由通过许多技术,其中 包括,但不限于'减射、等离子加强的气相沉积中的任何一种或其结合 形成的氧化硅,或由热氧化物形成。材料201和204的表面可以相对 粗糙(>20埃RMS)且要求在直接接触之前变光滑。该膜也可具有足够 低的表面粗糙度,在没有变光滑的情况下粘结。可使用申请 W001/61734、 W001/26137和WO01/71797中所述的技术制备表面202 和205,产生光滑、活化的表面。
层201和204可以是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者等离子加强的 CVD (PECVD)、'减射或者通过气化形成的绝缘体,例如Si02、氮化硅、 无定形硅。也可使用其它材料,例如聚合物,半导体或者烧结材料。 层201和204的厚度应当大于相应基底201和203的表面形貌。
使用例如化学-机械抛光,平面化层201和204的表面202和205 并使之变光滑。优选抛光表面202和205到约不大于3nm的粗糙度, 和优选不大于约0. lnm,且基本上是平坦的。表面粗糙度值典型地以 均方根(RMS)值的形式给出。此外,表面粗糙度可以以平均值形式给出, 它几乎与RMS值相同。在抛光之后,清洗表面202和205,并干燥, 以便从抛光步骤中除去任何残渣。抛光的表面201和205优选然后用 溶液漂洗。
在抛光粘结层的表面到(如上所述的)小的表面粗糙度之后,视需 要,将粘结层暴露于氟化处理下,例如稀释的含水HF、 CF4或SF6等离 子处理、F +植入下,视需要,加热,以氟化所有或所需部分的粘结层。 如下所述,活化该层,并用所需基团在表面上终止。活化和终止步骤 可一起进行。可如此处理粘结表面中的仅仅一个或者两个。
表面201和205然后进行活化工艺。这一活化工艺是蚀刻工艺,
且优选是非常轻微的蚀刻(VSE)工艺。术语VSE是指非常轻微蚀刻的表 面的均方根微粗糙度Onicro-roughnes s) (RMS)保持接近于未蚀刻的数 值,典型地<0. 5nm,和优选在0. lnm-3nm范围内。所除去的材料的最 佳量取决于除去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所除去的典型量从数埃变化到 数纳米。还可除去更多的材料。VSE还包括使在处理表面上的粘结断 裂,和可在没有大量除去材料的情况下发生。VSE不同于通过例如在 表面上引入电荷或者破坏表面层的简单的表面改性。在本发明方法的 第一个实施例中,VSE方法由在特定的功率电平下,经特定时间的气 体或者混合气体(例如氧气、氩气、氮气、CF4、 Niy的等离子工艺组成。 等离子工艺的功率和持续时间将随获得所需粘结能所使用的材料而变 化。以下给出了实例,但一般来说,根据经验确定功率和持续时间。
可以按照不同模式进行等离子工艺。可使用反应性离子蚀刻(RIE) 和等离子体模式这二者,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模式(ICP)。也可使用 溅射。以下给出了 RIE和等离子体模式中的数据和实例。
VSE工艺通过物理溅射和/或化学反应非常轻微地蚀刻表面,且优 选控制VSE工艺,使粘结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劣化。取决于VSE和所 蚀刻的材料,可甚至改进表面粗糙度。对于本发明的室温粘结方法来 说,不过度蚀刻表面34的任何气体或者气体混合物可用于本发明的室 温粘结方法。
VSE起到清洗表面的作用并使晶片表面上的氧化物化学键断裂。 CSE方法因此可显著提高表面活性。通过合适设计VSE,所需的粘结物 种可用于在VSE过程中终止表面表面201和205。或者,可使用后VSE 处理,其中在后VSE工艺过程中,用所需的终止物种活化并终止表面。
所需的物种进一步优选与表面原子层形成临时粘结,从而有效地 终止原子层,直到随后这一表面可与通过相同或者另一粘结物种终止 的表面结合在一起。在表面上的所需物种当它们足够接近时,进一步 优选彼此反应,从而使得在低温或者室温下在表面201和205之间提 供化学粘结,其中所述化学粘结通过已反应的所需物种扩散或者解离 并扩散远离粘结界面来加强。
后VSE工艺优选包括在含选择化学品的溶液内浸渍,产生表面反 应,所述表面反应导致用所需物种终止粘结表面34。浸渍优选就在VSE 工艺之后进行。后VSE工艺可在与进行VSE工艺相同的装置内进行。 如果VSE和后VSE工艺二者是或者干燥工艺,即等离子体、RIE、 ICP、 '减射等工艺,或者湿工艺,即,溶液浸渍的话,这可最容易进行。所 需物种优选由一层单层或数层单层原子或分子组成。
后VSE工艺也可由等离子体、RIE或者其它干燥工艺组成,其中 合适的气体化学品被引入,导致用所需物种终止该表面。后VSE工艺 也可以是第二 VSE工艺。终止工艺也可包括清洗工艺,其中在没有VSE 的情况下除去表面污染物。在此情况下,类似于以上所述的后VSE工 艺的后清洗工艺导致所需的表面终止。
若通过清洗或者VSE工艺活化的表面粘结随后足够弱地表面再 构,且在粘结之前,可充分维持清洁,以便随后与类似表面的粘结可 形成化学键的话,则后VSE或者后清洗工艺可以需要或者可以不需要 用所需的物种终止表面。
任选地漂洗晶片,然后干燥。(视需要)通过校准两块晶片,并使 之结合在一起,形成粘结界面,从而粘结它们。
如图2B所示,表面202和205彼此直接接触,形成粘结的结构体。 在室温下,在两个表面202和205之间的界面206上发生共价键合。 然后典型地在粘结界面内的一些位置处发生自发粘结,并在晶片上生 长。随着起始的化学键开始生长,当表面足够接近时,在终止表面202 和205所使用的物种之间发生导致化学键的化学反应,例如聚合。粘 结能定义为在通过插入楔子(wedge)部分解粘结的粘结界面处独立的 表面之一的特定表面能。在所述粘结表面彼此接触之后,随着时间流 逝,当共价键的数量增加和/或来自于所述终止表面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反应副产物扩散离开所述粘结表面时,在所述粘结的结构体内的粘结 强度增加。反应副产物扩散离开粘结界面到晶片边缘上或者被晶片吸 收,典型地被周围材料内的晶片被吸收。该副产物也可转化成扩散离 开晶片或者被晶片吸收的其它副产物。可通过除去转化的物种,来增
加共价和/或离子键的数量,从而导致粘结强度的进一步增加。 实施例
在第一个实施方案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在200 - 250 1C下, PECVD(等离子加强的化学清洗沉积)二氧化硅沉积在单侧抛光的硅片 上。PECVD氧化物的厚度不是关键的,和任意地选择为 1.0微米。抛 光用PECVD氧化物层覆盖的晶片,使表面变光滑。使用AFM(原子力显 微术),测定表面微粗糙度的RMS(均方根)数值为1 - 3埃。通过改性 的RCA1 (H20: H202: NH40H=5: 1: 0. 25)溶液清洗晶片并旋转干燥。
将晶片任意地分成数组,其中在粘结之前,在一组内的每一晶片 对以特定方式处理。在第I组中,在100mTorr下,氧化物覆盖的晶片 对在氧气等离子体内以反应性离子蚀刻模式(RIE)处理30秒。等离子 处理的晶片浸渍在含有35 %氨水的CMOS级的氢氧化铵水溶液(下文称 为"NH40H")中,之后旋转干燥,并在室温下,在空气中粘结。在第 II组中,氧化物覆盖的晶片浸渍在0. 025。/。HF水溶液中30秒,并旋转 干燥。可根据所使用的氧化硅的类型改变HF浓度,和可以是O. 01%-0.5%。然后在空气中,在250*€下加热晶片2-IO小时。再次在RCA1 中清洗晶片,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在NH4OH中浸渍,并旋转干燥,之 后在室温下在空气中粘结。
图3分别示出了在室温下,在空气中,第I组和第II组的粘结的 晶片对的粘结能作为储存时间的函数。在第II组内的晶片对的粘结能 在3小时内快速增加到1000mJ/m2,并在空气中,在室温下,~ 40小 时储存之后,达到本体硅的断裂能(2500mJ/m2)且显著高于第I组晶片 对。这通过图3上部的曲线示出。在室温粘结之前,HF浸渍和随后加 热在第I组和第II组粘结晶片之间产生室温粘结能的巨大差别。
为了测定氧气等离子处理在提高室温粘结能方面的效果,制备另 一组(第III组)晶片。在与第II组晶片对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处理,所 不同的是省去氧气等离子处理步骤,之后在室温下粘结第III组内氧 化物覆盖的晶片对。对于有和无等离子处理的晶片对来说,在室温下 实现类似的粘结能,如图4所示。图4表明,若通过HF含水浸渍和烘
烤,之后进行晶片粘结,则对于在室温下的充分化学键合来说,氧气 等离子处理不是重要的。
在进一步的组,第IV组中,在与第II组晶片对相同的工艺条件 下处理,所不同的是省去NH40H浸渍并用去离子水漂洗替代,之后在 室温下粘结该氧化物覆盖的晶片对。图5表明,对于不含匪40H浸渍 的晶片对来说,在室温下的粘结能下降60% , 1051mJ/m2相对于 2500mJ/m2。因此NH4OH浸渍显著增加室温下的粘结能。
N仏OH处理,用冊2基终止表面。因此,优选在本发明的方法中, 在表面上终止冊2基。这可通过暴露于含NH4OH的气体下,暴露于含 NH4OH的等离子体下,暴露于含NH4OH的液体蒸汽下或者暴露于含NH4OH 的液体或者上述处理的结合,从而实现匪40H处理。
与第II组中的那些一样处理晶片对,但改变后-HF烘烤。当不使 用烘烤,且在空气中,在室温下储存粘结晶片时,获得 1000mJ/m2 的粘结能。图6示出了对于这些晶片对来说,作为10小时后-HF烘烤 温度函数室温粘结能的增加。对于后-HF、预粘结烘烤来说,存在其中 实现最大室温粘结能的温度范围。对于在约250X:下的烘烤来说,获 得最佳结果。因此,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在约250X:下进行加热。
上述结果表明,根据所得高的粘结强度,氧化物覆盖的晶片的HF 浸渍、后HF烘烤、和丽40H浸渍有助于室温下的化学键合。
本领域已知,添加氟到二氧化硅内可降低氧化物密度且在氧化物 网络内产生微孔隙(参见,例如 Lee和 J-W. Park , J.Appl.Phys. 80 (9) (1996) 5260,其全文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引入)。最 近,V.Pankov等,J. Appl. Phys, 86 (1999) 275 ,和A. Kazor等, J. Phys. Lett. 65 (1994) 1572 (其全文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引入)报道了掺 入氟引起Si-O-Si环断裂且通过下述反应,将二氧化硅网络结构朝具 有较低密度的大尺寸的环改变
Si-0 + F — Si-F+0+l. leV (1)
这一改性结构有助于杂质较高的扩散速度和提高的湿气吸收。此 外,公知当氟化二氧化硅(SiOF)暴露于潮湿氛围下时,它有效地吸收
7jc 。 V. Pankov, J. C. Alonso和 A. Ortiz, J. Appl. Phys. 86 (1999), p. 275 (其全文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引入)。
在HF浸渍,如在本发明的0. 025°/。HF水溶液中浸渍的过程中,除 了在二氧化硅表面上形成Si-F和Si-OH基以外,还如下所述生成一些 F离子
2HF + H20 —H30+ +HF2_
Si-OH +HF「 — Si-F + F— +H20 (2)
参见,例如H. Nielsen和D, Hackleman, J. Electrochem. Soc. Vol. 130 (1983) p. 708 (其全文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引入)。在升高的温度下后 HF烘烤有助于除去通过上述反应生成的水并提高氟的扩散。氟原子扩 散到氧化物内,并根据方程式(l)与Si-O-Si键反应,形成SiOF。
较高温度的后HF烘烤可在氧化物表面上产生较厚的SiOF层,由 于较高效率的吸水从而导致较高的室温粘结能。然而,对于最多350 "C的烘烤来说,图6的结果表明,当后HF烘烤温度高于300t:时,所 得粘结能实际上低于在较低温度下的烘烤。Chang等, Appl. Phys. Lett. vol. 69 (1996) p. 1238 (其全文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引 入)报道了若SiOF沉积温度高于3001C,则由于在氧化物内氟原子的 损失导致该层的耐湿性开始增加。因此,对于在粘结之前,在350匸 下后HF退火的晶片对来说,室温粘结能的下降可归因于下述事实在 粘结界面处的SiOF层吸收的湿气小于250C退火的层,尽管SiOF层 可能较厚。
在本发明的优选工艺中,根据下述交换反应,二氧化硅的最外层 的表面终止从后HF退火的Si-F转化成RCA1溶液清洗之后的Si-OH: Si-F + HOH — Si-OH+HF (3)
在例如含水NH40H浸渍(含有约65 %的&0)之后,大多数Si-OH 基然后转化成Si-NH2:
Si-0H+ NH4OH — Si-NH2 + 2H0H (4)
然而,在NH力H浸渍之后,由于在NIU)H内的1120含量导致表面仍 部分OH基终止。
Si-冊2和Si-0H终止的表面在室温下粘结,且当两种表面足够接 近时,发生下述反应
Si-NH2 +Si-NH2 — —Si-N-N-Si +H2 (5) Si-0H+H0-Si ——Si-0-Si+ HOH (6) 例如,Q.-Y. Tong和U. Goesele, J. Electroch. Soc., 142 (1995), p. 3975报道了可在室温下,在氢键键合到相反键合的亲水表面上的两 个Si-0H之间形成Si-0-Si共价键。然而,上述聚合反应在小于~425 'C的温度下是可逆的。参见,例如M. L. Hair, in Silicon Chemistry, E. R. Corey, J. Y. Corey 和 P. P. Gaspar,Eds. ,Wiley, New York (1987) , p. 482 (其全文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引入)。
若可在没有加热的情况下,除去通过上述反应生成的水和氢气, 则根据上述反应,共价键不具有可逆性,且导致室温下永久的共价键 合。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粘结之前,氟化氧化物,在远离粘结表面处 氟掺入到氧化物内,且上述聚合反应的副产物可通过从粘结界面扩散 到远离粘结界面的低密度的氟化氧化物内,从而导致在室温下在界面 处高度的共价键合。图7示出了对于使用与第II组中的那些相同的工 艺条件下,在室温下粘结的氧化物覆盖的晶片对来说,在室温下,作 为储存时间的均方根函数的粘结能。对于水的恒定总量S来说,在粘 结界面C"处的水浓度与均方根时间t和水的扩散系数D,成反比,和在 粘结界面处的氢气浓度"2与均方根时间t和氢气的扩散系数D2成反 比
Cs2=S(7iD2t)1/2 (7.2)
参见,例如 J. C.C.Tsai , VLSI Technology, S. M. Sze, Ed., McGraw-Hi 11, Auckland, (1983) , p. 147 (其全文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引 入)。
当在粘结界面处,粘结能Y与水和氢气浓度成反比时,粘结能应当 与氢气和水浓度的倒数成正比
Y ~ ( Csl+Cs2) 1 (8)尽管冊2终止的浓度可大于0H终止浓度,从而导致在粘结之后H2 浓度比H20高,但认为氢气的扩散性显著高于水,这是因为其尺寸小 得多(2. 5埃相对于3. 3埃)。粘结能的增加可能主要由水的扩散支配, 且如果扩散系数恒定,则与时间的均方根成正比
Y 一l/Gs产(7T"tr"/S (9)
与这一结论一致的是,如图7所示,观察到所测量的粘结能与时 间的均方根之间接近线性的关系,这与水(和氢气)扩散远离粘结界面 进入氟化氧化物层内一致。因此,水(和氢气)扩散远离粘结界面可能 是在本发明中观察到的粘结能提高的原因,但本发明不限于导致水副 产物的反应和所述水(和氢气)副产物扩散远离所述粘结表面。
对于主要用OH基终止的粘结表面,例如与第IV组内的晶片一样 的没有用NH40H处理的粘结表面来说,存在显著较高浓度的水扩散离 开该界面。因此,用NH40H浸渍的晶片对的粘结能随储存时间快速增 加,且与图5所示的不用NH40H浸渍处理的晶片对相比,达到高得多 的数值。
图8A-8C示出了在随后的粘结中使用的氟化氧化物层的方法。在 于待粘结的基底90上形成氧化物层81(图9A)之后,或者通过湿法或 者通过气体法,将氧化物暴露于HF下。气体工艺的实例是没有在HF 溶液中浸渍的情况下,将晶片表面暴露于HF蒸汽下,可以以许多方式 形成氧化物,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溅射、等离子加强的气相沉积(PECVD) 和热生长。基底可以是有或无在其内形成的器件的硅片。或者,F可 以采用20 - 30keV的能量,通过1 x 1015到1 x 10"/cm2的氟离子植入, 从而引入到氧化物层内。
在于 250X:下退火之后,在层81的表面82内形成厚度约0.5 微米的SiOF表面粘结层83 (图8B)。注意,层83的尺寸没有按比例画 出。基底备用于粘结到具有第二粘结层85(其也具有在表面内形成的 SiOF层86)的另一基底84上,粘结能在环境中,在室温下进行,如图 8C所示。在室温下在基底之间形成非常高密度的共价粘结,其比没有 使用HF浸渍和烘烤的晶片对高最多2. 5倍(通过所测量的粘结强度来
推导)。
还可将SiOF表面层粘结到不具有SiOF表面层的另一粘结层上。 还可通过F+植入和/或蚀刻(例如,使用SFe和/或CF,的干燥蚀刻)氧化 硅,接着在升高的温度下烘烤,形成SiOF表面层。另外,可通过 PECVD(等离子加强的化学气相沉积)形成SiOF表面层。例如,在室温 下,电子-共振PECVD 氧化物沉积使用 SiF4/Ar/N20 (S. P. Kim, S. K. Choi, Y, Park和I Chung, Appl. Phys. Lett. 79 (2001), p.185, PECVD oxide deposition using Si2H6/CF4/N20 at 120 C , J. Song, P丄Ajmera和G. S. Ue, Appl. Phys. Lett. 69 (1996) , p. 1876 or SiF4/02/Ar at 300"C S. Lee和J. Park, Appl. Phys. Lett. 80 (1996), p. 5260)。
HF浸渍和退火,以便在二氧化硅表面上形成SiOF表面粘结层具 有独特的应用。图9A-E图示了可使用本发明生产局部变化的共价粘 结,和因此局部变化的在表面上的粘结能。图9A示出了在硅片上,在 暴露的二氧化硅的选择区域内,在此情况下,硅器件区域内,使用稀 释的HF(或緩冲的HF)溶液,从表面上蚀刻掉小量的氧化物。基底90 具有二氧化硅层91和器件部分92。器件部分可以是离散的器件,电 路或者集成电路。在具有孔隙94的氧化物91上形成光致抗蚀剂或掩 膜层93。稀释的HF溶液蚀刻通过孔隙94暴露的二氧化硅,生成下凹 的区域95。下凹的区域可具有非常宽范围的深度,从数纳米到许多微 米,但较厚的吹塑也是可能的(图9B)。光致抗蚀剂或者掩膜层抗HF 蚀刻。除去层93,接着如图9C所示,在 250X:下在整个表面上沉积 二氧化硅。2501C再沉积工艺模拟后HF烘烤处理的效果且包埋稀释的 HF处理过的表面。
CMP工艺步骤然后可用于平面化下凹的区域并改进表面粗糙度。 第I组表面处理然后用到层96上,和硅片在室温下粘结到另一晶片, 例如覆盖晶片98的二氧化硅层97上,如图9D所示。沿着本发明的粘 结界面,在HF的蚀刻区域内,室温粘结能显著高于非HF蚀刻的区域。
当如此形成的粘结对被迫分离时,所得分离典型地不在HF浸渍的
器件区域的粘结界面处。确实, 一部分硅片或者硅片本身可在粘结界
面下方处断裂并从基底上剥离,如图9D所图示。基底90的部分99 连接到器件或电路92上。层91的部分100和层96的部分101因断裂 而分离(图9E)。
在图IO的显微照片中示出了图9图示的实际实例,其表明,来自 粘结对的晶片残余物被迫分离。这一残余物表明在其中表面暴露于HF 下的粘结界面下方硅片内的断面。这与在这些位置内氧化硅层之间的 粘结能高于本体硅的断裂能一致。在晶片对的粘结界面的其它位置上, 同样如图10所示,表面没有暴露于HF下。在这些位置内,认为粘结 能低于本体硅的断裂能。这与在这些区域内缺少硅的剥离一致。
这种局部的氟化由于将F引入到氧化物内,降低该材料的介电常 数,也可导致形成较低k的电介质。可利用本发明的这一特征,在集 成电路或其它结构体的设计中发挥优势。例如,可在VLSI器件内,在 金属线之间,而不是在多层互连体的通路电平内,通过蚀刻工艺,例 如暴露于HF下,在其中希望低k电介质的区域内,形成低k电介质, 接着在~ 250匸下沉积氧化物。图11示出了包埋的低k结构体的一个 实例。在图11中,在氧化物层,例如SiO" 110、 112和114之间形 成低k材料层部分111和113。金属层115和117通过通路116和118 连接。
实施例
使用图8A-8C再次描述本发明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在基底80 上形成第一氧化物层81(图8A)。通过以上所述的工序之一,亦即,暴 露于HF下或者暴露于含氟气体下,将氟引入到膜81内。例如,在膜 81上通过PECVD形成第二氧化物膜82(图8B)。也可通过使用沉积所 述氧化物膜82用的合适的含氟前体,将它引入到第二膜内。注意,在 该实施例中,膜81和82的尺寸没有按比例画出,这是因为该附图还 用于描述其中在膜81内形成膜82的实施例,但该附图确实准确地代 表了膜81和82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沉积温度和/或与所述氧 化物膜82有关的含氟前体导致不需要烘烤基底,以生成辅助除去反应
副产物的氟化层。然后将该用品备用于粘结另一晶片,如图8C所示。 在图IO所示的样品上,在其中形成氧化硅层,并暴露于HF溶液, 接着在250X:下沉积氧化物这样处理的样品的HF暴露表面积内,进行 SIMS(次级离子质镨)测量。然后将该样品浸渍在冊40H溶液内。图12 示出了测量结果。图12所示的SIMS测量结果证明在粘结之前在NPW)H 内浸渍的粘结晶片的粘结界面处Si-N共价键的存在。此外,SIMS断 面测量清楚地证明在氧化物沉积的界面附近,在HF蚀刻的凹处存在高 的氟浓度。由于在氧化物沉积之前,该样品仅仅暴露于HF下,因此合 理地将在粘结界面处的F信号归因于F通过沉积的氧化物扩散并在 250C氧化物沉积过程中在氧化物表面处累积。在粘结界面处的氟浓度 为约2xl018/cm3,和峰值氮浓度为~ 3. 5 x 102°/cm3。远离粘结界面处的 F有助于除去反应副产物,例如HOH,从而导致增加浓度的永久共价键 和粘结强度。
在2501C下后HF含水浸渍烘烤10小时可与反复PECVD氧化物沉 积的温度与持续时间相当。因此在HF浸渍之后,通过在HF处理的表 面上沉积PECVD氧化物,可避免独立的退火步骤。这一优点的实例是 在晶片粘结的制备中,在非平面晶片的平面化中。例如,对于集成电 路(IC)的粘结来说,室温粘结可能非常有用。然而,IC典型地具有非 平面表面,这不利于对于室温直接晶片粘结来说优选的平坦和光滑表 面。改进这一平坦度的方法是沉积氧化物层,接着CMP。这类似于以 上提供的实施例,所不同的是,非平坦度可以是1微米或者更大。在 非平坦度增加的这一情况下,沉积较厚的氧化物或者大于一次地反复 沉积氧化物,并使用CMP实现所需的平坦度。在这一平面化工艺中, 若在(最后)的氧化物沉积之前,采用HF处理,则随后的氧化物沉积将 具有增加的F浓度,和在氧化物沉积之后在其表面处具有F的累积。 与若不使用HF处理所获得的粘结能相比,例如如上所述,采用第I 组预粘结处理,且没有任何后氧化物生长热处理的情况下,这一F浓 度可导致较高的粘结能。
可在环境条件下,而不是限制到高或超高真空(UHV)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的方法。因此,本发明的方法是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的制造技 术。该方法也不限于晶片的类型、待粘结的基底或元件。晶片可以是 本体材料,例如硅,具有在其内形成的器件的晶片,处理器基底、散
热片等。
尽管图2A和2B示出了粘结在一起的两种器件,但该方法不限于 粘结两种器件。可除去基底200和203之一并反复处理,正如图2C 和2D所示。在图2C中,通过包括粉碎、搭接、抛光和化学蚀刻中的 一种或多种工艺在内的工序,对图2B所示结构的基底203进行基底除 去,得到部分207。可基于进行该方法的材料或者结构体的类型决定 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方法。在其中基底203在其表面上含有器件或其它 元件的情况下,除了其中器件或其它元件驻留的区域以外,可除去所 有或基本上所有的基底203。基于材料、材料的蚀刻特征或者特定应 用的细节,可改变除去的量。
在部分207 (如图2C所示)上形成相同或者不同材料的另一粘结层 208,例如沉积的氧化硅材料,和如上所述制备具有粘结层2-7的基 底209,亦即,使层210的表面变光滑到以上所述范围内的表面粗糙 度,并以与以上所述相同的方式在界面211处,粘结到层108上。图 2D示出了所得结构体。该工艺可进行N次,视需要产生(N+1)集成结 构体。
本发明可局部粘结到全部晶片表面积上或者可粘结在整个全部晶 片表面积上。换句话说,较小的小片可粘结到较大的小片上。这在图 13中示出,其中具有相应粘结层134、 136和138的数个较小的小片 133、 135和137粘结到粘结层131的表面132上。
本发明还可用于室温金属的直接粘结,正如在申请序列号 10/359608中所述(其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引入)。正如图14A所示,两 个基底140和143具有各自的粘结层141和144以及金属垫142和145。 间隙146隔开垫片,和垫片的上表面在层141和144的上表面上延伸。 制备层141和144的表面以供如上所述的粘结,然后使基底的金属垫 片接触(图14B)。至少一个基底弹性变形,且粘结层141和144接触,
并开始在层141和144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点处粘结(图14C)。粘结生 长形成粘结体147。在室温下,形成强的粘结(例如共价粘结)。
图15示出了较小的器件或小片151和152对较大基底150的金属 粘结。在器件151和152内的结构体153和154分别可以是有源器件 或者接触结构体。在基底150内,还可以是有源器件或者含有有源器 件的结构体156,具有接触结构体155。在基底150上的粘结层157 和在较小器件151和152上的粘结层158之间的界面159处形成粘结。
金属直接粘结提供许多优点,其中包括省去磨光(grinding)和修 磨小片,藉助蚀刻和金属沉积形成电连接,如参考的现有技术中所述 一样互连相连的晶片。这消除了因这些小片磨光和修磨而引起的任何 机械破坏。此外,省去深的通路蚀刻避免了台阶式覆盖问题,使得该 方法可按比例缩小到较小尺寸,从而导致较小的通路插塞(plug)接触 粘结的晶片。该方法与其它标准的半导体工艺兼容,且与VLSI兼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气密封装,如图16A -16E所示。在载体上形成氟化的粘结层162,并在形成器件161,例 如MEMS的过程中受到保护。图16A示出了在载体160上形成粘结层 162,接着在粘结层162上形成保护膜163,和在载体160上形成器件 161的步骤。作为实例,载体160可以是硅基底,和粘结层162可以 是具有合适的表面粗糙度和平坦度特征的沉积的氧化物层,以促进室 温粘结。如图16B所示,在形成器件161之后除去膜163,和在将粘 结层162粘结到表面164上的位置处,制备具有合适的表面粗糙度和 平坦度特征的覆盖层165,所述覆盖层165具有带表面167的部分166。 使表面167与表面164直接接触并粘结,形成粘结体169,如图16C 所示。图16D代表图16A-16C所示的方法的改性,其中在部分166 上形成具有合适的表面和平坦度特征的粘结层170。使膜170的表面 与膜162的表面接触并粘结,形成粘结体171。图16E示出了图16A - 16C所示的方法的另一改性,其中覆盖层由板172和在该板172上 形成的部分173组成。如上所述制备部分173的表面,并粘结162形 成粘结体174。图16E的右手部分示出了进一步的改性,其中采用膜
174,将部分173粘结到板172上,并粘结到层162上,形成粘结体 175。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部分173可以是氧化物或硅材料,和板172 可以是硅板。
根据本发明,通过任何方法,例如沉积、溅射、热或化学氧化, 和玻璃上旋涂形成的二氧化硅可以以纯或者掺杂的状态使用。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水化之后和在粘结之前,通过氟 化表面二氧化硅层覆盖的晶片的氨水溶液浸渍显著增加室温粘结能, 这是由于形成S i -N鍵和氢键所致。
HF-浸渍和后HF烘烤可在晶片上的所需位置处,例如在二氧化硅 层内的蚀刻窗处产生局部的共价键合。或者F的植入和随后退火可在 所需位置处产生局部的共价键合。
根据本发明,HF-浸溃和后HF烘烤可在二氧化硅层内局部形成低 k电介质。例如,可在VLSI器件内,在多层互连体内的金属线之间, 但不是在通路电平处形成低k电介质。
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任何类型的基底,例如散热片、处理器或代 用基底,具有有源器件的基底,具有集成电路的基底等。不同技术的 基底,即硅、III-V材料,II-VI材料等可在本发明中使用。
本发明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用于3-D SOC的加工集成电路的 垂直整合,微垫片封装、倒装片结合的低成本和高性能替代品,晶片 级封装,热处理和独特的器件结构体,如金属基础器件。
鉴于上述教导,本发明的许多改性和改变是可能的。因此,要理 解,可在此处具体地所述的以外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实践本发明。
权利要求
1.形成粘结的结构体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元件上形成第一氧化物层,将氟引入所述第一氧化物层,在所述引入步骤之后,在所述第一氧化物层上形成第二氧化物层;在第二元件上制备粘结表面;和将所述第一氧化物层粘结到所述粘结表面上。
2. 权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在100-300TC的温度范围加热所述第一 氧化物层。
3. 权利要求l的方法,包括在250t:加热所述第一氧化物层。
4. 权利要求l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氧化物层暴露于含HF的溶液下。
5. 权利要求l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氧化物层暴露于含氟的气体下。
6. 权利要求l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氧化物层暴露于含SF6和CF4 之一的等离子下。
7. 权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氧化物层包括用含氟气体 沉积氧化物。
8. 权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将含氟物种植入所述第一氧化物层。
9. 权利要求l的方法,包括将含氟物种以lxlO"-lxlO"个原子/厘米2 的剂量范围植入所述第 一氧化物层。
全文摘要
一种粘结方法,包括使用具有氟化氧化物的粘结层。通过暴露于含氟溶液、蒸汽或者气体下或者通过植入,可将氟引入到粘结层内。也可使用其中在粘结层的形成过程中将氟引入其内的方法,从而形成粘结层。粘结层的表面用所需物种,优选NH<sub>2</sub>物种终止。这可通过将粘结层暴露于NH<sub>4</sub>OH溶液来实现。在室温下获得高的粘结强度。该方法也可包括一起粘结两层粘结层并在粘结层之间的界面附近处生成具有峰值的氟浓度。粘结层之一可包括在彼此上形成的两层氧化物层。在两层氧化物层之间的界面处,氟的浓度也可具有第二峰值。
文档编号H01L21/3105GK101359605SQ20081013405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9日
发明者童勤义 申请人:齐普特洛尼克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