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044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钮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在此描述的各实施例涉及按钮装置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是示出笔记本型个人电脑10的立体图。个人电脑IO包括主体部11、盖部12 等。CPU设置于主体部11内。主体部11上设有键盘13、平面型指示器(flat pointer)(触 摸板)14等。盖部12附连到主体部11,以便从主体部11打开以及朝向主体部11闭合。液 晶显示器15及其它部件附连到盖部12。 个人电脑10中设有卡槽16,以便能够扩充个人电脑10的功能。更具体地,在卡槽 16中设有IC卡,以便能够扩充个人电脑10的特定的功能。 个人电脑10内设有基板(图1中未示出)。该基板(board)上设有卡连接器,以 使得IC卡18能够附连到个人电脑10以及从个人电脑10分离。该卡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和 弹出机构。当IC卡18被附连时,IC卡18电连接于该连接器。弹出机构配置成用于弹出 已安装及附连的IC卡18。 接下来,参考图2描述一般弹出机构的操作。图2中的(A)示出了 IC卡18刚刚 插入卡槽16中之后的部分插入状态。如图2中的(A)所示,弹出按钮17沿箭头X1所示的 方向移动。 当IC卡18被从图2中的(A)所示的部分插入状态沿X1方向进一步插入时,形成 于IC卡18上的连接器端子与卡连接器的连接器相连接。另外,当IC卡安装于卡连接器的 指定位置时,如图2中的(B)所示,弹出按钮17沿箭头X2所示的方向伸出。
当要从个人电脑10移除(弹出)IC卡18时,沿箭头XI所示的方向按压伸出的弹 出按钮17,使弹出机构被操作,并使IC卡18沿箭头X2所示的方向从卡槽16退出。参见例 如日本特开第7-281788号专利公报。 如上所述,当IC卡18被设置于个人电脑10中时,如图2中的(B)所示,弹出按钮 17从主体部11的表面伸出较长的距离。因此,当在这种伸出状态下对弹出按钮17施加外 力时,如图3所示,弹出按钮17可能破损,使得IC卡18可能不会被弹出(取出)。
进一步而言,当弹出按钮17破损时,必须拆开个人电脑10并取出设置卡连接器的 基板,以更换具有弹出按钮17的卡连接器。因此,修理弹出按钮17可能非常麻烦。
作为用于防止弹出按钮破损的技术,已提出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弹出按钮被分 成按钮部和杆部并且按钮部被配置成可相对于杆部旋转。参见例如日本专利No. 3297614。
然而,在日本专利No. 3297614所提出的技术中,即使是在除施加外力以外的正常 使用中,按钮部也可能相对于杆部旋转,从而会使可操作性降低。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按钮装置,其包括按钮操作部;按钮基部,连 接到一机构部,该机构部通过操作按钮操作部而被操作;以及连接部,设置为至少基于该按
3钮操作部的操作而使按钮基部与按钮操作部相互连接;其中连接部包括一机构,该机构配 置成在相当于或超过该按钮基部的强度的外力被施加于按钮操作部的情况下,使该按钮操 作部与该按钮基部之间的连接断开。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部分将在下文的说明中阐述,部分将会从这些 说明中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得以领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和优点可 借助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特别指出的元件及组合来实现和获得。应理解的是,前文的概 括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仅具示范和说明的性质,而并非用以限制所请求保护的发明。


图1是示出能够安装IC卡的个人电脑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IC卡的安装操作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相关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应用第一实施例的按钮装置的卡连接器的第一视图,并且是示出在按 压按钮部设置于按钮基部上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应用第一实施例的按钮装置的卡连接器的第二视图,并且是示出在按
压按钮部从按钮基部脱离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按钮装置的放大的前视图; 图7A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的按钮装置中,在按压按钮部从按钮基部脱离的情况 下的前视图; 图7B是第二实施例的按钮装置中的按钮基部的右视图; 图7C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的按钮装置中,在按压按钮部设置于按钮基部上的情 况下的前视图; 图8A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的按钮装置中,在按压按钮部从按钮基部脱离的情况 下的前视图; 图8B是第三实施例的按钮装置中的按钮基部的右视图; 图8C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的按钮装置中,在按压按钮部设置于按钮基部上的情 况下的前视图; 图9A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按钮装置的按钮操作部的按压状态的剖视图;以及
图9B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按钮装置的按钮操作部的伸出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4和图5示出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A的电子装置。第一实施例是按钮 装置30A用作卡连接器20的弹出按钮的一个示例,该卡连接器20为电子装置的一个示例。
卡连接器20配置成用于附连或拆离IC卡18。卡连接器20附连到例如参考图1 所述的个人电脑10。卡连接器20包括连接器(图4和图5中未示出)、连接器主体21、机 构部23等。 连接器设置于连接器主体21内。当IC卡18被附连时,连接器电连接于设置在IC 卡18上的接触部(contact)。连接器主体21是由金属板形成的壳体状构件。在连接器主体21的由箭头X2所示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插入IC卡18的卡槽16。 印刷线路板和各种电子部件连同连接器一起被设置于连接器主体21内。上述印
刷线路板和各种电子部件形成用于连接到IC卡18的接口。 机构部23配置成用于保持(维持)所插入并附连的IC卡18的附连状态。机构 部23还配置成能够通过操作按钮装置30A来使IC卡18从连接器主体21弹出(退出)。 机构部23包括各种臂或弹簧(图3和图4中未示出)。上述各种臂或弹簧设置于连接器主 体21或罩24内。 按钮装置30A连接到机构部23。相比于机构部23,按钮装置30A沿箭头X2所示 的方向伸出,从而使操作者能够操作按钮装置30A。图4是示出在IC卡18被附连之前的 卡连接器20的第一视图。在这一阶段,按钮装置沿箭头X1所示的方向移动。当IC卡18 被附连到卡连接器20时,按钮装置30A被推动(偏置)以使其沿箭头X2所示的方向伸出。 参见图2中的(B)。 接下来,将描述按钮装置30A。 按钮装置30A是通过树脂模塑(resin molding)形成。如图6中以放大的方式示 出的,按钮装置30A包括按钮操作部31、按钮基部32、连接部33A等部分。在操作时,按钮 操作部31由操作者施压。在按钮操作部31的沿箭头X2所示的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上形成 有操作表面31a。该操作表面31a由操作者施压(按压)。 另外,在按钮操作部31的与操作表面31a相对的侧面31b上设有凸出部34,使其 沿箭头X1所示的方向伸出。凸出部34具有矩形截面。另外,在凸出部34的侧面31b附近 形成有脆弱部(fragile part)36。脆弱部36的截面积小于凸出部34的截面积。凸出部 34和脆弱部36通过树脂模塑形成为一体。 在按钮操作部31的部件之中,脆弱部36的机械强度最低。脆弱部36的强度小于 按钮基部32的强度。然而,脆弱部36的强度设定成使得该脆弱部36在正常的按钮操作时 不会破损(破裂)。 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通过使脆弱部36的截面积小于其他部位的截面积来
降低脆弱部36的机械强度。然而,也可通过其它方法来降低脆弱部36的强度。 例如,可通过设置槽、狭缝、穿孔、切口等方式来降低脆弱部36的强度。另外,尽管
在该实施例中凸出部34与按钮操作部31形成为一体,但是凸出部34也可通过粘合剂或类
似物连接到按钮操作部31,并且可通过控制粘合剂的粘合强度来形成脆弱部36。 另一方面,按钮基部32是通过树脂模塑形成的棒状构件。按钮基部32的一端(沿
箭头XI所示的方向的端部)连接到上文所述的机构部23。此外,按钮基部32的另一端(沿
箭头X2所示的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安装孔35。安装孔(插孔)35具有与按钮操作部31的
凸出部34的截面相对应的矩形截面。 通过将凸出部34压入到插孔35中,使按钮操作部31连接至按钮基部32。在该实 施例中,上述的凸出部34、插孔35以及脆弱部36用作连接部33A,该连接部33A构造成用 于使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相互连接。因此,按钮操作部31和按钮基部32通过连 接部33A相互连接。 具有上述结构的按钮装置30A用作弹出按钮,该弹出按钮配置成用于使IC卡18 从卡连接器20弹出。换言之,当IC卡18被插入并安装至连接器主体21中时,按钮装置30A沿箭头X2所示的方向从机构部23伸出。此外,当按压按钮操作部31的操作表面31a 时,按压力通过按钮基部32传递到机构部23。由此,机构部23被操作,以使得IC卡18从 卡连接器20弹出(退出)。 同时,当IC卡18插入并安装于连接器主体21中时,按钮装置30A的按钮操作部 31沿箭头X2所示的方向从机构部23伸出。这被称作按钮伸出状态。在这种按钮伸出状态 下,按钮装置30A的按钮操作部31从机构部23伸出较长的距离。例如,在将卡连接器20应 用于图1所示的个人电脑10的情况下,按钮装置30A的按钮操作部31从主体部11伸出。
因此,在按钮装置30A(特别是,按钮操作部31)从机构部23伸出较长距离的情况 下,外力可能会被施加到按钮操作部31。例如,当将卡连接器20应用于图1所示的个人电 脑10,并在IC卡18被安装于个人电脑10中的情况下将个人电脑IO放入包(bar)等中时, 外力可被容易地施加于伸出的按钮装置30A。 在相关技术中的具有按钮操作部和按钮基部形成为一体的结构的弹出按钮17 中,当因施加的外力而使弹出按钮17破损时(参见图3),需要更换整个弹出按钮17。如上 文所述,这种更换的维护操作较麻烦。 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A中,按钮操作部31通过连接部33A连接到 按钮基部32。另外,在连接部33A中形成有强度低于其它部分的脆弱部36。
因此,当向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A—外力(下文中的"超出设想的外力")时,脆 弱部36比其它形成按钮装置30A的部分更早地破损,其中该外力大于在正常的按钮操作时 所预期的力且超过(大于)按钮基部32的强度。因此,按钮操作部31从按钮基部32脱离 (分离),从而使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之间的连接断开。 图5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因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使按钮操作部31从按钮基 部32脱离,从而导致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之间的连接断开。 因此,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A中,当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时,设置于按钮操作
部31上的脆弱部36破损,按钮基部32被维持而不会发生破损。因此,可通过仅更换按钮
操作部31来修理按钮装置30A。因此,可减少维护所需的工序数目并降低成本。 此外,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A中,通过使按钮基部32和连接部33A共同化
(common),可改变按钮操作部31的构造和设计。因此,从设计方面而言,可縮短产品开发的
时间周期。 接下来,描述第二实施例。 图7A至图7B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B。在图7A至图7C中,与图1至 图6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由于第一实施例 的按钮装置30A设置于图4所示的卡连接器20上,所以在图7A至图7C中省略了卡连接器 20的图示。 如图7A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B包括按钮操作部31、按钮基部32以及连 接部33B。连接部33B包括金属板40和十字形槽41。 金属板40是条状金属板。金属板40由可塑性变形的、耐腐蚀性的材料制成,例如, 由铝、铜合金或铁合金制成。金属板40的包括沿箭头X2所示方向的端部的特定区域被嵌 入到由树脂制成的按钮操作部31中,从而使金属板40固定至按钮操作部31。作为将金属 板40附连到按钮操作部31的方法,可使用诸如嵌件成型(inserting molding)、压配合、通过粘合剂固定等各种方法。 另外,在靠近金属板40的沿箭头XI所示方向的端部处形成有凸部42,金属板40 的该端部与固定于按钮操作部31中的端部相对。凸部42是直径约为2mm的半球形突起。 这些凸部42在挤压成型金属板40的同时形成。在该实施例中,在金属板40的两个相对的 表面上一个接一个地形成凸部42。或者,在金属板40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各形成一个凸 部。凸部42形成于金属板40的两个相对的表面、沿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处。
另一方面,在按钮基部32中形成十字形槽41。按钮基部32是树脂模塑制品。十 字形槽41在通过树脂模塑形成按钮基部32的同时形成。图7B是按钮基部32的右视图。 图7B示意性地示出了金属板40与十字形槽41接合的情况。如图7B所示,十字形槽41包 括沿Y方向延伸的Y向槽41a和沿Z方向延伸的Z向槽41b。 Y向槽41a和Z向槽41b在 从右侧观察的按钮基部32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处正交。 Y向槽41a的宽度略小于金属板40的厚度。Z向槽41b的宽度略小于凸部42的 直径。另外,由于按钮基部32通过树脂模塑形成并且十字形槽41形成于按钮基部32中, 所以按钮基部32中十字形槽41的附近区域可弹性变形。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按钮装置30B中,形成连接部33B的金属板40与十字形槽41 接合,使得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相互连接。如上文所述,Y向槽41a的宽度略小于 金属板40的厚度。因此,金属板40被压配合到Y向槽41a中。此外,Z向槽41b的宽度略 小于凸部42的直径。因此,按钮操作部31牢固地连接到按钮基部32。图7C示出了连接到 按钮基部32的按钮操作部31。 接下来,描述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B处于按钮伸出状态时施加超出设想的外 力的情况下的操作。 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B中,固定到按钮操作部31的金属板40与形成于按钮 基部32中的十字形槽41接合。接合力设定成使得按钮基部32在正常操作按钮时不会相 对于按钮操作部31变形。 然而,当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时,连接部33B的操作如下。超出设想的外力主要被 沿三个方向施加,即,相对于凸部42与Z向槽41b的接合位置的、如图7B中的箭头A所示 的旋转方向;相对于金属板40和十字形槽41的接合位置的、如图7C中的箭头B所示的金 属板40的弯曲方向;以及从按钮基部32拔出按钮操作部31的情况下的、如图7C中的箭头 C所示的轴向方向。 首先,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其中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在这种 情况下,金属板40相对于凸部42与Z向槽41b的接合位置,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因 此,按钮操作部31从标准位置(按钮操作部31和按钮基部32沿一直线同轴设置的位置) 相对于按钮基部32发生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通过按钮操作部31对按钮基部32执行 按压操作。因此,在连接部33B处,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之间的连接基本上断开。
当超出设想的外力等于或大于使Z向槽41b与凸部42接合的力时,金属板40从 十字形槽41脱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部33B处的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 之间的连接完全断开。这时,金属板40沿垂直于Y向槽41a的延伸方向大致水平地移动。 另外,十字形槽41形成于按钮基部32中,使得按钮基部32可弹性变形。因此,当金属板40 从十字形槽41脱离时,按钮基部32不会破损。
7
在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的情况下,金属板40沿箭头B所示的 方向塑性变形。因此,即使在金属板40塑性变形的情况下,按钮操作部31也会相对于按钮 基部32发生移动,使得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之间的连接基本上断开。
在施加更大的超出设想的外力的情况下,金属板40从按钮基部32脱离。因此,在 连接部33B处的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之间的连接完全断开。然而,如上所述,十字 形槽41形成于按钮基部32中,使得按钮基部32可弹性变形。因此,当金属板40从十字形 槽41脱离时,按钮基部32不会破损。 另外,当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时,金属板40从按钮基部32脱 离,使得连接部33B处的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之间的连接完全断开。在这种情况 下,当金属板40从十字形槽41脱离时,按钮基部32不会破损。 因此,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B中,当连接部33B处的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
部32之间的连接断开时,能防止按钮基部32因十字形槽41中的金属板40的旋转、金属板
40的塑性变形、按钮基部32的形成十字形槽41处的弹性变形等而破损。因此,即使施加超
出设想的外力,也可通过仅更换按钮操作部31来修理按钮装置30B。因此,可减少维护所需
的工序数目并降低成本。 接下来,描述第三实施例。 图8A至图8C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C。在图8A至图8C中,与图1至 图6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由于第一实施例 的按钮装置30A设置于图4所示的卡连接器20上,所以在图8A至图8C中省略了卡连接器 20的图示。 如图8A所示,第三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C包括按钮操作部31、按钮基部32以及连 接部33C。连接部33C包括金属柱45和四角锥形槽47。 金属柱45具有四角锥形构造,其中截面随着其位置沿箭头X2所示的方向移动而 变得越来越小。金属柱45由机械强度高于构成按钮操作部31的材料的机械强度的材料制 成,诸如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压铸铝(alumi皿mdie-cast)等)、硬塑料等制成。
金属柱45的从沿箭头X1所示方向的端部起的特定区域被嵌入按钮基部32中,使 得金属柱45固定到按钮基部32。作为将金属柱45嵌入按钮基部32中的方法,可使用各种 方法,如嵌件成型、压配合、通过粘合剂固定等方法。 另一方面,四角锥形槽47形成于按钮操作部31中。按钮操作部31是树脂模塑制 品。四角锥形槽47在通过树脂模塑形成按钮操作部31的同时形成。图8B是按钮操作部 31的左侧面图。如图8B所示,十字形槽41形成于按钮操作部31中。四角锥形槽47形成 于十字形槽41的中央。由于四角锥形槽47形成于十字形槽41中,所以按钮操作部31中 的形成四角锥形槽47的位置的附近区域可弹性变形。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按钮装置30C中,形成连接部33C的金属柱45与四角锥形槽47 接合,使得按钮操作部31连接到按钮基部32。四角锥形槽47的内部轮廓(configuration) 略小于金属柱45的外部轮廓。因此,金属柱45能够压配合到四角锥形槽47中。图8C示 出了连接到按钮基部32的按钮操作部31。 接下来,描述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C处于按钮伸出状态时施加超出设想的外 力的情况下的操作。
8
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C中,固定到按钮基部32的金属柱45与形成于按钮操 作部31中的四角锥形槽47接合。接合力设定成使得按钮基部32在正常操作按钮时不会 相对于按钮操作部31变形。 在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的情况下,即使在所施加的超出设想的外力的方向是箭头 A至C所示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情况下,金属柱45也会从四角锥形槽47脱离,使得按钮操 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之间的连接断开。这时,按钮操作部31中形成四角锥形槽47的位 置的附近区域可弹性变形。当超出设想的外力较大时,按钮操作部31的一部分可能破损。
然而,金属柱45由机械强度高于构成按钮操作部31的材料的机械强度的材料制 成。另外,金属柱45固定到按钮基部32。因此,当金属柱45从四角锥形槽47脱离时,包 含金属柱45的按钮基部32不会破损。因此,即使因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而使得按钮基部 32与按钮操作部31之间的连接断开,也可通过仅更换按钮操作部31来修理按钮装置30C。 因此,可减少维护所需的工序数目并降低成本。
接下来,描述第四实施例。 图9A至图9B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D。在图9A至图9B中,与图1至 图6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由于第一实施例 的按钮装置30A设置于图4所示的卡连接器20上,所以在图9A至图9B中省略了卡连接器 20的图示。 如图9A和图9B所示,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D包括按钮操作部31、按钮基部32 以及连接部33D。连接部33D包括端部31b、端部32a、闩锁臂(latch arm) 50、接合凹部52A 及接合孔52B (对应于权利要求7的第一接合部)、边缘部53 (对应于权利要求7的第二接 合部)以及其它的部分。端部31b位于按钮操作部31的由箭头X1所示的方向的一侧。端 部32a位于按钮基部32的由箭头X2所示的方向的一侧。闩锁臂50形成于按钮操作部31 中。 该实施例的连接部33D不具有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相互连接的结构。在 该实施例中,端部31b与端部32a相互形成接触,使得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相互连 接(接触)。按钮操作部31是树脂模塑制品。闩锁臂50与按钮操作部31 —体地形成于按 钮操作部3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 这些闩锁臂50在按钮操作部31上作为悬臂形成。在闩锁臂50的顶端部上形成 爪部51。闩锁臂50可沿图9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弹性变形。这些弹性力的施加使得闩 锁臂50被向外侧偏置。 按钮操作部31可在连接器主体21的壁部21a与罩24的内壁24a之间沿箭头XI 和X2所示的方向移动。在按钮操作部31移动时,爪部51由于闩锁臂50的弹性力的作用 而在连接器主体21的壁部21a与罩24的内壁24a上滑动。因此,在按钮操作部31被壁部 21a和内壁24a导引的同时,按钮操作部31移动。因此,即使按钮操作部31不直接连接至 按钮基部32,也可以使按钮操作部31稳定地移动。 接合凹部52A形成于壁部21a中。接合孔52B形成于壁部24a中。接合凹部52A 和接合孔52B形成为与当将IC卡弹出时按钮操作部31被较深地按压到卡连接器20的罩 24内时的相应的爪部51的位置相对应。 因此,当按压按钮操作部31时,按钮操作部31沿箭头XI所示的方向移动,使端部31b与端部32a形成接触。因此,按钮基部32沿箭头X1所示的方向被移动及偏置。当按 钮操作部31移动到将IC卡18弹出的指定位置时,IC卡18通过机构部23而被从卡连接 器20弹出,并且这些爪部51与接合凹部52A和接合孔52B接合。因此,按钮操作部31在 沿箭头XI所示的方向移动之后保持静止(按压状态)。 另一方面,边缘部53与罩24形成为一体。当按钮操作部31处于按钮伸出状态时, 边缘部(brim part)53与这些爪部51接合。当按钮操作部31处于按钮伸出状态时,按钮 基部32通过机构部23而被沿箭头X2所示的方向偏置。因此,爪部51由于偏置力的作用 而与边缘部53接合,从而防止按钮操作部31从罩24脱离。因此,按钮操作部31被保持于 按钮伸出状态下。 接下来,描述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D处于按钮伸出状态时施加超出设想的外 力的情况下的操作。 在该实施例的按钮装置30D中,当爪部51与边缘部53接合时,按钮操作部31保 持在按钮伸出状态下。使爪部51与边缘部53接合的接合力设定成使得爪部51在正常使 用中(不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的情况下)不会从边缘部53脱离。该接合力可通过闩锁臂 50的弹性力、爪部51的构造等来进行控制。 在施加超出设想的外力的情况下,爪部51从边缘部53脱离,使得不能通过按钮操 作部31对按钮基部32执行按压操作。由此,按钮操作部31与按钮基部32之间的连接基 本上断开。这时,闩锁臂50弹性变形。当超出设想的外力很大时,闩锁臂50和爪部51的 一部分可能破损。 然而,金属边缘部53的机械强度高于闩锁臂50和爪部51的机械强度。因此,当 爪部51从边缘部53脱离时,边缘部53和按钮基部32不会破损。因此,即使因施加超出设 想的外力而使得按钮基部32与按钮操作部31之间的连接断开,也可通过仅更换按钮操作 部31来修理按钮装置30D。因此,可减少维护所需的工序数目并降低成本。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即使施加等于或大于按钮基部的强度的外力,也可防止按钮 基部破损。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维护操作。 在此所述的所有示例和条件语句旨在以教导为目的来帮助读者理解发明人为发 展本领域技术所提出的发明和构思,并且应被解释为不被这些具体陈述的示例和条件所限 制,本说明书中的此类示例的结构也不涉及对本发明的优点和缺点的展示。尽管已经详细 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 发明进行各种修改、更换以及替代。 例如,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卡连接器20与应用按钮装置30A至30D的电子装置 一起使用,但也可根据使用方式使用其它多种装置,只要按钮装置的按钮操作部从机构部 (电子装置的壳体)伸出即可。
权利要求
一种按钮装置,包括按钮操作部;按钮基部,连接至机构部,该机构部通过操作所述按钮操作部而被操作;以及连接部,配置成至少基于所述按钮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按钮基部与所述按钮操作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一机构,该机构配置成用于在等于或大于所述按钮基部的强度的外力被施加于所述按钮操作部的情况下,使所述按钮操作部与所述按钮基部之间的连接断开。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凸出部,配置成从所述按钮操作部伸出;形成于所述按钮基部中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用于安装所述凸出部之处;以及 形成于所述凸出部的脆弱部,所述脆弱部配置成在等于或大于所述按钮基部的强度的 外力被施加于所述按钮操作部的情况下,比所述连接部的其它部分更早地破损或变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装置,其中,所述按钮操作部为树脂模塑制品;并且 所述凸出部和脆弱部与所述按钮操作部形成为一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金属板,固定至所述按钮操作部,以及接合槽,形成于所述按钮基部中并配置成用于与所述金属板接合;并且 所述金属板配置成在等于或大于所述按钮基部的强度的外力被施加于所述按钮操作 部的情况下,比所述连接部的其它部分更早地破损或变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钮装置,其中,在所述金属板上形成有伸出的凸部,并且所述 接合槽具有十字形轮廓;所述金属板与形成十字形槽的一个槽部接合;并且 所述凸部与形成所述十字形槽的另一个槽部接合。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从所述按钮基部伸出的柱部,所述柱部具有锥形轮廓,以及形成于所述按钮操作部中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用于安装所述柱部之处;并且 所述安装部配置成在等于或大于所述按钮基部的强度的外力被施加于所述按钮操作 部的情况下,比所述连接部的其它部分更早地破损或变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接合臂,在所述按钮操作部上形成为悬臂,所述接合臂具有顶端部,该顶端部形成有爪部,所述接合臂具有弹性,第一接合部,配置成通过与所述爪部接合,而将所述按钮操作部保持在按压状态,以及 第二接合部,配置成通过与所述爪部接合,而将所述按钮操作部保持在从所述机构部伸出的状态;并且在等于或大于所述按钮基部的强度的外力被施加于所述按钮操作部的情况下,所述爪 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断开。
8. —种电子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钮装置,其包括按钮操作部;按钮基部,连接到一机构部,该机构部通过操作按钮操作部而被操作;以及连接部,配置成至少基于该按钮操作部的操作而使按钮基部与按钮操作部相互连接。连接部包括一机构,该机构配置成用于在等于或大于按钮基部的强度的外力被施加于按钮操作部的情况下,使按钮操作部与按钮基部之间的连接断开。
文档编号H01R12/73GK101752734SQ20091020516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高尾和明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