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405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性涉及一种绕包带,特别是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同轴电缆的多股线芯在成缆加工时,必须使用绕包带,使多股线芯扎紧,不松散,以确保通信同轴电缆生产的质量工艺要求。通信同轴电缆的多股芯线在使用久了或流经电流过大时,会出现发热情况,但是现有的绕包带均为普通塑料材质,容易吸收热量而软化,严重影响整条通信同轴电缆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性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能延长通信同轴电缆使用寿命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性所设计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它包括铝层以及涂布在铝层一侧表面的聚酰亚胺层,所述铝层的厚度为8 10 μ m,所述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8 23 μ mD作为优选,所述聚酰亚胺层包括热固性聚酰亚胺层和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热固性聚酰亚胺层位于铝层与热塑性聚酰亚胺层之间,所述热固性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7. 5^21. 5 μ m,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O. 5^1. 5 μ m。本实用新性得到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其铝层与聚酰亚胺层相结合的设计。使其的隔热效果及耐高温效果好,从而延长通信同轴电缆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性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I :见图I所示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它包括铝层I以及涂布在铝层I 一侧表面的聚酰亚胺层2,所述铝层I的厚度为8 μ m,所述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8 μ m。实施例2 见图I所示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它包括铝层I以及涂布在铝层I 一侧表面的聚酰亚胺层2,所述铝层I的厚度为10 μ m,所述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23 μ m。[0016]实施例3:见图I所示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它包括铝层I以及涂布在铝层I 一侧表面的聚酰亚胺层2,所述铝层I的厚度为9 μ m,所述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21 μ m。实施例4:如图2所示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它包括铝层I以及涂布在铝层I 一侧表面的聚酰亚胺层2,所述聚酰亚胺层2包括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和热塑性聚酰亚胺层4,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位于铝层I与热塑性聚酰亚胺层4之间,所述铝层I的厚度为8 μ m,所述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的厚度为17. 5 μ m,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O. 5 μ m。实施例5 如图2所示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它包括铝层I以及涂布在铝层I 一侧表面的 聚酰亚胺层2,所述聚酰亚胺层2包括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和热塑性聚酰亚胺层4,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位于铝层I与热塑性聚酰亚胺层4之间,所述铝层I的厚度为9 μ m,所述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的厚度为20. 5 μ m,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I μ m。实施例6 如图2所示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它包括铝层I以及涂布在铝层I 一侧表面的聚酰亚胺层2,所述聚酰亚胺层2包括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和热塑性聚酰亚胺层4,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位于铝层I与热塑性聚酰亚胺层4之间,所述铝层I的厚度为ΙΟμπι,所述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的厚度为21. 5 μ m,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I. 5 μ m。
权利要求1.一种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铝层(I)以及涂布在铝层(I) 一侧表面的聚酰亚胺层(2),所述铝层(I)的厚度为8 10 μ m,所述聚酰亚胺层(2)的厚度为18 23 μ mD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层(2)包括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和热塑性聚酰亚胺层(4),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位于铝层(I)与热塑性聚酰亚胺层(4)之间,所述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的厚度为17. 5 21.5 μ m,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层(4)的厚度为O. 5 I. 5 μ 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性公开了一种绕包带,特别是一种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它用于通信同轴电缆的多股线芯在成缆加工时,将多股线芯扎紧;它包括铝层以及涂布在铝层一侧表面的聚酰亚胺层,所述铝层的厚度为8~10μm,所述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8~23μm;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能延长通信同轴电缆使用寿命的通信同轴电缆绕包带。
文档编号H01B11/18GK202615922SQ20122032614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岑建军 申请人:宁波今山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