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孔的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7264330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通孔的形成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通孔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层间介质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平行分布的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作为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的掩膜,所述条状结构定义通孔在长度方向的位置;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和所述条状结构上形成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的上表面平坦;在所述第一填充层上表面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定义通孔在宽度方向的位置;以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和条状结构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层间介质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中形成通孔。本发明提供的通孔的形成方法简化了形成通孔的复杂度。
【专利说明】通孔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通孔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半导体技术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工艺节点被持续减小,使得基底单位面积上半 导体器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半导体器件的尺寸不断减小。为了提高半导体器件间连接的可 靠性,以通孔为例,通孔已被设计成截面呈方形的形状,以提高插塞与半导体器件的接触面 积,进而提高半导体器件间连接的可靠性。
[0003] 根据实际情况,各通孔具有不同的尺寸。参考图1,为了得到预定图形的各通孔,设 计了相应的光刻胶1,所述光刻胶1中具有不同的长宽比的窗口 21、22和23。其中窗口 21 的长宽比最大,窗口 23的长宽比最小。窗口 21、22和23暴露了需要刻蚀形成通孔的位置。
[0004] 实践发现,以上述光刻胶1为掩膜,刻蚀层间介质层形成的通孔形貌不好,其主要 原因是光刻胶在光刻工艺中受到窗口的长宽比的限制,对于一定长宽比的窗口,需要使用 特定材料的光刻胶才能完成相应的光刻工艺。例如,对于长宽比在1-2. 5范围内的窗口需 要使用一种光刻胶才能完成相应的光刻工艺,对于长宽比在2. 5-3. 5范围内的窗口需要使 用另一种光刻胶才能完成相应的光刻工艺。
[0005] 图1中,窗口21、22的长宽比在2. 5-3. 5范围内,窗口23的长宽比在1-2. 5范围 内。
[0006] 因此,现有技术中,改而转用双重图形化工艺。
[0007] 参考图2,首先使用一种光刻胶2通过光刻形成长宽比在2. 5-3. 5范围内的窗口 21、22,接着通过窗口 21、22刻蚀层间介质层。
[0008]参考图3,再使用另一种光刻胶3通过光刻形成长宽比在1-2. 5范围内的窗口 23, 接着通过窗口 23刻蚀层间介质层。
[0009] 对于各窗口长宽比分布范围更大的图形,双重图形化工艺也难以得到预定的图 形。所以现有技术中,通孔的形成方法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通孔的形成方法非常复杂。
[0011]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孔的形成方法,包括:
[0012] 提供基底;
[0013]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层间介质层;
[0014]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平行分布的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作为刻蚀所述层间 介质层的掩膜,所述条状结构定义通孔在长度方向的位置;
[0015]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和所述条状结构上形成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的上表面 平坦;
[0016] 在所述第一填充层上表面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定义通孔在 宽度方向的位置;
[0017] 以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和条状结构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层间介质 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中形成通孔。
[0018] 可选的,形成所述条状结构的方法包括:
[0019]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条状结构材料层;
[0020] 在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
[0021] 以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为掩膜,刻蚀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形成条状结构;
[0022] 去除图形化的光刻胶层。
[0023] 可选的,所述层间介质层在刻蚀之前,所述层间介质层中形成有图形,在所述层间 介质层上形成条状结构材料层前,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第二填充层,所述条状结构材 料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填充层上。
[0024] 可选的,在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前,在所述条状结构材料 层上形成底部抗反射层,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形成在所述底部抗反射层上。
[0025] 可选的,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的方法包括:
[0026] 在所述第一填充层上表面形成掩膜层;
[0027] 在所述掩膜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
[0028] 以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为掩膜,刻蚀所述掩膜层,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
[0029] 去除图形化的光刻胶层。
[0030] 可选的,所述第一填充层为含碳有机介质层、无定形碳层、APF或氮掺杂碳化硅 层;
[0031] 所述第二填充层为含碳有机介质层、无定形碳层、APF或氮掺杂碳化硅层。
[0032] 可选的,所述条状结构的材料为氮化硅、氮化硼、氮氧化硅或电介质抗反射涂层。
[0033] 可选的,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氮化硼、氮氧化硅或电介质抗反射 涂层。
[0034] 可选的,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条状结构前,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金属硬 掩膜层,所述条状结构形成在所述金属硬掩膜层上。
[0035] 可选的,形成所述金属硬掩膜层的方法为物理气相沉积。
[0036] 可选的,所述金属硬掩膜层的厚度为50-500A。
[0037] 可选的,所述金属硬掩膜层为TiN层、BN层或AlN层中的一层或几层。
[0038] 可选的,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金属硬掩膜层前,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含 硅抗反射层,所述金属硬掩膜层形成在所述含硅抗反射层上;或者,
[0039]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金属硬掩膜层前,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由下至上依次形 成含硅抗反射层和氧化硅层,所述金属硬掩膜层形成在所述氧化硅层上。
[0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41] 本技术方案以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和条状结构为掩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分 多次形成不同材料的具有不同长宽比的窗口的光刻胶,简化了形成通孔的复杂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2] 图1至图3是现有技术中形成通孔时使用的光刻胶的示意图;
[0043] 图4至图12B是本实施例中通孔的形成方法各制作阶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4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孔的形成方法,本实施例中,通孔包括与半导体衬底上形成 的半导体器件(如晶体管)连接的接触孔,也包括与层间介质层中形成的半导体器件(如互 连线)连接的通孔。
[0046] 所述通孔的形成方法包括:
[0047] 参考图4,提供基底110。
[0048] 所述基底110可以为娃基底、错娃基底、错基底或者本领域所熟知的其他半导体 基底。
[0049]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基底110中可以形成有半导体器件,如栅极、源极和漏极, 所述半导体器件上还可以形成层间介质层。
[0050] 参考图5,在所述基底110上形成层间介质层120。
[0051] 在具体实施例中,层间介质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低k材料。
[0052] 参考图6,在所述层间介质层120上形成金属硬掩膜层130。
[0053] 在具体实施例中,形成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的方法为物理气相沉积。所述金属 硬掩膜层130的厚度为50-500A。
[0054] 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叠层结构。所述金属硬掩膜层 130为单层结构时,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可以为TiN层、BN层或AlN层。
[0055] 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为叠层结构时,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可以为TiN层、BN层 和AlN层中的任意两层或三层。
[0056] 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用于作为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120的掩膜层。
[0057]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层间介质层120上形成金属硬掩膜层130前,还可以在所 述层间介质层120上形成含硅抗反射层,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形成在所述含硅抗反射层 上。
[0058] 所述含硅抗反射层用于改善层间介质层120和金属硬掩膜层130之间的界面特 性,如减小层间介质层120和金属硬掩膜层130界面间产生的应力。
[0059]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层间介质层120上形成金属硬掩膜层130前,还可以在所 述层间介质层120上由下至上依次形成含硅抗反射层和氧化硅层,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 形成在所述氧化硅层上。所述氧化硅层可以通过氧化所述含硅抗反射层的上表面形成。
[0060] 所述含硅抗反射层和所述氧化硅层用于改善层间介质层120和金属硬掩膜层130 之间的界面特性,如减小层间介质层120和金属硬掩膜层130界面间产生的应力。
[0061] 参考图7,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中形成有图形,可以在所述金 属硬掩膜层130上形成第二填充层142,以为后续形成条状结构提供平坦的上表面。
[0062] 形成所述第二填充层142的方法可以为旋涂法,所述第二填充层142的上表面平 坦。
[0063]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填充层142为含碳有机介质层、无定形碳层、APF (advancedpattenfilm,先进掩模层)或氮掺杂碳化娃层。
[0064] 其中所述APF为无定形碳与Darc(电介质抗反射涂层)的叠膜,容易被刻蚀且所 刻蚀形成的开口的侧壁非常光滑,垂直性很好,并且其形成方法简单,去除也很方便。
[0065] 参考图8A和图8B,在所述第二填充层142上形成平行分布的条状结构150。
[0066] 所述条状结构150作为刻蚀所述第二填充层142和金属硬掩膜层130的掩膜,所 述条状结构150定义通孔在长度方向的位置,所述长度方向也就是所述条状结构150的长 度方向。
[0067]图8B为形成了条状结构150的俯视图,图8A是图8B沿切线AA'所切平面的示意 图。
[0068] 所述条状结构150的材料为氮化硅、氮化硼、氮氧化硅、Darc或本领域所熟知的其 他材料。
[0069] 在具体实施例中,形成所述条状结构150的方法包括:
[0070] 在所述第二填充层142上形成条状结构材料层;
[0071] 在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
[0072] 以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为掩膜,刻蚀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形成条状结构150 ;
[0073] 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
[0074] 由于所述条状结构150的尺寸相同,所以光刻胶在光刻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时不 存在长宽比范围的限制。而且由于所述条状结构15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相应的, 这有利于光刻后得到形貌良好的图形化的光刻胶。
[0075]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前,还可以在所 述条状结构材料层上形成底部抗反射层,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形成在所述底部抗反射层 上。
[0076] 所述底部抗反射层的作用是减小光刻过程中产生的反射效应,以实现精细图案的 精确转移。
[0077] 参考图9A和图9B,在所述第二填充层142和所述条状结构150上形成第一填充层 141,所述第一填充层141的上表面平坦。
[0078] 图9B为形成了第一填充层141的俯视图,图9A是图9B沿切线BB'所切平面的示 意图。
[0079] 所述第一填充层141的作用是为后续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提供平坦的表面。
[0080] 形成所述第一填充层141的方法可以为旋涂法。
[0081]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层141为含碳有机介质层、无定形碳层、APF或氮 掺杂碳化娃层。
[0082] 所述第一填充层141与第二填充层14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83] 参考图IOA和图10B,在所述第一填充层141上表面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151,所 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定义通孔在宽度方向的位置。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
[0084] 图IOB为形成了图形化的掩膜层15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IOA是图IOB沿切线 CC'所切平面的示意图。
[0085]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的材料为氮化硅、氮化硼、氮氧化硅或 Dare。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与所述条状结构15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86] 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作为刻蚀所述第一填充层141,第二填充层142和所述金 属硬掩膜层130的掩膜。
[0087] 在具体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的方法包括:
[0088] 在所述第一填充层141上表面形成掩膜层;
[0089] 在所述掩膜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
[0090] 以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为掩膜,刻蚀所述掩膜层,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151 ;
[0091] 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
[0092] 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中暴露的区域很大,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光刻技术得到形貌良 好的图形化的光刻胶;而且,不存现有技术中光刻受长宽比范围的影响。
[0093] 参考图10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具有两相互隔开的部分组 成,第一部分151a的俯视图呈方形,第二部分151b的俯视图呈T形。
[0094]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根据预定的图形化的金属硬掩膜层的 图形可以为任何其他图形。
[0095] 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和所述条状结构150共同构成了刻蚀所述金属硬掩膜层 130的掩膜,以得到预定图形的图形化的金属硬掩膜层。即金属硬掩膜层130中,正上方未 形成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和所述条状结构150覆盖的区域将会被刻蚀。
[0096] 参考图IlA和图11B,以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和条状结构150为掩膜,刻蚀所 述第一填充层141、第二填充层142和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形成图形化的金属硬掩膜层 131。
[0097] 然后去除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151、条状结构150、第一填充层141和第二填充层 142。
[0098] 图IlB为形成了图形化的金属硬掩膜层131的俯视图,图IlA是图IlB沿切线DD' 所切平面的示意图。
[0099]参考图12A和图12B,以所述图形化的金属硬掩膜层131为掩膜,刻蚀所述层间介 质层120,形成图形化的层间介质层121,然后去除所述图形化的金属硬掩膜层131。
[01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层间介质层120为氧化硅层,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120的方法 可以为等离子体刻蚀。例如使用CF4等离子体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120。
[0101] 在图形化的层间介质层121中形成了通孔。
[0102] 以上实施例以在所述层间介质层120上形成金属硬掩膜层130为例,对通孔的形 成方法进行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形成金属硬掩膜层130,直接以所述图形化的 掩膜层151和条状结构150为掩膜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120。
[0103] 以上实施例以形成第二填充层142为例,对通孔的形成方法进行描述,在其他实 施例中,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中没有形成图形,所述金属硬掩膜层130的上表面平坦,也 可以不形成所述第二填充层142。
[0104]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 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层间介质层;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平行分布的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作为刻蚀所述层间介质 层的掩膜,所述条状结构定义通孔在长度方向的位置;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和所述条状结构上形成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的上表面平 坦; 在所述第一填充层上表面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定义通孔在宽度 方向的位置; W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和条状结构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层间介质层,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中形成通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条状结构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条状结构材料层; 在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 W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为掩膜,刻蚀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形成条状结构; 去除图形化的光刻胶层。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介质层在刻蚀之前,所 述层间介质层中形成有图形,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条状结构材料层前,在所述层间介 质层上形成第二填充层,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填充层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上形成 图形化的光刻胶前,在所述条状结构材料层上形成底部抗反射层,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形 成在所述底部抗反射层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的方法包 括: 在所述第一填充层上表面形成掩膜层; 在所述掩膜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 W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为掩膜,刻蚀所述掩膜层,形成图形化的掩膜层; 去除图形化的光刻胶层。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层为含碳有机介 质层、无定形碳层、APF或氮惨杂碳化娃层; 所述第二填充层为含碳有机介质层、无定形碳层、APF或氮惨杂碳化娃层。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结构的材料为氮化娃、 氮化测、氮氧化娃或电介质抗反射涂层。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化的掩膜层的材料为 氮化娃、氮化测、氮氧化娃或电介质抗反射涂层。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条状 结构前,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金属硬掩膜层,所述条状结构形成在所述金属硬掩膜层 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金属硬掩膜层的方法 为物理气相沉积。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掩膜层的厚度为 50-500A。
12. 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掩膜层为TiN层、BN 层或A1N层中的一层或几层。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金属 硬掩膜层前,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含娃抗反射层,所述金属硬掩膜层形成在所述含娃 抗反射层上;或者,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金属硬掩膜层前,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由下至上依次形成含 娃抗反射层和氧化娃层,所述金属硬掩膜层形成在所述氧化娃层上。
【文档编号】H01L21/768GK104425361SQ201310401307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张城龙, 黄敬勇, 张海洋 申请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