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6467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避免在匹配连接器被倾斜地嵌合时形成于壳体的突出部破损,在形成于壳体的平板状的突出部,并列配置多个接触件。电连接器(1)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被固定于壳体(10)的多个金属制的接触件(21)。壳体(10)具有从壳体基部(11)的前表面(11a)向前方突出的平板状的突出部(12)。多个接触件(21)以各个接触件(21)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并排配置于突出部(12)。在多个接触件(21)中的至少1个接触件(21)的前端,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23),横梁(23)以前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设于突出部(12)。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在形成于壳体的平板状的突出部并列配置多个接触件。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已知一种使连接于电缆的匹配连接器嵌合在被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的电连接器的称为I/o连接器的物件。在该I/O连接器中,作为被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的电连接器,有时候使用一种例如在形成于壳体的平板状的突出部并列配置多个接触件的物件。
[0003]作为在该壳体的突出部并列配置多个接触件的电连接器,一直以来,已知例如图23所示的电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I)。图23表示现有的电连接器,(A)是正面图,(B)是沿着(A)的23B - 23B线的截面图,(C)是沿着(A)的23C — 23C线的截面图。
[0004]图23(A)、⑶、(C)所示的电连接器101具备:壳体110、多个第I接触件121以及第2接触件122、罩130。
[0005]在此,壳体110通过成形合成树脂而形成,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基部111和从壳体基部111的前表面Illa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12。突出部112形成为平板状,从壳体基部111的前表面Illa的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图23(A)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向前方突出。
[0006]另外,多个第I接触件121以及第2接触件122被插入成型在壳体110,被并列配置在形成于壳体110的突出部112。第I接触件121被配置在突出部112的宽度方向两端,第2接触件122被配置在第I接触件121的宽度方向更内侧。第I接触件121以及第2接触件122沿宽度方向等节距地被并列而配置。
[0007]各个第I接触件121如图23(B)所示,具备下部接点部121a,该下部接点部121a从被壳体基部111支撑的部分在形成于突出部112的下表面的槽内向前方延伸。另外,各个第I接触件121具备上部接点部121b,该上部接点部121b从下部接点部121a的前端弯曲而向上方延伸,进而向后方弯曲而以与突出部112相同的高度延伸。另外,各个第I接触件121具备从被壳体基部111支撑的部分向斜后下方延伸的基板连接部121c。各个第I接触件121通过冲裁以及弯曲加工金属板而形成。
[0008]另一方面,各个第2接触件122如图23(C)所示,具备下部接点部122a,该下部接点部122a从被壳体基部111支撑的部分在形成于突出部112的下表面形成的槽内向前方延伸。另外,各个第2接触件122具备上部接点部122b,该上部接点部122b从下部接点部122a的前端弯曲而向上方延伸,进而向前方弯曲而以与突出部112相同的高度延伸。另夕卜,各个第2接触件122具备从被壳体基部111支撑的部分向斜后下方延伸的基板连接部122c。各个第I接触件122通过冲裁以及弯曲加工金属板而形成。
[0009]罩130是通过冲裁以及弯曲加工金属板形成为大致箱型,被安装于壳体基部111而覆盖壳体110的周围。
[0010]在这样地构成的电连接器101,如图24所示,嵌合有匹配连接器140。此时,匹配接触件141的下侧接点141a接触下部接点部121a、122a,上侧接点141b接触上部接点部121b、122b。
[0011]在此,下部接点部121a、122a以及上部接点部121b、122b分别从突出部112的下表面以及上表面露出。因此,即使对匹配连接器140沿上下方向施加外力(图24中表示对匹配连接器140沿上方向施加外力的情况),匹配接触件141的下侧接点141a或者上侧接点141b中的任一者也必定与下部接点部121a、122a或者上部接点部121b、122b中的任一者接触。因此,能够得到匹配接触件140和第I接触件121以及第2接触件122的可靠的接触。
[0012]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362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但是,在该现有的图23所示的卡片连接器101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0014]S卩,有时候匹配连接器140相对于电连接器101而倾斜地嵌合,匹配连接器140与从壳体基部111突出形成的突出部112的顶端碰撞。在该情况下,也有时候突出部112的顶端破损,根据情况而破裂,有时候对被并列配置于突出部112的多个第I接触件121以及第2接触件122的支撑引起阻碍。
[0015]尤其在金属制的罩设于匹配连接器140的情况下,如果该金属制的罩与突出部112的顶端碰撞,则突出部112的顶端较大地破损。这是因为包含突出部112的壳体110是合成树脂制,与金属制的罩相比而机械强度弱。
[0016]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该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避免形成于壳体的突出部在匹配连接器被倾斜地嵌合时破损,在形成于壳体的平板状的突出部并列配置多个接触件。
[001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某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以及被固定于该壳体的多个金属制的接触件,上述壳体具有:具有前表面的壳体基部、以及从该壳体基部的上述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平板状的突出部,上述多个接触件以各个接触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沿左右方向被并列配置于上述突出部,在该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接触件中的至少I个接触件的前端,设置有沿上述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该横梁以前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设于上述突出部。
[0018]另外,在该电连接器中,上述横梁优选为以前表面变凸的方式弯曲的弯曲构造体。
[0019]再者,在该电连接器中,上述横梁优选设置在被并列配置的上述多个接触件中的被配置在大致中间部的I个接触件的前端。
[0020]另外,在该电连接器中,上述横梁也可以被设置成连结被并列配置的上述多个接触件中的最外端的2个接触件的前端。
[0021]另外,在该电连接器中,上述横梁优选为金属制,与上述接触件一起形成为一体。
[0022]依照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连接器,在多个接触件中的至少I个接触件的前端,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横梁以前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设于突出部,因而在匹配连接器相对于电连接器而倾斜地嵌合时,匹配连接器与横梁的前表面碰撞。因此,能够避免突出部的顶端(前端)破损。
[0023]另外,匹配连接器相对于电连接器倾斜地嵌合,再者,即使在匹配连接器沿左右方向滑动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匹配连接器相对于横梁的前表面滑动,因而突出部不会破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5]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6]图3是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卸下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7]图4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A)是平面图,⑶是正面图。
[0028]图5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A)是右侧视图,(B)是左侧视图,(C)是后视图。
[0029]图6是沿着图4(B)的6 — 6线的截面图。
[0030]图7是沿着图4(A)的7 — 7线的截面图。
[0031]图8表示从图1的电连接器卸下罩的状态,(A)是平面图,⑶是正面图。
[0032]图9表示从图1的电连接器卸下罩的状态,(A)是右侧视图,⑶是左侧视图,(C)是后视图。
[0033]图10是沿着图8(A)的10 — 10线的截面图。
[0034]图11是用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I接触件群组的立体图。
[0035]图12表示用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I接触件群组,(A)是平面图,⑶是正面图。
[0036]图13表示用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I接触件群组,(A)是右侧视图,⑶是左侧视图,(C)是后视图。
[0037]图14是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嵌合的匹配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8]图15是表示图14的匹配连接器,(A)是平面图,⑶是正面图,(C)是右侧面图。
[0039]图16是说明匹配连接器相对于电连接器而倾斜地嵌合时的作用的模式图。
[0040]图17是具有用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梁的第I变形例的第I接触件群组的立体图。
[0041]图18表示了具有用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梁的第I变形例的第I接触件群组,(A)是平面图,(B)是正面图。
[0042]图19表示了具有用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梁的第I变形例的第I接触件群组,(A)是右侧视图,⑶是左侧视图,(C)是后视图。
[0043]图20是具有用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梁的第2变形例的第I接触件群组的立体图。
[0044]图21表示了具有用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梁的第2变形例的第I接触件群组,(A)是平面图,(B)是正面图。
[0045]图22表示了具有用于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梁的第2变形例的第I接触件群组,(A)是右侧视图,⑶是左侧视图,(C)是后视图。
[0046]图23表示现有的电连接器,(A)是正面图,⑶是沿着(A)的23B — 23B线的截面图,(C)是沿着(A)的23C — 23C线的截面图。
[0047]图24是用于说明匹配连接器嵌合于图23所示的电连接器、向上方向对匹配连接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的作用的截面图。
[0048]符号说明
1:电连接器 10:壳体
I1:壳体基部
Ila:壳体基部的前表面 12:突出部
20:接触件
21:第I接触件(接触件)
22--第2接触件(接触件)
23: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0049]下面,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0]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1,如图1所示地被安装在电路基板PCB上,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匹配连接器50被嵌合。电路基板PCB被内置在电子设备内,在匹配连接器50,连接有未图示的电缆,如果将匹配连接器50嵌合在电连接器I,则电子设备内的电路基板PCB和电缆被电连接。
[0051]在此,电连接器I如图1、图2、图4以及图7所示,具备壳体10、由多个第I接触件21以及第2接触件22构成的接触件20、罩30。
[0052]壳体10通过成形合成树脂而形成,具备壳体基部11和突出部12。壳体基部11如图3、图8(A)、⑶以及图9(A)、(B)、(C)所示,形成为具有前表面11a、后表面lib、左侧面11c、右侧面IlcU上表面lie、以及下表面Ilf的大致矩形状。在壳体基部11的前表面Ila的左右方向两端上部,如图3所不,形成有I对罩卡合用凹部13。另外,在壳体基部11的后表面Ilb的左右方向两端上部,如图5(A)、(B)、(C)所示,载置在电路基板PCB上的I对基板载置部14从该左右方向两端上部向后方突出形成。另外,在壳体基部11的后表面Ilb的I对基板载置部14的内侧,如图5(A)、(B)、(C)所示,设置有I对罩卡合面llg。另外,设置于壳体10的突出部12形成为平板状,从壳体基部11的前表面Ila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向前方突出。构成突出部12的主面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延伸。
[0053]另外,构成接触件20的多个第I接触件21,如图2、图3、图7、图8以及图10所示被插入成型于壳体10。另外,第I接触件21以各个第I接触件21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在突出部12的上表面侧沿着左右方向以规定节距并列配置。另一方面,构成接触件20的多个第2接触件22如图7以及图10所示插入成型于壳体10,以各个第2接触件22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在突出部12的下表面侧沿着左右方向以规定节距并列配置。
[0054]在图11至图13中仅表示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的第I接触件21群组。
[0055]多个第I接触件21如图11至图13所示,具体地排列有6个。各个第I接触件21如图6所示,具备被固定于壳体基部11的固定部21a。另外,各个第I接触件21具备从固定部21a向后方延伸、被焊接连接在电路基板PCB上的基板连接部21b。再者,各个第I接触件21如图7所示,具备上部接点部21c,该上部接点部21c从固定部21a向前方在形成于突出部12的上表面的槽12a内延伸。上部接点部21c形成为平板状,其上表面露出。各个第I接触件21通过冲裁以及弯曲加工金属板而形成。
[0056]该多个接触件21在各个基板连接部21b并列地连接于载体(未图示)的状态下,放入成形壳体10的金属型内,向该金属型内流入合成树脂,从而插入成型壳体10。然后,切断载体和各个基板连接部21b之间。
[0057]另外,第2接触件22排列有5个。各个第2接触件22如图6所示,具备被固定于壳体基部11的固定部22a。另外,各个第2接触件22具备从固定部22a向后方延伸、被焊接连接于电路基板PCB上的基板连接部21b。再者,各个第2接触件22如图7所示,具备下部接点部22c,该下部接点部22c从固定部22a向前方在形成于突出部12的下表面的槽12b内延伸。下部接点部22c的下表面露出。各个第2接触件22通过冲裁以及弯曲加工金属板而形成。
[0058]多个第2接触件22也与第I接触件21同样地,在各个基板连接部22b并列地连接于载体(未图示)的状态下,放入成形壳体10的金属型内,向该金属型内流入合成树脂,从而插入成型壳体10。然后,切断载体和各个基板连接部21b之间。
[0059]再者,如图11所示,被并列配置的多个第I接触件21中的大致中间部,具体地说,在从左侧起第3个的第I接触件21的前端,设置有沿正交于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23。该横梁23是从第I接触件21的上部接点部21c的前端起以前表面变凸的方式弯曲而向下方延伸的弯曲构造体。横梁23是金属制,与第I接触件21—起形成为一体。该横梁23如图6所示,以前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设在突出部12。横梁23的左右方向长度尽可能优选接近突出部12的左右方向宽度。后面描述该横梁23的功能。
[0060]另外,罩30通过冲裁以及弯曲加工金属板而形成为大致箱型,被安装于壳体基部11而覆盖壳体10的周围。罩30具备:顶板31,其覆盖壳体10的上侧;1对侧板33、34,其从顶板31的左右方向两端向下方延伸、覆盖壳体10的左右两侧。另外,罩30具备底板32,该底板32以连结I对侧板33、34的下端部的方式从该一对侧板33、34的下端部延伸。底板32覆盖壳体10的下侧。并且,由覆盖形成于壳体10的突出部12的周围的顶板31、1对侧板33、34以及底板32形成嵌合匹配连接器50的嵌合用空间15。另外,在顶板31的后端部,设置有从该后端部向后方突出的后方突出部38。在后方突出部38的后端,设置有在左右两侧对称地延伸的I对紧固片35。再者,在I对侧板33、34各自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设置有装入形成于电路基板PCB的通孔PCB2的I对脚部36。另外,在I对侧板33、34各自的后端部,设置有载置于电路基板PCB上的I对载置部37。这些脚部36以及载置部37相对于电路基板PCB而被焊接连接。
[0061]在这样构成的电连接器I的组装中,首先准备插入成型多个第I接触件21以及第2接触件22的壳体10。接着,将罩30安装在壳体10。具体地说,将罩30的顶板31的后端部从壳体10的前方插入形成于壳体10的罩卡合用凹部13。与此同时,以罩30的I对侧板33、34覆盖壳体基部11的左右侧面11c、lld,并且由底板32覆盖壳体基部11的下表面Hf。然后,如图2所示,将I对紧固片35向斜下方弯曲,使各个紧固片35的侧缘卡合在壳体10的罩卡合面iig。由此,罩30被安装于壳体10。
[0062]并且,被组装的电连接器I如图1所示,被安装在电路基板PCB上。如果具体地说明,则在电路基板PCB的一侧缘,如图1所示,形成有矩形状的切口 PCBl。切口 PCBl的左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电连接器I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稍微更大,切口PCBl的前后方向(纵深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电连接器I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稍微更小。在该电路基板PCB的切口 PCBl,从上方装入电连接器I。此时,将罩30的I对脚部36插入形成于电路基板PCB的I对通孔PCB2。另外,同时将罩30的I对载置部37以及壳体10的I对基板载置部14载置在电路基板PCB上。然后,将脚部36以及载置部37相对于电路基板PCB而焊接连接。由此,电连接器I被安装在电路基板PCB上。
[0063]并且,相对于被安装于电路基板PCB上的电连接器1,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匹配连接器50被嵌合。匹配连接器5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匹配壳体60、由多个第I匹配接触件71以及第2匹配接触件72构成的接触件70、金属制的罩80。
[0064]在匹配壳体60,形成有电连接器I的突出部12能够插入的突出部容纳空间61。
[0065]另外,多个第I匹配接触件71如图15(B)所示,在匹配壳体60的突出部容纳空间61的上表面沿着左右方向以规定节距排列。各个第I匹配接触件71连接至未图示的电缆,并且与设于突出部12的第I接触件21的上部接点部21接触,该突出部12插入突出部容纳空间61。
[0066]另一方面,多个第2匹配接触件72如图15(B)所示,在匹配壳体60的突出部容纳空间61的下表面沿着左右方向以规定节距排列。各个第2匹配接触件72连接至未图示的电缆,并且与设于突出部12的第2接触件22的下部接点部22c接触,该突出部12插入突出部容纳空间61。
[0067]再者,罩80是通过冲裁以及弯曲加工金属板而形成为大致箱型,被安装于壳体60而覆盖壳体60的周围。罩80的外形具有能够相对于电连接器I的嵌合用空间15而插入的形状。
[0068]并且,如果匹配连接器50相对于电连接器I而从电连接器I的前侧被嵌合,则匹配连接器50的罩80被装入电连接器I的嵌合用空间15。另外,同时,电连接器I的突出部12装入匹配连接器50的突出部容纳空间61。由此,电连接器I的第I接触件21和匹配连接器50的第I匹配接触件71接触,并且电连接器I的第2接触件22和匹配连接器50的第I匹配接触件72接触。该结果,安装有电连接器I的电路基板PCB和连接于匹配连接器50的电缆被电连接。
[0069]在此,在匹配连接器50被嵌合于电连接器I时,如图16(A)所示,有时候匹配连接器50以相对于电连接器I倾斜的状态沿箭头A方向被嵌合。该情况下,有时候匹配连接器50的罩80与电连接器I的突出部12碰撞。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横梁23以其前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设于突出部12,因而匹配连接器50的罩80与横梁23的前表面碰撞。因此,避免突出部12的顶端(前端)破损。在此,匹配连接器50的罩80是金属制,但横梁23也是金属制,因而避免横梁23的机械强度的不足引起的突出部12的破损。
[0070]另外,匹配连接器50相对于电连接器I倾斜地嵌合,再者,如图16⑶所示,有时候匹配连接器50沿由箭头B表示的左右方向滑动而往复运动。该情况下,如果不设置横梁23,则突出部12有相当高的几率破损。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I中,匹配连接器50的罩80也相对于横梁23的前表面滑动,因而突出部12不会破损。
[0071]另外,横梁23由于与第I接触件21 —起形成为一体,因而能够在形成第I接触件21时同时形成,相比于将横梁23与第I接触件21分开地制造的情况,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0072]另外,横梁23为以前表面变凸的方式弯曲的弯曲构造体,因而与使横梁的前表面仅为平面的平面构造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强机械强度。
[0073]再者,横梁23设置在被并列配置的多个第接触件21中的被配置在大致中间部的I个第I接触件21的前端。因此,在将多个第I接触件21插入成型于壳体10时,设置横梁23的第I接触件21的并列方向位置的平衡良好,能够确保多个第I接触件21的位置稳定性。
[0074]接着,参照图17至图19而说明横梁23的第I变形例。在图17至图19中,对于与图11至图13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有时候省略其说明。
[0075]在图17至图19中,在被并列配置的多个第I接触件21中的大致中间部,具体地说,在从左侧起第3个第I接触件21的前端,设置有沿正交于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23。该横梁23与图11至图13所示的横梁23不同,经由从第I接触件21的上部接点部21c的前端起以下表面变凸的方式弯曲的连结片23a而延伸。横梁23由从连结片23a的前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截面矩形状的棒状体构成。并且,横梁23是金属制,与第I接触件21 —起形成为一体。另外,横梁23以前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设于突出部12。
[0076]即使在将这样的横梁23设置于第I接触件21的前端的情况下,在匹配连接器50相对于电连接器I倾斜地嵌合时,匹配连接器50的罩80也与横梁23的前表面碰撞。因此,避免突出部12的顶端(前端)破损。
[0077]另外,匹配连接器50相对于电连接器I倾斜地嵌合,再者,即使是匹配连接器50沿左右方向滑动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匹配连接器50的罩80也相对于横梁23的前表面滑动。因此,突出部12不会破损。
[0078]另外,参照图20至图22而说明横梁23的第2变形例。在图20至图22中,对于与图11至图13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有时候省略其说明。
[0079]在图20至图22中,横梁23不同于图11至图13所示,被设置成连结被并列配置的多个第I接触件21中的最外端的2个第I接触件21的前端。该横梁23是从最外端的2个第I接触件21的上部接点部21c的前端起以前表面变凸的方式弯曲而向下方延伸的弯曲构造体。横梁23是金属制,与最外端的2个第I接触件21—起形成为一体。该横梁23以前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设于突出部12。
[0080]即使在将这样的横梁23设置于第I接触件21的前端的情况下,在匹配连接器50相对于电连接器I倾斜地嵌合时,匹配连接器50的罩80也与横梁23的前表面碰撞。因此,避免突出部12的顶端(前端)破损。
[0081]另外,匹配连接器50相对于电连接器I倾斜地嵌合,再者,即使在匹配连接器50沿左右方向滑动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匹配连接器50的罩80也相对于横梁23的前表面滑动。因此,突出部12不会破损。
[0082]另外,横梁23被设置成连结被并列配置的多个第I接触件21中的最外端的2个第I接触件21的前端。因此,在将多个第I接触件21插入成型于壳体10时,横梁23的支撑因最外端的2个第I接触件21而变得稳定。由此,能够更高地维持多个第I接触件21的位置稳定性。
[0083]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够进行各种的变更、改良。
[0084]例如,横梁23不必设于第I接触件21的前端,也可以设于第2接触件22的前端。
[0085]另外,横梁23不必为以前表面变凸的方式弯曲的弯曲构造体或截面矩形状的棒状体,如果沿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以前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设于突出部,那么也可以为任何形状。
[0086]再者,横梁23也不必设置于被并列配置的多个第I接触件21中的被配置在大致中间部的I个第I接触件21的前端,也可以被设置在2个以上的第I接触件21的前端,或者被设置于最外面的第I接触件21的前端。
[0087]另外,横梁不必是金属制,另外,也不必与第I接触件21—起形成为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以及被固定于该壳体的多个金属制的接触件,所述壳体具有:具有前表面的壳体基部、以及从该壳体基部的所述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平板状的突出部,所述多个接触件以各个接触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并列配置于所述突出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接触件中的至少I个接触件的前端,设置有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该横梁以前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埋设于所述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是以前表面变凸的方式弯曲的弯曲构造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设置在被并列配置的所述多个接触件中的被配置在大致中间部的I个接触件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被设置成连结被并列配置的所述多个接触件中的最外端的2个接触件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是金属制,与所述接触件一起形成为一体。
【文档编号】H01R13/405GK103682741SQ20131041064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大越谕高, 五十岚勋 申请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