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41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要求2014年8月27日提交的名称为“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14/469,882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内容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电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定位在电子设备的盖内的天线的信号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日常活动中日益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越来越流行,并且向其用户提供日常的个人功能和商务功能。随着功能增加,对在电子设备内设置更多电路的需求也增加。然而,随着功能增加,还希望新型电子设备在尺寸和重量两方面都减小。

虽然现代电路不断缩小并且需要电子设备内的较小空间,但是依然期望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和重量,这使电子设备外壳内的空间受到限制。另外,由于外壳内的空间有限,电子设备内的各种部件的电路可能会干扰彼此的操作,并且可能最终导致电子设备内出现问题或发生完全故障。

通常,这些电子设备包括可保护其显示器的盖玻璃或其他透明层。在常规的电子设备中,盖玻璃可用于保护显示器。为了充分保护显示器,盖玻璃可能很厚,并且可能占据外壳内的大部分空间,并且还可能占据电子设备总厚度的很大一部分。尽管盖玻璃可起到保护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的作用,但是从试图最大化电子设备内的电路,同时还使电子设备的总尺寸和总重量最小化的角度来看,盖玻璃可能被视为浪费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一般来讲,本文所讨论的实施方案涉及包括定位在电子设备的盖内的天线的信号传输系统。具体而言,信号传输系统的天线的大部分可以耦接到部分地通过电子设备的盖所形成的凹槽并且定位在该凹槽内。通过在电子设备的盖内形成凹槽,随后将大部分天线定位在该凹槽内,信号传输系统的天线可以在电子设备的外壳内占据最小量的空间。另外,信号传输系统可包括用于形成天线的电连接的柔性构件。即使在天线由于用户向电子设备的盖施加力而变形或偏转的情况下,柔性构件也可保持与天线的电连接。

一个实施方案可包括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耦接到外壳并限定凹槽的盖,以及定位在外壳内的信号传输系统。信号传输系统可包括被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凹槽内的天线。天线可具有天线主体,以及与天线主体电连通的接触焊盘。信号传输系统还可具有邻近天线主体定位的柔性构件。柔性构件可接触天线的接触焊盘。

另一个实施方案可包括信号传输系统。信号传输系统可包括天线,该天线具有基本上圆形的环部分和从该基本上圆形的环部分的一部分延伸的柔性突起。该天线还可具有定位在柔性突起上的多个接触焊盘,其中接触焊盘与该天线电连通。信号传输系统还可包括接触多个接触焊盘的多个柔性构件。

另外的实施方案可包括具有天线外壳的信号传输系统。天线外壳可包括基本上圆形的环部分和从该基本上圆形的环部分的一部分延伸的柔性突起。信号传输系统还可包括定位在外壳的柔性突起上的第一接触焊盘、定位在天线外壳的柔性突起上、邻近第一接触焊盘的第二接触焊盘,以及定位在天线外壳内的天线导线。天线导线可具有与第一接触焊盘电子连通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定位、与第二接触焊盘电子连通的第二端。信号传输系统还可包括接触第一接触焊盘的第一柔性构件,以及邻近第一柔性构件定位的第二柔性构件。第二柔性构件可接触第二接触焊盘。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易于理解本公开,其中类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类似的结构元件,其中:

图1描绘了根据实施方案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例示性透视图。

图2描绘了根据实施方案的图1的电子设备沿线2-2截取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3描绘了根据实施方案的图2的电子设备的盖和信号传输系统的例示性透视图。

图4描绘了根据实施方案的图2和图3的信号传输系统的一部分的例示性等轴视图。

图5描绘了根据各种实施方案的图1的电子设备沿线2-2截取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具有单缠绕式天线导线的信号传输系统。

图6描绘了根据附加实施方案的图1的电子设备沿线2-2截取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具有多缠绕式天线导线的信号传输系统。

应当指出,本发明的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只用来描绘本发明的典型方面,因此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在各附图之间表示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代表性实施方案。应当理解,以下描述并非旨在将实施方案限制于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相反,本公开涵盖可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所述实施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替代形式、修改形式和等同形式。

以下公开整体涉及电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定位在电子设备的盖内的天线的信号传输系统。

信号传输系统的天线的大部分或全部可定位在部分地穿过电子设备的盖形成或在电子设备的盖内形成的凹槽内并且/或者可附连到该凹槽。通过在电子设备的盖内形成凹槽,随后将大部分天线定位在该凹槽内,信号传输系统的天线可以在电子设备的外壳内占据减小或最小量的空间。另外,信号传输系统可包括用于形成天线的电连接的柔性构件。即使在天线由于用户向电子设备的盖施加力而移动、变形或偏转的情况下,柔性构件也可保持与天线的电连接。

以下参考图1至图6讨论这些和其他实施方案。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本文关于这些附图给出的描述仅用于说明性目的,而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或可穿戴电子设备100(以下称为“电子设备”)的例示性透视图。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可被配置为提供与健康相关的信息或数据,诸如但不限于心率数据、血压数据、温度数据、含氧量数据、饮食/营养信息、医疗提醒、与健康相关的提示或信息,或者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数据。该电子设备可任选地将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传送到独立的电子设备,诸如平板计算设备、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计算机,等等。另外,电子设备100除了通信之外,还可提供附加信息,诸如但不限于时间、日期、健康、状态或者外部连接的设备或正在进行通信的设备和/或在此类设备上执行的软件,消息、视频、操作命令等等(并且可从外部设备接收上述中的任一者)。

电子设备100可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显示器104和一个或多个按钮106或输入设备的外壳102。外壳102可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内部部件的外表面、部分外表面和/或保护性壳体,并且可至少部分地围绕显示器104。外壳102可由可操作地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形成,诸如前件和后件。另选地,外壳102可由可操作地连接到显示器104的单个件形成。外壳102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于金刚砂(通常称为蓝宝石)、金属、玻璃或塑料。另外,外壳102可包括设置在外壳102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的装饰层和/或涂层。装饰层和/或涂层可设置在外壳102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上,以保护壳体并且/或者为电子设备100提供装饰特征(例如,外部颜色)。

外壳102还可具有形成于相对端上的凹陷部108,以将可穿戴带110(在图1中仅部分地示出)连接到电子设备100。可穿戴带110可用于将可穿戴电子设备100固定到用户,或能够接纳电子设备100的任何其他物体。在电子设备100为智能手表的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可穿戴带110可将该手表固定到用户的手腕。在其他非限制性示例中,电子设备100可固定到用户身体的另一部分或任何合适的固定位置,或者可固定在用户身体的另一部分或任何合适的固定位置内,所述固定位置诸如但不限于接线柱、服装等。

显示器104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液晶显示器(LCD)技术、发光二极管(LED)技术、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技术、有机电致发光(OEL)技术或另一类型的显示器技术的多点触摸感测触摸屏。盖112可定位在显示器104的触摸屏上方。也就是说,如本文所讨论的,盖112可定位在显示器104的触摸屏上方,并且可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外壳102的开口内并耦接到外壳102。盖112可保护显示器104免受污染,而不妨碍用户的视野和/或与显示器104和/或电子设备100交互的能力。因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盖112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如本文所讨论的,盖112可由金刚砂(尤其是蓝宝石)形成。然而,应当理解,盖112可由任何合适的透明材料和/或合适透明材料的组合形成,包括但不限于陶瓷、氧化铝、化学强化玻璃和增强塑料。

按钮106可包括用于电子设备100的任何常规的输入/输出(I/O)设备。具体而言,按钮106可包括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部件电子连通和/或机械连通的致动部件,以提供用户输入并且/或者允许用户与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交互。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按钮106可被配置为由外壳102围绕的单个部件。另选地,按钮106可包括彼此机械/电连通并且/或者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部件机械/电连通的多个部件,包括致动部件。按钮110也可包括传感器,诸如生物识别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等。

图2描绘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图1的电子设备100沿线2-2截取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前视图。关于该特定实施方案,图2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的一部分和盖112的横截面前视图。空间或开口118可形成于外壳102与盖112之间;开口118可接纳电子设备100的附加部件。更具体地讲,电子设备100的开口118可接纳并且/或者可提供用于电子设备100的某些或所有内部部件的空间。在图2的非限制性示例中,显示器104以虚线示出,并且可定位在形成于盖112和外壳102之间的开口118的至少一部分内。

如本文关于图1所讨论的,显示器104可由任何合适的用户交互式显示技术形成,并且可具有触摸感测功能或可与触摸传感器相关联。另外,显示器104可由定位在显示器104上方和/或耦接到该显示器的盖112保护,该显示器定位在电子设备100的开口118的一部分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盖112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

电子设备100的盖112可由基本上经退火和抛光的蓝宝石材料形成。也就是说,如本文所讨论的,盖112可由退火的蓝宝石材料形成,该材料的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在退火之前和/或之后被抛光。通过将蓝宝石材料退火,盖112的硬度可以增大,并且/或者还可以提供可更易于加工的平坦表面,并且/或者可以有利于提高形成盖112的蓝宝石材料的透明度。另外,将蓝宝石材料退火的工艺还可以填充或密封在加工期间蓝宝石材料中所形成的裂纹或其他表面缺陷。

如图2所示,盖112可耦接到外壳102。更具体地讲,盖112的一部分可定位在邻近外壳102的周边形成的搁架部分120上方,并且可耦接到该搁架部分。搁架部分120可基本上围绕外壳102的整个周边形成,并且可接纳盖112的一部分并且/或者将该部分耦接到外壳102。如图2所示,盖112可使用粘合剂122诸如粘合带耦接到外壳102的搁架部分120。然而,应当理解,盖112可使用任何合适的耦接部件或技术耦接到外壳102的搁架部分120。在附加非限制性示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盖112可使用化学品、粘合剂、粘结剂、激光焊接、熔融和机械耦接部件(搭扣配合结构、棘爪、螺钉等)耦接到外壳102。

如图2所示,盖112可限定内表面124以及与内表面124相对定位的外表面126。内表面124可基本上邻近开口118定位,并且可以不暴露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如图2所示并且如本文所讨论的,显示器104(以虚线示出)可以邻近内表面124定位并且/或者可以耦接到该内表面。当用户正与显示器104交互时,外表面126可暴露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并且/或者可被该电子设备的用户接触。

如图2所示,盖112可具有形成于内表面124上的凹槽128。更具体地讲,凹槽128可形成于内表面124上,基本上围绕盖112的整个周边或所有四个侧面。凹槽128可部分地穿过盖112的一部分形成。如图2所示,凹槽128可使用多种工艺形成于盖112中,包括在内表面124上激光切割出凹槽128,随后对盖112中形成的激光切割凹槽128进行计算机数控(CNC)机加工。

凹槽128可形成于盖112中以用于多种功能。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凹槽128可形成于盖112中,以在电子设备100内为附加部件提供附加空间。在该非限制性示例中,凹槽128可接纳并且/或者可容纳电子设备100的天线(参见图2),使得天线可完全或部分地定位在盖112的凹槽128内,任选地不占据电子设备100的开口118内的任何空间。天线可用于共享(例如,发送和/或接收)由电子设备100收集和/或确定的数据。在另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凹槽128可提供显示器104的耦接表面,其中显示器104的一部分可定位在凹槽128内并且/或者耦接到该凹槽,从而将显示器104邻近盖112的内表面124定位。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定位在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内的信号传输系统130。信号传输系统130可包括被配置为发射和/或接收电子设备100的数据的部件。如图2所示,信号传输系统130可包括耦接到盖112的天线132,其中天线132至少部分地定位在盖112的凹槽128内。如图2所示,天线132或天线主体可由定位在凹槽128内的基本上圆形的环部分134(以下称为“环部分134”)以及从环部分134延伸的至少一个柔性突起136形成。如本文所讨论的,天线132的环部分134可自始至终定位在邻近盖112的整个周边形成的凹槽128中并且延伸该凹槽的长度。另外,如本文所讨论的,柔性突起136可从定位在凹槽128内的环部分134的一部分延伸。

环部分134可以具有基本上管状或圆形的几何形状,并且可以具有可至少部分地对应于外壳102的凹槽128的外部几何形状。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环部分134可具有圆形的外部表面或几何形状,并且天线132的环部分134的至少一部分可基本上对应于凹槽128的弯曲内部表面124。通过在环部分134中包括基本上圆形的外部表面,天线132的环部分134可在部件的相应表面之间具有最小偏差的前提下嵌套或装配在凹槽128内。另外,通过在环部分134中包括基本上圆形的外部表面,天线132的环部分134可在不需要大量的粘合剂或粘结剂的情况下耦接到凹槽128。也就是说,在环部分134使用粘合剂138耦接到凹槽128的情况下,环部分134与凹槽128之间的偏差减小可减少用于将环部分134耦接到凹槽128的粘合剂138的量,而不影响这两者之间形成的粘结的强度。

天线132的柔性突起136可延伸到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中。更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柔性突起136可从环部分134和/或天线132的定位在盖112的凹槽128内的另一部分延伸到外壳102的开口118中。天线132的柔性突起136可悬挂在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内,而不使用附加的结构支撑。如本文所讨论的,这可允许柔性突起136在用户向盖112施加力来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器104交互时挠曲、移动和/或变形。

天线132的环部分134和柔性突起136可以由可允许信号传输系统使用射频发射和/或接收数据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在非限制性示例中,天线132(尤其是环部分134和柔性突起136)可由任何合适的导电金属形成。另外,天线132可预先形成,再被定位于盖112的凹槽128内,或者,可使用任何合适的制造技术或工艺形成于盖112的凹槽128内。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如图2所示,天线132的环部分134和柔性突起136可由单种导电材料一体地形成。在另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环部分134和柔性突起136可以由可彼此电子连通的两个不同的耦接部件形成。

天线132还可包括定位在柔性突起136上的至少两个接触焊盘140,142。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两个接触焊盘140,142可定位在柔性突起136上,并且可经由柔性突起136与天线132电连通。接触焊盘140,142中的每个接触焊盘可对应于信号传输系统130的天线132的不同信号路径。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天线132的第一接触焊盘140可对应于天线132的馈电路径或天线路径。另外,第二接触焊盘142(参见图3和图4)可对应于天线132的短路径或接地路径。

电子设备100的信号传输系统130还可包括邻近柔性突起136定位的至少两个柔性构件144,146。更具体地讲,信号传输系统130可包括定位在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内、邻近柔性突起136并且与天线132的相应接触焊盘140,142接触的柔性构件144,146。如图2所示,柔性构件144,146(仅示出一个)可接触和/或触碰接触焊盘140,142,从而将柔性构件144,146置于与天线132电子连通。也就是说,通过使柔性构件144,146接触天线132的接触焊盘140,142,柔性构件可经由接触焊盘140,142与天线132电子连通。第一柔性构件144可接触天线132的第一接触焊盘140,并且第二柔性构件146(参见图3和图4)可接触第二接触焊盘142。因此,与天线132的接触焊盘140,142类似,每个柔性构件144,146可对应于信号传输系统130的天线132的不同信号路径。

柔性构件144,146可由与天线132类似的导电材料形成,以用于将信号从天线132传输到电路部件,如本文所讨论。此外,在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柔性构件144,146可由柔性电路板形成。与天线132的柔性突起136类似,柔性构件144,146可由具有柔性特征或特性的材料形成。如图2所示,柔性构件144,146在接触天线132的接触焊盘140,142时可基本上挠曲或弯曲。柔性构件144,146的柔性特征可保持接触焊盘140,142与柔性构件144,146之间的接触和/或电子连通,从而通过电子设备100的天线132发射和/或接收数据。

另外,由于柔性突起136从环部分134延伸并且不具有附加的结构支撑件,所以在向盖112施加力(F1)时,柔性突起136可移动。也就是说,当电子设备100的用户向盖112施加角向力(F1)而与显示器104交互时,盖112可略微移位并且/或者可略微变形。因此,柔性突起136可与盖112一起移动。具体而言,由于盖112的移动以及柔性构件144,146向柔性突起136施加的力,柔性突起136可在方向(D1)上移动。随着柔性突起136挠曲、移动和/或变形,柔性构件144,146也可挠曲和/或移动,以保持接触焊盘140,142与柔性构件144,146之间的接触,并最终保持柔性构件144,146与天线132之间的电连通。

电子设备100的用户向盖112施加力(F2)时,盖112可在不同的方向(D2)上变形、偏转和/或移动。由于盖112的这种偏转或移动,耦接到盖112的天线132也可在方向(D2)上移动。由于柔性构件144,146的特征以及包括基本上圆形的接触表面148,随着天线132在方向(D2)上移动,柔性构件144,146可滑动并仍然保持与接触焊盘140,142接触。另外,当盖112移动时,由于柔性构件144,146在张力作用下偏压抵靠天线132的柔性突起136,所以柔性构件144,146可保持与接触焊盘140,142接触。如本文所讨论的,通过保持与接触焊盘140,142接触,当盖112和天线132由于用户施加力(F2)而在方向(D2)上移动时,也可保持柔性构件144,146与天线132之间的电连通。

如图2所示,信号传输系统130还可包括耦接到柔性构件144,146并与柔性构件电子连通的柔性电子层150。焊料152可设置在柔性构件144,146与柔性电子层150之间,以将柔性构件144,146的至少一部分耦接到柔性电子层150。通过仅将柔性构件144,146的一部分耦接到柔性电子层150,当柔性构件144,146挠曲以保持与天线132的接触焊盘140,142接触时,柔性构件可以不受约束和/或限制,如本文所讨论。另外,柔性构件144,146可与柔性电子层150电子连通,如本文所讨论,以便在天线132与柔性电子层150之间形成电路路径。如图2所示,柔性电子层150还可耦接到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具体而言,可使用导电粘合剂154将柔性电子层150耦接到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从而为天线132提供接地路径。导电粘合剂154可以是可将柔性电子层150固定到外壳102,并且有助于以电子方式在柔性构件144,146与柔性电子层150之间传输信号的任何合适的材料。

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如图2所示,柔性电子层150可以是与电子设备100的主逻辑电路板156电子连通的“带”或电子网关。在该非限制性示例中,柔性电子层150可充当中间部件,以用于将信号和数据中继到天线132并且/或者从天线中继到电子设备100的主逻辑电路板156。在另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柔性电子层150可包括独立的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可与柔性构件144,146直接电子连通,以便使用天线132接收和/或发送数据。

信号传输系统130还可包括接触柔性构件144,146的连接条158。如图2所示,连接条158可与柔性电子层150相对定位,并且可邻近柔性构件144,146定位,并且可接触柔性构件144,146。取决于柔性构件144,146和/或天线132的柔性突起136在外壳102内的位置或是否在外壳内挠曲,连接条158可完全接触或部分地接触柔性构件144,146。连接条158可由支撑部分160和耦接到支撑部分160的固定部分162形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柔性构件144,146挠曲以保持与天线132的接触焊盘140,142接触时,连接条158的支撑部分160可直接接触柔性构件144,146,并且可提供附加支撑和/或接合柔性构件144,146的挠曲点。耦接到支撑部分160的固定部分162可将连接条158固定并且/或者配合在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内。也就是说,固定部分162可为大体刚性的,并且可耦接到外壳102或电子设备100内的附加部件,以将连接条158固定或配合在外壳102内。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部分162可耦接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部件164(以虚线显示)。内部部件164可为电子设备的任何刚性的固定部件,例如,内部部件164可为电子设备的电池的电池外壳。

虽然连接条158以特定的构型示出,但是也可以不同的构型形成于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内。也就是说,连接条158可具有用于将柔性构件144,146固定在外壳内的多种几何形状和/或构型,并且/或者在柔性构件144,146挠曲以保持与天线132的接触焊盘140,142接触时,可接合柔性构件144,146的挠曲点。

信号传输系统130还可包括绝缘层166。如图2所示,绝缘层166可邻近天线132和接触焊盘140,142定位。更具体地讲,绝缘层166可形成于环部分134和柔性突起136上,邻近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的开口118。另外,绝缘层166可至少部分地围绕形成于天线132的柔性突起136上的接触焊盘140,142形成并且/或者可邻近接触焊盘形成。绝缘层166可邻近外壳102的开口118形成,以便基本上阻挡或防止来自天线132的信号泄漏到开口118中以及干扰开口中的其他电子部件。

另外,绝缘材料可减轻来自电子设备100的定位在开口118内的不同部件的发射信号干扰由天线132发射的信号,或者防止这种干扰。由于只在天线132的一部分上形成绝缘层166,并且由于形成盖112的材料基本上不干扰射频(RF)信号,所以天线132仍可穿过盖112发射信号,而没有显著干扰。绝缘层166可以由可基本上阻挡射频信号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

图3和图4示出了图2的电子设备100的盖112(图3)和信号传输系统130的一部分的例示性透视图。应当理解,类似命名的部件或类似编号的部件可按基本上相似的方式起作用、可包括类似的材料并且/或者可与其他部件发生类似的相互作用。为清楚起见,已省略对这些部件的多余说明。

如图3所示,凹槽128可围绕盖112的某些侧面或所有四个侧面在内表面124中形成。另外,如图3所示,天线132可定位在盖112中形成的凹槽128内并且/或者可基本上填充基本上整个凹槽。天线132(具体地为环部分134,参见图2)可完全定位在围绕盖112的所有四个侧面的凹槽128内,使得只有柔性突起136可突出或延伸到盖112的内表面124之外。通过在盖112内形成凹槽128,随后将天线132定位在凹槽128内,信号传输系统130的天线132在开口118内可仅需要由柔性突起136占据的空间。这可以在开口118内提供增大的空间,以用于电子设备100的附加内部部件。此外,开口118内的增大空间可允许外壳102的尺寸减小,最终允许电子设备100的尺寸减小。

如图4所示,并且如本文关于图2所讨论的,第一柔性构件144可接触定位在天线132的柔性突起136上的第一接触焊盘140。另外,第二柔性构件146可接触天线132的第二接触焊盘142。第一柔性构件144和第二柔性构件146还可耦接到柔性电子层150并与该柔性电子层电子连通,从而在天线132与柔性电子层150之间形成电路径。

图5和图6描绘了根据各种实施方案的图1的电子设备100沿线2-2截取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前视图。具体而言,图5和图6示出图1的电子设备100,该电子设备包括与本文关于图2至图4所讨论的信号传输系统130不同的信号传输系统530。应当理解,类似命名的部件或类似编号的部件可按基本上相似的方式起作用,可包括类似的材料并且/或者可与其他部件发生类似的相互作用。为清楚起见,已省略对这些部件的多余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信号传输系统530可包括与本文所讨论的信号传输系统130不同的配置和/或不同的操作部件。更具体地讲,信号传输系统530可包括天线外壳531。天线外壳531可以由可形成信号传输系统530的天线导线的保护性外壳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如本文所讨论。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天线外壳531可由铸型用聚合物材料形成。天线外壳531可包括基本上圆形的环部分534(以下称为“环部分534”)以及从环部分534延伸的柔性突起536。天线外壳531的环部分534可定位在盖112的凹槽128内,并且柔性突起536可从环部分534延伸到电子设备100的外壳102中。另外,天线外壳531的环部分534和柔性突起536可与不同的部件(诸如盖112)相互作用并且/或者一起发挥作用,其方式基本上与本文关于图2所讨论的天线132的环部分134和柔性突起136类似。因此,为清楚起见,可省略对天线外壳531的这些部分的多余说明。

然而,与图2不同,天线外壳531可以不发射和/或接收信号。相反,天线外壳531可以是用于定位在天线外壳531内的天线导线532的保护性外壳或围绕物。也就是说,如图5和图6所示,天线导线532可形成于天线外壳531内,并受到该天线外壳保护。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天线导线532可馈穿天线外壳531,或者在形成天线外壳531时,天线外壳531可围绕天线导线532铸造。与图2中的天线132类似,天线导线532可发射和/或接收电子设备100的数据。因此,天线导线532可由与本文关于图2的天线132所讨论的材料类似的导电金属材料形成。

如图5和图6所示,天线导线532可具有可与信号传输系统530的第一接触焊盘140电子连通的第一端568。更具体地讲,天线导线532的第一端568可接触第一接触焊盘140,以使天线导线532与第一接触焊盘140电子连通。如本文所讨论的,第一接触焊盘140与天线导线532的第一端568可对应于信号传输系统530的天线导线532的馈电路径或天线路径。如图5和图6所示,并且如本文所讨论的,第一柔性构件144可接触第一接触焊盘140,并且可经由第一接触焊盘140与天线导线532的第一端568电子连通。

天线导线532还可具有可与信号传输系统530的第二接触焊盘142电子连通的第二端570。更具体地讲,天线导线532的第二端570可接触第二接触焊盘142(参见图3和图4),以使天线导线532与第二接触焊盘142电子连通。如本文所讨论的,第二接触焊盘142与天线导线532的第二端570可对应于信号传输系统530的天线导线532的短路径或接地路径。如图5和图6所示并且如本文所讨论的,第二柔性构件146可接触第二接触焊盘142,并且可经由第二接触焊盘142与天线导线532的第二端570电子连通。

天线导线532还可具有定位在第一端568和第二端570之间的主体部分572。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主体部分572可在天线导线532的第一端568和第二端570之间延伸,并且可基本上定位在天线外壳531的环部分534内。主体部分572可定位在天线外壳531的环部分534和/或盖112的凹槽128内。另外,主体部分572可基本上围绕盖112的周边或所有四个侧面定位。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实施方案中,如图5所示,天线导线532的主体部分572可在环部分534中围绕盖112的周边形成单个通道。在另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如图6所示,天线导线532的主体部分572可围绕天线外壳531的环部分534形成多个通道,并且可围绕盖112的周边形成多个通道。

通过在电子设备的盖内形成凹槽,随后将大部分天线定位在该凹槽内,由此,信号传输系统的天线可仅在电子设备的外壳内占据最小量的空间。另外,信号传输系统可包括用于形成天线的电连接的柔性构件。即使在天线由于用户向电子设备的盖施加力而变形或偏转的情况下,柔性构件也可保持与天线的电连接。

在上述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使用了特定的命名来提供对所述实施方案的彻底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实践所述实施方案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因此,出于举例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对本文所述具体实施方案的前述描述。它们并非意在穷举或将实施方案限制到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根据上述教导内容,许多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