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060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接线端子。背景技术
传统的接线端子依靠外部的防水的结构或打防水胶进行防水和排水,当外部的防水的结构在不需要密封或者不能实现密封的情况下,只能进行排水的处理时,此时收容于接线端子内的接线和其它电子元件等因为发生进水而发生短路,容易造成电路异常,甚至损坏电子装置。因此,现有的接线端子的防水性较差。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水性较好的接线端子。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穿线轴、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内壳及第二内壳,该穿线轴穿设该第一外壳且具有第一穿线孔,该第二外壳开设有第二穿线孔,该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个第一收容腔,该第二内壳及第一内壳收容于第一收容腔内,且该第二内壳与第一内壳相连接以形成一个第二收容腔,该第一内壳包括具有第三穿线孔的穿线部,该穿线部收容于该第一穿线孔内,使该第一穿线孔与该第三穿线孔相连通,该第二内壳侧面开设有与该第二穿线孔相连通的第四穿线孔。进一步地,该穿线轴与该第一外壳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该接线端子还包括螺纹紧固件,该穿线轴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使该穿线轴穿设该第一外壳后与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该第二外壳具有收容该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且与该第二穿线孔相连通的容置孔。进一步地,该容置孔为阶梯孔。进一步地,该第一内壳还包括用于封闭该第二内壳的盖体部,该穿线部基本垂直地固定于该盖体部中部。进一步地,该第二内壳的侧面形成有凹陷部,该第四穿线孔开设于该凹陷部的底部。进一步地,该接线端子还包括缠绕在第二外壳外且与第二穿线孔相连通的穿线管。进一步地,该第二内壳与该第一内壳采用搭檐方式连接起来。上述接线端子的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相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第二收容腔,第一内壳的穿线部收容于穿线轴的第一穿线孔内,使从穿线轴与第一外壳之间的间隙流进的水难以流进第二收容腔内,从而避免收容于第二收容腔的接线或电子元件因进水而短路。因此, 上述接线端子防水性较好。


图1为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接线端子的穿线轴与第一内壳及第二内壳的组装图;图4为图1所示的接线端子的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主要结合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100包括穿线轴110、第一外壳120、第二外壳130、第一内壳140、第二内壳150及穿线管160。穿线轴110可转动地穿设第一外壳 120。第一外壳120与第二外壳130固定连接以形成第一收容腔(图未标)。第一内壳140 与第二内壳150固定连接,以共同形成第二收容腔(图未标)。第一内壳140与第二内壳 150容置于第一收容腔内。穿线管160缠绕在第二外壳130外。穿线轴110大致呈圆筒状,其中部开设有供线缆通过的第一穿线孔111。穿线轴 110的一端形成有外螺纹113。穿线轴110穿设第一外壳120后通过外螺纹113与螺纹紧固件(图未标)连接,使穿线轴110相对于第一外壳120可转动连接。第一外壳120大致呈圆筒形。第二外壳130大致呈圆柱状,其中部开设有容置孔131,其侧臂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133。第二穿线孔133与容置孔13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孔131为阶梯孔。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内壳140包括盖体部141及穿线部143。盖体部141大致为圆形。穿线部143基本垂直地固定于盖体部141中部,且收容于穿线轴110的第一穿线孔111内。穿线部143大致为圆管状,其具有第三穿线孔145。第二内壳150为具有开口(图未标)的圆柱形盒体。第一内壳140的盖体部141 封闭于第二内壳150的开口处。第二内壳150的侧面形成有凹陷部151。凹陷部151的底部开设有第四穿线孔15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壳150与第一内壳140采用搭檐方式连接起来。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使用接线端子100时,首先,将第一内壳140及第二内壳 150连接起来,以形成第二收容腔。将第一内壳140及第二内壳150放置于第二外壳130的容置孔131的大头端内。将第一外壳120与第二外壳130固定连接,形成第一收容腔。第一内壳140靠近第一外壳120设置,第二内壳150靠近第二外壳130设置。将穿线轴110 可转动地穿设第一外壳120,且套设于第一内壳140的穿线部143上。第一穿线孔111与第三穿线孔145相连通。第四穿线孔153与第二穿线孔133相连通。穿线管160缠绕在第二外壳130外,且与第二穿线孔133相连通。将一线缆依次穿过穿线管160、第二穿线孔133 及第四穿线孔153,将另一线缆穿过第三穿线孔145及第一穿线孔111与前一线缆电连接。 外界的水从穿线轴110与第一外壳120的接缝处流进第一收容腔,被阻挡于第一内壳140 及第二内壳150外,而难以流入第二收容腔内。上述接线端子100的第一内壳140与第二内壳150相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第二收容腔,第一内壳140的穿线部143收容于穿线轴110的第一穿线孔111内,使从穿线轴110 与第一外壳120之间的间隙流进的水难以流进第二收容腔内,从而避免收容于第二收容腔的接线或电子元件因进水而短路。因此,上述接线端子100防水性较好。
第二内壳150与第一内壳140不限于采用搭檐方式连接起来,使外界的水难以从第二内壳150与第二内壳140的接缝处流进第二收容腔,并且采用搭檐方式安装和拆卸方便。因此,上述接线端子100的第一内壳140与第二内壳150的防水性好,且安装和拆卸方便。可以理解,第二内壳150与第一内壳140不限于采用搭檐方式连接起来,也可采用其它方式连接,例如,卡合连接或焊接等方式。第四穿线孔153不限于开设于凹陷部151的底部,第二内壳150的凹陷部151也可省略,此时,第四穿线孔153为内凹形成的通孔。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穿线轴、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内壳及第二内壳,该穿线轴穿设该第一外壳且具有第一穿线孔,该第二外壳开设有第二穿线孔,该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个第一收容腔,该第二内壳及第一内壳收容于第一收容腔内,且该第二内壳与第一内壳相连接以形成一个第二收容腔,该第一内壳包括具有第三穿线孔的穿线部,该穿线部收容于该第一穿线孔内,使该第一穿线孔与该第三穿线孔相连通, 该第二内壳侧面开设有与该第二穿线孔相连通的第四穿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穿线轴与该第一外壳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紧固件,该穿线轴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使该穿线轴穿设该第一外壳后与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外壳具有收容该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且与该第二穿线孔相连通的容置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容置孔为阶梯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壳还包括用于封闭该第二内壳的盖体部,该穿线部基本垂直地固定于该盖体部中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内壳的侧面形成有凹陷部,该第四穿线孔开设于该凹陷部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缠绕在第二外壳外且与第二穿线孔相连通的穿线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内壳与该第一内壳采用搭檐方式连接起来。
全文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穿线轴、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内壳及第二内壳,穿线轴穿设第一外壳且具有第一穿线孔,第二外壳开设有第二穿线孔,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个第一收容腔,第二内壳及第一内壳收容于第一收容腔内,且第二内壳与第一内壳相连接以形成一个第二收容腔,第一内壳包括具有第三穿线孔的穿线部,穿线部收容于第一穿线孔内,使第一穿线孔与第三穿线孔相连通,第二内壳侧面开设有与第二穿线孔相连通的第四穿线孔。上述接线端子使从穿线轴与第一外壳之间的间隙流进的水难以流进第二收容腔内,从而避免收容于第二收容腔的接线或电子元件因进水而短路。因此,上述接线端子防水性较好。
文档编号H01R11/00GK102544786SQ20101061446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周明杰, 黄剑云 申请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