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233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组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指一种带有发光二极管的电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组件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电器设备中,其对于电子电器设备如同血管对于人类一样重要,尤其是用来传输电源信号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工作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电子电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传统的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印刷电路板、发光二极管、导光柱、与电连接器相互连接的线缆以及包覆电连接器、印刷电路板(PCB)、发光二极管、导光柱、线缆的遮蔽壳体,发光二极管焊接于印刷电路板并收容于导光柱中,在电连接 器成品组装时,导光柱会由于定位不稳定压损印刷电路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定位电连接器组件内部结构的电连接器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且设有发光二极管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包覆所述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组件的绝缘壳体、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导光件以及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的线缆组件,所述导光件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凸伸的导光柱、收容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凹槽,所述绝缘壳体设有上、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壳体中至少一个设有导光孔与定位孔,所述导光柱的上表面透过所述导光孔外露于绝缘壳体,所述导光件还设有收容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导光件上的定位柱与绝缘壳体上的定位孔配合,以使导光柱与绝缘壳体能够完全定位,防止成品组装时导光柱压损印刷电路板组件上的电子元件。
图I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电连接器组件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电连接器组件下壳体与导光件组装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电连接器组件另一部分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I至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电连接器2、印刷电路板组件3、连接电连接器2与印刷电路板组件3的若干导线6、导光件4、线缆组件5以及绝缘壳体1,绝缘壳体I包覆印刷电路板组件3、导光件4、导线6并部分包覆电连接器2和线缆组件5。如图2-3所示,绝缘壳体I由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组成,大致结构呈倒L型,其中下壳体11包括第一收容腔111和第二收容腔112,第一收容腔111后端形成弧形的第一卡位部113,第一收容腔111中间部分形成有呈三角形分布且自下壳体11内表面向上凸伸形成的第一定位部114,其中第一定位部114设有第一定位孔1140,若干第一定位部114之间设有第一导光孔1141,第一导光孔1141贯穿下壳体11,第一收容腔111还包括位于下壳体11内表面两侧的支撑部115,每一支撑部115自其上向下开设有定位口 1151,每一定位口 1151与其余支撑部115上的定位口 1151开口相对,第一收容腔111还包括位于每一支撑部115附近的凸柱116,第二收容腔112自第一收容腔111前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收容腔112前端形成有自下壳体11内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弧形凹槽1121。如图2-3所示,上壳体12和下壳体11形状大体相似,上壳体12包括第三收容腔121和第四收容腔122,第三收容腔121设有与第一卡位部113相配合的第二卡位部123、与下壳体11相应位置上的第二定位部124以及与凸柱116对应配合的凹孔126,其中第二定位部124具有第二定位孔1240、第二导光孔1241,第四收容腔122包括与第一弧形凹槽 1121对应配合的第二弧形凹槽1221。电连接器2包括信号传输部21、包覆信号传输部21的第一电力传输层22以及包覆第一电力传输层22的第二电力传输层23,第二电力传输层23设有自其上表面向外凸伸形成的多个多边形凸缘231,多个凸缘231间隔设置,信号传输部21与第一电力传输层22之间用绝缘材料(未标号)隔离,第一电力传输层22与第二电力传输层23之间用绝缘材料(未标号)隔离。印刷电路板组件3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具有第一焊接点311、第二焊接点312、第三焊接点313的焊接部31、位于焊接部31后端并分别焊接于其上、下表面的发光二极管32、位于其后端的焊接孔33以及若干电子元件(未标号),导线6 —端焊接于电连接器2,另一端焊接于印刷电路板组件3,第一焊接点311、第二焊接点312、第三焊接点313通过导线6分别与信号传输部21、第一电力传输层22、第二电力传输层23连接。导光件4设有主体部41、自其主体部41向上凸伸的呈三角形分布的若干定位柱412、位于若干定位柱412之间的自主体部41向上凸伸的导光柱411以及自主体部41底部向上凹陷且用于收容发光二极管32的凹槽413。线缆组件5包括起固持和应力释放作用的应力释放元件51与位于包覆于应力释放元件51的线缆52,线缆52分别焊接于印刷电路板组件3上的焊接孔33。请参照图4至图5,将导光件4分别安装至上、下壳体12、11,导光件4的定位柱412分别收容于第一、第二定位孔1140、1240,以防止导光件4绕导光柱411转动压损印刷电路板组件3上的电子兀件,导光柱411的上表面透过第一、第二导光孔1141、1241外露于绝缘壳体1,然后将印刷电路板组件3下表面紧贴于导光件4下表面、印刷电路板组件3的边缘分别位于支撑部115的定位口 1151内,使得印刷电路板组件3稳定有效地定位。上、下壳体12、11组装为一体时,上、下壳体12、11的弧形凹槽1221、1121同时收容电连接器2的多边形凸缘231,卡位部123、113与应力释放部51相配合,下壳体11的凸柱116分别收容于上壳体12的凹孔126,电连接器2与应力释放部51垂直。至此,电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完毕,绝缘壳体I包覆电连接器2的后部以及线缆组件5的后部。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且设有发光二极管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包覆所述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组件的绝缘壳体、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导光件以及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的线缆组件,所述导光件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凸伸的导光柱、收容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凹槽,所述绝缘壳体设有上、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壳体中至少一个设有导光孔与定位孔,所述导光柱的上表面透过所述导光孔外露于绝缘壳体,所述导光件还设 有收容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柱。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呈三角形分布。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还设有位于其内表面两侧的支撑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部自其上向下开设有定位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定位口与其余所述支撑部上的定位口的开口相对,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的边缘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定位口内。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的结构呈倒L型,其中所述下壳体包括设有定位孔的第一收容腔和自所述第一收容腔前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收容腔。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自所述导光件主体部的底部向上凹陷形成。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位于若干定位柱之间。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分别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的上、下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设有应力释放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应力释放部垂直。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且设有发光二极管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包覆所述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组件的绝缘壳体、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导光件以及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的线缆组件,所述导光件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凸伸的导光柱、收容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凹槽,所述绝缘壳体设有上、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壳体中至少一个设有导光孔与定位孔,所述导光柱的上表面透过所述导光孔外露于绝缘壳体,所述导光件还设有收容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柱。导光件上的定位柱与绝缘壳体上的定位孔配合,以使导光柱与绝缘壳体能够完全定位,防止成品组装时导光柱压损印刷电路板组件上的电子元件。
文档编号H01R13/717GK202564673SQ20122004512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3日
发明者马迎星, 赖金德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