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547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盖体和本体相连的便携式电
子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如手机、小灵通、电子词典、游戏机、便携式信息 处理终端机(PDA :个人数字助理)、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数据卡等,
这些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本体和盖体通常是相互分离的。比如手机中的手机本体和电池盖, 以及USB数据卡中的数据卡本体和盖子。这样,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盖体作为一个单独的部 件,能够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本体上脱离出来。 以手机为例,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手机电池电量不断被消耗,为使得手机能够继 续正常工作,因此在电池电量消耗尽后不得不更换新的电池。而更换电池时,首先需要将电 池盖沿手机本体取下,使电池盖与手机本体完全分离,之后才可以更换电池,并在电池更换 完成后将电池盖重新装上。 在实现上述使用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盖体从便携式电子产品本体上脱离后,容易由于放置位置不当而丢失,以致整机
部件缺失而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能够避免便携式电子产品 的盖体的遗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枢接有盖体部,所述本体部 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部之间设有开合部,所述开合部闭合,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相闭 合,所述开合部打开,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相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由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枢接在 一起,且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可以通过所述开合部打开或闭合,因此所述盖体部和所 述本体部之间可以打开以进行相应操作,但所述盖体部却不能脱离所述本体部,从而避免 了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盖体的遗失。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体骨架和本体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便携式电子产品打开后的侧视图; 图4为图2所示I部分的一种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合部电路部分的示意图一 ;[0015]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合部电路部分的示意图二 ; 图7为图2所示I部分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为图1所示II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为图1所示便携式电子产品闭合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能够避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盖 体的遗失。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 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电子产品,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枢接有盖体 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部之间设有开合部,所述开合部闭合,所述本体部和所
述盖体部相闭合,所述开合部打开,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相分离。 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由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枢接在一起,且所 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可以通过所述开合部打开或闭合,因此所述盖体部和所述本体部之 间可以打开以进行相应操作,但所述盖体部却不能脱离所述本体部,从而避免了便携式电 子产品的盖体的遗失。 下面以手机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手机,包括本体部1,本体部1中具有本 体骨架12,本体骨架12上包覆有本体覆盖层14,且本体部1上设有盖体部2,盖体部2中具 有盖体骨架22,盖体骨架22上包覆有盖体覆盖层24,其中,本体骨架12的一端和盖体骨架 22的一端枢接在一起,本体骨架12的另一端和盖体骨架2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开合部3,开 合部3闭合,则本体部1和盖体部2相闭合,开合部3打开,则本体部1和盖体部2相分离。 其中,本体部1具体可以为手机本体,盖体部2可以为手机的电池盖,由于本体骨 架12的一端和盖体骨架22的一端枢接在一起,本体骨架12的另一端和盖体骨架22的另一 端可以通过开合部3打开或闭合,因此可以打开盖体部2和本体部1,以对手机进行更换电 池等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盖体部2却不能脱离本体部1,因而避免了手机电池盖的遗失。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而言,从图2可知,在本体固骨架12和盖体骨架22的一端设有 枢孔4,通过在枢孔4中穿设枢轴即可将本体骨架12和盖体骨架22枢接在一起,并且本体 骨架12和盖体骨架22均可绕该枢轴旋转。但是在一般的使用情况中,本体骨架12需要和 本体部1固定在一起,且本体部1中包括大量的手机零部件,这样使本体骨架12绕枢轴旋 转就较为困难,因此一般设计为将枢轴固设在本体部1中,使盖体骨架22绕该枢轴旋转,从 而实现盖体部2的打开或闭合。 而且,盖体骨架22包括盖体骨架轮廓222,在盖体骨架222中设有加强筋224。通 过加强筋224可以增加盖体骨架22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盖体骨架22在频繁的旋转 操作中发生损坏。同理,本体骨架12也包括本体骨架轮廓122,也可以在本体骨架轮廓122 中设置加强筋,但本实施例考虑到本体骨架12绕枢轴旋转的几率较小,因此并未在本体骨 架轮廓122中设置加强筋。[0027] 本实施例中,本体覆盖层14和盖体覆盖层24均可由橡胶、柔性纤维、织物或皮革 等材料制成。而本体骨架12和盖体骨架22均可由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 酯和丙烯腈_ 丁二烯_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PC/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 e丙烯腈_ 丁二烯_苯乙烯共聚物)、或橡胶等材料制成。且一般情况下,用于制作本体骨 架12和盖体骨架22的材料的硬度要大于用于制作本体覆盖层14和盖体覆盖层24的材料 的硬度。而且制作本体骨架12和盖体骨架22的材料也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可以被弯曲。 例如,当本体骨架12和盖体骨架22使用聚碳酸酯材料制作,而本体覆盖层14和 盖体覆盖层24使用橡胶材料制作时,应使聚碳酸酯材料的硬度大于橡胶材料的硬度。而且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双射注塑工艺使本体骨架12和本体覆盖层14、以及使盖体骨架22和 盖体覆盖层24—体成型。从而简化制作工序。 这样,本实施例中手机的所述骨架和所述覆盖层都是由软体材料制成,因而使得 手机整体柔软、耐磨、手感好,而且当手机掉在地上或碰到别的物体时,还能够进行变形缓 冲,从而提高了手机的抗摔能力。而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手机的电池盖(盖体部2)可以 实现柔软开合,这就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取放电池的方式,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机 应用模式。 而且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盖体覆盖层24部分地覆盖盖体骨架22,本体覆盖层14 部分地覆盖本体骨架12,具体而言,即图3中盖体骨架22和本体骨架12的黑色部位是裸露 的。可以对该裸露部位进行修饰或着色,使其成为装饰条,以增加手机整体外观的美感。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开合部3使本体部1和盖体部2打开或闭合,下面将详细说 明该开合部3的结构实现。其中包括如下三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开合部3包括设在盖体骨架14下端处的第一磁条 31,和设在本体骨架12下端处的第二磁条32,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32相吸合,盖体部2 和本体部l相闭合。 其中,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32可以选用软性磁条,这样在盖体骨架14或本体 骨架12弯曲时,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32也可以随之发生弯曲。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 条32均可选用永磁体,并且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32的两相对磁极设为异性磁极,这样 可以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使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32相吸合。 而且,第一磁条31嵌入在盖体骨架14中,第二磁条32嵌入在本体骨架12中,当盖 体骨架14和本体骨架12通过注塑成型时,可使用模内注塑的方法,首先将第一磁条31和 第二磁条32预先放置在注塑模具中的适当位置处,然后通过注入注塑材料使第一磁条31、 第二磁条32与盖体骨架14、本体骨架12 —起成型。 上述第一磁条31以及第二磁条32可以由永磁体制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如下所 述,第一磁条31以及第二磁条32还可以由电磁体制成。 首先,第一磁条31由电磁体5制成,第二磁条32由永磁体制成,如图5所示,电磁 体5连接有电源6,电源6和电磁体5之间设有开关7。且开关7闭合,电磁体5和电源6 连通,此时电磁体5得电而具有磁性;开关7打开,电磁体5和电源6断开,电磁体5失电而 失去磁性。这样当开关7闭合时,电磁体5具有磁性,通过设置可使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 条32相对的磁极极性相同,这样在二者之间产生相斥力,该相斥力促使本体部1和盖体部 2打开。而当开关7打开时,电磁体5失去磁性,通过第二磁条32吸合第一磁条31,从而使
5本体部1和盖体部2闭合。 或者,如图6所示,在图5所示的开关7外并联有反相器8,反相器8能够使电源6 输出电压的极性反相。这样开关7闭合,则电源6直接连接至电磁体5,电磁体5得电以使 得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32相对的磁极极性相同,以在二者之间产生斥力;开关7打开, 则电源6通过反相器8连接至电磁体5,此时电磁体5上加载的电压反相,因而使得第一磁 条31和第二磁条32相对的磁极极性相异,以在二者之间产生吸力。从而在开关7闭合时, 本体部1和盖体部2能够自动打开,而在开关7打开时,本体部1和盖体部2能够自动闭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磁条31由永磁体制成,而第二磁条32 由电磁体制成。或者可以使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32均由电磁体制成。 第二种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开合部3包括设在盖体骨架14下端处的第一卡扣 33,和设在本体骨架12下端处的第一卡槽34,第一卡扣33和第一卡槽34相卡合,则盖体部 2和本体部1相闭合。这样,可以利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迫使第一卡扣33扣合在第 一卡槽34中,当外力取消后,第一卡扣33和第一卡槽34可以保持这种扣合状态,从而保持 盖体部2和本体部1相闭合。 第三种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开合部3包括设在盖体覆盖层24中的第二卡扣35, 和设在本体覆盖层14中的第二卡槽36,第二卡扣35和第二卡槽36相卡合,则盖体部2和 本体部1相闭合。同样地,通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可以迫使第二卡扣35卡合在第二 卡槽36中,当外力取消后,第二卡扣35和第二卡槽36可以保持这种卡合状态,从而保持盖 体部2和本体部l相闭合。 本实施例中的开合部3优选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而且上述各种实现形式中开合
部3的结构和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比如,第一磁条31也可以设置在盖体骨架22
的最下端,第二磁条32也可以设置在本体骨架12的最下端。 通过闭合部3使手机的本体部1和盖体部2闭合的状态如图9所示。 在本体部1和盖体部2闭合后,当重新需要打开手机的本体部1和盖体部2时,为
了方便打开操作,可在盖体覆盖层24中设置抠手部242,抠手部242靠近盖体骨架22的下
端设置,这样原理盖体骨架22和本体骨架12的枢接部,可以增大外力作用的力矩,方便用
户进行打开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由于所述本体骨架的一端 和所述盖体骨架的一端枢接在一起,所述本体骨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盖体骨架的另一端可 以通过所述开合部打开或闭合,因此所述盖体部和所述本体部之间可以打开以进行相应操 作,但所述盖体部却不能脱离所述本体部,从而避免了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盖体的遗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 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枢接有盖体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部之间设有开合部,所述开合部闭合,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相闭合,所述开合部打开,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相分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本体骨架,所述本体骨架上包覆有本体覆盖层;所述盖体部包括盖体骨架,所述盖体骨架上包覆有盖体覆盖层;在所述本体骨架的一端枢接所述盖体骨架后,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则枢接所述盖体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包括设在所述盖 体骨架上的第一磁条、和设在所述本体骨架上的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和所述第二磁条 相吸合,则所述盖体部和所述本体部相闭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和/或所述第二 磁条由电磁体制成,所述电磁体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和所述电磁体之间设有开关,所述开 关闭合则所述电磁体和所述电源连通,所述开关打开则所述电磁体和所述电源断开。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包括设在所述盖 体骨架上的第一卡扣、和设在所述本体骨架上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卡槽 相卡合,则所述盖体部和所述本体部相闭合。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包括设在所述盖 体覆盖层中的第二卡扣、和设在所述本体覆盖层中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 卡槽相卡合,则所述盖体部和所述本体部相闭合。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6所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骨架与所述本体 覆盖层一体成型,所述盖体骨架与所述盖体覆盖层一体成型。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骨架包括盖体骨架 轮廓,在所述盖体骨架轮廓中设有加强筋;和/或所述本体骨架包括本体骨架轮廓,在所述本体骨架轮廓中设有加强筋。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覆盖层中设有抠手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由橡胶、柔性纤 维、织物或皮革制成;所述骨架由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或橡胶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涉及电子设备的零部件领域,为避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盖体的遗失而设计。所述便携式电子产品,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枢接有盖体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部之间设有开合部,所述开合部闭合,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相闭合,所述开合部打开,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盖体部相分离。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实现一定的功能。
文档编号H01H36/00GK201528476SQ20092017788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王晓艳, 黎欣 申请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