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7159368阅读:1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的极耳引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二十世纪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最早得以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中,由于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极低,放电电压平缓,使得起搏器植入人体长期使用成为可能。而后,代替2节普通电池,给收音机、随身听、照相机等小家电产品供电。由于人们对环保的进一步要求,无污染,循环使用寿命长的锂电池逐渐拓展使用范围,容量越做越大,甚至可作为驱动汽车的新能源,达到100A及以上,即为动力型电池。锂电池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方形叠片式锂电池壳体内的电芯由正极、电解液、隔膜、负极间隔层叠组成,极片14上设有极耳11,正极极耳由铝箔构成,负极极耳由铜箔构成,壳体上设有两个电极引出孔,分别连接有正极和负极电极引出结构。目前,电极引出结构有两种,一种为超声波焊接15式多层极耳11叠合后使用超声波与引出电极片12焊接连接,如图1、2所示;另一种为铆钉或螺栓13锁紧式多层极耳11 一起打孔后,用螺栓13 或铆钉与引出电极片12 —并锁紧,如图3、4所示。为使锂电池的容量提高,需增加正、负极片的层数,从而造成极耳层数较多,对电池盒的内阻又要求很低,因此极耳和引出电极的接触电阻成为关键因素,使用现有的电极引出方式分别存在以下问题
1.超声波焊接此方法虽然接触电阻小,但是极耳层数超过50层时,就很难焊接,多层极耳被超声波焊接后,容易变脆,很容易断裂,导致产品报废;而且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2.用螺栓或铆钉锁紧;此方法不受极耳层数的影响,但是极耳和引出电极的接触电阻受锁紧力的影响波动很大,生产工艺复杂,可靠性低,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电极极耳连接方式适应大容量,大功率的动力型锂电池的组装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通过结构的改进, 符合大容量、大功率动力型锂电池的生产要求,提高成品率,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结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包括电极柱、垫片及极耳引出结构,所述极耳引出结构由一导电连接块构成,所述导电连接块上设有至少1个极耳引出孔,对应每一所述极耳引出孔设有一楔块,所述极耳穿插于所述极耳引出孔内,并通过所述楔块与所述导电连接块压紧连接;所述导电连接块上还设有极柱孔,所述电极柱底端经所述极柱孔与导电连接块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连接块采用金属导电材质,通过开模加工制成,导电连接块上设置极耳引出孔,通常,该孔的长度与极耳的宽度相适应,以便于极耳的插入,并由楔块压紧,使极耳与导电连接块保持稳定牢固的连接,获得较小的接触电阻;导电连接块上设置极柱孔,引出电极的电极柱通过该极柱孔与导电连接块固定连接,引出该侧极片的电流。在组装时,正、负极耳分别通过一导电连接块引出电极,电极柱的顶端与壳体间的封装采用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连接块的长度小于电池外壳的宽度,所述极耳引出孔沿导电连接块的长度方向分布于导电连接块上,每一所述极耳引出孔穿插30 200层极耳。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技术方案是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方法,将电极柱的底端穿插于导电连接块上的极柱孔,并通过铆压与导电连接块铆接固定,层叠的电极片极耳穿过导电连接块上的极耳引出孔,通过楔块插入后压紧连接,楔块的压紧力根据极耳层数选择相应的压紧力,使得接触电阻小于0. OlmQ。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连接块上设置复数个极耳引出孔,将极耳层数按极耳引出孔数平均分,分别置于每一极耳引出孔内,并由楔块压紧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楔块的压紧力在60 200kgf/cm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导电连接块,电极柱底端与导电连接块铆接,极耳自导电连接块上的电极引出孔引出,并通过楔块压紧连接,形成导电通路,借助导电连接块的连接过渡,通过对楔块压紧力的控制,获得接触电阻小于Ο.ΟΙπιΩ与超声波焊接效果一样的较低内阻, 对极耳层数不受限制,可制得大容量、大功率的动力型锂电池;
2.由于极耳与导电连接块通过楔块连接,楔块的压紧力根据极耳层数设定,确保内阻的稳定性,同时,导电连接块以铆接方式与电极柱连接,保证了电极引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本发明中导电连接块及楔块均可以通过开模加工获得,成本低廉,加工方便;
4.本发明在电池的装配过程中,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图1是本发明背景技术中采用超声波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3是本发明背景技术中采用镙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导电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IOOAh磷酸铁锂常温放电倍率曲线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导电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极柱;2、垫片;3、导电连接块;4、极耳引出孔;5、楔块;6、极耳;7、极柱孔;8、壳体;9、冲片;10、电极片;11、极耳;12、引出电极片;13、螺栓;14、极片;15、超声波焊接。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5 8所示,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包括电极柱1、垫片 2及极耳引出结构,所述极耳引出结构由一导电连接块3构成,所述导电连接块3上设有1 个极耳引出孔4,对应所述极耳引出孔4设有一楔块5,所述极耳6穿插于所述极耳引出孔 4内,并通过所述楔块5与所述导电连接块3压紧连接;所述导电连接块3上还设有极柱孔 7,所述电极柱1底端经所述极柱孔7与导电连接块3固定连接。其方法为将电极柱1的底端穿插于导电连接块上的极柱孔7,并通过铆压与导电连接块3铆接固定,层叠的电极片10极耳6穿过导电连接块3上的极耳引出孔4,通过楔块 5插入后压紧连接,楔块5的压紧力根据极耳6层数选择相应的压紧力,层数在30 200层之间,所述楔块5的压紧力在60 200kgf/cm2,可获得小于0. OlmΩ的接触电阻。如图8所示,在装配时,正、负极极耳4分别位于壳体8内的左、右两侧,各自与一导电连接块3连接,正、负电极柱1分别与对应的导电连接块3连接,电极柱1的顶端自壳体8的电极引出口处引出,套设垫片2及冲片9后,通过铆钉连接。适合于该方法的电池有
①对电池体积的要求电池的厚度尺寸方向20 150mm之间均可用此方法,厚度越大,对成本节约越有利,因为可减小极耳的长度,节约材料成本;高度和宽度尺寸无限制;
②对电池容量的要求从20Ah到200Ah都可以使用此方法;
使用本实施例,获得的电池放电能力(不同的容量有不同的倍率):50Ah以内放电倍率可以到10 15C,50Ah到IOOAh可以在5 10C,IOOAh以上放电能力可以在3 5C。以 IOOAh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在常温下分别以0. 2C、0. 5C、1C、1. 5C、2C、2. 5C、3C、5C放电,其放电倍率曲线见图9所示。实施例二 参见图10所示,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包括电极柱、垫片及极耳引出结构,所述极耳引出结构由一导电连接块3构成,所述连接块上设有4个极耳引出孔4,对应每一所述极耳引出孔4设有一楔块,所述极耳穿插于所述极耳引出孔4内,并通过所述楔块与所述导电连接块3压紧连接;所述导电连接块3中间设有极柱孔7,所述电极柱底端经所述极柱孔7与导电连接块3固定连接。如图10所示,所述导电连接块3上设置4个极耳引出孔4,所述导电连接块3的长度小于电池外壳的宽度,所述极耳引出孔4沿导电连接块3的长度方向分布于导电连接块3 上,分置于极柱孔7的两侧,将极耳层数按极耳引出孔数平均分,分别置于每一极耳引出孔 4内,每一所述极耳引出孔4穿插100层极耳,并由楔块压紧连接,压紧力为120kgf/cm2,测得接触电阻小于0.0 Im Ω。
权利要求
1.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包括电极柱、垫片及极耳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引出结构由一导电连接块构成,所述导电连接块上设有至少1个极耳引出孔, 对应每一所述极耳引出孔设有一楔块,所述极耳穿插于所述极耳引出孔内,并通过所述楔块与所述导电连接块压紧连接;所述导电连接块上还设有极柱孔,所述电极柱底端经所述极柱孔与导电连接块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块的长度小于电池外壳的宽度,所述极耳引出孔沿导电连接块的长度方向分布于导电连接块上,每一所述极耳引出孔穿插30 200层极耳。
3.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极柱的底端穿插于导电连接块上的极柱孔,并通过铆压与导电连接块铆接固定,层叠的电极片极耳穿过导电连接块上的极耳引出孔,通过楔块插入后压紧连接,楔块的压紧力根据极耳层数选择相应的压紧力, 使得接触电阻小于0.0 Im 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连接块上设置复数个极耳引出孔,将极耳层数按极耳引出孔数平均分,分别置于每一极耳引出孔内,并由楔块压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的压紧力在6O 2OOkgf/cm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包括电极柱、垫片及极耳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引出结构由一导电连接块构成,所述导电连接块上设有至少1个极耳引出孔,所述极耳穿插于所述极耳引出孔内,并通过一楔块与所述导电连接块压紧连接,所述电极柱底端经导电连接块上的极柱孔与导电连接块固定连接;方法将电极柱的底端穿插于导电连接块上的极柱孔,并铆接固定,极耳穿过导电连接块上的极耳引出孔,通过楔块插入后压紧连接,选择相应的压紧力,使得接触电阻小于0.01mΩ。本发明通过设置导电连接块作为极耳与电极柱之间的过渡连接件,极耳层数不受限制,且接触电阻较小,满足动力型锂电池的需要。
文档编号H01M2/26GK102339968SQ201110273510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沈弘坤, 王超, 黄学杰 申请人: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