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组装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875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蓄电池组装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电池组装模具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胶体电池使用的隔板大多是片状PVC+SI02隔板,由于隔板比较脆,不耐高温,用 COS自动铸焊时容易把隔板烧坏,所以大部分生产厂家采用手工烧焊的方法,即先分别把 正、负极组烧焊,然后将正、负极组按正、负、正的顺序插在一起,最后在正负板之间插上再 插隔板,但由于正、负极组没有定位,在插隔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正、负极组易位。隔板插好 后如果再想将正、负极组对齐很难,因此手工插隔板的电池,常常会因为极板错位而引起短 路,造成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组装模具,可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装模具,包含底板和极耳定位块,其中,所述 底板为矩形,所述极耳定位块为“凸”字型,所述极耳定位块设置于底板的一边,当正、负汇 流排采用极耳定位块定位后,所述汇流排与相反极性的极板底部之间有一间隙。上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定位块包括一凸出部,采用极 耳定位块定位汇流排时,按如下方式进行将正、负汇流排与底板垂直放置在底板上,此时所述极板与底板平行;将正、负汇流排分别放置在极耳定位块的突出部两侧,采用突出部定位正、负汇流 排之间的间距。上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隔板定位块,所述隔板定位块设 置于底板上与所述极耳定位块相邻的一边。上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定位块为矩形。上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隔板定位块和极耳定位块的突出部 定位隔板后,所述隔板露出极板两侧的宽度相等。上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为底板一边 的缺口,且位于与隔板定位块相对的一边。上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组装模具由PVC材料制成。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装时采用上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正、负汇流排放置在底板上,所述汇流排与与底板垂直,此时极板与底板平行;将正、负汇流排分别放置在极耳定位块的突出部两侧,采用突出部定位正、负汇流 排之间的间距。上述的蓄电池组装方法的一个实施李忠,还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极耳定位块的突出部和隔板定位块定位隔板。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包含底板和极耳定位块,其中,极耳定位块设置于底板 的一边,当正、负汇流排采用极耳定位块定位后,汇流排与相反极性的极板底部之间有一间 隙。采用本发明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可以避免手工操作时因为受力不均而导致的极组间距不 一致,避免了正、负极之间的短路,提高了蓄电池的安全性,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图1示例性地描述了本发明的蓄电池组装模具结构图;图2示例性地描述了本发明的极耳定位块外形图;图3示例性地描述了蓄电池极耳、极板平面示意图;图4示例性地描述了本发明蓄电池组装时定位示意图;图5示例性地描述了本发明隔板定位后与极板相对位置侧视图;图6示例性地描述了本发明隔板定位后与极板相对位置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包含底板1和极耳定位块2,其中,所述底 板1为矩形,所述极耳定位块2为“凸”字型,所述极耳定位块2设置于底板1的一边,当正、 负汇流排采用极耳定位块2定位后,所述汇流排与相反极性的极板底部之间有一间隙。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装模具,包括底板1和极耳定位块2,其 中,底板1为矩形,极耳定位块2为“凸”字型,极耳定位块2设置于底板1的一边,极耳定 位块2包括一凸出部21。如图2所示,极耳定位块2的突出部21的两侧,分别有2条定位边,用来定位。蓄电池组装模具还包括隔板定位块3,隔板定位块设置于底板1上与所述极耳定 位块2相邻的一边。底板1上与极耳定位块2相邻的一边还设置有一手持部4。手持部4实际是设置于底板1 一边的缺口,便于在移动底板1时进行手持。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组装模具由PVC材料制成。采用PVC材料,在常温下不易变形,重量轻,成本低。如图3所示,单片极板上都有一突出部,称为极耳5,用于焊接及电流输出。将多片正极板6的极耳焊接在一起,可组成正极组,同理,将多片负极板7的极耳 焊接在一起,可组成负极组。焊接极耳的部分称为汇流排,正极组对应于正汇流排8,负极组对应于负汇流排 9。极板上有极耳5的一端称为极板的底部,与底部相对的一端称为极板的顶部,其 余两边称为极板的两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组装时采用上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
极耳定位块2和隔板定位块3都是用螺钉固定在底板1上的,其大小、位置可以随 着蓄电池种类和尺寸的不同有所改变。实施例二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组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如图4所示,在组装蓄电池时,先将正、负汇流排放置在底板上,此时汇流 排与与底板1垂直,极板与底板1平行,且正、负极板是交错放置的。步骤2,将正、负汇流排分别放置在极耳定位块2的突出部21两侧,采用突出部21 两侧的定位边定位正、负汇流排之间的间距。极耳定位块2突出部21的尺寸由极板大小和安全间隙决定。采用继而定位块2定位正、负汇流排之间的间距后,汇流排与相反极性的极板底 部之间有一间隙。这一间隙也可以称为安全间隙,通常为l_3mm。由于极板大小和突出部21的尺寸是确定的,当正、负汇流排通过极耳定位块2定 位后,准确控制了正极板底部到负极组汇流排的距离,同样也准确控制了负极板底部到正 机组汇流排的距离,避免了普通手工操作时因为受力不均而导致的极组间距不一致,避免 了正、负极之间的短路,提高了蓄电池的安全性,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步骤3,汇流排间距准确定位后,正极板和负极板是交错放置的,插隔板10时,通 过极耳定位块2的突出部21和隔板定位块3,定位隔板10。如图5所示,正极板和负极板交错方式,不同极性极板之间插有隔板10。如图5从安全方面考虑,隔板10的面积是大于极板的,插隔板10后,隔板10会露 出极板6。如图6,确定了隔板定位块3和极耳定位块2的相对距离后,隔板10露出极板6两 侧的宽度相等。图6中,有斜线的表示隔板,空白表示极板。准确控制隔板露出极板两侧的宽度,可避免插隔板中产生的隔板、极板错位,避免 了蓄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短路,提高了蓄电池的安全性,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步骤4,插完隔板后的正、负极组继续进行后续的组装,成为为成品蓄电池。本发明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包含底板、极耳定位块,其中,极耳定位块设置于底板的 一边,当正、负汇流排采用极耳定位块定位后,汇流排与相反极性的极板底部之间有一间 隙,上述蓄电池组装模具还包括隔板定位块,可精确控制隔板露出极板两侧的宽度相同。采 用本发明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可以避免手工操作时因为受力不均而导致的极组间距不一致, 比便了隔极、极板在安装时的错误,减少了正、负极之间的短路,提高了蓄电池的安全性,延 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权利要求
1.一种蓄电池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1)和极耳定位块O),其中,所述底板 (1)为矩形,所述极耳定位块O)为“凸”字型,所述极耳定位块( 设置于底板(1)的一 边,当正、负汇流排采用极耳定位块( 定位后,所述汇流排与相反极性的极板底部之间有 一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定位块(2)包括一凸出 部(21),采用极耳定位块( 定位汇流排时,按如下方式进行将正、负汇流排与底板(1)垂直放置在底板(1)上,此时所述极板与底板(1)平行; 将正、负汇流排分别放置在极耳定位块( 的突出部两侧,采用突出部定位 正、负汇流排之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定位块(3),所述隔 板定位块C3)设置于底板(1)上与所述极耳定位块( 相邻的一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定位块C3)为矩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采用隔板定位块(3)和极耳定位 块O)的突出部定位隔板后,所述隔板露出极板两侧的宽度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持部G),所述手持部 (4)为底板(1) 一边的缺口,且位于与隔板定位块(3)相对的一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装模具由PVC材料 制成。
8.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组装时采用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蓄电池组装模具。
9.一种蓄电池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将正、负汇流排放置在底板上,所述汇流排与与底板(1)垂直,此时极板与底板(1)平行;将正、负汇流排分别放置在极耳定位块( 的突出部两侧,采用突出部定位 正、负汇流排之间的间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电池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极耳定位块O)的突出部和隔板定位块C3)定位隔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装模具,包含底板和极耳定位块,其中,底板为矩形,极耳定位块为“凸”字型,极耳定位块设置于底板的一边,当正、负汇流排采用极耳定位块定位后,所述汇流排与相反极性的极板底部之间有一间隙。本发明可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M10/04GK102055008SQ20101058525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
发明者熊正林, 胡永伟, 袁好, 路俊斗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