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化天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953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小化天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小化天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线路分布于基板的上下 两表面的微小化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对于信号的接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例如笔 记本电脑要求具有无线传输的功能,移动手持装置要求具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功能 或是行动通讯能力等。而且,现今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小型化,电子产品往更轻薄短小的方向 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配置在电子产品内部的天线尺寸也有一定的要求,希望天线越小越 好。另外,目前各类电子产品内部所配备的天线多半只拥有单频操作能力,随着市场 的发展,使用者通常会要求电子产品配置的天线不能只具有单频操作能力,因此发展可多 频段操作的天线将是相关电子产品的主流趋势。传统的天线结构将金属线路印刷于电路板的一个表面上,以形成数组式偶极天线 结构,其具有多频段的操作能力且轻薄短小。但是,为了使天线有较佳的特性,以满足讯号 质量的要求,传统天线为一种对称式的数组天线线路,由天线下方馈入讯号,且将天线线路 依基板的中心轴排列,而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构。换言之,传统天线的整个天线线路都设置于 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因此,天线线路的布局导致基板本身的尺寸无法进一步缩小,限制了天 线尺寸的进一步缩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小化天线结构,在保证天线 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天线的尺寸,使天线更轻薄短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小化天线结构,包括一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该 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介质基板,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天线路径,在所述第 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天线路径;所述第一天线路径包括一个第一主路径,由第一主路径 的末端分别朝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路径,以及由第一分支路径的末端朝第 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臂部,其中所述第一支臂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支臂天线弯折段;所述 第二天线路径包括一个对应所述第一主路径的第二主路径,由第二主路径的末端分别朝 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延伸且对应于第一分支路径的第二分支路径,以及由第二分支路径的 末端朝第一方向反方向即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支臂部,其中所述第二支臂部具有至少一个 第二支臂天线弯折段。进一步的,上述微小化天线结构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一个接地端,所述接地端 和所述第二天线路径的第二主路径连通。更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端利用金属穿孔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路径的第二主路径 上,使接地端和第二主路径保持连通。[0009]进一步的,上述微小化天线结构还包括一个用于馈电的同轴线,所述同轴线的中 心导体连接所述第一主路径,同轴线的外部导体连接所述接地端。进一步的,上述微小化天线结构的第一主路径沿第一方向延伸,由第一主路径弯 折部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主路径的末端,且所述第一分支路径和第一支臂部位于第一主 路径的一侧。进一步的,上述微小化天线结构的第二主路径沿第一方向延伸,由第二主路径弯 折部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主路径的末端,且所述第二分支路径和第二支臂部位于第二主 路径的一侧。进一步的,上述微小化天线结构的第一主路径与第二主路径在垂直于介质基板平 面的方向上相互重叠。进一步的,上述微小化天线结构的第一分支路径与第二分支路径在垂直于介质基 板平面的方向上相互重叠。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微小化天线结构具有数组对称的偶极天线线路,偶极天线数组排列结构分布 于介质基板的上下两表面上,从天线线路中部导入信号,为介质基板两面的天线线路馈电, 节约了基板面积,故可缩小天线整体尺寸,又不影响天线的增益特性;2.另外,天线线路上具有弯折段,以改变天线线路的长度,进而提高天线特性,更 进一步缩小了天线的尺寸,使天线更轻薄短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第一表面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第二表面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从第一表面俯视的天线线路透视示意图。其中10介质基板;101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1第一天线路径;110接地端; 111第一主路径;1111第一主路径弯折部;112第一分支路径;113第一支臂部;1131第一支 臂天线段;1132第一支臂天线弯折段;13第二天线路径;131第二主路径;1311第二主路径 弯折部;132第二分支路径;133第二支臂部;1331第二支臂天线段;1332第二支臂天线弯 折段;14信号馈入点;20同轴线;201中心导体;202外部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 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微小化天线结构,包括一块介质基板10, 以及成型于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101上的第一天线路径11,和成型在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 102上的第二天线路径13。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即介质基板上相对的上下两表 面。第一天线路径11与第二天线路径13具有偶极天线的数组排列结构,故可形成对称态 样的线路,达到缩小天线尺寸的目的。图1显示了微小化天线结构在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101上的天线线路。由图中可 以看到,第一天线路径11包括第一主路径111、第一分支路径112和第一支臂部113。其中, 第一分支路径112位于第一主路径111的末端分别朝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的延伸端,第一
4支臂部113位于第一分支路径112的末端朝第一方向的延伸端。其中第一方向为介质基板 10的长边所界定的正轴方向,与第一天线路径11的长边方向平行,且为第一天线路径11的 首端指向末端的方向。具体为第一主路径11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由第一主路径弯折部 1111向第一主路径111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该第一主路径111的末端,第一分支路径112 由从第一主路径111的末端朝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即介质基板10的 长边所界定的正轴和负轴方向)分别延伸形成。第一支臂部113位于第一分支路径112的 末端朝第一方向的延伸端,第一支臂部113由若干个第一支臂天线段1131和第一支臂天线 弯折段1132构成,第一支臂天线弯折段113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支臂天线段1131的连接 处,使其构成V形。第一支臂部113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支臂天线弯折段1132。图1中所示 的第一支臂部113由两个第一支臂天线段1131和一个第一支臂天线弯折段1132构成。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采用了第一主路径111的第一主路径弯折部1111的设计,使 第一分支路径112与该第一支臂部113均位于该第一主路径111的一侧(图1中所示的第 一主路径111的上侧)。该第一天线路径11还包括设于介质基板11的第一表面101上的接地端110,其 对应于第一主路径111,和第一主路径的首端相隔一定距离。接地端110和第一主路径111 的首端为信号馈入点14所在位置,用于馈电的一同轴线20的中心导体201连接于该第一 主路径111以馈入信号,同轴线20的外部导体202则连接于接地端110以形成接地。图2显示了微小化天线结构在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102上的天线线路。由图中可 以看到,所述第二天线路径13包括第二主路径131、第二分支路径132和第二支臂部133。 第二分支路径132位于第二主路径131的末端分别朝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的延伸端,第二 支臂部133位于第二分支路径132的末端朝第二方向的延伸端。其中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 的相反方向,即介质基板10的长边所界定的负轴方向。具体为第二主路径131沿着第一 方向延伸,并由第二主路径弯折部1311向第二主路径131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该第二主路 径131的末端,第二分支路径132由从第二主路径131的末端朝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即 介质基板10的长边所界定的正轴和负轴方向)分别延伸形成,第二支臂部133位于第二分 支路径132的末端朝第二方向的延伸端。和第一支臂部13类似,第二支臂部133由若干个 第二支臂天线段1331和第二支臂天线弯折段1332构成,第二支臂天线弯折段1332位于相 邻的两个第二支臂天线段1331的连接处,使其构成V形。第二支臂部133具有至少一个第 二支臂天线弯折段1332。图2中所示的第二支臂部133由两个第二支臂天线段1331和一 个第二支臂天线弯折段1332构成。同样的,由于采用了第二主路径131的第二主路径弯折部1311的设计,使第二分 支路径132与第二支臂部133均位于该第二主路径131的一侧(图2中所示的第二主路径 131的上侧),以达成缩小天线尺寸的效果。另外,第二主路径131比第一主路径111略长,是第一主路径的长边长度、接地端 的长度、以及接地端和第一主路径之间空隙间隔的距离之和。第二主路径131以金属穿孔 的方式和第一表面101上的接地端110连通。如图3所示,当从垂直于介质基板10平面的方向上观察时,第二主路径131和第 一主路径111向对应,即在介质基板10平面的投影面上,第二主路径131和第一主路径111 的位置相互重叠,第一主路径弯折部1111和第二主路径弯折部1311的位置相互重叠;第一
5分支路径112与第二分支路径132向对应,即第一分支路径112与第二分支路径132的位 置相互重叠。在图3中用括号表示了位置重叠的天线线路。由于第一支臂部113与第二支 臂部133分别朝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延伸,故第一支臂部113与第二支臂部133关于该介 质基板10平面的垂直面对称,形成曲线状之导电带,例如图3所示的W形之导电带,该曲线 状的导电带是一种偶极天线的对称数组排列结构。本实用新型将天线线路布设于介质基板10的两个表面上,而不同于传统天线将 天线线路布设于介质基板10的一个表面的全部区域,进而可以缩小将近一半的天线尺寸。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 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变换,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微小化天线结构,包括具有第一表面(101)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102)的介质基板(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表面(101)上设置有第一天线路径(11),在所述第二表面(102)上设置有第二天线路径(13);所述第一天线路径(11)包括一个第一主路径(111),由第一主路径(111)的末端分别朝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路径(112),以及由第一分支路径(112)的末端朝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臂部(113),所述第一支臂部(113)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支臂天线弯折段(1132);所述第二天线路径(13)包括一个对应所述第一主路径(111)的第二主路径(131),由第二主路径(131)的末端分别朝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延伸且对应于第一分支路径(112)的第二分支路径(132),以及由第二分支路径(132)的末端朝第一方向反方向即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支臂部(133),其中所述第二支臂部(133)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支臂天线弯折段(1332)。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小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 一接地端(110),所述接地端(110)和所述第二天线路径(13)的第二主路径(1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微小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110)利用金 属穿孔连通于所述第二天线路径(13)的第二主路径(131)。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微小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同轴线(20),所述 同轴线的中心导体(201)连接所述第一主路径(111),同轴线的外部导体(202)连接所述接 地端(110)。
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微小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路径(111)沿 第一方向延伸,由第一主路径弯折部(1111)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主路径的末端,且所述 第一分支路径(112)和第一支臂部(113)位于第一主路径(11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微小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路径(131)沿 第一方向延伸,由第二主路径弯折部(1311)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主路径的末端,且所述 第二分支路径(132)和第二支臂部(133)位于第二主路径(13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微小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路径(111)与 第二主路径(131)在垂直于介质基板(10)平面的方向上位置相互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微小化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路径(112) 与第二分支路径(132)在垂直于介质基板(10)平面的方向上位置相互重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小化天线结构,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介质基板,在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天线路径,在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天线路径;第一天线路径包括第一主路径、由第一主路径的末端分别朝两侧延伸的第一分支路径和由第一分支路径末端朝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臂部,其中第一支臂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支臂天线弯折段;第二天线路径包括一对应第一主路径的第二主路径、由第二主路径的末端分别朝两侧延伸且对应于第一分支路径的第二分支路径和由第二分支路径的末端朝和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支臂部,其中第二支臂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支臂天线弯折段。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天线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天线尺寸,使天线更轻薄短小。
文档编号H01Q21/00GK201689983SQ20102022273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刘建甫 申请人:苏州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万旭电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