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用型电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11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泛用型电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接头,尤其涉及一种泛用型电气接头,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电
气插座。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为公知技术中的电气接头1,连接于变压器或电源供应器的输出缆 线,以插入对应的电气插座中,使变压器或电源供应器电连接电气插座,而供电至具备该电 气插座的电子装置。请再参阅图2,电气接头1包括基部2、外套筒3、及内套筒4。基部2由绝缘材料所 制成,而外套筒3的一端固定在基部2。内套筒4设置在外套筒3中,且外套筒3及内套筒4 之间设绝缘环5,使外套筒3及内套筒4不会互相接触。电气接头1更包括二引脚(Lead)6、 7,埋设在基部2中,二引脚6、7分别电连接外套筒3及内套筒4,用以连接外套筒3及内套 筒4至变压器或电源供应器的输出缆线。请再参阅图2,对应电气插座8包括本体9、电极棒10、及多个接触弹片11。本体 9具有插设孔12,电极棒10设置在插设孔12的底部,并沿轴向向外突伸。接触弹片11嵌 设在插设孔12的内壁,且接触弹片11的部分突出于插设孔内壁。电气接头1及电气插座8之间,必须满足下列尺寸关系,电气接头1才能插入电气 插座8中,达成电性导通。其一,外套筒3的外径必须小于或等于插设孔12的内径,才能被 插入插设孔12中,且外套筒3的外径必须足够大,以使外套筒3被接触弹片11接触并夹持。 其二、内套筒4的内径必须大于但接近电极棒10的外径,如此电极棒10才可插入内套筒4 中,并与内套筒4常态地接触而电性导通。请再参阅图2,电气接头1的尺寸规格必须与电气插座8互相匹配。当电气插座 8’的插设孔12’的内径小于外套筒3的外径时,电气接头1的外套筒3将无法插入插设孔 12’。相反地,若电气插座8’的插设孔12’过大时,外套筒3虽可插入插设孔12’中,但可 能无法接触接触弹片11’,或是无法有效地被接触弹片11’而固定在插设孔12’内。同样 地,电气插座8,的电极棒10’的外径大于内套筒4的内径时,电气接头1的电极棒10’将 无法插入内套筒4中。相反地,若电极棒10’过小时,其虽可插入内套筒4中,但可能无法 有效地与内套筒互相接触。因此,每一变压器或电源供应器的电气接头1只能匹配特定尺 寸规格的电气插座8。针对不同规格的电气插座8、8’,电子装置的制造商必须储备不同的 电气接头1,以匹配不同的电气插座8、8’,纵使变压器或电源供应器的输出符合不同电子 装置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变压器或电源供应器的电气接头设计为可拆换式,以供使用者自 行由缆线末端取下,并针对电气插座8、8’的规格选择适当的电气接头。然而,上述设计容 易造成电气接头意外遗失,导致变压器或电源供应器无法使用,造成另一种使用上的问题。发明内容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泛用型电气接头,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电气插座。本发明泛用型电气接头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多个内电极弹片、及多个外 电极弹片。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且第二支撑件具有穿孔,并定义一 轴线自穿孔延伸至第一支撑件。内电极弹片环绕穿孔而并列地设置在第二支撑件,并分别 沿平行轴线的方向由第二支撑件延伸至第一支撑件。各内电极弹片的中间区段包括至少一 内变形段,且各内电极弹片连接第二支撑件的部分定义为第一端部。内变形段至轴线的距 离常态地小于第一端部至轴线的距离,且各内变形段为可变形以调整各变形段至轴线的距 离。外电极弹片环绕穿孔而并列地设置在第二支撑件,并分别沿平行轴线的方向由第二支 撑件延伸至第一支撑件,且外电极弹片至穿孔的距离稍远于内电极弹片至穿孔的距离。外 电极弹片的中间区段包括至少一外变形段,且各外电极弹片连接第二支撑件的部分定义为 第二端部;所述各外变形段至轴线的距离常态地大于第二端部至该轴线的距离,且各外变 形段为可变形以调整各外变形段至轴线的距离。外变形段及内变形段可随电气插座的尺寸变化而变形,从而增加了泛用型电气接 头可适用的电气插座的规格。

图1为公知技术中,电气接头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公知技术中,电气接头及电气插座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泛用型电气接头的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泛用型电气接头及电气插座的外观立体图。图5和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外电极弹片展开的示意图。图7和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内电极弹片展开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泛用型电气插座及二电气接头的剖视图,比较本发 明适用的电气插座尺寸规格。图10和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泛用型电气插座及电气接头的剖视图,用以 展示泛用型电气插座插设在电气接头的过程。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泛用型电气接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和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泛用型电气接头100,可适用 于不同尺寸规格的电气插座200。泛用型电气接头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 120、多个外电极弹片130、及多个内电极弹片140。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支撑件110及第二支撑件120之间相隔一间隔距离,其中 第一支撑件110的型态可为环形、圆板形或任意型态;第二支撑件120也可为任意型态,但 以环形最佳。第二支撑件120具有穿孔121。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二支撑件120皆为电气 绝缘材料所制成,且其二者之间相隔一间隔距离。第二支撑件120上可定义一轴线C,该轴 线C自该第二支撑件120的穿孔121延伸至第一支撑件110。[0022]此外,第二支撑件120更具有外环状插槽122及内环状插槽123。内环状插槽123 环绕穿孔121,且接近穿孔121的边缘。而外环状插槽122环绕内环状插槽123,且接近第 二支撑件120的边缘。请参阅图3和图4,内电极弹片140环绕于穿孔121,而并列地设置于第二支撑件 120,且各内电极弹片140分别沿着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由第二支撑件120延伸至第一支 撑件110,使各内电极弹片140分别以二端连接第一支撑件110及第二支撑件120。各内电 极弹片140的中间区段包括一内变形段142 ;而各内电极弹片140连接第二支撑件120的 部分可定义为第一端部141,连接第一支撑件110的部分可定义为第三端部143。前述的中 间区段并非限于各内电极弹片140的中间位置,而是泛指第一端部141及第三端部143之 间的区段。内变形段142至轴线C的距离于未受力时常态地小于第一端部141或第三端部 143至轴线C的距离,使内变形段140形成朝向轴线C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且内电极弹片 140是由具备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作而成,使各内变形段142可受力变形以调整各内变形 段142至轴线C的距离。泛用型电气接头100更包括连接片144及内焊接片145,其中内焊接片145延伸于 连接片144,用以穿过第一支撑件110的内狭缝112,以固定连接片144于第一支撑件110 朝向第二支撑件120的侧面。所述各内电极弹片140的第三端部143延伸自连接片144的边缘,以固定第三端 部143于第一支撑件110。此外,内焊接片145供电线(图未示)连接于其上,以供应电压 至各内电极弹片140。各内电极弹片140的第一端部141插设在内环状插槽123中,而连接 第一端部141于第二支撑件120。请参阅图3和图4,外电极弹片130环绕于穿孔121,而并列地设置于第二支撑件 120,且各外电极弹片130分别沿着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由第二支撑件120延伸至第一支撑 件110,使各外电极弹片130连接第一支撑件110及第二支撑件120。各外电极弹片130至 穿孔121的距离稍远于各内电极弹片140至穿孔121的距离,使外电极弹片130包围环绕 内电极弹片140。各外电极弹片130的中间区段包括外变形段131 ;而各外电极弹片130连接第二 支撑件120的部分可定义为第二端部132,连接第一支撑件110的部分可定义为第四端部 134。中间区段并非限于外电极弹片130的中间位置,而是泛指第二端部132及第四端部 134之间的区段。外变形段131至轴线C的距离于未受力时常态地大于第二端部132或第四端部 134至轴线C的距离,使外变形段131形成远离轴线C向外凸出的弧形结构,且外电极弹片 130由具备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作而成,使各外变形段131可受力变形以调整各外变形段 131至轴线C的距离。泛用型电气接头100还包括连接环135及外连接片136,其中连接环135具有中空 区域133a。外焊接片136延伸于连接环135,用以穿过第一支撑件110的外狭缝111,从而 固定连接环135于第一支撑件110朝向第二支撑件120的侧面。各外电极弹片130的第四端部134延伸自连接环135的边缘,以连接第四端部134 于第一支撑件110,且连接片144位于连接环135的中空区域135a中而不接触连接环135,
5使外电极弹片130及内电极弹片140之间形成电气绝缘。此外,外焊接片136供电线(图未示)连接于其上,以供应电压至各外电极弹片130。各外电极弹片130的第二端部132插 设于外环状插槽122中,而固定第二端部132于第二支撑件120。请参阅图5和图6,连接环135及该等外电极弹片130可为一体成形。制作该等连 接环135及该等外电极弹片130的方式,可为裁切金属薄板,使外电极弹片130放射状地延 伸于连接环135的边缘,接着再弯折各外电极弹片130,并成形外变形段131、第二端部132、 及第四端部134。请参阅图5和图6,在第一实施例中,外电极弹片130的数量为八个,但此数量并非 用以限制外电极弹片130的数量。外电极弹片130的数量可为任意数量,实际上以三个或 三个以上为最佳,如图6所示。请参阅图7和图8,连接片144及内电极弹片140可为一体成形。制作连接片144 及内电极弹片140的方式,可为裁切金属薄板,使内电极弹片140放射状地延伸于连接片 144的边缘,接着再弯折内电极弹片140,并成形各内变形段142、第一端部141、及第三端部 143。请参阅图7和图8,在第一实施例中,内电极弹片140数量为八个,但此数量并非用 以限制内电极弹片140的数量。内电极弹片140的数量可为任意数量,实际上以三个或三 个以上为最佳,如图8所示。请参阅图3、图4、和图9,各外电极弹片130环绕穿孔121并列地设置,且大致沿 着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延伸。其中,外变形段131环绕轴线C的部分可定义出多个外径,且 外径中包括最大外径R1。各内电极弹片140环绕穿孔并列地设置,且内电极弹片140被外 电极弹片130所环绕。各内电极弹片140大致沿着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延伸,且内变形段 142环绕轴线C的部分可定义出多个内径,且内径中包括最小内径R2。电气插座200包括本体210、电极棒220、及多个接触弹片230。本体210具有插设 孔211,电极棒220设置在插设孔211底部,并向外突伸。接触弹片230嵌设在插设孔211 内壁,且接触弹片230的部分突出于插设孔211内壁。电极棒220及接触弹片230分别透 过不同的引脚240、250 (Lead)延伸至本体210之外,以透过引脚240、250焊接于电路板,并 被固定在电路板上。图9说明本发明的适用电气插座200、200’规格范围。外变形段131的最大外径 R1,大于本体210的插设孔211、211’的孔径。而内变形段142的最小内径R2,小于电极棒 220,220'的直径,只要电气插座200、200’符合上述规格要求,本发明泛用型电气接头100 即可被插入插设孔211中,并达成电性导通。请参阅图10和图11,当泛用型电接头100被插设在电气插座200的插设孔211 时,第二支撑件120先进入插设孔211中,使电极棒220穿过第二支撑件120的穿孔121, 并移动至内电极弹片140所环绕的空间中。由于电极棒220的直径大于内变形段142的最 小内径R2,因此电极棒220可接触内电极弹片140的内变形段142,并推挤内变形段142向 外变形。同时外电极弹片130的外变形段131被本体210的插设孔211或接触弹片230向 内推挤,并弹性紧迫于插设孔211内壁或接触弹片230,并使外电极弹片130常态地接触于 接触弹片230。插设孔210的孔径只要小于最大外径R1,且电极棒220的直径大于最小内 径R2,泛用型电气接头100即可被固定在插设孔211中,并使内电极弹片140及外电极弹片130分别电连接于电极棒220及接触弹片230。外电极弹片130所对应的插设孔211孔径 范围增加,且内电极弹片140所对应的电极棒220直径范围增加,因此本发明泛用型电气接 头100可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电气插座200、200’。请参阅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泛用型电气接头400,包括第一支撑件410、第二支撑件420、多个外电极弹片430、及多个内电极弹片440。第一支撑件410 及第二支撑件420大致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内电极弹片440环绕于穿孔421,而并列地设置于第二支撑件420,且各内电极弹 片440分别沿着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由第二支撑件420延伸至第一支撑件410。各内电 极弹片440的中间区段包括多个互相串连的内变形段442 ;而各内电极弹片440连接第二 支撑件420的部分可定义为第一端部441,连接第一支撑件410的部分可定义为第三端部 443。前述的中间区段并非限于各内电极弹片440的中间位置,而是泛指第一端部441及第 三端部443之间的区段。第一端部441及第二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撑件420及第一支撑 件410,且各内变形段442至轴线C的距离常态地小于第一端部441至轴线C的距离,且各 内变形段442为可变形以调整各内变形段442至轴线C的距离。外电极弹片430环绕于穿孔421,而并列地设置于第二支撑件420,且外电极弹片 430分别沿着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由第二支撑件420延伸至第一支撑件410。各外电极弹 片130至穿孔421的距离稍远于各内电极弹片140至穿孔121的距离,使外电极弹片130 包围环绕内电极弹片140。各外电极弹片430的中间区段包括多个互相串连的外变形段431 ;而各外电极弹 片430连接第二支撑件420的部分可定义为第二端部432,连接第一支撑件410的部分可定 义为第四端部434。前述的中间区段并非限于外电极弹片430的中间位置,而是泛指第二端 部432及第四端部434之间的区段。各外变形段431至轴线C的距离于未受力时常态地大 于第二端部432或第四端部434至轴线C的距离,且各外变形段431可受力变形以调整各 外变形段431至轴线C的距离。本发明透过向外凸出的外变形段及向内凹陷的内变形段,可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 电气插座,从而增加了可适用的电气插座的规格。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泛用型电气接头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 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 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被本 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泛用型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隔间隔距离的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穿孔,并定义一轴线自该穿孔延伸至该第一支撑件;多个内电极弹片,环绕该穿孔而并列地设置于该第二支撑件,并分别沿平行该轴线的方向由该第二支撑件延伸至该第一支撑件;所述各内电极弹片的中间区段包括至少一内变形段,且所述各内电极弹片连接该第二支撑件的部分定义为第一端部;该内变形段至该轴线的距离是常态地小于该第一端部至该轴线的距离,且所述各内变形段为可变形以调整所述各内变形段至该轴线的距离;多个外电极弹片,环绕该穿孔而并列地设置于该第二支撑件,并分别沿平行该轴线的方向由该第二支撑件延伸至该第一支撑件,且该外电极弹片至该穿孔的距离稍远于该内电极弹片至该穿孔的距离;所述各外电极弹片的中间区段包括至少一外变形段,且所述各外电极弹片连接该第二支撑件的部分定义为第二端部;所述各外变形段至该轴线的距离常态地大于该第二端部至该轴线的距离,且所述各外变形段为可变形以调整所述各外变形段至该轴线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电气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件具有内环状插槽,环绕该穿孔,该内电极弹片的第一端部插设于该内环状插槽;外环状插槽,环绕该内环状插槽,该外电极弹片的第二端部插设于该外环状插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电气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内电极弹片连接该第 一支撑件的部分定义为第三端部;所述各内变形段至该轴线的距离常态地小于该第三端部 至该轴线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电气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外电极弹片连接该第 一支撑件的部分定义为第四端部;所述各外变形段至该轴线的距离常态地大于该第四端部 至该轴线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电气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环,具有中空区域, 且固定于该第一支撑件朝向该第二支撑件的侧面,该等外电极片延伸于该连接环的边缘, 且该连接环及该等外电极弹片为一体成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泛用型电气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焊接片,延伸于该连接 环并穿过该第一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泛用型电气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片,固定于该第一支 撑件朝向该第二支撑件的侧面,且位于该中空区域而不接触该连接环,该等内电极片延伸 于该连接环的边缘,且该连接片及该等内电极弹片为一体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泛用型电气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焊接片,延伸于该连接 片并穿过该第一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电气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内电极弹片的中间区段包 括多个互相串连的内变形段,且所述各外电极弹片的中间区段包括多个互相串连的外变形 段。
专利摘要一种泛用型电气接头,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多个外电极弹片、及多个内电极弹片。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之间定义一轴线,且外电极弹片及内电极弹片是并列地设置在第二支撑件,并沿着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延伸至第一支撑件,且外电极弹片环绕内电极弹片。外电极弹片具有远离轴线而向外凸出的外变形段,用以匹配不同尺寸的电气插座的插设孔。内电极弹片包括朝向轴线而向内凹陷的内变形段,用以匹配不同尺寸的电气插座的电极棒。透过外电极弹片及内电极弹片,泛用型电气接头可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电气插座。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556754SQ20092031538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1日
发明者张宝兴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