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226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线束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导体和密封垫。所述绝缘外壳内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绝缘外壳的壁上形成有用于多根线束伸入所述容纳腔的通孔;所述导体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导体用于连接多根线束,所述导体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密封垫设在所述绝缘外壳内,且所述密封垫用于将导体和外界隔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束连接器,采用绝缘外壳可以有效的解决线束连接器漏电或击穿绝缘层的问题,避免线束连接器漏电,提高了该线束连接器的安全性,同时在绝缘外壳内设有密封垫,该密封垫可以避免外界的灰尘、水等影响线束连接器,使该线束连接器具备防水、防尘的作用,从而使该线束连接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线束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池测试的连接时,主要的连接方法是将测试设备端和电池端的端子对接后采用螺栓和螺母进行紧固,再采用包扎绝缘胶带的方式进行保护。
[0003]高压连接件采用螺栓进行紧固,再采用绝缘胶带进行保护,在操作不当或是松动时容易出现漏电风险和高压时出现击穿绝缘胶带的问题。当出现充放电测试设备和电池之间的圆形端子型号不一致时容易出现紧固不可靠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束连接器,该线束连接器可以方便地连接两根或多根线束,该线束连接器采用绝缘外壳,且外壳内设有密封垫。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束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导体和密封垫。所述绝缘外壳内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绝缘外壳的壁上形成有用于多根线束伸入所述容纳腔的通孔;所述导体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导体用于连接多根线束;所述密封垫设在所述绝缘外壳内,且所述密封垫用于将导体和外界隔开。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束连接器,绝缘外壳内设有将导体和外界隔开的密封垫3,且通过导体连接多根线束。由此,采用绝缘外壳可以有效的解决线束连接器漏电或击穿绝缘层的问题,避免线束连接器漏电,提高了该线束连接器的安全性,同时在绝缘外壳内设有密封垫,该密封垫将外界的灰尘、水等与导体隔开,从而避免灰尘、水等影响线束连接器,使该线束连接器具备防水、防尘的作用,从而使该线束连接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使用该线束连接器连接线束的设备或测试仪器等的电学参数。
[000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线束连接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所述绝缘外壳具有沿纵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通孔包括设在所述绝缘外壳第一端的第一通孔和设在所述绝缘外壳第二端的第二通孔。由此,便于线束的伸入容纳腔与导体相连,使线束的走向成直线,从而便于线束连接线束连接器,以及便于线束连接设备或电源。
[0009]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圆筒形状的壳体以及设在所述壳体两端内壁上的第一限位凸缘和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限位凸缘上,且所述第二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二限位凸缘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延伸。
[0010]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绝缘座和绝缘盖,所述绝缘盖盖设在所述绝缘座上,所述绝缘座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和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连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绝缘盖上设有第二容纳槽和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连的第三通槽和第四通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通槽和所述第四通槽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通孔。由此,便于该线束连接器连接两根线束,提高了该线束连接器连接两根或多根线束的效率和稳定性。
[0011]所述绝缘座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绝缘盖的第一侧边铰接,所述绝缘座的第二侧边设有相互卡持的卡勾和卡槽中的一个,且所述绝缘盖的第二侧边设有相互卡持的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槽中的另一个。由此,使该线束连接器使用方便,使多个线束可以快速的连接在一起,使用方便。
[0012]所述密封垫包括绝缘座密封垫和绝缘盖密封垫,所述绝缘座密封垫设在所述绝缘座的内壁上,且所述绝缘盖密封垫设在所述绝缘盖的内壁上,所述绝缘座密封垫和所述绝缘盖密封垫配合密封所述绝缘盖和所述绝缘座之间的接合处。由此,在绝缘盖打开时,绝缘盖密封垫设在绝缘盖的内壁上,绝缘座密封垫设在绝缘座的内壁上,在绝缘盖合上时,绝缘盖密封垫和绝缘座密封垫配合将导体及导体与线束的连接处完全封闭在容纳腔内,避免了灰尘、水等影响该线束连接器。
[0013]所述绝缘座密封垫上形成有半圆筒形的导体槽,所述导体为与所述导体槽适配的半圆柱形状,所述导体容纳在所述导体槽内。由此,通过绝缘座密封垫将导体稳定的定位在导体槽内,使导体不会移位,提到导体的稳定性。
[0014]所述绝缘座密封垫和所述绝缘盖密封垫分别一体形成。由此,使绝缘座密封垫和绝缘盖密封垫的结构简单,便于成型,提高了成型效率且降低成本,而且一体形成的绝缘座密封垫以及绝缘盖密封垫可以提高密封垫的密封性能。
[0015]所述导体上设有与所述导体通过螺纹连接的螺栓。由此,通过螺栓将线束的端部连接在导体上,可以便于线束与导体的连接,提高了该线束连接器连接线束的效率,而且还使线束的端部与导体连接稳定且接触良好。
[0016]所述导体上设有第一组螺纹连接孔和第二组螺纹连接孔,且所述第一组螺纹连接孔和所述第二组螺纹连接孔中的任一个均包括大小不同的多个螺纹孔。由此,适于不同大小的螺栓与导体螺纹连接,从而使该线束连接器可以适于连接不同的线束端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圈示E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的展开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的绝缘外壳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的绝缘外壳的展开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的导体和绝缘座密封垫配合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的导体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连接两根线束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线束连接器100 ;绝缘外壳I ;导体2 ;密封垫3 ;容纳腔101 ;通孔102 ;第一通孔1021 ;第二通孔1022 ;壳体11 ;第一限位凸缘12 ;第二限位凸缘13 ;绝缘座14 ;绝缘盖15 ;第一容纳槽141 ;第一通槽142 ;第二通槽143 ;第二容纳槽151 ;第三通槽152 ;第四通槽153 ;绝缘座密封垫31 ;绝缘盖密封垫32 ;卡勾51 ;卡槽52 ;螺栓6 ;第一组螺纹连接 孔201 ;第二组螺纹连接孔202 ;第一线束200A ;第二线束200B。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
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 ]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
[0032]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外壳1、导体2和密封垫3。
[0033]具体而言,绝缘外壳I内形成有容纳腔101,且绝缘外壳I的壁上形成有用于多根线束伸入容纳腔101的通孔102。多个线束穿过通孔102后,多个线束的端部与位于容纳腔101内的导体2相连,从而通过导体将多个线束连接在一起,实现多个线束之间的电连接。密封垫3设在绝缘外壳I内,且密封垫3用于将导体2与外界隔开,换言之,密封垫3与绝缘外壳I配合,以便于将导体2容纳在一个封闭的腔室内。多根线束的端部从通孔102伸入容纳腔101内,且多根线束的端部均与导体2相连,从而通过导体2实现多根线束之间的电连接,密封垫3将导体2和外界隔开,避免灰尘或水等影响导体2和线束之间的连接。
[0034]所述密封垫3将导体和外界隔开以及所述封闭的腔室,并非使线束不能伸入容纳腔101内与导体2相连,是指在线束与导体2连接完成后,密封垫3将导体2和外界隔开,或者说密封垫3与连接导体2的线束配合将导体2密封在容纳腔101内。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绝缘外壳I内设有将导体2和外界隔开的密封垫3,且通过导体2连接多根线束。由此,采用绝缘外壳I可以有效的解决线束连接器100漏电或击穿绝缘层的问题,避免线束连接器漏电,提高了该线束连接器100的安全性,同时在绝缘外壳I内设有密封垫3,该密封垫3将外界的灰尘、水等与导体2隔开,从而避免灰尘、水等影响线束连接器100,使其具备防水、防尘的作用,从而使该线束连接器100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使用该线束连接器100连接线束的设备或测试仪器等的电学参数。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垫3设在所述通孔的壁上,且密封垫3的中部设有可供线束穿入容纳腔101的孔。由此,使密封垫3可以将导体2和外界的灰尘、水等完全隔开,提高了密封垫3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提高了该线束连接器100的防水防尘的作用。
[0037]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仅在通孔102的表面上设置密封垫,或者在连通容纳腔101与外界的连通处设置密封垫。
[0038]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绝缘外壳的剖视图,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外壳I具有沿纵向的第一端(即如图4中绝缘外壳I朝向方向A的一端)和第二端(即如图4中绝缘外壳I朝向方向B的一端),通孔102包括设在绝缘外壳I第一端的第一通孔1021和设在绝缘外壳I第二端的第二通孔1022。多个线束穿过设在绝缘外壳I两端的第一通孔1021和第二通孔1022伸入容纳腔101,并使多个线束与导体2相连。由此,便于线束的伸入容纳腔101与导体2相连,使线束的走向成直线,从而便于线束连接线束连接器100,以及便于线束连接设备或电源。
[0039]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绝缘外壳I上通孔102的位置,例如,还可以通过在绝缘外壳I的一端设置通孔,而将多个线束分别穿过该通孔,或者,还可以使通孔设在绝缘外壳的侧壁上。
[0040]如图4所示,绝缘外壳I包括壳体11以及第一限位凸缘12和第二限位凸缘13,壳体11为圆筒形状,且壳体11的两端敞开,第一限位凸缘12和第二限位凸缘13分别设在壳体11两端的内壁上,用于在壳体11内形成所述容纳腔101,第一限位凸缘12上形成有连通容纳腔101的第一通孔1021,且第二限位凸缘13上形成有连通容纳腔101的第二通孔1022,第一通孔1021和第二通孔1022分别沿壳体11的轴线延伸。
[0041]有利地,如图5所示,绝缘外壳I包括绝缘座14和绝缘盖15,绝缘盖15盖设在绝缘座14上,绝缘座14上设有第一容纳槽141和与第一容纳槽141相连的第一通槽142和第二通槽143,绝缘盖15上设有第二容纳槽151和与第二容纳槽151相连的第三通槽152和第四通槽153,第一容纳槽141和第二容纳槽151配合形成容纳腔101,第一通槽142和第三通槽152配合形成第一通孔1021,且第二通槽143和第四通槽153配合形成第二通孔1022。换言之,绝缘外壳I分为绝缘座14和绝缘盖15,在采用该线束连接器100连接线束时,首先将绝缘盖15打开,将线束与导体2连接,然后再将绝缘盖15盖上,从而使两根线束稳定的连接在一起。由此,便于该线束连接器100连接两根线束,提高了该线束连接器100连接两根或多根线束的效率和稳定性。
[0042]在图4和图5中,沿绝缘外壳I的中心线将绝缘外壳I分隔开形成绝缘座14和绝缘盖15,由于绝缘外壳I由壳体11以及设在壳体11端部内壁上的第一限位凸缘12和第二限位凸缘13组成,因此,在分隔过程中,壳体11、第一限位凸缘12和第二限位凸缘13均被分隔成两半,在绝缘盖15盖在绝缘座14上时,被分隔为两半的壳体11以及第一限位凸缘12和第二限位凸缘13将组合形状一个完整的绝缘外壳1.此外,由于壳体I内形成有容纳腔101,第一限位凸缘12上具有第一通孔1021,第二限位凸缘13上具有第二通孔1022,因此,绝缘外壳I被分隔成绝缘座14和绝缘盖15,则壳体I上的容纳腔101将被分隔成位于绝缘座14上的第一容纳槽141及位于绝缘盖15上的第二容纳槽151,第一限位凸缘12上的第一通孔1021将被分隔成位于绝缘座14上的第一通槽142及位于绝缘盖15上的第三通槽152,第二限位凸缘13上的第二通孔1022将被分隔成位于绝缘座14上的第二通槽143及位于绝缘盖15上的第四通槽153。
[0043]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绝缘座14和绝缘盖15设置成形状和大小相同,且使绝缘座14和绝缘盖15可以配合形成柱状的绝缘外壳。
[004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绝缘外壳I还可以由两个筒体配合形成,且两个筒体均为一端敞开且另一端封闭的形状,两个筒体敞开的一端对接形成绝缘外壳,且两个筒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用于线束通过的通孔,或者,绝缘外壳I由绝缘筒体和绝缘盖板组成,绝缘筒体的第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绝缘盖板封盖绝缘筒体敞开的一端,且绝缘筒体的端面及绝缘盖板上分别设有用于线束穿过的通孔。
[0045]进一步地,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座14朝向方向C的一侧为绝缘座14的第一侧边,绝缘座14朝向方向D的一侧为绝缘座14的第二侧边,绝缘盖15朝向方向D的一侧为绝缘座14的第一侧边,绝缘座14朝向方向C的一侧为绝缘座14的第二侧边。绝缘座14的第一侧边与绝缘盖15的第一侧边铰接,绝缘座14的第二侧边设有相互卡持的卡勾51和卡槽52中的一个,且绝缘盖15的第二侧边设有相互卡持的卡勾51和卡槽52中的另一个。在采用该线束连接器100将线束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首先,将绝缘座14翻转,并将多个线束分别与导体2连接在一起,然后翻转绝缘盖15,使绝缘盖15合上,并使卡勾51和卡槽52相互卡持,从而完成对线束的连接。由此,使该线束连接器100使用方便,使多个线束可以快速的连接在一起,使用方便。
[0046]如图3和图6所示,密封垫3包括绝缘座密封垫31和绝缘盖密封垫32,绝缘座密封垫31设在绝缘座14的内壁上,绝缘盖密封垫32设在绝缘盖15的内壁上上。换言之,绝缘座密封垫31贴附在第一容纳槽141、第一通槽142和第二通槽143的表面上,且绝缘盖密封垫32贴附在第二容纳槽151、第三通槽152和第四通槽153的表面上,此外,在绝缘盖15与绝缘座14盖合时,绝缘座密封垫31和绝缘盖密封垫32配合密封绝缘盖15与绝缘座14之间的结合处,或者说,在绝缘盖15与绝缘座14盖合时,绝缘盖15与绝缘座14的配合将绝缘座密封垫31和绝缘盖密封垫32压紧,使绝缘座密封垫31和绝缘盖密封垫32配合紧密无间隙。由此,在绝缘盖15打开时,绝缘盖密封垫32设在绝缘盖15的内壁上,绝缘座密封垫31设在绝缘座14的内壁上,在绝缘盖15合上时,绝缘盖密封垫32和绝缘座密封垫31配合将导体2及导体2与线束的连接处完全封闭在容纳腔101内,避免了灰尘、水等影响该线束连接器100。
[0047]绝缘座密封垫31上形成有半圆筒形的导体槽(未示出),导体2为与所述导体槽适配的半圆柱形状,导体2容纳在所述导体槽内。由此,通过绝缘座密封垫31将导体2稳定的定位在导体槽内,使导体2不会移位,提到导体2的稳定性。
[0048]有利地,绝缘座密封垫31和绝缘盖密封垫32分别一体形成,具体而言,绝缘座密封垫31 —体形成,绝缘盖密封垫32 —体形成。由此,使绝缘座密封垫31和绝缘盖密封垫32的结构简单,便于成型,提高了成型效率且降低成本,而且一体形成的绝缘座密封垫31以及绝缘盖密封垫32可以提高密封垫3的密封性能。
[0049]如图3和图7所示,导体2上设有螺栓6,且螺栓6与导体2通过螺纹连接。由此,通过螺栓6将线束的端部连接在导体2上,可以便于线束与导体2的连接,提高了该线束连接器100连接线束的效率,而且还使线束的端部与导体2连接稳定且接触良好。
[0050]导体2上设有第一组螺纹连接孔201和第二组螺纹连接孔202,且第一组螺纹连接孔201和第二组螺纹连接孔202中的任一个均包括大小不同的多个螺纹孔,其中第一组螺纹连接孔201用于连接第一根线束,而第二组螺纹连接孔202用于连接第二根线束。由此,适于不同大小的螺栓6与导体3螺纹连接,从而使该线束连接器100可以适于连接不同的线束头。
[0051]图8示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线束连接器100连接两根线束的示意图,第一线束200A和第二线束200B分别从绝缘外壳I两端的通孔102伸入绝缘外壳I内的容纳腔101内,且第一线束200A的端部与被密封垫3包覆的导体2连接在一起,第二线束200B的端部与被密封垫3包覆的导体2连接在一起。
[0052]本实用新型的线束连接器100采用绝缘塑胶外壳,可以有效的解决对接端子漏电或击穿绝缘层的问题,同时在壳体内部添加了密封垫,可以防止灰尘或者是水溅对端子的影响。在该实用新型装置的导体部分可以配置两个以上不同大小的固定孔,同时可以改变接头内密封垫厚度、导体大小、开孔直径,解决充放电测试设备和电池之间的圆形端子型号不一致时的连接问题。
[0053]在将该线束连接器100作为电池充放电测试的连接器使用时,其主要用于电池和电池充放电设备之间。包含绝缘座14和绝缘盖15,绝缘盖15上设有绝缘盖密封垫32,绝缘座14上设有绝缘座密封垫31,导体2设在绝缘座14上,且导体2上设有螺栓6,用于将线束的端部固定在导体2上,导体2上设有多个螺栓6,分别用于连接线束,优选的螺栓6为两个,分别用于连接两根线束,导体2与线束连接完成后,通过绝缘座14和绝缘盖15上的卡勾51和卡凸52进行对位锁紧。为适用于更多的端子在该线束连接器100上使用或线束和密封垫配合更加完善,对于密封垫3的厚度、导体2的大小及第一组螺纹连接孔201和第二组螺纹连接孔202的直径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改变。
[0054]在将该线束连接器100应用于电池充放电检测时,需要两个线束连接器100,其中一个线束连接器100分别连接电池负极和充放电设备,另一个线束连接器100分别连接电池正极和充放电设备
[005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100,将导体2件密封保护在绝缘外壳I中。导体适用多种不同型号大小的端子进行连接。通过改变接头内密封垫厚度、导体大小、开孔直径后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端子。
[0056]此外,在绝缘外壳请I内添加密封垫3,使其具备防水、防尘的作用。在导体2上应用了两个不同直径的螺纹孔可以使不同型号大小的端子连接更加紧固,同时根据端子和线束型号可以通过改变内部密封垫厚度、导体大小、导体上开孔来满足需求。该装置结构简单同时可以反复使用,不需要任何的维护。
[00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05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绝缘外壳的壁上形成有用于多根线束伸入所述容纳腔的通孔; 用于连接多根线束的导体,所述导体设在所述容纳腔内; 用于将所述导体和外界隔开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在所述绝缘外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具有沿纵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通孔包括设在所述绝缘外壳第一端的第一通孔和设在所述绝缘外壳第二端的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圆筒形状的壳体以及设在所述壳体两端内壁上的第一限位凸缘和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限位凸缘上,且所述第二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二限位凸缘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绝缘座和绝缘盖,所述绝缘盖盖设在所述绝缘座上,所述绝缘座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和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连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绝缘盖上设有第二容纳槽和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连的第三通槽和第四通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通槽和所述第四通槽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绝缘盖的第一侧边铰接,所述绝缘座的第二侧边设有相互卡持的卡勾和卡槽中的一个,且所述绝缘盖的第二侧边设有相互卡持的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槽中的另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包括绝缘座密封垫和绝缘盖密封垫,所述绝缘座密封垫设在所述绝缘座的内壁上,且所述绝缘盖密封垫设在所述绝缘盖的内壁上,所述绝缘座密封垫和所述绝缘盖密封垫配合密封所述绝缘盖和所述绝缘座之间的接合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密封垫上形成有半圆筒形的导体槽,所述导体为与所述导体槽适配的半圆柱形状,所述导体容纳在所述导体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密封垫和所述绝缘盖密封垫分别一体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上设有与所述导体通过螺纹连接的螺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上设有第一组螺纹连接孔和第二组螺纹连接孔,且所述第一组螺纹连接孔和所述第二组螺纹连接孔中的任一个均包括大小不同的多个螺纹孔。
【文档编号】H01R11/09GK203760693SQ20142014353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7日
【发明者】孙永贤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