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915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压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端子(10),具有:连接部(12),导电连接到电连接对象;压接部(14),通过压接到被覆线(56)的芯线(58)而进行固定;以及联接部(16),在所述连接部(12)和所述压接部(14)之间延伸。压接部(14)具有放置部(36)和芯线压接部(38),被覆线(56)的芯线(58)放置在放置部(36)上,芯线压接部(38)从所述放置部(36)的相对两侧突出。延伸部(48)朝向所述联接部(16)地设置在所述芯线压接部(38)的端部上,并且至少一个接合角部(52)形成在每个所述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50)上。
【专利说明】压接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端子,其通过压接到被覆线端部的暴露芯线上而进行连接。【背景技术】
[0002]压接端子已经广泛地与汽车等的电气系统中的被覆线一起使用,并且通过压接到被覆线端部的暴露芯线上而进行连接。JP5-31130A公开了一种这样的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具有连接部、压接部、和在两者之间延伸的联接部。连接部具有诸如金属的导电件,其导电连接到电连接对象。压接部具有芯线压接部,其通过压接到被覆线芯线的外周表面上而进行固定。连接到被覆线上的压接端子的部分通常应该是防水的。因此,覆盖圆柱形本体可以安装在包括压接部的整个外围区域上。覆盖圆柱形本体可以是包含热熔性粘合剂的可热收缩管。该管可以安装在包括压接部的整个外周区域上。然后,施加热量以使管收缩并使粘合剂熔化。可替代地,压接部的外围区域可以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圆柱形模制件密封。
[0003]芯线需要在足够的区域上接触压接部,以确保压接端子和芯线之间的可靠传导。此外,覆盖圆柱形本体必须可靠地覆盖压接部和芯线,以确保压接部的防水性。由此,JP5-31130A提出在连接部和压接部之间的联接部的中心部分上形成大的凹槽,并且通过在芯线压接部突出的一侧上使凹槽部向上弯曲,以形成向上的突起。芯线插入压接部中直到芯线邻接该向上的突起,从而确保压接部和被覆线芯线之间的充分接触点。此外,使该覆盖的圆柱形本体移动到超过该向上的突起的位置,以使得能够由覆盖圆柱形本体可靠地覆盖压接部和芯线。向上的突起和覆盖圆柱形本体的接合防止覆盖圆柱形本体变松并向后滑动,而使芯线由于振动、车辆安装期间的热量等暴露到外部。
[0004]由于振动或与其他元件的干涉而导致的外力将集中在连接部和压接部之间的联接部上,连接部作为与连接对象的固定点,压接部作为与被覆线的固定点。这些外力可以将大的弯曲力施加到联接部上。然而,大的凹槽设置在联接部中以形成向上的突起。结果,连接部和压接部仅由联接部的边缘连接。因此,联接部不能具有足够的刚性,从而导致诸如耐久性降低和联接部损坏的问题。
[0005]鉴于上述情况,研发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容易将芯线和覆盖圆柱形本体定位在压接端子上,以防止覆盖圆柱形本体的位置偏移,并确保联接部的刚性和提高端子螺栓上的安装挠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端子,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导电连接到电连接对象;压接部,该压接部具有通过压接到芯线而进行固定的芯线压接部;以及联接部,该联接部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压接部之间延伸。压接部包括放置部和芯线压接部,被覆线的芯线放置在放置部上,芯线压接部弯曲以从所述放置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板状方式突出并且在放置芯线的一侧上升起。延伸部在联接部所延伸的一端上设置在所述芯线压接部的基部端上,并且接合角部形成在所述延伸部的上端表面上。[0007]当芯线压接部向上弯曲到放置部的芯线放置侧时,设置在芯线压接部的基部上的延伸部相对于放置部向上弯曲。因此,形成在延伸部的上端表面上的接合角部限定出台阶,其在与安装在芯线压接部和联接部之上的诸如可热收缩管的覆盖圆柱形本体的轴向方向垂直的轴向垂直方向上升起。用于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内表面的脊状接合部分能够容易地增加到芯线压接部上,而不额外增加元件的数量,并且能够防止覆盖圆柱形本体从芯线压接部偏移位置。
[0008]在芯线压接部的基部处在延伸部的上端表面上的接合角部能够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因此,覆盖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能够被接合而不会如传统结构中的在压接端子的联接部中设置大凹槽。因此,设置了用于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部分,同时确保了使用期间应力集中的联接部的足够刚性。
[0009]用于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压接端子的部分由压接端子的延伸部的上端表面上的接合角部限定。因此,与诸如传统结构中的接合部分设置在联接部中的情况相比,用于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部分设置在压接部中并且与连接部充分地分开。因此,多个压接端子能够堆叠在单个端子螺栓上,而接合部分不会在压接端子的堆叠方向上干涉,从而提高单个端子螺栓上的安装挠性。
[0010]例如可以通过将延伸部构成为大致矩形且利用延伸部的上角而限定接合角部,或者通过以台阶的方式切除延伸部的上端表面且利用台阶表面而限定接合角部。
[0011]在每个芯线压接部中,仅需要一个接合角部设置在延伸部的上端表面上。然而,也可以设置多个接合角部。
[0012]延伸部的上端表面可以以台阶的方式切割,以在压接端子的延伸部的上端表面上形成多个接合角部。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内表面的多个接合角部更可靠地防止覆盖圆柱形本体向芯线压接部侧的位置偏移。
[0013]加强脊可以设置在联接部的横向中心部分上,并且可以在联接部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加强脊进一步地加强联接部。此外,芯线可以由作为标记的压接部侧上的纵向延伸加强脊的端部定位。因此,芯线能够由覆盖圆柱形本体稳定地覆盖,并且能够容易地执行定位这些元件的任务。加强脊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即在联接部上表面(芯线压接部突出的一侧)上形成脊的部分,和在下表面上形成脊的部分。
[0014]压接端子具有在芯线压接部的基部上和朝向联接部的一端上的延伸部。接合角部形成在延伸部的上端上,并且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以防止位置偏移。在联接部中不需要大的凹槽。因此,能够设置用于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部分,同时确保联接部的足够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用作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平面图。
[0016]图2是图1中示出的压接端子的侧视图。
[0017]图3是图1中示出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
[0018]图4是附接有可热收缩管的电线的平面图,图1中示出的压接端子附加到该电线上。
[0019]图5是示出附加有可热收缩管的电线的压接端子堆叠起来的平面图,其中,图4中示出的压接端子附加到该可热收缩管上。
[0020]图6是用作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平面图。
[0021]图7是图6中示出的压接端子的侧视图。
[0022]图8是图6中示出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端子由图1至图5中的标记10标示。压接端子10整体地形成为包括连接部12、压接部14和联接部16,连接部12可导电地连接到连接对象,压接部14具有通过压接到被覆线56的芯线58上而被固定的芯线压接部38,联接部16在连接部和压接部之间延伸。
[0024]压接端子10由例如能够经受诸如挤压和冲压等处理的导电金属形成,例如黄铜、铜、铜合金、铝和铝合金。压接端子10整体上具有大致一致的厚度。
[0025]连接部12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平板形状,通孔18通过中心部。该通孔18可容纳拧入预定位置中的端子螺栓。两个在直径方向上对向的容纳部20设置在连接部12的外周上。容纳部20由大致矩形平板突起形成,该突起从连接部12向上弯曲,以限定具有容纳槽22的U形形状,该容纳槽朝向连接部12的中心开口。如图3所示,每个容纳部20的一个边缘变薄,以限定每个容纳槽22的锥形入口。突起24设置在与各容纳部20在顺时针方向上稍微分离的位置上,锥形部26位于在顺时针方向上进一步分离的位置上。锥形部26具有与容纳槽22对应的形状。在直径方向上与压接部14对向的位置(图1中的右侧)处,伸长部28从连接部12的外周延伸出。在沿着周向分离的位置处,竖立的突起30和矩形通孔32形成在伸长部28中。突起30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伸长部28上形成U形切口,且将该U形切口围绕的区域向上弯曲,以形成突起30下侧的凹口 34,从而形成突起30。突起30偏移与伸长部28的板厚度大致相同或较小的尺寸。突起30比通孔32稍小,因此能够配合到另一压接端子10的通孔32中。
[0026]压接部14包括放置部36,其具有大致长矩形的平板形状。芯线压接部38和被覆线压接部40设置在放置部36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两侧上。芯线压接部38和被覆线压接部40最初是从放置部36的相反两侧突出的大致矩形的平板件,然后被向上弯曲,以限定放置部36两侧上的壁。可以是梯形的突起42延伸跨过芯线压接部38的整个表面和芯线压接部38之间的区域。
[0027]延伸部48设置在每个芯线压接部38的基部44上以及设置在各芯线压接部38朝向联接部16的端部上。此外,接合部52形成在每个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50上。进一步地,延伸部48设置在压接部14的纵向方向上的同一位置上。能够通过改变挤压图案和冲压图案而简单地形成延伸部48,并且延伸部48处于否则会被丢弃的位置上,如从图3中清楚看到的。此外,当弯曲芯线压接部38时,延伸部48被弯曲为从放置部36同时向上升起。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元件、材料或加工工艺的数量的情况下设置延伸部48。
[0028]加强脊54设置在联接部16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上,并且在联接部16的上表面向上(图2中向上)突起并且从下表面向下突起,以实现联接部16的进一步加强。
[0029]参考图4,描述本发明将被覆线56压接到压接端子10上的方法。通过捆扎铜线、铝线或其他金属线以限制导体而形成被覆线56的芯线58,该导体被由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或具有电绝缘特性的其他材料制成的绝缘外皮60覆盖。首先,被覆线56端部上的绝缘外皮60被剥去以露出芯线58。接下来,将可热收缩管62安装在被覆线56的外周侧上。
[0030]被覆线56的露出芯线58的端部放置在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14中的放置部36的上表面上。此时,芯线58的位置被设定地使得芯线58的端部位于加强脊54之上,并且例如位置设定为到达压接部侧上的端部64。从而,可以将暴露芯线58简单且精确地布置在芯线压接部38之间,并且可以将由绝缘外皮60覆盖的部分布置在被覆线压接部40之间。
[0031]然后,使用诸如在JP05-23389A中示出的公知压接设备,在芯线压接部38和被覆线压接部40上进行压接。从而,芯线压接部38和被覆线压接部40发生塑性变形,并且围绕芯线58和被覆线56的外周表面缠绕。在压接的状态下,使得压接部14的内表面邻接芯线58和被覆线56的最外周表面,并且在压接部38的内表面上的突起42提供与芯线58的大的接触区域。注意,在这种状态下,芯线52保持暴露。
[0032]接下来,可热收缩管62沿着被覆线56滑动,直到可热收缩管62的端部超过加强脊54的连接部侧上的端部66。加强脊54的连接部侧上的端部66比延伸部48的接合部52更靠近连接部12侧。因此,接合部52可以接合充分覆盖的可热收缩管62的内表面。因此,可热收缩管62不会由于使用环境中产生的热量变松,而露出被覆线56的芯线58或压接部14。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诸如电加热器的加热装置将可热收缩管62加热。
[0033]因此,可使热收缩管62热收缩,并且,由于可热收缩管62的收缩力,在加热期间熔化的热熔性粘合剂(未示出)将芯线58的在接合角部52、芯线压接部38和被覆线压接部40上的一部分与绝缘外皮60的端部粘着到一起。此外,由于加热熔化后的热熔性粘合剂失去粘性并且产生流动性,以使得上述各元件之间的空间可以完全地被填满而不留下大的缝隙并且使其处于不漏液的状态。
[0034]可以通过将压接端子10放置在另一个压接端子的顶部以使得其通孔18相对齐,从而将多个压接端子10堆叠在单个端子螺栓上,如图5所示。更具体地,一个压接端子10放置在另一个压接端子10上,以使得通孔18相对齐并且使得上压接端子10的锥形部26与下压接端子10 (图5中的下侧)的容纳部20中的容纳槽22在逆时针方向上基本上邻近。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上压接端子10,以使得上压接端子10的锥形部26进入下压接端子10的容纳部20的容纳槽22中。在进入容纳槽22后,下压接端子10的竖立突起30就被弹性下压,而在充分旋转之后,弹性返回以进入上压接端子10的通孔32中并与其接合。在压接端子10由端子螺栓拧下之前,下压接端子10的容纳部20和竖立突起30定位并且保持上压接端子10的外周。其他的压接端子10可以以类似的方式放置在其上。压接端子10中的用于接合可热收缩管62的部分由芯线压接部38的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50上的接合角部52构成。因此,与例如传统结构中的接合部设置在联接部16中的情况相比,该接合的部分可以设置在与连接部12充分分开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当通过堆叠在单个端子螺栓上而安装多个压接端子10时,可以避免接合部分在压接端子10堆叠方向上的干涉。
[0035]根据上述实施例,延伸部48设置在芯线压接部38的基部44上以及设置在各芯线压接部38朝向联接部16的端部上。此外,接合部52形成在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50上。从而,延伸部48的联接部16侧上的侧边缘部限定出台阶表面,其在与安装在芯线压接部38之上的诸如可热收缩管62的覆盖圆柱形本体的轴向方向垂直的轴向垂直方向上升起。因此,接合角部52能够容易增加到芯线压接部38上,以作为用于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内表面的脊状接合部分,而不额外增加元件的数量。接合角部52有利地防止覆盖圆柱形本体从芯线压接部38移位位置。注意,虽然接合角部52的形状没有具体限制,但是如图2所示,接合角部52期望具有圆形倒角,以防止戳破覆盖圆柱形本体,等。
[0036]联接部16没有如传统结构中的大凹槽。因此,接合角部52能够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同时确保使用期间应力集中的联接部16的足够刚性。
[0037]加强脊54也加强联接部16,并且在联接部16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因此,能够由覆盖圆柱形本体稳定地覆盖芯线58,并且能够通过定位芯线58以使得芯线58的端部到达加强脊54的压接部侧上的端部64,并且通过定位可热收缩管62以使得可热收缩管62的端部超过加强脊54的连接部侧上的端部66,从而容易地执行定位这些元件的任务。
[0038]此外,用于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部分包括设置在压接部14中的芯线压接部38的延伸部48的接合角部52。因此,与接合部分设置在联接部16中的传统结构相比,用于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部分能够设置在与连接部12充分分开的压接部14中。因此,即使在通过堆叠在单个端子螺栓上而安装多个压接端子10的情况下,也能够有利地避免在压接端子10堆叠方向上的接合部分的干涉。
[0039]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由图6至图8中的标记70指示。第二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由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不再进行描述。
[0040]压接端子70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以台阶的方式形成在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50和76上的多个接合角部72和74。更具体地,两个接合角部72和74设置在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50和76上。两个接合角部72和74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内表面,以更加可靠地防止覆盖圆柱形本体的位置偏移。
[004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由具体描述的实施例以任何的方式限制。例如,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48具有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并且接合角部52、72和74由延伸部48的角或以台阶的方式切除这些角时形成的角来限定。然而,也可以适用于任意形状的突起从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50整体地向上突起的结构,并且接合角部由这些突起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突起的形状可以任意地设定为矩形、圆形、多边形等。以上描述了用于接合覆盖圆柱形本体的一个或两个部分,例如接合角部52和接合角部72和74。然而,可以存在三个或多个接合部分。此外,接合角部可以在延伸部48的一侧边缘上突出。
[0042]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圆柱形模制元件可以将压接部14与外部密封,而代替使用作为覆盖圆柱形本体的可热收缩管62。甚至也能够由圆柱形模制元件实现诸如如由本发明的压接端子10实现的防止位置偏移、提高安装挠性度和容易定位等与可热收缩管56的情况类似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压接端子(10),包括: 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被构造为电连接到电连接对象; 压接部(14),所述压接部(14)具有: 放置部(36),所述放置部用于接收被覆线(56)的芯线(58);和 芯线压接部(38),所述芯线压接部从所述放置部(36)的相反两侧突出,且构造为被压接成与放置在所述放置部(36)上的芯线(58)相接合; 联接部(16),所述联接部(16)在所述连接部(12)和所述压接部(14)之间延伸;以及 延伸部(48),所述延伸部(48)在所述芯线压接部(38)的大体朝向所述联接部(16)端部上从芯线压接部(38)的基部端延伸,并且每个所述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接合角部(52 ;72、7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10),其中,每个所述延伸部(48)上的至少一个接合角部(52 ;72、74)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延伸部(48)上的、以台阶方式形成的多个接合角部(72、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10),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联接部(16)上的加强脊(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端子(10),其中,所述连接部(12)和所述压接部(14)在纵向方向上间隔开,所述加强脊(54)在纵向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接端子(10),其中,所述加强脊(54)位于所述联接部(16)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上,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10),其中,每个接合角部(52;72、74)被倒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10),还包括覆盖本体(62),所述覆盖本体(62)覆盖所述压接部(14)和所述联接部(16)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接合所述接合角部(52 ;72、7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接端子(10),其中,所述覆盖本体(62)是可热收缩管。
【文档编号】H01R11/11GK103490188SQ201310225308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饭尾清一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