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弹簧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5840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新型弹簧探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弹簧探针,包括有复数个相互绝缘且相互同心的接触针头组成,每个接触针头均对应有与之匹配的针管,每个接触针头与其所对应的针管之间连接有张力弹簧,接触针头可以沿针管轴向伸缩运动;每个接触针头对应的针管分别用与相应电路固定电连接,每个接触针头分别用与相应的导电端子弹性连接。采用本方案的接触针头均可以沿相应针管进行伸缩运动,可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接触针头与触点稳定接触,避免断路;绝缘套管可以保证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独立分开,避免短路;接触针头均为前窄后宽的柱形凸台结构,接触针头和针管组装时安装简单,生产效率高,无需额外的卡扣结构进行固定。
【专利说明】新型弹簧探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弹簧探针的制造工艺,具体是一种新型弹簧探针。

【背景技术】
[0002]弹簧探针,又名?080 011,亦被称为天线顶针、探针、顶针,是一种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精密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手机天线,手机电池等与手机主板之间的连接作用,为客户解决无法用弹片或其它连接器难以完成的连接之用途。?080 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接触性能高、连接用途广泛、是连接器首选之产品。?111内部有一个精密张力弹簧结构。的组成部分为三个部件,针头、张力弹簧、针管。
[0003]现有的多极接口通常采用卡和方式连接,其中极片通常为固定触点或者弹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极片与接头之间容易发生松动,可能导致电路突然断开,十分影响日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电极且电极互相之间为同心关系的,设置于一体可伸缩活动且连接紧密的新型弹簧探针。
[0005]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方案是:一种新型弹簧探针,包括有复数个相互绝缘且相互同心的接触针头组成,每个接触针头均对应有与之匹配的针管,每个接触针头与其所对应的针管之间连接有张力弹簧,接触针头可以沿针管轴向伸缩运动;每个接触针头对应的针管分别用与相应电路固定电连接,每个接触针头分别用与相应的导电端子弹性连接。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弹簧探针的接触针头为两个,分别是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所述针管包括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所述第一接触针头与第一针管之间连接有第一张力弹簧,所述第一接触针头可以沿第一针管轴向伸缩运动;还包括第二接触针头和第二针管以及一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固定紧套在所述第一针管外,其底部设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径与第二针管的内径匹配;该绝缘套管的外壁环绕有第二张力弹簧;所述该第二张力弹簧的底部由凸环顶住,端部紧接第二接触针头的底部;所述第二接触针头为管状结构,针头内管管径与绝缘套管的外径匹配,第二接触针头可活动的套置在绝缘套管上;所述第二接触针头外套第二针管,第二针管的内径与第二接触针头的最大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二接触针头可以沿第二针管和绝缘套管的轴向伸缩运动。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均为前窄后宽的柱形凸台结构,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均为空心凹槽结构;所述第一接触针头前端部分从第一针管伸出,所述第一接触针头后端部分卡在第一针管内;所述第二接触针头前端部分从第二针管伸出,所述第二接触针头后端部分卡在第二针管内。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张力弹簧外径小于第二针管内径,第二张力弹簧内径大于绝缘套管外径。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张力弹簧外径小于第一针管内径。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针管外设置有连接环。
[0011]采用本方案的设计的同心多极弹簧探针,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均可以沿相应针管进行伸缩运动,可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接触针头与触点稳定接触,避免断路;绝缘套管可以保证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独立分开,避免短路;所述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均为前窄后宽的柱形凸台结构,使得接触针头和针管组装时安装简单,生产效率高,无需额外的卡扣结构进行固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0013]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0014]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2、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一为一种新型弹簧探针,包括第一接触针头5、第二接触针头6,所述第一接触针头5外套有第一针管6,所述第一接触针头5与第一针管6之间连接有第一张力弹簧7,所述第一接触针头5可以沿第一针管6轴向伸缩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触针头2和第二针管1以及一绝缘套管4,其中,
[0017]所述绝缘套管4固定紧套在所述第一针管5外,其底部设有凸环9,所述凸环9的外径与第二针管1的内径匹配;该绝缘套管4的外壁环绕有第二张力弹簧3 ;
[0018]所述该第二张力弹簧3的底部由凸环9顶住,端部紧接第二接触针头2的底部;
[0019]所述第二接触针头2为管状结构,针头内管管径与绝缘套管4的外径匹配,第二接触针头2套置在绝缘套管4上;
[0020]所述第二接触针头2外套有第二针管1,第二针管1的内径与第二接触针头2的最大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二接触针头2与第二针管1之间连接有第二张力弹簧3,所述第二接触针头2可以沿第二针管4和绝缘套管4的轴向伸缩运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针头、第一第二针管均为导电金属材质。
[0021]使用时,将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分别与相应的电极电连接,然后将第一接触针头与第一接触针头插入连接器中。此时第一张力弹簧收缩,使得第一接触针头与连接器中的第一触点对应稳定接触;第二张力弹簧收缩,使得第二接触针头与连接器中的第二触点对应稳定接触。当发生轻微震动时,张力弹簧会相应收缩或者舒张使得接触针头始终与触点稳定连接,保证电路畅通。
[0022]为了满足更多级电极的连接,本发明的针管也可以是三级、四级或者更多层级的结构,所述针管外套有绝缘套管,绝缘套管外套有次级针管,次级针管外套有次级绝缘套管,次级绝缘套管外还套有下一级针管,不同级针管之间层层套接;
[0023]所述多级同心针管分别与相应电极电连接,所述多级同心接触针头分别与对应连接头内的触点对应弹性连接。
[0024]为了方便安装,使得接触针头能从针管伸出又不完全滑出,所述第一接触针头5和第二接触针头2均为前窄后宽的柱形凸台结构,第一针管6和第二针管1均为空心凹槽结构;所述第一接触针头5前端部分从第一针管6伸出,所述第一接触针头5后端部分卡在第一针管6内;所述第二接触针头2前端部分从第二针管1伸出,所述第二接触针头2后端部分卡在第二针管1内。
[0025]为了使得张力弹簧与针管相匹配,所述第二张力弹簧3外径小于第二针管1内径,第二张力弹簧3内径大于绝缘套管4外径。所述第一张力弹簧7外径小于第一针管6内径。
[0026]为了方便探针与其他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针管1外设置有连接环8。
[0027]采用本方案的设计的同心多极弹簧探针,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均可以沿相应针管进行伸缩运动,可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接触针头与触点稳定接触,避免断路;同时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相对独立,不会出现短路;接触针头和针管组装时安装简单,只需要借助简单的人力劳动即可完成,生产效率高,无需额外的卡扣结构进行固定,大大降低了组装加工的成本。
[0028]经过大量的测试,本组装方法的产品成品良率非常高,基本不会出现残次品。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弹簧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探针包括有复数个相互绝缘且相互同心的接触针头组成,每个接触针头均对应有与之匹配的针管,每个接触针头与其所对应的针管之间连接有张力弹簧,接触针头可以沿针管轴向伸缩运动; 每个接触针头对应的针管分别用与相应电路固定电连接,每个接触针头分别用与相应的导电端子弹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弹簧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探针的接触针头为两个,分别是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所述针管包括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所述第一接触针头与第一针管之间连接有第一张力弹簧,所述第一接触针头可以沿第一针管轴向伸缩运动;还包括第二接触针头和第二针管以及一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固定紧套在所述第一针管外,其底部设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径与第二针管的内径匹配;该绝缘套管的外壁环绕有第二张力弹簧; 所述该第二张力弹簧的底部由凸环顶住,端部紧接第二接触针头的底部; 所述第二接触针头为管状结构,针头内管管径与绝缘套管的外径匹配,第二接触针头可活动的套置在绝缘套管上;所述第二接触针头外套第二针管,第二针管的内径与第二接触针头的最大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二接触针头可以沿第二针管和绝缘套管的轴向伸缩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弹簧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针头和第二接触针头均为前窄后宽的柱形凸台结构,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均为空心凹槽结构; 所述第一接触针头前端部分从第一针管伸出,所述第一接触针头后端部分卡在第一针管内; 所述第二接触针头前端部分从第二针管伸出,所述第二接触针头后端部分卡在第二针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条所述的新型弹簧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力弹簧外径小于第二针管内径,第二张力弹簧内径大于绝缘套管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条所述的新型弹簧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弹簧外径小于第一针管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条所述的新型弹簧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管外设置有连接环。
【文档编号】H01R13/24GK104466484SQ201410829421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6日
【发明者】廖芳 申请人:廖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