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6043发布日期:2019-02-22 21:3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其中衔铁可以根据通过线圈的电流采取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在打开位置,衔铁比在闭合位置更加远离磁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在衔铁的打开位置,其使得可能在磁轭和衔铁之间形成更高的电磁力。

本发明的目的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继电器实现。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了附加的有利的实施例。

所描述的继电器的一个优点在于,在衔铁的打开位置(衔铁与磁轭在该位置分隔开),更高的磁和/或电磁力可以作用于衔铁和磁轭之间。按照这种方式,可以例如增加断电(de-energised)接触力,借助于此,可移动的触头可以停靠在固定的触头上。继电器的使用期限从而增加。

该优点由衔铁实现,其具有至少一个重叠元件,重叠元件设计为使得,在衔铁的打开位置,重叠元件设置在磁轭的侧表面上,即重叠元件与磁轭的侧表面重叠。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在断电状态实现重叠元件与磁轭和/或衔铁之间的小的距离。按照这种方式,还在继电器的打开状态提供了相对大的磁力。因此没有必要设置磁轭的以及衔铁的彼此相对的朝向表面(face surface)的尽可能大的表面对。从而可以使得衔铁的以及磁轭的截面较小。

在衔铁的打开位置,重叠元件被引导通过第一平面且通过第二平面,第一平面由衔铁的第一朝向侧限定,且第二平面由磁轭的朝向侧限定。因此,提供了重叠表面,其提供了相对大的磁和/或电磁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衔铁的打开位置,磁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与重叠元件之间的距离小于磁轭的第一端部的朝向侧与衔铁的第一端部区段的朝向侧之间的最小的距离。按照这种方式,磁场线的路线(course)由重叠元件限定和引导。衔铁和磁轭之间的大的距离提供了衔铁的大的移动距离,以及从而触头的大的移动距离。当线圈通电时,重叠元件与磁轭之间的小的距离提供了从打开位置开始的高闭合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叠元件形成在衔铁的第一端部区段上。优选地,重叠元件与磁轭的上部侧表面重叠。按照这种方式,提供了具有大的断电接触力的紧凑的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重叠元件沿衔铁的上端部边缘形成为横向于上端部边缘分布的边缘的形式。按照这种方式,提供了大的重叠表面。此外,可以容易地生产具有衔铁的重叠元件。

优选地,边缘具有衔铁的大于50%的宽度,特别是大于衔铁的90%的宽度。由此提供了具有继电器的紧凑的结构的大的重叠表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重叠元件具有至少两个杆。形成杆以便于将梳部(comb)紧固至衔铁。梳部设置为在衔铁与继电器的可移动的触头之间建立操作性。按照这种方式,使得梳部的固定紧固成为可能,重叠元件的面积被附加地放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叠元件从衔铁的上部侧表面突出。按照这种方式,使得重叠元件的以及衔铁的紧凑设计成为可能,能够容易地实施生产。

在另一实施例中,重叠元件形成在衔铁的横向侧表面上。从而提供用于继电器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将两个重叠元件设置在衔铁的相反的侧面上,重叠元件与磁轭的相反的横向侧表面重叠。从而使得力的对称形成成为可能,附加地能够使重叠表面变大,即使继电器具有紧凑的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重叠元件形成在衔铁的横向表面的上部区段上。从而使得电磁力的大的杠杆作用成为可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重叠元件从侧表面的局部表面突出。局部表面位于侧表面的前区域,前区域面朝磁轭,且在后区域中,侧表面具有端部表面。按照这种方式,无论重叠元件的设计为何,衔铁设置有具有少量材料且如此低重量的重叠元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重叠元件沿磁轭的前端部表面形成为横向于端部表面分布的边缘的形式。按照这种方式,提供了大的重叠表面。此外,可以容易地生产具有磁轭的重叠元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重叠元件形成在磁轭的横向侧表面上。从而提供用于继电器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形成在磁轭的相反的横向侧表面上的两个重叠元件,重叠元件与衔铁的相反的横向侧表面重叠。从而使得力的对称形成成为可能,附加地能够使重叠表面变大,即使继电器的结构是紧凑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叠元件是成角度的形式,特别是衔铁的弯曲的区段。从而提供了简易且廉价的继电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这些附图如下示出了:

图1是在衔铁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的继电器的图解侧视图,

图2是具有线圈的图1的继电器,

图3是衔铁在闭合位置的情况下的图1的继电器,

图4是继电器的透视图,

图5是具有梳部的继电器,

图6是从上面观察时,继电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是继电器的另一实施的图解说明,以及

图9是图解说明的继电器的磁系统的磁通量。.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解侧视图中,图1示出了具有线圈本体1和线圈20的继电器40的部分,U型磁轭3的第二臂部2被引导通过线圈本体1。磁轭3的第一臂部4位于线圈本体1的上方,并向外引出越过线圈本体1的前侧。第一臂部4具有朝向侧5,在打开位置,衔铁7的上端部区段6位于朝向侧5的前面。可移动的触头和固定的触头以及固定的触头的电连接部未在继电器40中示出。衔铁7操作地连接至可移动的触头(未示出),取决于衔铁的位置,可移动地触头以导电的方式抵靠固定的触头(未示出)停靠。这例如是在衔铁7的打开位置的情况。

此外,示出了用于线圈本体1的线圈的电连接部41。衔铁7与可以围绕旋转部(rotation)8旋转的下端部区段9安装在线圈本体1上。上端部区段6具有面朝第一臂部4的朝向侧5的朝向侧10,但朝向侧10与朝向侧5分隔开。此外,衔铁7具有从上端部区段6的上部侧表面12向外突出的重叠元件11。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重叠元件11具有的厚度落入上端部区段6的一半厚度的范围中。重叠元件11从而从上部侧表面12的局部表面13突出,局部表面13位于上部侧表面12的前区域中,前区域面朝磁轭3的第一臂部4。上部侧表面12的后区域具有端部表面14。取决于所选择的实施例,重叠元件11也可以具有更小或更大的厚度。特别地,可以使得重叠元件11的厚度等于上部侧表面12的厚度。在该实施例中,没有形成端部表面14。重叠元件11从衔铁7朝向第一臂部4的朝向侧5延伸,但重叠元件11位于第一臂部4的上方。

继电器40被示出为在衔铁7的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磁轭3的第一臂部4与衔铁7的朝向侧5、10彼此分隔开。在该位置,重叠元件11仍然与第一臂部4的上部侧表面15重叠。间隔17形成在第一臂部4的上部侧表面15和重叠元件11的下部侧表面16之间,该间隔优选地为小于第一臂部4与衔铁7的朝向侧5、10之间的第二间隔18。由于小的间隔17,在断电状态,仍可以在第一臂部4和上端部区段6之间形成相对大的磁通量。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衔铁7的打开位置,重叠元件11被引导通过第一平面且通过第二平面,第一平面由衔铁7的朝向侧10限定,且第二平面由磁轭3的朝向侧5限定。优选地,在衔铁7的打开位置,磁轭3和重叠元件之间的距离17小于磁轭3的第一臂部4的朝向侧5与衔铁7的上端部区段6的朝向侧10之间的最小的距离18。

取决于所选择的实施例,在衔铁7的打开位置,无需使重叠元件11被引导通过第一平面且通过第二平面,第一平面由衔铁7的朝向侧10限定,且第二平面由磁轭3的朝向侧5限定。如果在衔铁7的打开位置,磁轭3与重叠元件之间的距离17小于磁轭3的第一臂部4的朝向侧5与衔铁7的上端部区段6的朝向侧10之间的最小的距离18,则是足够的。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重叠元件11上形成有杆19,杆19向前突出超过重叠元件11。设置杆19以便将梳部紧固制至衔铁7。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继电器,但没有示出线圈本体。

图3图解地示出了衔铁7在闭合位置的情况下的继电器40的部分,在闭合位置,衔铁7的上端部区段6的朝向侧10抵靠磁轭3的第一臂部4的朝向侧5停靠。相似地,衔铁7的下部端部区段9抵靠磁轭3的第二臂部2的朝向侧停靠。第一臂部4具有邻接朝向侧5的边缘区段26,其导致第一臂部4的高度27的增加。边缘区段26具有上部边缘表面28,其被分配至重叠元件11的下部侧表面16。间隔17形成在边缘区段26的上部边缘表面28与重叠元件11的下部侧表面16之间。

在图4的透视图中,示出了图1的电磁继电器4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重叠元件11具有三个杆19、21、22,三者从重叠元件11向外突出,并设计为用于紧固梳部。取决于所选择的实施例,可以省去杆19、21、22中的一个或所有。衔铁7的下部端部区段6枢转地停靠在线圈本体的支承表面23上。此外,线圈本体1具有保持臂部24、25,防止衔铁7过于倾斜远离磁轭3。

在闭合状态,重叠元件11不再对磁通量产生任何影响。上端部区段6与第一臂部4的朝向侧5越接近,重叠元件11的影响变得越不显著,这是由于第一臂部4的朝向侧5与上端部区段6的朝向侧10之间的距离18变得越来越小。随着上端部区段6越来越接近第一臂部4,负责用于引导磁通量的面积和截面增加。

在图4的图示中,重叠元件11在衔铁7的上端部区段6的整个宽度30上延伸。取决于所选择的实施例,重叠元件11也可以仅在宽度30的局部区域上延伸。此外,也可以使得重叠元件11成为布置为彼此分隔开一定距离的多个重叠元件的形式。单独的重叠元件11可以在宽度30上以相等的距离分布开。例如,重叠元件11可以在至少50%的宽度30上延伸。优选地,重叠元件11在至少90%的宽度30上延伸。重叠元件11是衔铁的弯曲的、成角度的区段的形式。取决于所选择的实施例,重叠元件11也可以从上端部区段6的朝向侧10突出。

图5示出了图4的布置,但梳部29钩入衔铁7的杆19、21、22中。梳部29设计为与未示出的可移动的电触头之间建立操作的连接。取决于所选择的实施例,梳部29也可以连接至多个可移动的电触头。

在图6的俯视图中,示出了继电器4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两个附加的重叠元件31、32形成在衔铁7的横向侧表面33、34上。在所示出的衔铁7的打开状态,附加的第一重叠元件31和附加的第二重叠元件32与磁轭3的第一臂部4的第三横向侧表面35和第四横向侧表面36重叠。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小的间隔17相关于横向侧表面而形成在衔铁7和第一臂部4之间。该实施例还在衔铁7的打开状态产生了增加的磁通量。取决于示出的实施例,可以仅设置一个附加的重叠元件31、32。

图7示出了图6的继电器40的透视图。附加的第一重叠元件31和附加的第二重叠元件32形成在上端部区段6中的衔铁7的第一横向侧表面33和第二横向侧表面34上。

图8示出了从衔铁7以及磁轭3的第一臂部4的上方观察的继电器40的另一实施例的区段。衔铁7在打开位置,上端部区段6的朝向侧10远离第一臂部4的朝向侧5第二距离18。在第一臂部5的相反的侧面上具有第四重叠元件42和第五重叠元件43。第四重叠元件42和第五重叠元件43以间隔17布置在接近衔铁的侧表面33、34的侧面处。间隔17小于第二间隔18。取决于所选择的实施例,可以仅设置第四重叠元件42或第五重叠元件43。

此外,还可以设想的是,衔铁7和第一臂部4两者都具有重叠元件,其在衔铁7的打开状态,即在衔铁7的打开位置,分别地导致增加的磁和/或电磁通量。

取决于所选择的实施例,衔铁7可以既具有根据图1-4所描述的重叠元件11,也具有根据图6和图7的附加的重叠元件31、32。

在图9的示意图中,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磁通量的路线,借助于箭头示出了磁通量。基于重叠元件11的设计,重叠元件11与第一臂部4之间的磁通量38形成在间隔17上。

取决于所选择的实施例,附加的第一重叠元件31和/或附加的第二重叠元件32可以仅在衔铁7的横向侧表面33、34的宽度的局部表面上延伸,特别是上端部区段6。局部表面可以面朝第一臂部4的朝向侧5,从而后区域具有端部表面。因此,可以提供类似于图4的实施例的重叠元件11的设计。

继电器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触头,其可以借助于衔铁的移动从第一开关位置移动进入第二开关位置。分配给可移动触头的是固定的触头,取决于示出的实施例,处于第一开关位置的可移动的触头产生两个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且在第二开关位置两个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打开继电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