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轨道交通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959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轨道用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客运专线与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中,牵引变电所27.5kV侧的设备间连接及馈出线大量采用电缆方式。但目前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不能实现在线监测线路运行质量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线路监测及局部放电定位,可以及时作出警报,提高电气化铁路运行可靠性的智能轨道交通电缆。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它包括铜导体,在所述铜导体外部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三层共挤而成,所述铜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组成电源线,在所述电源线外部设有金属屏蔽层,在所述金属屏蔽层内设有第一感温探测光缆,在所述金属屏蔽层外部设有第一扎紧带,在 所述第一扎紧带外部设有隔离套,在所述隔离套外部设有隔离带,在所述隔离带外部设有铠装层,在所述铠装层外部设有第二扎紧带,在所述第二扎紧带外部设有外护套层。

在所述铠装层内设有第二感温探测光缆。

所述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所述金属屏蔽层采用铜丝疏绕而成,所述第一感温探测光缆与铜丝同时疏绕设在电源线外部。

所述第一扎紧带为铜带。

所述隔离套由透水性差的聚乙烯材料挤包而成。

所述隔离带由阻燃型非金属材料绕包而成。

所述铠装层为非磁性金属丝铠装层。

所述铠装层由圆铝线或扁铝线铠装而成。

所述外护套层为低烟无卤材料层。

在所述金属屏蔽层内设有第一感温探测光缆,可以精确探测该线缆的运行温度情况及感知局部放电位置;在所述铠装层内设有第二感温探测光缆,可以探测该线缆的运行温度情况,并且可以探测相邻线路的异常情况。

所述铠装层的铠装结构采用圆铝线、扁铝线等材料铠装,可以提高制品抗拉能力,铠装结构采用互锁铠装,可以提高制品抗压能力。

本发明中所述电源线用于电能传输,所述金属屏蔽层采用铜丝疏绕而成,其外可采用铜带或其它材料进行扎紧,其截面应满足电缆的 故障电流要求,所述第一感温探测光缆对线路运行温度等进行检测,实现线路过热报警,甚至断电,以避免电气短路等火灾,另可以协助对局部放电进行定位,将其与金属屏蔽层同时疏绕在电源线上,与金属屏蔽层一起采用铜带或其它材料进行扎紧,所述隔离套,采用透水性差的聚乙烯材料挤包,实现径向防水功能,所述隔离带,采用阻燃型非金属材料挤包或绕包在隔离套外部,实现将非磁性铠装材料与隔离套隔离开,一则防护非磁性金属铠装损伤隔离套;二则起到热传导缓冲作用;三则在电缆燃烧时形成内部缺氧环境,起到阻燃性能,所述铠装层,采用非磁性材料铠装,宜采用铝材质,如圆铝线、扁铝线等。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不仅对轨道交通电缆的防水、阻燃、环保等方面进行优化,并且设置了感温探测光缆,可以对整个线路进行有效监控,配合主控台管理,实现当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自动报警,断电保护及线路切换功能,以避免电气短路等火灾情况,保证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它包括铜导体1,在所述铜导体1外部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所述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三层共挤而成,所述铜导体1、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组成电源线,在所述电源线外部设有金属屏蔽层5,在所述金属屏蔽层5内设有第一感温探测光缆6,在所述金属屏蔽层5外部设有第一扎紧带7,在所述第一扎紧带7外部设有隔离套8,在所述隔离套8外部设有隔离带9,在所述隔离带9外部设有铠装层10,在所述铠装层10外部设有第二扎紧带11,在所述第二扎紧带11外部设有外护套层12;在所述铠装层10内设有第二感温探测光缆;所述绝缘层3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所述金属屏蔽层5采用铜丝疏绕而成,所述第一感温探测光缆6与铜丝同时疏绕设在电源线外部;所述第一扎紧带7为铜带;所述隔离套8由透水性差的聚乙烯材料挤包而成;所述隔离带9由阻燃型非金属材料绕包而成;所述铠装层10为非磁性金属丝铠装层;所述铠装层10由圆铝线或扁铝线铠装而成;所述外护套层12为低烟无卤材料层。本发明不仅对轨道交通电缆的防水、阻燃、环保等方面进行优化,并且设置了感温探测光缆,可以对整个线路进行有效监控,配合主控台管理,实现当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自动报警,断电保护及线路切换功能,以避免电气短路等火灾情况,保证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行安全可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