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096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尤指同轴缆线利用对接装置一侧具大于公头连接器对接头的套管,套设于对接头后,让束环朝套管渐扩的前缘滑移压迫,让前缘内侧卡固部卡固于对接头的外螺纹形成定位,以达到方便拆装及不易脱落的目的。
背景技术
在通讯技术不断的创新、进步,不仅在信号传输的品质上要求稳定、需要有快速传输的功能,则在电通讯线材方面,也由早期的扁平缆线进步到圆形电缆线、光纤电缆线等, 让信号透过光纤的快速传输,亦扩充了传输的容量,而于电话、视讯、网际网路等各方面,更与国际快速接轨,达到无远弗界的宽阔领域,并加速了信号传输的品质提升,且在影音视讯传输的方面,通过同轴电缆线的传送以稳定视讯的信号、品质,即造成在传统的无线电视、 卫星电视之外,加入了有线电视的播放及网路的传输,让同轴电缆线的应用遍及各地,而同轴电缆线在延伸至室内后,欲与室内的电子、电气产品衔接时,必须于同轴电缆线的末端组装电连接器,才可与室内的电子、电气产品电衔接。然而,请参阅图9所示,一般的缆线连接器A于基部Al前端设有可旋转的套接头 A2,套接头A2内则设有具有内螺纹A22的对接槽A21,且基部Al设有穿过对接槽A21伸出至外部的线芯A3,而缆线连接器A为对接于公头连接器B,公头连接器B延伸有外侧具有外螺纹Bll对接头Bi,对接头Bl内则设有插入孔B2,缆线连接器A对接时使线芯A3插入插入孔B2内,并让套接头A2套设于对接头B1后,旋转套接头A2让内螺纹A22锁固于对接头 Bl的外螺纹Bll上。由于缆线连接器A的线芯A3经常会偏斜,且套接头A2又需准确的套在对接头Bl 外,但套接头A2的对接槽A21内径又恰等于对接头Bl外径,让线芯A3偏斜时,套接头A2 不易对正对接头Bl,而常发生套设后旋转套接头A2,却无法让套接头A2与对接头Bl锁固, 便需重复进行插拔,且套接头A2又需经过旋转多圈后,才可让对接头Bl插入到底,便导致有拆装不方便且耗费时间长的缺失。是以,便有厂商研发出新的缆线连接器A,请参阅图10所示,其缆线连接器A于基部Al前端延设有套接头A2,且套接头A2朝前缘剖设有多个剖槽A23,其套接头A2的内径略大于公头连接器B的对接头Bl外径,对接时便可让套接头A2直接套在对接头Bl外,而不会产生有不易对正或偏斜而无法套设的缺失,但由于缆线连接器A及公头连接器B除可装设于室内使用的电子装置上,也可能设置于户外处,因此,缆线连接器A及公头连接器B便容易受到他人的碰触,碰触后却容易让缆线连接器A脱离公头连接器B,而中断信号传输, 进而有使用不方便且需频繁维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厂商便缩小缆线连接器A套接头A2的内径,使其内径小于公头连接器B对接头Bl的外径,使缆线连接器A的套接头A2利用多个剖槽A23弹性变形与公头连接器B对接,套接头A2便会利用弹性恢复力束紧公头连接器B的对接头Bi,让缆线连接器A与公头连接器B受到外力时不易脱离,但因套接头A2小于公头连接器B的对接头Bi,让套接头A2对正接触对接头Bl后需增大施加外力才可对接,但使用者在拿取缆线连接器 A与公头连接器B对接时,其位置及施力方向经常为具有预定角度,便会让缆线连接器A受力后整体产生偏斜,而需重复调整位置,导致有对接不易的问题。是以,如何解决现有缆线连接器使用及拆装上不方便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方便拆装且不易脱落的同轴连接器的实用新型专利诞生。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同轴缆线一侧对接装置设有朝前缘渐扩的套管, 套管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剖槽,套管外侧则设有束环,让同轴缆线透过套管套设于公头连接器的对接头后,施力使束环朝套管前缘滑移,束环便会压迫套管前缘朝内弹性变形,并带动前缘内侧卡固部卡固于对接头的外螺纹,便可稳固形成定位,进而达到对接后同轴缆线受外力不易脱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对接装置的套管内部对接槽内径大于公头连接器对接头的外螺纹外径,套管前缘内侧设有具一个或一个以上卡齿的卡固部,且卡齿内径大于对接头的外螺纹外径,套管则剖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剖槽,并于套管外套设有束环,束环的内径为小于套管前缘的外径,让束环朝前缘滑移后压迫前缘朝内弹性变形,带动各卡齿卡固于公头连接器对接头的外螺纹,拆离时,仅需对束环施力朝远离前缘方向滑移,前缘便可利用弹性恢复力复位,并带动卡固部各卡齿脱离外螺纹,便可将同轴缆线由公头连接器上拆下,进而达到方便拆装及组装后稳固定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该套管于前缘朝外弯折延伸有止挡凸缘,让束环滑移时受到止挡凸缘挡止,而不会脱离掉落,进而达到让束环确实定位于套管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该对接装置可于束环邻近套管前缘一侧延设有具相同内径的环状延伸部,让公头连接器装设于电子装置的插入槽内时,同轴缆线利用对接装置所设较长的套管伸入插入槽内以套设于公头连接器的对接头时,束环为可露出于插入槽外部,让使用者可利用手部直接施力推动束环进行定位或拆离,进而达到提升适用性及方便拆装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尤指与预设同轴缆线电性连接并可相对接于预设公头连接器上的同轴连接器,其系包括对接装置及束环,其中该对接装置设有与预设同轴缆线固接的固定端,固定端再朝预设同轴缆线线芯伸出方向延设有朝外渐扩状以供套设于预设公头连接器对接头上的套管,且套管内设有供线芯伸入及供收纳对接头的对接槽,对接槽内径大于预设公头连接器对接头外侧壁所设外螺纹的外径,套管前缘内侧壁设有卡固部,套管再由邻近固定端一侧朝前缘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延伸至外部的剖槽;该束环套设于套管外侧,且束环具有小于套管前缘外径以压迫前缘弹性变形让卡固部卡合于预设公头连接器对接头所具外螺纹的内径。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该对接装置的固定端内设有供导线连接器线芯穿过伸入套管对接槽内的穿孔。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该预设同轴缆线上可进一步装设有导线连接器,且导线连接器远离同轴缆线一侧设有与同轴缆线线芯电性接触并伸出至外部的导电针,对接装置则以固定端固接于导线连接器伸出导电针一侧。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该对接装置的套管前缘朝外弯折有供束环止挡避免脱离的止挡凸缘。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该对接装置的卡固部可一体成型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对应于预设公头连接器所具外螺纹的金属材质卡齿或环状卡齿。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该对接装置的卡固部可凹设有供弹性环片置入的定位槽,且弹性环片内侧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对应于预设公头连接器所具外螺纹的卡齿或环状卡齿。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该束环邻近对接装置止挡凸缘一侧延设有具有相同内径以伸入预设电子装置插入槽内让束环露出于插入槽外部的环状延伸部。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该束环外表面设有避免手部施力时滑落的防滑部,其防滑部可为多个平行沟槽、交叉沟槽、凸块或凸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接前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9为现有的侧视剖面图;图10为另一现有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对接装置;11、固定端;111、穿孔;12、套管;120、对接槽;121、 前缘;122、止挡凸缘;123、卡固部;1231、卡齿;1232、定位槽;1233、弹性环片;124、剖槽; 2、束环;21、防滑部;22、延伸部;3、同轴缆线;31、线芯;4、导线连接器;41、导电针;5、公头连接器;51、对接头;511、外螺纹;6、电子装置;61、插入槽;A、缆线连接器;Al、基部;A2、套接头;A21、对接槽;A22、内螺纹;A23、剖槽;A3、线芯;B、公头连接器;Bi、对接头;B11、外螺纹;B2、插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对接前的侧视剖面图、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同轴连接器包括对接装置1及束环2,其中该对接装置1设有与同轴缆线3固接的金属材质固定端11,固定端11内设有供同轴缆线3线芯31穿过的穿孔111,固定端11再朝线芯31伸出方向延设有朝外渐扩状以供套设于公头连接器5对接头51上的金属材质套管12,且套管12内设有供线芯31伸入及供收纳对接头51的对接槽120,且套管12对接槽120的内径Dl大于对接头51外侧壁所设外螺纹511的外径D,套管12前缘121朝外弯折有止挡凸缘122,前缘121内侧壁设有卡固部 123,其卡固部123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环状卡齿1231,套管12再由邻近固定端11 一侧朝前缘121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延伸至外部的剖槽124。该束环2位于套管12外,束环2利用金属材质制成,束环2具有小于前缘121外径D2以压迫前缘121朝内弹性变形让卡固部123卡合于公头连接器5对接头51所具外螺纹511的内径D3,束环2外表面设有避免手部施力时滑落的防滑部21,其防滑部21可为多个平行沟槽、交叉沟槽、凸块或凸纹。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对接前的侧视剖面图、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同轴缆线3上可进一步装设有导线连接器4,且导线连接器4远离同轴缆线3 —侧设有与同轴缆线3线芯 31电性接触并伸出至外部的导电针41,对接装置1则以固定端11固接于导线连接器4伸出导电针41 一侧,导电针41穿过固定端11的穿孔111伸至套管12的对接槽120内。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对接前的侧视剖面图、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对接装置1的套管12因对接槽 120内径Dl大于公头连接器5的对接头51外侧壁所设外螺纹511的外径D,且套管12由固定端11朝前缘121渐扩,让前缘121内侧卡固部123的内径D4亦大于公头连接器5外螺纹511的外径D,让导线连接器4以对接装置1的套管12套设于对接头51时,因套管12 及卡固部123皆不会卡到外螺纹511,而让对接头51可顺利置入套管12的对接槽120内。在套管12套设于对接头51外部后,便可对束环2施力,让束环2由邻近套管12 固定端11 一侧,朝前缘121滑移,由于套管12由固定端11朝前缘121呈渐扩状,便可让束环2压迫套管12前缘121,让前缘121利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剖槽IM朝内弹性变形,则前缘121内侧卡固部123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环状卡齿1231,便会相对应卡入对接头51外侧壁所设外螺纹511,且束环2滑移至抵持于前缘121的止挡凸缘122后便会停止,如此一来,便可让导线连接器4与公头连接器5确实定位而不易滑落、脱离,且束环2受止挡凸缘 122挡止而不会脱离套管12,进而可达到方便插设且不易受外力推移就产生脱落的目的。再者,当导线连接器4与公头连接器5要拆离时,仅需施力于对接装置1的束环2, 让束环2由套管12前缘121的止挡凸缘122 —侧朝固定端11滑移,因束环2离开前缘121 后,前缘121便会利用弹性恢复力复位,即可带动前缘121内侧卡固部123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卡齿1231脱离公头连接器5对接头51外侧壁所设外螺纹511,导线连接器4便可顺利由公头连接器5的对接头51上拆下,进而达到方便拆离的目的。上述的导线连接器4可为直线状或垂直弯折状,其仅需具有供同轴缆线3连接并凸伸出导电针41至对接装置1套管12的对接槽120内即可,然而有关导线连接器4的结构为公知的技术,且该细部构成非本实用新型要点,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2、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对接装置1于套管12前缘121内侧的卡固部123,除可一体成型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金属材质卡齿1231或环状卡齿1231之外,亦可凹设有定位槽1232,并于定位槽1232内装设有利用塑胶或橡胶材质制成的弹性环片1233,且弹性环片1233内侧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卡齿1231或环状卡齿1231,其卡固部123仅需具有凸出卡齿1231以相对应卡固于公头连接器5对接头51上的外螺纹511的功能即可,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如利用其他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请参阅图2、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公头连接器5因可装设于电子装置6上,使公头连接器5的对接头51凸伸出电子装置6外部,或是让对接头51设置于电子装置6内侧的插入槽61,由于对接头51凸伸出电子装置6外部时,导线连接器4可利用对接装置1直接套设于对接头51上并以手部推动束环2于套管12上滑移至抵持止挡凸缘122,但若对接头51 设置于电子装置6内侧的插入槽61时,则需于束环2邻近止挡凸缘122 —侧延设有具相同内径的环状延伸部22,让套管12的前缘121及其止挡凸缘122插入插入槽61内时,手部可推动束环2让延伸部22伸入插入槽61内,以压迫前缘121弹性变形达到卡固,此时,束环 2为露出于插入槽61外侧,让使用者亦可通过手部对束环2施力进行拆离。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在实际使用时,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如(一 )该对接装置1于套管12由邻近固定端11 一侧剖设有朝前缘121延伸至外部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剖槽124,以固定端11延伸有朝前缘121渐扩的套管12,且前缘121 内侧设有卡固部123,让同轴缆线3利用对接装置1的套管12套设于对接头51时,让套管 12外侧束环2朝前缘121滑移后,可压迫前缘121弹性变形带动卡固部123卡固于公头连接器5对接头51的外螺纹511,以稳固形成定位。(二)该套管12内对接槽120的内径D3大于公头连接器5对接头51的外螺纹 511外径D,套管12于前缘121内侧设有具一个或一个以上卡齿1231的卡固部123,其卡齿 1231的内径D4也大于对接头51的外螺纹511外径D,且套管12由邻近固定端11 一侧剖设有朝前缘121延伸至外部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剖槽124,外套设有束环2,且束环2的内径 D3小于套管12前缘121的外径D2,让束环2朝前缘121滑移后,可压迫前缘121弹性变形带动各卡齿1231卡固于公头连接器5对接头51的外螺纹511,让同轴缆线3不易受外力形成脱离。(三)同轴缆线3通过对接装置1与公头连接器5套设固定后,仅需对束环2施力让其由套管12前缘121朝固定端11滑移,前缘121便可利用弹性恢复力复位,并带动卡固部123脱离公头连接器5对接头51的外螺纹511,便可将同轴缆线3由公头连接器5拆下。(四)该套管12于前缘121朝外弯折延伸有止挡凸缘122,让束环2于套管12上滑移时,可受到止挡凸缘122挡止,而不会脱离掉落。(五)该对接装置1可于束环2邻近套管12前缘121—侧延设有具有相同内径的环状延伸部22,让电子装置6于插入槽61内装设公头连接器5时,则同轴缆线3利用对接装置1的套管12插入插入槽61内时,束环2为可露出于插入槽61外部,让使用者可利用手部直接施力推动束环2进行定位或拆离。[0051]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同轴连接器,而可于同轴缆线3 —侧的对接装置1利用固定端11延伸有套管12,套管12前缘121内侧设有卡固部123,套管12上并设有多个剖槽124,且套管12外套设有束环2,让套管12套设于公头连接器5对接头51外时,可施力让束环2朝前缘121滑移压迫前缘121朝内弹性变形,让前缘121内侧卡固部123卡固于对接头51的外螺纹511形成确实定位,且施力使束环2远离前缘121后,又可快速拆下同轴缆线3,以达到方便拆装且不易脱离为主要保护重点,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同轴连接器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为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盼审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实用新型的设计人的辛苦创作,倘若钧局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设计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是与预设同轴缆线电连接并相对接于预设公头连接器上的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对接装置及束环,其中该对接装置设有与预设同轴缆线固接的固定端,固定端再朝预设同轴缆线线芯伸出方向延设有朝外渐扩状以供套设于预设公头连接器对接头上的套管,且套管内设有供线芯伸入及供收纳对接头的对接槽,对接槽内径大于预设公头连接器对接头外侧壁所设外螺纹的外径,套管前缘内侧壁设有卡固部,套管再由邻近固定端一侧朝前缘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延伸至外部的剖槽;该束环套设于套管外侧,且束环具有小于套管前缘外径以压迫前缘弹性变形让卡固部卡合于预设公头连接器对接头所具外螺纹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装置的固定端内设有供导线连接器线芯穿过伸入套管对接槽内的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预设同轴缆线上进一步装设有导线连接器,且导线连接器远离同轴缆线一侧设有与同轴缆线线芯电性接触并伸出至外部的导电针,对接装置则以固定端固接于导线连接器伸出导电针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装置的套管前缘朝外弯折有供束环止挡避免脱离的止挡凸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装置的卡固部一体成型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对应于预设公头连接器所具外螺纹的金属材质卡齿或环状卡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装置的卡固部凹设有供弹性环片置入的定位槽,且弹性环片内侧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对应于预设公头连接器所具外螺纹的卡齿或环状卡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束环邻近对接装置止挡凸缘一侧延设有具有相同内径以伸入预设电子装置插入槽内让束环露出于插入槽外部的环状延伸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束环外表面设有避免手部施力时滑落的防滑部,其防滑部为多个平行沟槽、交叉沟槽、凸块或凸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对接装置及束环,其中该对接装置设有与预设同轴缆线固接的固定端,固定端再朝线芯伸出方向延设有朝外渐扩的套管,套管对接槽则于前缘内侧壁设有卡固部,且套管由邻近固定端一侧朝前缘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延伸至外部的剖槽,套管外侧再套设有束环,使预设同轴缆线透过对接装置的套管套设于预设公头连接器对接头之后,施力使束环朝前缘滑移,并压迫前缘朝内弹性变形带动卡固部卡合于预设公头连接器对接头所具外螺纹,让预设同轴缆线受外力时不会脱离,且施力使束环远离前缘后,又可轻易拆下预设同轴缆线,以此达到方便拆装及不易脱落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9/05GK202025859SQ201120005168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0日
发明者李宗谕 申请人:李宗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