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2369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也在飞速发展,而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到电连接器,例如,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即HDMI连接器,其已经广泛成为数字电视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接口标准;因此,电连接器质量的好坏对相关电子产品的使用效果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电连接器包括的部件主要有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和金属外壳,该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导电端子的接触部露出绝缘本体之舌板的表面,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伸出绝缘本体之基座外,该金属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并与绝缘本体一端围合形成一插接口, 该金属外壳用于防止电磁干扰。为了使外部插头插入或拔出电连接器时具有较大的插拔力,使插拔容易,通常于金属外壳的主体上延伸出有弹片,利用弹片在插头的插入或拔出过程中始终抵推于插头上,实现增大插拔力的目的。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结构,虽可提供给使用者增加电连接插拔力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然而,靠弹片实现插拔力增大的程度非常有限,效果不佳,尤其是考虑到制造生产的成本问题,当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选用铁材质制作时,因铁材质的弹性和强度都相对较差,增大插拔力更是难以实现,而且插拔寿命较短,给用户带来不便。针对这个问题,目前一些金属外壳的弹片上设置有内凹外凸的明肋,该种设置明肋的方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弹性插拔力,效果不明显,而且在弹片上设置有明肋会使得电连接器的整体视觉效果欠佳,缺乏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连接器靠弹片实现插拔力增大的程度有限、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包覆于电连接器之绝缘本体外,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主体以及设置该主体上的弹片;所述弹片上设置有暗肋结构,该暗肋结构为一表面上压制成浅凹位,另一表面上的相对应处则为平整的表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暗肋的凹位设置于弹片的内表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暗肋结构位于弹片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外壳为铁材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片一端连接于主体上,另一端具有弹性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突向金属外壳的空腔内,用于与外部插头接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片是沿插拔方向而设置。[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侧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和金属外壳,该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于弹片上压制浅凹位形成有暗肋结构,以改变材料特性,使弹片的弹性和强度有效增强,进一步增加插拔力,使外部插头的插入和拔出更加容易,并可延长插拔寿命,给用户提供了使用上的便利性。二、其暗肋可应用于任何材质的金属外壳中,均可有效增加插拔力,使用灵活性高,而且若将暗肋结构应用于铁材质的金属外壳其增加插拔力的效果更加明显,不仅给用户提供便利性,还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三、其暗肋结构取代了传统之明肋结构,一方面可使得弹性插拔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其暗肋结构隐藏于金属外壳内,不会露出金属外壳外,使得电连接器的整体外观美观, 视觉效果佳。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12、舌板21、接触部30、金属外壳32、弹片33、固定脚4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和金属外壳30。其中,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基座11和舌板12,该舌板12于基座11 一体向前延伸
出ο该导电端子20通过插装或镶嵌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固定于绝缘本体10 上,其中,该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1露出舌板12的表面,该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2伸出基座11外。如图2所示,该金属外壳30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用于防止电磁干扰。该金属外壳30为铁材质,其包括有主体31和于该主体31上延伸出的弹片32,所述主体31由顶壁、
11、基座 20、导电端子 22、焊接部 31、主体 321、暗肋结构 301、空腔
4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侧壁组成,并围成一中空的空腔301,用于收容绝缘本体10及外部插头;所述弹片32沿插拔方向而设置,其一端连接主体31,另一端为弹性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突向金属外壳30的空腔301内,用于与外部插头接触,以增加外部插头在与本电连接器对插时的插拔力。于该主体31之顶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弹片32,当然,侧壁上也同样可以设有弹片 32,每一弹片32在朝向空腔301的内表面上通过冲压压制成型有凹位,对应的外表面上为平整的表面,如此以形成一暗肋结构321,本实施例中的暗肋结构321的凹位位于对应弹片 32与主体31之间的弹性连接处的内表面,使得弹片具有更好的弹性和强度,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将暗肋结构321的凹位设置于外表面上;所述暗肋结构321用于增加弹片的强度,于本实施例中,利用增加弹片32的强度从而以使连接器在公母对插时的插拔力进一步增强。以及,该金属外壳30延伸出有固定脚33,该固定脚33用于插入外部电路板40,以将金属外壳30牢固地固定于电路板40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创造中,也可以在金属外壳30上增加一外部套壳,而将弹片设置于外部套壳上(图中未示),不设于金属外壳30上,外部套壳上的弹片结构与本实施例中金属外壳30之弹片的结构相同,达到同样的功效,故此,外部套壳在这里可被当作金属外壳对待。另外,在此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创造中的金属外壳的壁面数会因连接器的类型不同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不一定要由上述四个壁面构成,有时也可以不需要其中的顶壁或底壁,只需要由顶壁及连接顶壁的两侧壁或者是由底壁及连接底壁的两侧壁构成就可。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很简单,如图2和图3所示,首先通过插装或镶嵌成型 (molding)的方式将导电端子20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使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1露出舌板12外,并使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2伸出基座11外。接着,将金属外壳30套装于绝缘本体10外即可(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将金属外壳30之固定脚33插入并固定于电路板40上,使导电端子 20的焊接部22与电路板40焊接电连接即可。当插头插入或拔出时,利用各弹片32,并配合利用暗肋结构321使得插拔力明显增强,插拔顺畅。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于弹片上压制浅凹位形成有暗肋结构,以改变材料特性,使弹片的弹性和强度有效增强,进一步增加插拔力,使外部插头的插入和拔出更加容易,并可延长插拔寿命,给用户提供了使用上的便利性。其次,其暗肋可应用于任何材质的金属外壳中,均可有效增加插拔力,使用灵活性高,而且若将暗肋结构应用于铁材质的金属外壳其增加插拔力的效果更加明显,不仅给用户提供便利性,还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再者,其暗肋结构结构取代了传统之明肋结构,一方面可使得弹性插拔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其暗肋隐藏于金属外壳内,不会露出金属外壳外,使得电连接器的整体外观美观,视觉效果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包覆于电连接器之绝缘本体外,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主体以及设置该主体上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上设置有暗肋结构,该暗肋结构为一表面上压制成浅凹位,另一表面上的相对应处则为平整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暗肋的凹位设置于弹片的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暗肋结构位于弹片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为铁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一端连接于主体上,另一端具有弹性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突向金属外壳的空腔内,用于与外部插头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是沿插拔方向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和金属外壳,该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包覆于电连接器之绝缘本体外,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主体以及设置该主体上的弹片;所述弹片上设置有暗肋结构,该暗肋结构为一表面上压制成浅凹位,另一表面上的相对应处则为平整的表面;藉此,通过于弹片上压制浅凹位形成有暗肋结构,以改变材料特性,使弹片的弹性和强度有效增强,进一步增加插拔力,使外部插头的插入和拔出更加容易,并可延长插拔寿命,给用户提供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004243SQ2011200281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
发明者刘望全, 崔勇, 戴永华, 胡光才 申请人: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